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大学化学”MOOC课程创建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09 共6241字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传统行业出现革命形变化,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正改变着我们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使知识的来源更广,学习更方便,只要你想学习,就能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就全球来看,在线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当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慕课)正在成为全球教育届最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之一。MOOC 是 Massive OnlineOpen Course 的简称,翻译成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在国内也称为“慕课”.MOOC有大规模(Massive)、在线(Online)、开放( Open )三大特点,大规模体现在平台上的课程数目和学习者的人数可以众多,在线则意味着教与学的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开放的意思是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免费注册进行学习。同时MOOC 与传统的网络课程不同,而且注重教学互动。MOOC 有时也基于某所大学的特定课程开展,校内学生与校外学生共同学习,校内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获得学分[1].
  
  2012 年对于高等教育界是不平凡的一年,人们称为“MOOC 元年”.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 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 2 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 Coursera 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海峡两岸五家交通高等院校推出 ewant 在线课程平台。2013 年 10 月 10 日清华大学研发出学堂在线中文 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上海市 30 多所高校联合成立“校课程共享中心”以进行选课学习并且获得学分,海峡两岸五家交通高等院校推出 ewant 在线课程平台,人们称 2013 年为“中文 MOOC 元年”[2].2014 年 5 月,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者注:文中涉及港台的“国外”均应为“境外”.
  
  网易合作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MOOC 平台中国大学 MOOC.中国大学 MOOC 提供中国 985 高校的免费课程,首批加入高校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二十多所高校[3].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蓬勃发展,给传统教育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一些优秀的大学课程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并且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有利于早日实现教育的全民化和教育的公平化;另一方面 MOOC 与传统的网络课程不同,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呈现,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设计,以至于让学习者达到在线学习的学习效果,是摆在课程决策者和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4].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也在不断地对网络开放课程进行研究,但主要介绍在线课程的建设主体、课程资源、开放机制等宏观层面,很少有专门介绍具体某学科如何进行课程建设的,才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并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就为本文的开展,提供了导火索。
  
  1.2 研究综述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因其大规模 和开放性等特点,已经兴起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非正式言论和正式的学术研究纷至沓来。对 MOOC 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分析既是MOOC 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5].
  
  1.2.1 国外 MOOC 发展现状
  
  MOOCs 是随着开放教育资源和开放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一术语由戴夫·科米( Dave Cormier) 在 2008 年首次使用,用来描述西蒙斯( Siemens) 和唐斯( Downes) 的“联通主义和联通的知识”( Connectivismand ConnectiveKnowledge) 课程。该网络课程最初是为在册的 25 名为获得学分而缴费的学生设计的,同时向全球注册该课程的学习者开放。结果,超过 2300 人在无需缴费或获取学分的情况下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 Wikipedia,2013) .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塞巴斯蒂安·杜伦( Sebastian Thrun) 和他的同事将他们教授的“人工智能导论”(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向世界开放,吸引了来自 190 多个国家的 16 万名学习者( Wikipedia,2013) .这也标志着 Udacity的诞生。之后,MOOCs 便成为一些机构、个人以及商业组织启动网络课程的标签[6].
  
  MOOC 起源于美国,早在 2007 年的时候美国 David Wiley 教授在互联网上开设了“Intro to Open Education”公开课程,全球的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2008 年,加拿大的 Alec couros 教授也在互联网上开设了“Me-dia andOpen Education”.2009 年英国启动了开放教育资源计划,成功地开发了一大批免费开放的教育资源,且这些资源有能够促进应用再应用以及修改的版权许可[7].
  
  虽然可持续问题是该计划的一个关键问题,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最终开放教育资源没有影响到大多数大学的日常教学实践[8].
  
  随后的几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发展并不快速,直到2012 MOOC发展迅速,成为“MOOC 元年”.
  
