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中学化学实施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5 共4759字
论文摘要

  当前人们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 突出地表现为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危险废物等十大环境问题。 其中七项直接与化学和化工产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有关。因此, 每一个化学工作者都有义务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尽一份责任。

  中学化学教学是环境教育的较好载体,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授受环境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在新化学课程标准下,将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已经纳入中学化学教学目标中,同时在初、高中化学教材中基于环境问题的内容要么交叉渗透,要么分章成节,凸显新课改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因此,我们拟就如何在新课标下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生存意识和能力的需要

  人类生存需要一个美好的环境, 而目前我们生存的环境日益被废水、废气、废渣等的侵蚀和破坏。人类也一再地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如人为地乱砍滥伐、矿产山石的过度开采,造成植被破坏,遇到洪灾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导致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由于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我国多个城市发生光烟雾事件和严重雾霾现象。 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污染和淡水资源日益减少,虽然还没有“水贵如油”的状况,但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为了解决淡水资源的问题进行了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但据报道其源头部分被污染,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主要是环境意识淡漠, 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殊不知是以牺牲环境损害绝大多数他人的利益为代价,一些政府官员追求政绩和GDP,对此不管不顾,等到污染了再去治理,结果是事倍功半, 而且恢复起来相当漫长, 有些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环境等于慢性自杀”。 因此,我们必须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这种有效的环境教育,让他们尽早地具有环境意识,提高自我生存能力。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是现实需要
  
  为了了解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掌握环境知识的多少,我们随机抽查了某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包括文科和理科)10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93 份,其结果统计如表 1 所示。【表1】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环境知识还是较薄弱,具体表现在课程中强调的或者说有可能要高考的内容回答正确率较高,同时对教材相关内容涉及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其实问卷中的每个问题在中学化学教材中都会找到他们的“影子”,那么为什么出现如此的结果呢? 这说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教学上不够灵活,对于相关知识仍趋于死记硬背,视野不够开阔,总觉得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浪费时间,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因此,要着手改革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问题,提高全民族的环保素质的现实需要。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作为学生环境教育启蒙者的中学化学教师, 应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应不失时机地进行环境教育。

  1.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让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去理解科学,提高能力,效果显着。 某条河突然飘浮着大量的死鱼,岸上也有一些鸟儿的尸体。 当地流传着河里出了“水怪”,村民们很是迷信, 经环保部门调查是上游的一个硫酸厂泄漏导致产生,其谣言不攻自破。待讲到硫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化学知识时以此作为事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再讲到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如何防治,如何保护水资源,以及工厂产生的废水该如何处理等问题,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认清了事实本来面目。通过这个事例,老师要求学生不能盲目迷信和相信谣言,要用法律和科学来扞卫自己的利益。 让同学们在环境教育中获得真知,加深了对科学的理解,实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

  环境问题本身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 不仅涉及到理化生地,还涉及到政史经法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水污染中的重金属离子,如 Ba2+、Pb2+、Hg2+、Cd2+等,能使人中毒,从而加深对“水俣病”等的理解,其原因是重金属离子使蛋白质变性,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大量坏死而中毒,那么如何解毒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仅靠化学知识是不能解决的,涉及到生物、医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加深了对化学的理解,认识了其本质,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各科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适时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环境教育与保护大好河山、美丽家园、人民健康和幸福密切相关,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知识,结合当地化工生产实际,参观调查家乡的环境状况,介绍“三废”对我国环境的污染状况,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进而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和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习惯。在讲到白色垃圾和电子产品等的污染时,西方发达国家把废输液管等医疗器械和不易处理的废弃电子产品输送到第三世届国家的罪恶行径,相反我们国内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自己利益,与其串通一气,竟然把走私的这些垃圾如输液管直接用于治病坑害百姓。通过这样的环境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对策

  (一)着力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环境素质为环境教育创造条件

  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的环境教育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环境素质。环境素质应包括环境的内涵、环境知识、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以及环境意识。 首先认识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这就是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其次是必要的环境知识,如绿色化学、低碳经济、温室效应、PM2.5、赤潮、沙漠化、富营养化等环境术语和知识,如果教师这方面缺乏,会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够,无法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再者是具有对环境的认知、判断、参与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最后是形成环境意识,即是自觉地从思想上、情感上尊重环境、关心环境、理解环境,进而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环境素质的提高主要是相关教育部门应与当地环保机构紧密结合,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的培训。 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国际国内环境卫生的相关动态以及在教学中对环境的理解进行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

  (二)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环境方面的相关内容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无论从理念、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等方面对环境教育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就明确指出:中学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性质”中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课程基本理念”第 5 条中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

  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环境教育的方法:“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在‘课程内容’的相关主题中设置‘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要实现“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和“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的三维目标。 在“课程内容”方面的环境内容主要以二种形式呈现:一是以某二级主题“标准”中呈现。 如“金属和金属矿物”的标准中明确要求“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二是在某个主题下的“活动探究建议”中呈现,如;“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减少这类污染的建议”。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对环境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叙述上没有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那么直接,但把环境问题作为一级主题呈现。 如化学必修 1 的一级主题“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和化学选修 1“化学与生活”的一级主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等,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基于课程标准的新教材中环境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环境问题的内容在顺序上穿插排列或分章成节;从栏目呈现形式上,以正文、资料卡片、作业习题、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必须体会新课程标准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环境方面的三维目标要求,适切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应该多样化

  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 不能因为环境教育而脱离化学课进程而教学,应当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才能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

  第一,化学实验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验过程中能比较好地提高学生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做硫燃烧实验时,通过联系化学知识,其燃烧的产物是污染空气的气体 SO2,能否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该怎样处理? 通过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同学们会在以后的实验中应会注意到“三废”应先进行回收处理再排放。同时实验室可以模拟环境污染的场景,掌握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将绿色化学、微型实验等新理念用于实验中。 如综合环境和绿色化理念选择用 Cu 制 CuSO4的最佳方法。这个看似简单的习题,在题设进行了限制,就成了一个探究性的课题,需要查阅和收集整理资料、实验探究和结论表达,从而逐步掌握处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形成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

  第二,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班会、课外活动、专题讲座、参观化工厂、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环境教育,如“调查日常生活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其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 ”“调查:学校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及防治情况”等。如在讲到“农药和化肥”内容时,让学生与其家长和社区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施用农药和化肥的方法,其不合理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除此之外,可以利用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创建环保的文化氛围,构建环境隐性课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悟和体会,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从教学方法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创设丰富的环境问题教学情景,注重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方法配合,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的积极性。 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也要涉及到工商、行政、执法、环保等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因此,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

  总之,环境意识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化学教师应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将环境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既能促进化学教学,又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形成环保意识和良好环保习惯,从而有利于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保护环境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吴辉录.绿色化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