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对《诗经》中的酒、酒器、酒德与酒礼等酒文化现象分析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潘城
发布于:2021-02-26 共7968字

  摘要:《诗经》蕴含着西周至春秋中叶具有特定时代特色的酒文化。《诗经》中的酒种类丰富,承担着祭祀、社交和排忧消愁等功能,反映了两周时期酿酒技术的发达和饮酒之风的盛行,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交际礼仪。《诗经》蕴含的饮酒之礼包括举止彬彬、谦让有序、三爵为限、娱宾笃情、酒食宜丰等。此外,这种饮酒礼蕴含着忌酒后失态、忌沉湎于酒和忌强行劝酒等禁忌性规范。《诗经》倡导的酒礼与酒德,对改善当今社会的饮酒风气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酒文化; 《诗经》; 酒礼; 酒德;

  A Brief Analysis of Wine Culture in The Book of Songs

  PAN C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The Book of Songs contains the wine culture from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middle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The varieties of wine in the Book of Songs is rich,which bears the functions of offering sacrifices,socializing and relieving worries.It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wine making technology and the prevailing trend of drinking between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and Western Zhou Dynasty period,and reflects the social customs and social etiquette at that time.The ritual of drinking contained in the Book of Songs includes well-mannered behavior,modest and orderly,three knights as the limit,entertainment guests,abundant wine and food,etc.In addition,it contains taboo norms such as avoiding losing one's manners after drinking,avoiding indulging in wine and avoiding forcing on wine.The wine ceremony and wine virtue advocated by the Book of Songs hav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drinking atmosphere in the present society.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俗内容。有学者认为,《诗经》是歌中有俗、俗中有歌的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记录,既是诗歌,也是民歌,更是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俗价值[1]192。《诗经》中有一种引人瞩目的民俗现象,那就是它描写的西周至春秋中叶具有特定时代特色的酒文化。据统计,《诗经》中直接描写或间接涉及酒文化的诗歌,《国风》中有10首,《小雅》中有26首,《大雅》中有11首,《颂》中有9首,共计56首,约占《诗经》诗篇总数的1/6。可见,酒文化是《诗经》文化内涵的重要成分。笔者拟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诗经》中的酒、酒器、酒德与酒礼等酒文化现象做深入分析。

  一、《诗经》中酒的风味与功能

  《诗经》中的酒有近10种,包括旨酒、清酒、醴酒、清酤、浆、春酒、酾酒、湑酒和秬鬯等。这些酒因酿造原料和酿造时长的差异,形成了不同风味,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迥异的功能。《诗经》中的酒种类丰富、口感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周时期酿酒技术的发达和饮酒之风的盛行,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交际礼仪。

  (一)酿酒原料和酿造周期

  《诗经》中酒的酿造原料主要是粮食,有时会使用水果和香草。如《丰年》中的“丰年多黍多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2]959,《楚茨》中的“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黍翼翼,以为酒食”[2]655,以及《信南山》中的“疆埸翼翼,黍稷或域。曾孙之穑,以为酒食”[2]664,这些诗句提到的酒,是用黍、稷等粮食酿造而成的。而《江汉》“赉尔圭瓒,秬鬯一卣”[2]910中的“秬鬯”,其中“秬”是黑黍米,“鬯”是郁金香草。可见,“秬鬯”是用香草搭配黑黍酿造而成的香酒。酿酒所用的原料不同,酿造时间也各不相同。以醴酒和清酒为例,《说文解字》释“醴”为“酒一宿孰也”[3]655,“孰”通“熟”,可见醴酒一夜便可酿造而成。《周礼》云:“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4]79清酒在头一年冬天开始酿造,至次年入夏时节才酿成,酿造时间约为半年。由此可知,酿酒使用的原料种类越丰富,酿酒的周期就越长。

