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表情包文化的发展和作用及潜在风险

来源:采写编 作者:储勖
发布于:2020-03-16 共3419字

表情包文化论文参考范文10篇之第九篇:表情包文化的发展和作用及潜在风险

  摘要:表情包是一种利用图片来表达感情的方式, 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它具有调侃性、群体性、多义性等特点, 发挥摆脱现实压力、赢得开心幽默、表达个体意见、提高沟通效率、寻找群体归属等作用。表情包文化存在侵害他人权利、暗藏有害信息、弱化深度思考、偏离事实本质、存在群体极化等风险, 建议创作传播优秀表情、加强平台管控力度、完善网民举报功能、提高技术过滤水平。

  关键词:表情包; 传播特点; 潜在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和社交应用平台的大量使用, 表情包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受到众人青睐和广泛使用, 其中"萌""贱"类表情最受欢迎。在移动互联网时期, 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 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 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据微信官方2017年数据, 在微信表情平台上架的表情包超过1.5万套, 微信用户每天通过表情商城下载发送的表情包超过6亿次, 甚至出现了"能发表情绝不打字"的互联网社交文化新生态。

表情包

  一、表情包文化的发展和作用

  网络表情发展至今, 大约经历了从符号到图片、从静态到动态、从官方发布到网民自定义、从单一图片到图文结合, 从花哨炫酷的PPT风格到简单明快的漫画风格五个阶段, 目前呈现出"形式极简、素材无限、内容丰富"的特征, 即以"一图配一文"的静态图片为主要表现形式, 但图片及文字来源无所不包, 网民可根据喜好使用任何图文素材制作表情。如发图评论、以"斗图"形式进行对话等。

  1982年9月19日,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 第一次输入了这样一串ASCII字符":-) ", 网络表情符号就得到了迅速普及和使用。

  1 9 9 9年, 日本的颜文字 (e m o j i) 之父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 出于开拓公司业务的需求, 设计出更多标准化的12px*12px的文字表情图标。

  2011年的iOS 5输入法中加入了emoji, 表情符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家用宽带的普及, 大批90后涌入社交网络, 自定义表情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2016年"帝吧出征"事件使表情包成了新文化的代表, 被外界认为是互联网亚文化的输出。

  在虚拟世界, 网络表情包通过图像展现表情、动作, 模拟了现场交流的场景, 可谓人们真实表情的延伸。表情包的作用有:一是调节了人们仅使用语言文字交流带来的生硬、尴尬氛围。二是醒目、新奇、谐谑的效果, 满足了年轻人张扬个性和搞怪的心理。三是部分替代文字功能, 甚至弥补文字表达的缺陷, 节省网民打字时间, 有效提高了沟通效率。四是给草根网民提供了宣泄情绪的出口。制作与传播表情包是网民摆脱现实压力的方式之一。五是给网民表达意见的机会。互联网的平等性和开放性赋予普通网民话语权, 表情包最大限度满足网民的认同需求。因此, 网络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推动了全民网络狂欢的热潮。

  二、表情包文化的传播特征

  表情包文化集调侃性、群体性、多义性为一体快速蔓延。

  一是调侃性。尼尔·波兹曼称,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在Web3.0时代, 网络文化现象以娱乐态势呈现。网络表情包作为互联网的滋生品具有明显的娱乐性, 如名人"姚明笑脸""葛优瘫""王思聪吃热狗", 热播电视剧"达康书记表情包""延禧宫表情包"等, 可以发现网络表情包依托于社会热点相继而生, 以各种"调侃""恶搞""反讽""卖萌"的姿态流行于网络, 迅速蹿红。网络表情包本着娱乐化精神, 依托流行语、文化作品、社会热点, 制造话题感、新鲜感, 经常霸占网络热搜, 放大人们内心情绪, 掀起社会舆论的热潮。

  二是群体性。网络表情包广泛传播的过程中, 网民对表情包的选择存在群体差异,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审美、不同的爱好, 喜爱和选择的表情包不一样。受众能够借助表情包这个载体塑造身份认同, 寻找群体归属感。

  三是多义性。网络表情包作为一种象征符号, 使用了隐喻、比喻、讽刺、歧义、双关、悖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式。表情包由于没有对其加以约束的文字, 也会引发传授双方的理解差异。比如emoji的微笑表情, 在父辈群体中他们表示"礼貌、开心的微笑"之义, 但随着语境的变化, 90后、00后群体将其表示为"无奈、无语"的意思。

