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禅宗与日本文化的渊源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29 共4216字

  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川端康成①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曾在瑞典科学院发布了他的铭文《我在美丽的日本》,文中他引用了数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抒发了自己对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体验,而贯通其中的重要审美理念即是“禅”.他对禅与日本文化的渊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禅宗的基本概念与日本禅
  
  “禅”的概念来源于禅宗。 作为佛教的宗派之一,禅宗于公元 12 世纪,经由当时的中国宋代传入日本。

  其传播得益于诸多赴宋求法的日本僧侣荣西、 道远等,他们通过在中国长年求法学习,携带大量经文、教义及中国法师的口传心教,回国后结合本国原有的佛教,加之自己多年的参禅心得,形成了有别于中国的日本禅宗,与净土宗、日莲宗等土着佛教宗派,并称为“镰仓新佛教”.可以说,从这一时期开始,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逐渐日本化、本土化,从而逐渐被日本文化消化与吸收,为日本文化奠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禅作为重要的理念,深入文学艺术及日常生活中,则是在镰仓时代(1192-1333)之后的室町时代(1336-1573)。 禅,之所以在这一时期被社会普遍接受,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末期, 日本社会长期处于战乱动荡之中,长年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的巨变和人心的躁动与不安,末世思想与生生息息、生而灭、灭而生的“无常②思想”泛滥,形成一股强大的悲观厌世思潮。人们开始信仰超人力和自然的神秘东西的存在。而禅宗的哲理在于否定一切“旧有”而获得“新有”,且有“不立文字”“以心传心 ”“见性成佛 ”“教外别传 ”③的“悟道”精神,这些恰好迎合了这一时期大众的心理需求,因而禅的影响得以超越宗教领域而逐渐普及于整个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室町时代的政治是从“公家”(指朝廷贵族)走向“武家”执政的时期,武士阶层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之一,统治者利用禅宗的“死如梦幻,生死一如”的观念,培养武士追求“无视生死差别”“视死如梦幻”的境界,振奋武士为主君“徇死”的精神,这种生死观随着禅的普及与推广逐渐为日本大众所接受。从这一角度来看,禅的推广与普及有其政治根源。

  第三,禅法作为从中国引入的哲学,与宋儒理学紧密相连,当时许多僧侣宣扬“佛儒道一致”,大力提倡以做人的道德的“义理”说经,而这一时期的统治阶层从当时政治革新的需要出发,采用宋学(宋朝的朱子学、程朱学)作为指导性的意识形态,作为统治思想加以利用。 这样,禅法便与宋学一起,广泛渗透到庶民阶层,而且作为文学艺术思想及整个文化思想而被日本社会所接受。

  这一时期禅宗的深刻影响在文化领域的各方面都有所体现,最根本的影响体现在审美意识。 这一时期的审美理念主要是 “空寂 (WABI) ”. “空”在精神层面指由于人生不得意而内心空虚、 失落。

  “寂 ” 表达一种以悲哀和静寂为底流的枯淡和朴素的美,一种寂寥和玄幽的美。 这些都是属于主观感受性的东西,单纯表现主观的情愫,与禅宗精神有着深刻的联系。

  我们知道, 禅宗是以静坐进行修行, 进而达到“悟”的目的,而“悟”的体验是超越理智分析的神秘存在,带有神秘色彩,因此深受其影响的“寂(WABI)”也就成了带有神秘色彩的一种美意识。室町时代的一部歌论集《正彻物语》中,作者正彻强调了空寂、幽玄的“有心”,引进了禅的“心中万般有”的精神。