  (二)酒的风味特色

  《诗经》中酒的特色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四点。其一,酒味甜美。《丝衣》云:“兕觥其觩,旨酒丝柔,不无不熬。”[2]988《凫鹥》云:“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2]816这两首诗歌都提到了“旨酒”。“旨,美也。从甘,匕声。”[3]198因此,旨酒是口味甜美的酒。其二,口感醇厚。如《行苇》有“曾孙维主,酒醴惟醹”[2]808的诗句,其中的“醹”为“厚酒”[3]655之名,可见“酒醴维醹”描写了醴酒醇厚的口感。其三,颜色纯净。《烈祖》云:“既载清酤,来我思成。”[2]212《旱麓》云:“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2]158这两首诗描写的“清酤”“清酒”为同一种酒。“清”是指酒的颜色纯净透明,没有混入任何杂质。其四,口感柔和。《桑扈》云:“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2]680《丝衣》云:“兕觥其觩,旨酒丝柔。”[2]988诗中的“柔”指的是酒性温和,即酒精度数低。两周时期美酒具有的特色,折射了当时酿酒工艺的精湛,也反映了人们对酒的口感、颜色和度数的要求与喜好。

  (三)酒的功能

  酒在两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天子、诸侯、王公贵族无论祭祀还是举办国宴、家宴(私宴),都离不开酒的佐助;无论婚丧嫁娶还是社交聚会,酒都承担着丰富的功能。从《诗经》中所描写的内容来看,酒承担着祭祀、社交和排忧消愁等功能。

  1. 祭祀功能

  祭祀是两周时期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在这样的隆重场合,酒是不可或缺的供品。《周礼·酒诰》称“祀兹酒”[5]245,意思是只有祭祀的时候才可以饮酒。《周礼·酒正》中明确提出饮酒的事由,所谓“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4]75。《周礼》载:“清酒,专用于祭祀。”[4]76可见,“事酒”是因有事而喝酒,昔酒是无事而喝酒,清酒则专门用于祭祀。清酒在《诗经》中共出现4次。《信南山》中的“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2]664,《旱麓》中的“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2]769,都表明清酒是用来祭祀祖先的,目的是感动祖先并祈求祖先赐以绵长的福寿、保佑子孙后代。

  《诗经》中酒的祭祀功能,主要体现在三种场合。一是祭天。祭天是天子的特权。《礼记·王制》规定,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大夫祭五祀[6]41。二是祭祖。两周时期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社会,因此祭祖的重要性仅次于祭天[7]201。《诗经》中祭祀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先王的功业与威武,属于歌功颂德之作,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的保佑,保佑国运昌盛和子孙福寿绵长。比如,《楚茨》是周王祭祀宗庙祖先的乐歌,《执竞》《公刘》歌颂了先王伟大的功业,《烈祖》描写了商王祭祀先君并祈求上天保佑殷商国运昌盛的情形。三是祭社,即祭祀各种神灵,以祭祀土地神为主。当时重视祭社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社神具有监盟、断案和军事等政治功能[7]202。《我将》描写了武王出兵伐纣前祭祀社神之事,其目的是祈求社神庇佑,武王出师顺利、一战成功。《周礼·春官·大祝》载,朝廷每逢大规模军事行动,都要“宜祭大社,军行载大社石主,止则设立其坛位”[5]477,军队归来要献捷于社。两周时期的社神俨然成了战争保护神的代名词。二是为了获得社神的保佑,使农业生产得到丰收。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人们素来把土地视为养育自己的母亲,对土地一直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因此社神在神灵崇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7]201。

  2. 社交功能

  西周时期,随着酿酒工艺的提高和饮酒风气的流行,酒逐渐成为君臣同乐、朋友联谊和改善家庭关系的重要媒介,社交功能越来越突出。《诗经》中涉及酒社交功能的诗歌共有17首,酒出现的社交场合基本可以分为国宴和家宴两类。国宴是周天子宴请诸侯、卿大夫等人的宴会。有的国宴是为了庆功,如《彤弓》描写了周天子宴请有功诸侯、君臣欢饮的场面,《江汉》描述召伯虎征伐淮夷有功、周天子为他开庆功宴之事;有的国宴是为了庆祝狩猎活动,如《吉日》描写了周宣王游猎之事,猎手们射术高超、收获颇丰,周宣王依礼宴请宾客;有的国宴是为了深化君臣感情,如《鹿鸣》描写了周宣王宴请群臣、君臣在和乐融洽的气氛中逍遥畅饮的情形。家宴是贵族宴请兄弟、朋友和其他宾客而举行的宴会。由于宴请对象的不同,举行宴会的动机也不尽相同。比如,《棠棣》描写的家宴反映了贵族希望兄弟友爱、团结御敌的心愿,酒在宴会上起到促进感情交流的作用;《伐木》描写了贵族宴请亲友故旧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待人的诚意,酒在这一场合发挥了激发兴致、烘托热情的作用;《南有嘉鱼》描写了主人宴请宾客时欢乐的气氛,折射了酒烘托气氛、助兴抒情的作用。

