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7 共8282字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断裂,已经引发了空前的文化危机。另一方面,西方强势文化和文化霸权主义伴随着文化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造成了极大冲击,产生了价值选择的多元性,甚至产生了文化认同危机。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全球化双重背景影响下,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很强的凝聚中华文化认同的能力。中国武术的发展对培育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塑造中国形象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一些学者站在国家文化发展的高度,对中国武术文化认同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应服务于民族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

  如郭玉成( 2013) 认为武术文化对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武术认同是基于中国认同的基础之上,既是中国认同的延伸,更是中国认同的缩影,也是构建国家形象的基本条件”[1]; 杨建营( 2011) 认为武术国际传播应承担塑造国家形象的使命; 蔡仲林、汤立许( 2009) 认为,武术文化传播应为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方国清( 2012) 认为,中国武术“对外,它能够很好地标识中国、讲述中国,对内,可以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2].然而,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使各个民族文化多样性正在消失。而各种思想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对各民族文化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另外一些学者站在民族文化保护的角度,认为中国武术应该树立拳种意识,塑造拳种文化认同,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如王岗( 2008,2010) 认为: “对不同套路、不同拳种流派的认同,则是保持中国武术多样性的重要前提”[3],提出学校武术教育要强化拳种意识; 周建新( 2013) 认为由于家族本位观念的存在,拳种是不同流派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树立“拳种意识”; 戴国斌( 2014)认为文化自觉的武术研究,须坚持以武术为中心的学术立场,不断加强对武术文化个性的认识,坚持拳种研究,推动武术的学科建设; 吕韶钧( 2013) 对民间习武群体的社会文化基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民间习武共同体的概念,认为“身份认同是民间习武共同体存在的基础,群体的归属感则是民族间习武共同体维系的重要纽带”[4].对武术在国家形象塑造和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是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对武术拳种的关注,是强化武术拳种文化认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广大学者站在不同视角对武术文化认同的研究,对挖掘武术价值,提升武术文化地位,促进武术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拳种认同、中国武术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属于不同维度的认同。

  对三者之间认同维度理解的模糊,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冲突,不利于中国武术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明确应凸显中国武术的哪一部分内容,来弘扬中华文化和促进核心价值观建设。因此,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重新梳理中国武术文化不同维度的认同特征,研究在国家文化战略层面的发展路径,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示出重要的时代意义。

  2 文化认同理论的内涵

  认同是心理学的一个的重要概念,后来成为社会科学共享的一个理论词汇。在 20 世纪 70 年代,泰弗尔等人把认同当作是个体对其所属群体的认知和归属感,提出了社会认同理论,用于对群体社会行为的解释。后来,曼纽尔等人从全球化的视角,探讨个体和群体的认同意义,认为“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应该把意义构建的过程放到一种文化属性或一系列相关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加以解释”[5],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的关注。

  文化认同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形成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6].文化认同是以个人为基本载体,当一群人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时,就形成了群体文化认同。因此,文化认同“总是从个人开始的,而个人对文化的认同历程,又受到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从而也才能形成认同的一致性,使文化认同具有群体特征”[7].如果不同群体具有相近或相似的文化,那么群体之间就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如果群体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就可能导致群体之间文化的不认同,产生群体间的价值观念冲突。因此,对于当下中国文化建设而言,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认同提出的挑战,以及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性质,决定了中华文化认同建设的艰巨性。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有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中华文化认同基础上,提炼出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而对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研究,也应该围绕着凝聚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促进对中华文化认同为前提。

  3 国家文化建设中武术文化认同的现代表征

  3. 1 现代武术文化认同的异化

  发展至今的现代武术,已经成为现代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现代体育是“以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为背景而产生的体育运动,包含了以增进社会化健康为理想的大众体育、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学校体育和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竞技运动三部分”[8].从属于现代体育的现代武术,由于对西方体育文化观念的接受,使现代武术逐渐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与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造自我,最终“造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异化,导致了武术文化个性的消失,并使人们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文化误读”[9].在西方体育理念下诞生的现代武术,“其实是中国武术不断模仿西方体育的过程,是中国武术传统文化被西方体育文化异化的过程”[9].“现代武术的竞技场变相地成了西方体育价值向度的延伸或西方体育技术的比赛”[10].种种研究成果表明,今天的现代武术文化已经远离了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其文化认同的异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以竞技武术为主导的现代武术,自诞生起“就带有体制性、政治性,成为一种有着西方特色的武术文化体。正因为它的政治性、体制性,使竞技武术成为中国武术文化中一股重要武术力量,占据主导性,享有较大文化支配权,易规定或局限着其它武术形式的发展,能催化传统武术趋向同质化”.而且,竞技武术是“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以竞赛项目为主要训练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技术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11].竞技武术文化的价值观与西方体育文化精神同出一辙。再加上竞技武术在推广过程中“国家意识”的存在,使其很快成为现代武术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影响着大众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的文化价值取向。最终导致了现代武术的民族文化特质不断消退、文化个性正在消失,其蕴含文化价值观念异化为西方体育价值,产生武术文化认同的异化现象。

  3. 2 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的坚守

  传统武术是相对于现代武术而言的,现代武术文化认同的异化以及对传统武术生存空间的挤压,诱发了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和坚守。如有些学者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提出“保护传统武术代表性传承人的传统传承制度、传承物质条件等,构建稳定的传承途径,形成传承梯队与传承群体”[12]; 有些学者从传承方式的视角,对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进行研究,认为“武术行业的师徒之间是一个有着共同信仰、目的、志趣的社会共同群体; 然而群体之外的人要想进入武术社会群体,确认其在这一群体中的身份则需要通过举行拜师仪式,来得到这一群体的认同”; 有些学者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学校武术教育应强化拳种意识”[13]; 有些学者从保护武术门派的视角,认为“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其根本特征就是门派林立、异彩纷呈。那么,当今面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实际局面,作为中华民族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的重要载体,传统武术门派的演变过程以及发展传承应得到高度重视”[14]; “也可以在不同学校设立不同武术门派或类似于武林大会等发展各地方优势门派,定期或不定期实施研讨、竞赛、沟通以形成特色,为博大精深的武术赢得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15].众多学者对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的坚守,为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保护传统武术不仅可以彰显民族文化多样性,同时也是强化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因为,诞生于农耕文明社会中的传统武术,产生了文化迥异、形态多样的武术拳种。传统武术的 129 个拳种,不仅体现着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宝库。而每个武术拳种重视血缘关系、家族本位的传承方式以及带有神秘色彩的信仰崇拜思想,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粘合力,体现出“一种浓郁的宗亲文化”[16].尤其是拳种传承过程中模拟家族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方式,对树立师父权威地位、塑造群体角色意识、获得群体归属感、强化拳种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不仅能够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强化拳种文化认同,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然而,从国家文化建设的高度而言,今天的国家形态已经实现了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历史转变。任何效忠于王权、族权、宗教思想的文化认同,则不利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建设。对于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的强化,也应该服务于民族国家的文化建设,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提升。

  3. 3 国家文化建设中武术文化认同的虚无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世界各国竞争力的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胡锦涛语)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17].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凝聚着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国武术,也纳入了国家文化建设范畴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