  目前国外慕课平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高等院校为中心创建的慕课平台,另一种是由商业公司创建的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创建课程的慕课平台。
  
  (1)由高等院校创建的 MOOC 平台,主要有 Coursera、edX、Udacity 三大平台:Coursera: Coursera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于2012 年 4 月创1质学习机会。全球已经有 62 所高校与其合作,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复旦大学也加入了 Coursera 的浪潮中。Coursera 平台为合作的平台提供技术开发和支持,各高校授课教师或团队开发和设计网络课程,共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和支持。平台上主要提供课程讯息、课程教材、课程作业、课程小测试、课程论坛以及 wiki 等服务。目前,Coursera 已经发展至 628门课程 ,上百万学生注册。平台上的课程组织形式主要是授课视频、习题、在线测试、线上线下讨论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的设计。目前已经有高校为 Coursera 平台上的网络课程提供学分,并且美国教育委员会(ACECREDIT)已经官方认可了 Coursera 旗下的五门网络课程的学分,学生必须要在Coursera 上注册完成该课程的教学计划、参加其线上考试并且完成一个签名流程,才能有机会获得相应学分[10].
  
  edX:edX 是由 MIT 和哈佛大学于 2012 年 9 月联合创办的非盈利性 MOOC平台, 目的是建立世界顶尖高校相联合的共享教育平台,提高教学质量,推广网络在线教育,目前已经拥有超过 90 万的注册者。此次 edX 共新增了包括清华、北大、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等 6 所亚洲高校在内的 15 所全球名校。Edx 平台以交互式学习设计为特色,平台特征包括:自定步调的学习、在线讨论小组、基于 Wiki 的协作学习、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的评价、在线实验室和其它的学习交互工具。 此平台不仅作为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实验室,而且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学习共同体[11].Udacity:Udacity 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于 2012 年 2 月创办的盈利性机构 .Udacity 旨在重塑 21 世纪教育, 通过 Udacity 平台给各阶层想学、 乐学的人带来可获取的、低廉的、高参与的高等教育,来缩小学生技能与就业所需素质之间的差距。 Udacity 已经发布 24 门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水准,仅限于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和心理学五个学科领域。 在教师选择上,Udacity 在选择教师时依据的并非是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 而是他们的教学水平。 Udacity 的课程一部分是由教师自行设计, 一部分是与 Google 或者微软等公司共同设计推出 . 其特色在于 ,高度交互性、基于项目练习的做中学,基于微视频学习的寓教于乐,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高度参与的学习社区[12].
  
  (2)商业公司创建的 MOOC 平台主要有可汗学院、Udemy、P2PU可汗学院: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 3500 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 2000 段,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可汗学院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十分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教学者本人不出现在影片中,用的是一种电子黑板系统。其网站目前也开发了一种练习系统,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记录,教学者参考该记录,可以很容易得知学习者哪些观念不懂[13].
  
  Udemy:是一家成立于 2010 年的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 该平台上的课程主要由培训机构或者教师提供,大部分免费,部分收费。Udemy 将教程销售收入的 70%分给制作者 30%作为平台收入。整个平台架构包括一个帮助组织结构化课程内容的课程编辑器和一套帮助教师管理、 推广课程的工具。课程发布具有很低的技术门槛,并且允许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在平台上创建课程。Udemy 将教程销售收入的 70%分给制作者 30%作为平台收入[14]. P2PU:创建于 2009 年是基于 Wiki 和 Blog 开发和设计的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使用 Wiki 协调讨论,在自己的 Blog 上面记录学习的收获以及协同创新知识。没有教授或大学来组织,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自己的教与学,所有的课程都是免费的[15].P2P 平台的特色就在1综上,对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国外对 MOOC 的研究非常积极,主要表现在高等院校和商业公司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 MOOC 平台,目的就在于让全球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些平台的共同点是为学习资源的发布提供了在线的平台,不同点在于平台的设计不同,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效果不同也取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者,所以课程内容的设计相当重要。国外对具体课程的建设方面研究的较少。
  
  1.2.2 国内 MOOC 发展现状
  
  MOOC 在国外一经兴起,便吸引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根据中国知网(CNKI)检索显示:以“MOOC”为检索词,截止 2016 年显示相关文献共有 12189 篇。
  
  这表明大规模开放式在线网络课程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对 MOOC 的学术探讨涉及方方面面,从开始对 MOOC 概念的介绍到 MOOC 不同平台上模块的研究,对国内 MOOC 平台和课程建设提出参考意见。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编审郝丹对国内 MOOC 文献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郝丹指出了当前国内对MOO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OOC的发展历程及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MOOC 提供的平台及技术环境、MOOC 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市场潜力、MOOC 中的教与学、MOOC 中的质量监控、课程证书和学分认证等方面[16].
  