  3. 排忧解愁功能

  《诗经》中的酒对于个体(思妇或怀才不遇的诗人)而言,还有借酒消愁的功能。《诗经》描写借酒消愁的诗篇有6首,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思妇烦忧不安心情的诗歌。丈夫行戍在外,家中的妻子担心其安危与饮食。为了避免胡思乱想,妻子只好借酒排解相思之苦和担忧之愁。《卷耳》云:“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2]9“不永怀”“不永伤”,描写了思妇的心情:妻子对行戍在外的丈夫怀有无限思念,希望酒能消解痛苦和忧伤。另一类是反映诗人正直品性和愤懑情怀的诗歌。诗人面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和人民疾苦,或者遭人迫害时,常常以酒消解内心的愁闷与愤懑。

  二、《诗经》中琳琅满目的酒器

  商代饮酒之风兴起,一些专门用于饮酒的器具便应运而生。《诗经》提到的酒器有爵、壶、兕觥、斝、卣、玉瓒、金罍、匏、尊、斗、斛等,可谓种类繁多,功能齐全。这些酒器既具实用性,又有一定的观赏性,可粗略分为以下四大类。(1)盛酒器,包括金罍、壶、卣、尊、溉、瓶等。如《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2]625和《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2]9中的罍,《韩奕》“显父饯之,清酒百壶”[2]902中的壶,《江汉》“赐尔圭瓒,秬鬯一卣”[2]910中的卣,《閟宫》“白牡骍刚,牺尊将将”[2]1010中的尊等。(2)舀酒器,包括斗、瓒、匏等。如《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2]769和《江汉》“赐尔圭瓒,秬鬯一卣”[2]910中的瓒,《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2]822中的匏。(3)温酒器,包括爵、斝等。如《宾之初筵》“三爵不识,矧敢多又”[2]695中的爵,《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2]808中的斝。(4)饮酒器,包括爵、斛、兕觥等。《卷耳》中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2]9、《七月》中的“称彼兕觥,万寿无疆”[2]406、《桑扈》中的“兕觥其觩,旨酒思柔”[2]680等诗句,均提到了这类酒器。《诗经》中有些酒器的功能是多样的,比如,“兕觥”既是盛酒器又是饮酒器,“爵”既可用作饮酒器又可用作温酒器。

  《诗经》中的酒器大都造型精美,做工精巧。“尊”的形状如同截筒,呈圆形或呈方形,开口较大,肩部内敛,下部突出形成圆肚形状,圈足,腹部有花纹装饰。“爵”有三足,三足均呈棱形,越往下越尖,腹部呈圆形,上面装饰有花纹,开口不平,一端向上是“尾”,一端向下是“流”,开口处有两个对称的方柱。“罍”的形状和尊类似,大肚小口,上有盖,两旁各有环耳,肩、腹、足、耳和系纽都以不同纹样装饰,纹饰组合复杂。“兕觥”腹部呈椭圆形或方形,四足,盖一般做成带角的兽头形,或做成长鼻上卷的象头形[8]49。这些酒器外部一般刻有花纹或镶上用兽角雕成的动物,纹饰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发达,也反映了以周天子为代表的贵族阶级的审美情趣。

  从《诗经》的描写来看,当时酒器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一般来说,不同阶层的人使用的酒器,其质地也有所不同。金属酒器一般由金、银、青铜等材料制作而成,如尊(樽)是用青铜制成的盛酒器,爵是用青铜制成的酒杯,金罍是用金玉制成的酒杯,瓒是用玉石制成的舀酒器,斗是用青铜制成的舀酒器,斝是用青铜制成的温酒器。此外,还有用动物的角制作的酒器,如“兕觥”是用犀牛角制成的酒杯。上述酒器由于原材料比较珍贵罕见并且制作工艺繁复,成为政治身份和政治权威的象征,一般只有天子、诸侯和其他贵族才有资格使用。有的漆器也可以用作酒器,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如“溉”这一盛酒器就是漆器。此外,一些利用植物果实的外壳制成的酒器,因为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是平常人家使用的酒器,如用葫芦制成的舀酒器“匏”。