  二、能乐与禅
  
  正是由于禅对审美理念的重大影响,这一时期围绕“寂(WABI)”美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艺术都将染上强烈的禅的色彩。如这一时期的“能乐”经由观阿安徽文学2015 年 6 期 总第 383 期弥和世阿弥父子两代发展壮大,成为比较完善的艺术形式。 “能”以中国传来的“散乐”为基础,由室町时代的观阿弥、世阿弥父子创作而成。 能是一种在没有幕的四角形舞台上伴随着音乐表演的舞蹈剧,登场的人物不使用台词,而是用舞蹈来表现自身。 将“幽玄”为美艺术理念,并将幽玄与“心”联系在一起,强调要达到幽玄就必须有“心”,表演时主要要动“心”,用“心”而不在动“身”,这样表演才能看到更深层的内涵。 这种超越感官的审美观,正是基于禅宗的“心万般有”的精神,是由禅的精神产生的“寂(WABI)”美意识下的产物。同时能乐对后一时代的“歌舞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歌舞伎是江户时代日本特有的传统舞台艺术的一种,主要是以历史、传说或社会现象为主题,演员扮成江户时代以前的人物形象, 以极其华丽的服装、艳丽的化妆及夸张的唱腔和独特的演技吸引观众。

  三、水墨画与禅
  
  禅对艺术的重大影响的另一个表现是日本水墨画及枯山水庭园造型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日本水墨画初期全面接受了中国南宋画的影响, 到了室町时代,水墨画超越色彩而颇具含蓄的水墨特质,与这一时期的禅文化联系起来, 融合了空寂的艺术精神,展现一种恬淡的美,从而创造了日本自己的水墨画的独特风格。 日本水墨画的最大特点,就是画面留下很大的“余白和省笔”(见图一④),这是以强烈的东方式的“虚无”思想为基础的。 观赏者如不摆脱虚妄之念,是无法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容的。通过余白和省笔,从空漠的“无”中创造出一种超自然物之外的艺术力量,是潜藏着敏锐禅机的艺术形式。

  四、枯山石庭园与禅
  
  禅院枯山水庭园是受禅文化精神影响最大的庭院艺术形式。所谓“枯山水”,是石庭的一种俗称,实际上就是一个石砌的花园。日本枯山水庭园受中国宋代和明代山水画的影响,不用水,而用细沙、石头和苔藓等为素材构成的庭园。枯山水赋予石、白沙、苔藓这些静止的东西以动的感觉,象征性地表现湖海、山川等景观使整体以动与静相结合, 以获得抽象化的形象,但在这种抽象中又具象化了。引导人由有限自由进入无限的形式,引出一种空寂和幽玄的情趣,收到化抽象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可以说,枯山水庭园是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世界中诞生的, 它将庭园的空间单纯化,以取得异常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且在禅空寂思想的激发下无与伦比地表现了“空相”,成为日本特有的一种象征的石庭艺术。 日本宗教学者久松真一在《禅与美术》(1985 年)里把禅的美术性格归为七种:不均齐、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静寂。 并指出比起偶数更尊崇奇数。 他认为“粗糙而稳雅”“不均齐而不失定力”“虚幻的明暗”才是自然的美,这种美只能源于禅。

  柳田圣山作为久松的学生在 《禅与日本文化》(1997)里提到“禅艺术品一般都具有孤寂、淳朴、清贫的特性”,“日本人之所以喜欢弱小、 残缺或不完美的物象是因为这是生命的象征”, 禅艺术品的不完美和拙直要求欣赏者在观赏时必须用“心”,用心去体验禅艺术品形成的过程。

  京都龙安寺的石庭园可以说是一件禅艺术之作(见图二④)。 它是在一个长方形的石砌花园中撒满细沙,摆放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十五块石头,每三块一组,共五组。龙安寺是一个禅宗寺院,有主持、长老、僧侣居住。在普通人眼里看上去也许会觉得花园很平常,甚至毫无生气。但在方丈的眼里,这并不是十五块屈指可数的石头,而是充满了生机、灵动的五组石山。