  王文礼探讨了 MOOC 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认为机遇与挑战共存。MOOC自身拥有着免费、覆盖人群广、学习资源丰富等优势,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一个很好的机遇,可以给更多学习者提供高等教育课程。同时 MOOC 的兴起可能有助于提高顶尖高校声望。但是免费在线课程越来越受欢迎可能会给中小型地方院校带来一些问题[17].江苏高教顾小清等探讨了 MOOC 本土化的可能,指出了我们需要对本土化 MOOCs 进行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关注技术平台的发展、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方面的研究及突破制度和外围环境中涉众之间的利益壁垒[18].李青等分析了 Coursera、 Udacity、 Ed X 和 P2PU 平台上 MOOC 的运行模式,从主要合作伙伴、主要活动、价值主张、客户关系、客户群体、核心资源、渠道、成本构成、收入来源角度详细分析了其运营模式[19].邓宏钟等探讨了 MOOC 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知识体系网络的构建需要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知识体系的网络建模、课程知识点的划分和描述及课程知识点的网络建模等方面[20].潘雪峰等从学习者体验的角度分析了包括 MOOC 在内的在线教育产品的设计。指出只有用户喜欢上使用这些用户体验好的在线教育系统,在线教育才能够创造价值和经济力量[21]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在线学习的浪潮,各商业机构、风险投资家、媒体、知名高校都加入到 MOOCs 浪潮中,创建了大量的 MOOCs 学习平台。我国自 2012 年起,亦有许多高校和机构参与其中,在加入世界知名 MOOCs 平台的同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相继带头建立了本校的 MOOCs 平台,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投身其中,共同形成了中国 MOOCs 建设与发展的高峰。中国的 moocs 教育平台包括慕课中国、学堂在线、中国大学 MOOC 平台、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平台、智慧树、顶你学堂等等。上海交通大学在 2013 年与 Coursera 平台成功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展 MOOC 的高校[22].
  
  目前很多大学开设了多门 MOOC 课程。学堂在线目前运行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 60 多所国内外高校的超过 500 门课程,涵盖计算机、经管创业、理学、工程、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等在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上开设了课程。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关键词“大学化学 MOOC”、“课程建设”等,截止 2016 年并没有发现相关文献。表明我国虽对 MOOC 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具体学科方面的研究、探讨方面仍显不足。对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展开和深入。
  
  1.3 研究问题
  
  MOOC 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包含了听课、分享、讨论、作业、考试、评价等所有环节。本文通过对 MOOC 平台以及课程设计的研究,同时体验不同 MOOC 平台上大学化学课程,解读出课程建设的步骤,以及他们课程设计的优点,从而建设本学校的新大学化学 MOOC 课程,进行具体设计,希望为我国 MOOC 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4 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从课程研究和教学实践两方面来叙述。
  
  从课程研究意义来讲,对于具体课程如何设计成 MOOC 课程,并没有详细的阐述。所以本文给出具体的 MOOC 课程设计案例,在理论上,以期为 MOOC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做出补充。
  
  从教学实践意义上考虑,由于学校的公开课有的教师可能想设计成MOOC 课程 供学生学习,但是 MOOC 课程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需要教师了解并且重新设计课程,所以本文的研究就给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5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笔者搜集参阅大量的有关慕课平台及 MOOC 课程建设方面的文献资料,从中获取所需信息,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对不同 MOOC 平台上化学课程进行分析,从多方面比较和分析这两门 MOOC 内容的异同点,从而对我国化学 MOOC 课程建设提供基础和思路。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了国外和国内相近的化学 MOOC 课程,分析比较了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环节等,并且分析比较了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异同,为化学 MOOC 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6 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了与本研究《新大学化学》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相类似的课程。
  
  本文选取了国内学堂在线平台发布的由清华大学李强教授开设的普通化学课程《大学化学》(先修课)和由美国 Coursera 平台上发布的由北京大学发布的《大学化学》。这两门课程与《新大学化学》的教学对象,课程内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通过研究这两门课程更有利于《新大学化学》建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