  三、《诗经》中饮酒之礼

  两周时期的饮酒礼主要表现在宴会上,“举行宴会时,座位要分尊卑主次、敬酒也要依照宾客的身份地位区别先后”[7]64。不同的宴饮场合有不同的宴饮礼节,主要有乡饮酒礼、燕礼、公食大夫礼。乡饮酒礼是乡人们在一起聚会饮酒时的礼仪;燕礼规格较高,一般是诸侯之间饮酒时所遵守的礼仪;公食大夫礼则是周天子宴请士大夫的饮酒礼仪。《诗经》中明确描写饮酒礼仪的诗篇有32首,涉及的礼仪规范主要分为四个层面。

  (一)举止彬彬

  《泰伯》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9]84《诗经》描写了“立于礼”的饮酒行为,反映当时人们在酒宴上的言谈举止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诗经》描绘的饮酒场合大多是贵族宴饮和乡人围聚饮酒。前者的举办者是周天子、诸侯或其他贵族,宴会上宾客的仪表举止是否庄重既能反映主人的眼光是否独特、交友是否谨慎,又能折射宾客是否具有很高的道德涵养,因此这种场合中的人们特别注重饮酒礼节。《宾之初筵》中的“宾之初筵,左右秩秩”“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抑抑”[2]695等诗句,展现了宾客未醉时举止翩翩、温文尔雅的风范。而宾客若醉酒无德,就会受到讥讽和指责。

  (二)谦让有序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两周时期的谦让之礼在宴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诗经》对此也有描述。按照两周时期的宴饮礼节,主人在给客人斟酒之前,需要先下堂洗手、洗酒爵(或斛),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宾客为了尊重主人,要随主人一起下堂完成这类准备事务,不能独自在堂上安坐;宾客将要下堂时,主人要辞谢宾客下堂,宾客则以礼作答。《行苇》就描写了主人、宾客之间的谦让,“肆宴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2]1808。宴会开始时,主人酌酒后向宾客献酒,宾客则回敬主人。《瓠叶》中有“酌言尝之”“酌言献之”“酌言酢之”“酌言酬之”[2]1736的诗句,其中“酌”是主人斟酒,“献”是主人先向宾客敬酒,“酢”是指客人接受敬酒后以酒回敬,“酬”是指主人、宾客之间互相敬酒。这首诗描绘了宾主敬酒、回敬的生动场景,表现了宴会的融洽气氛和宾主的款款情谊。如果饮酒的场合有长者、尊者在场,则长者和尊者先饮酒。《行苇》中写道:“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2]808“黄耇”是年长者的代称,诗歌描述了宴会上尊敬长者、先向老人敬酒的情形,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幅主人与宾客其乐融融的宴饮画面。在宴饮席上尊老敬长,既反映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待客有礼,也反映了客人的谦虚和蔼。

  (三)三爵为限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饮酒要学会节制和自持。《小宛》写道:“人之齐圣,饮酒温克。”[2]594《诗经》中对饮酒量的规定有明确记载,即以三爵为限,不可贪多。如《宾之初筵》云:“三爵不识,雉敢多饮。”[2]695所谓“三爵”,即“献也,酬也,酢也”[10]86。“三爵不识”,是指不了解君子饮酒以三爵为限的礼仪。《礼记·玉藻》曰:“君子饮酒,受一爵而色洒如,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6]73其中,“洒如”即严肃恭敬的样子,“言言”即和顺恭敬的样子,“油油”即悦敬的样子,都是对君子饮酒后行为举止的要求。酒过三爵后,宾主应停止饮酒。

  (四)娱宾笃情

  歌舞助兴也是两周时期贵族宴会上的待客之礼。《仪礼·乡饮酒礼》载:“笙入堂下,乐《南郂》、《白华》、《华黍》,乃间歌《鱼丽》,笙《由庚》;乃和乐:《周南·关雎》、《葛覃》、《采苹》。”[11]77这段话反映了当时宴会上乐工助兴的情形。乐工或先后吹笙、唱歌,或以乐和歌,营造了欢快和谐的气氛。《诗经》描写乐宾之礼的诗歌约有8首,如《鹿鸣》《彤弓》等。《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2]437、《彤弓》中的“我有嘉宾,中心超之。钟鼓既设,一朝享之”[2]492,都提及宴会上以音乐娱乐宾客之事,无论是鼓瑟、吹笙还是击钟鼓,都能调节宴会气氛,发挥乐舞的怡情作用。