  三、表情包文化的潜在风险

  1. 侵权。

  网民一言不合就开启斗图模式, 但表情包制作使用的前提应该是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 未经本人同意, 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果制作和使用真人表情包用于营利, 又未经肖像权人同意, 比如商家擅自将表情包用于商品的宣传, 无疑构成侵犯肖像权。

  比较典型的表情包侵权事件, 莫过于葛优诉艺龙网一案。2016年, 葛优将艺龙网信息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诉至法院, 后者因在官方微博中使用"葛优躺"表情作为配图进行宣传, 被法院判定侵犯葛优肖像权, 须公开发布致歉声明, 并赔偿葛优经济损失7万元。因此, 表情包的制作方要取得权利人的同意, 还要注意不能丑化他人的人格。网友在用表情包娱乐的时候, 也不要触及法律红线, 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 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 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非常重要。

  2. 藏污。

  一些网络表情制作软件、应用缺乏严格的管理审查机制, 用户自制内容存在挑衅、色情、暴力或其他不健康甚至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信息。一些表情包名称直白, 如"污文""黄""污""日常污""女的黄图"等。少数表情包调侃"抹黑"涉国家领导人、英雄烈士等。部分制作软件"一键式操作", 高自由度也为低俗信息的传播提供了空间, 为监管带来难度。表情包制作软件、应用已成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渠道。

  3. 弱化。

  随着表情包的推陈出新, 人们愈发依赖用表情包进行"重调侃、轻深度"的无厘头表达, 削弱人们的深度交流技巧。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谭天认为, 在传统的语言聊天中, 传者需要经过完整的思考、语言的组织, 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看法, 然而随着表情包的风行, 不少人倾向于用一个表情包省力地展示情绪和观点, 随着深度交流的减少, 泛滥的表情包最终会削弱人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偏离。

  在"帝吧出征"事件中, 舆论聚焦点由事件本身急速转向, 逐渐偏离事实探讨本质。微博平台有关"声讨周子瑜"达到峰值后关注度下降, 而"表情包大战""帝吧出征FB"等话题的关注度则明显上升, 使得由周子瑜事件引发的舆论话题出现二次高潮。但舆论关注点已明显由事件本身引发的讨论逐渐偏离, 演变为单纯的"网络奇观"和情绪宣泄。有参与"出征"的网民称, "这已经不是战斗而是在玩了。大部分争吵都是'名词之争', 就这次'大战'而言, 谁都无法说服谁。"

  5. 极化。

  斗图网民自发集结行动蕴含网络群体事件风险, 纵观贴吧往次行动导火索多以娱乐圈事件为主, 如"李宇春事件""exo粉丝冲撞世博会武警""艺人苏醒李炜冲突"等。在知乎讨论中, 有网民指出, 贴吧现在展示出较强的组织能力, 群体极化效应更加凸显, 蕴含一定社会风险。

  四、防范表情包风险的几点建议

  1. 创作传播优秀表情。

  表情包文化突破了语言的障碍, 重构了网络话语体系, 被越来越多青年人所接受认同。要进一步挖掘、创作、传播更加丰富、健康、积极的表情包, 形式新颖, 形象生动, 使其成为中华语言及文化的代言者, 在全世界流传,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达成更广社会共识。

  2. 加强平台监管力度。

  要不断出台互联网法律法规, 建设配套的网络监管机制, 加大对恶俗表情包的监管力度, 对其传播起到震慑作用。同时, 督促移动社交媒体、应用商店、表情包软件商加强自律, 负起监管职责, 拦截不符合文明规范条例的表情包, 禁止其在表情包共享平台上出现, 并对整改不力者加大处罚。

  3. 提高技术过滤水平。

  加强技术手段的研究突破, 增强对违法违规表情信息的技术识别能力, 增强平台对有害表情图片、视频类信息的自动筛选、过滤, 抑制恶俗表情包的泛滥, 共建和谐网络交往空间。

  4. 完善网民举报功能。

  将表情包纳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范畴, 强化移动端有害信息举报的便捷性, 广泛发动网民举报,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加大典型案例的宣传普及, 实现网络空间的共建共治共享。

  参考文献
  [1]陈世华, 熊孟元。网络表情包的传播特征与社会影响[J].网络传播, 2017年第6期。
  [2] 李政葳, 张紫旋。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文化观察:能发表情绝不打字[OL].搜狐网, 2017年4月18日。
  [3]袁慧, 李锦珍。网络群体极化表现及其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

点击查看>>表情包文化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原文出处:储勖.表情包文化的网络传播及风险防范[J].采写编,2018(05):157-15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