  同志社大学文学博士笠井昌昭说:“站在方丈居室的入口处观赏时你会发现眼前一组石山的背后有个岩洞,洞里隐藏着无数石头,而当你变换一个角度走到方丈居室中间时,会发现这些石头全显现出来,而在此之前所有石头又全不见了。 ”笠井又说:“不能站在一处长时间盯着看, 那样是很难理解其间奥妙本质的”,“必须在方丈居室前走来走去变换角度眺望才能领略期间的变化莫测”,“这正是龙安寺的情趣, 妙不可言之处”. 总之,龙安寺是一座禅院,他在这里是告诉人们如何去观赏禅艺术。

  五、茶道与禅
  
  日本的茶道起于日常茶饭的生活,并把生活与哲学、美学等有效结合,通过茶道修身养性,升华礼仪和道德情操。 在禅对日本文化的重大影响中,不得不提的还有讲求“禅茶一味”的茶道艺术。 千利休⑤是日本茶道文化的鼻祖,他基于以出色的美意识和禅为基础的理念,综合点茶、奉茶、自饮一系列行为,将其提升到“道”的高度,从而创立了今天茶道的基础。 千利休的草庵茶室以简素和非对称性为其基本特色,茶室空间狭小,内部摆设极其简洁朴素,进而使人感觉其中潜藏着丰富的情趣, 蕴藏着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幽玄。 茶道仪式有严格的规范,让人在不由自主沉入静寂的氛围之中,在品茶时不由地产生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同时在观念上发生出一种美的意义上的余情与幽玄。空寂茶也是一种带有“无”的性格的艺术,实际上是企图从“无”的境界中,去追求一种精神美,超越人力而回归自然,达到“禅茶一味”的精神境界。

  “WABI 茶 ”(空寂茶 )是由千利休在前人基础上集大成, 形成了与当时秀吉的黄金茶室相对立的形式。“和敬清寂”是茶道的根本精神。“和”是平和,也是人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以“和”为最高理想,它是任何时代也不会消亡的永恒不变的真理。“敬”即意味着对长者、对自然的尊敬,同时也意味尊重朋友和爱惜晚辈之情。 “清”说的是洁净和幽静,也是心平气静的境界。 “寂”即“闲寂(WABI)”和“优雅(SABI)”,是茶道美学中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指通过“知己去欲,凝神治思” 之后达到心满意足的幽闲境界。 不仅如此,“寂”美理念还深深影响着日本文学。俳句大师松尾芭蕉的俳句⑥“古池”也体现了一种凋零的情趣 ,根底里有着某种寂寥之感。

  总之, 作为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传入日本以后,禅宗的精神思想得以发展和升华。在经济发达的当今日本,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禅宗的影响。 本文以日本禅宗思想的视角分析了能乐、水墨画、日式枯山水庭园、茶道四个日本文化元素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日本文化及其特点。禅宗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四个日本文化元素中, 它对我们耳熟能详的花道、剑道、歌舞伎等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价值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注释
  
  ① 川端康成(1899-1972)小说家。出生于大阪市,毕业于东京大学国文专业。1924 年(大正 13 年)与衡光利一等共同发起了“新感觉派运动”,被认为是具有“特殊抒情性格”的作家。1986 年(昭和 4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着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和《睡美人》等。
  ② 无常:佛教用语。指世间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变异之中。
  ③ 教外别传:佛教用语。不通过语言、文字而传佛的真意。
  ④ 图片来自百度。
  ⑤ 千利休(1522-1591)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千家流茶道的创始人。师从北向道真和武野绍鸥。建成草庵风格的茶室。
  ⑥ 俳句:以五、七、五为段落形式,用 17 个音节的文字作成的短诗。俳句中规定必须有一个能代表“季节”的季语。如:“樱”代表春天,“金鱼”代表夏天等。

  参考文献
  
  [1] 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M].日本:岩波新书,1988.
  [2] 柳 田圣山。禅 与日本文化[M].日 本:讲谈社学术文库707,1989.
  [3]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季爱琴。日本文化中的禅[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94-96.
  [5] 晓龙。日本茶道[J].科学大观园,2010(22):24-2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