  (五)酒食宜丰

  为了显示待客热情周到,主人举办宴会需要准备丰盛的酒食。《仪礼·公食大夫礼》载,宴会上的美食有牛肉羹、牛肉酱、烤牛肉、牛肉块、牛肉丝、羊肉羹、烤羊肉、羊肉块、烤猪肉、猪肉块、猪肉羹、芥菜酱、鱼脍等[11]390。可见,当时宴会上不仅食物品类丰盛,而且烹调方式多种多样。《诗经》中描写丰盛酒食的诗篇约有8首,如《瓠叶》写主人以瓠叶、兔肉招待宾客,并反复劝酒以尽地主之谊,《凫鹥》以“尔酒既清,尔肴既嘉”“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尔酒既湑,尔肴伊晡”[2]816反复渲染美酒的醇厚甜美和食物的美味宜人。代表性的诗篇还有《鱼丽》,该诗前三章以捕鱼入鱼篓起兴,进而展现宴会上以鱼烹制的菜肴种类繁多、味道鲜美,以及酒的清洌醇厚;第四章至第六章从整体上描述珍馐美酒的丰盛,烘托了主人热情好客和待客尽礼的性格。

  四、《诗经》中饮酒的禁忌性规范

  酒德是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饮酒无德则失礼。《尚书·酒诰》云:“越庶国,饮维祀,德将无醉。”[12]270这是文王教导子孙后代和官员的话,要求他们以酒德来约束自己。《诗经》中涉及酒德的诗歌有16首,如《宾之初筵》《荡》《抑》等。这些诗歌描写了饮酒者饮酒无德导致的危害———王朝被灭和个人形象尽毁,告诫人们要饮酒有度,始终保持谦谦君子形象,提供了饮酒的禁忌性规范。

  首先,忌酒后失态。饮酒不仅要量力而饮,更要注重酒后行为仪态,反对酗酒败德。《宾之初筵》云:“其未醉止,威仪反反。越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翩翩。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驽。乱我笾豆,屡舞其其。侧弁之俄,屡舞嗟嗟。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惟其令仪。”[2]695这首诗以宾客在宴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行为举止,与宾客酒醉后乱跑乱走的失仪行为做对比,透露了对酒后失态行为的厌恶和反感,从而从反面对时人提出告诫。

  其次,忌沉湎于酒。忌沉湎于酒,即提倡不要饮酒过度,也不要嗜酒成性。《荡》云:“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哭,比昼作夜。”[2]848这首诗歌叙述周王因沉湎于酒而不理国事、荒废朝政之事,展现了他酒后鬼哭狼嚎、有失国君风范的丑态,以及他的不当行为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抑》以“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耽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2]855讽刺了周王饮酒不加节制、荒废国事,将先王的祖业和典章制度置于不顾的行为。

  最后,忌强行劝酒。“饮酒最忌劝酒,但是中国人讲究面子。有的时候对方劝酒是尊重你的一种表现,无论你酒量大小,你都得喝,否则你就是在驳对方的面子,认为你瞧不起他;有的时候对方劝酒是一种挑衅和挑战,你要不喝,就气势上认了输,所以哪怕酒量不行,也得硬着头皮喝下去。中国人从上古时期就看重面子,所以劝酒之风也一直延续。”[13]138《宾之初筵》是《诗经》中比较完整地描述宾客酒后失礼行为的作品,其中也涉及时人对强行劝酒风气的厌恶态度,如“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意在劝说人们不要强行劝酒以致轻慢失礼。

  综上,《诗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两周时期的酒文化。饮酒本身是一件愉悦性情的事,但如果因为一味讲究豪饮而导致酒后失德,就破坏了以酒怡情、以酒笃情的初衷。《诗经》倡导的酒礼与酒德,对改善当今社会的饮酒风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3]王贵元.说文解字校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4]周礼注疏[M].郑玄,注.贾公彦,疏.黄侃,经文句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陈绍棣.中国风俗通史(两周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8]吴山.中国历代器皿造型[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9]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10]李世萍.郑玄《毛诗笺》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1] 仪礼[M].尚学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

  [12]李民,王健.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3]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华书局,2004.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原文出处:潘城.《诗经》中的酒文化现象论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7(04):12-16.
相关标签:酒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