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共享思维的作用

来源: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吴迪雅
发布于:2020-02-20 共2954字

  摘    要: 方兴未艾的共享经济让共享思维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理念。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有共享思维,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提升文化自信需要共享思维,增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活力需要共享思维,而做好传统文化管理也需要共享思维。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传承; 共享; 思维;

  近年来,共享经济成为我国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之一,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按摩椅、共享雨伞等等。共享经济的基础是共享思维。所谓共享思维,即将信息或物品的使用权公共化,人人皆可“享用”的一种理念。共享思维同样可以为社会管理提供借鉴,尤其在传统文化领域,共享思维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必不可少的理念。

  一、在传承中提升中华文化自信需要共享思维

  (一)展现传统文化魅力需要共享思维

  文化自信的基础,是要民众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果广大群众对于传统文化兴味索然,谈文化自信显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共享思维模式使能够体现传统文化魅力的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等等内容,让更多普通民众接触、发现、理解其魅力。共享思维模式重在引导全民参与、全民共享,而不是敝帚自珍,藏之深闺,更好地使传统文化散发出其应有的魅力。

  (二)体现传统文化价值需要共享思维

  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是让民众感受到传统文化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运用价值。一种文化的价值只有在广泛的运用中才能得以体现,共享思维让更多的人利用传统文化价值,让传统文化在广大人民群众提升自我发展水平,促进家庭和谐,提高修养水平等方面发挥其效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家庭伦理观念、道德观念,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水平;而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对于提升人文、艺术修养极具价值。以共享思维,让更多人共享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为更多人所用,可以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三)增强传统文化认同需要共享思维

  中华传统文化是全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着同根同源的文化,可以说是文化的认同造就了中华民族。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是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增强传统文化认同,需要有共享思维。以共享思维,让全社会都能共享中华文化价值、共享传统文化资源,让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文化遗产成为更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强化和巩固传统文化认同。不管是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技艺等非物质文化,抑或是其他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的事物,都需要在更加广泛的共享中,为更多人所理解、认知,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

  二、在传承中增强传统文化活力需要共享思维

  (一)共享思维提升传统文化竞争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连为一体,成为“地球村”,各种信息、资讯飞速传播;各种思想、文化广泛交流。当今世界,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的世界,各种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传入,使中华传统文化陷入日益薄弱、淡化的境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必须全力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使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才能确保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在共享思维理念之下,传统文化知识获取具有便利性,文化产品接触频率大幅度提升,可以有力促使传统文化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共享思维的作用
 

  (二)共享思维促进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文化就像是脱离土壤的鲜花,无论如何娇艳美丽,都避免不了很快枯萎的命运。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社会社会生活中所凝练的优秀文化,是一种发展着的鲜活文化,要让传统文化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就要让传统文化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运用于现实社会。传统文化不应该是少数文人或专业人士的专属之物,如果囿于门户之见敝帚自珍,传统文化可能面临日益僵化,脱离实际生活,从而失去传承的土壤。唯有开放的心态,以共享思维,让全社会,无论锦衣玉食之辈还是引车买浆之流,都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智慧,使传统文化智慧在社会生活领域广泛得以运用。唯有如是,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蓬蓬勃勃发扬光大。

  (三)共享思维助力传统文化广泛传播

  方兴未艾的共享经济,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借鉴。充分利用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手段,可以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历史性变革。过去只能依赖于现场、书籍或者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方式,演变为声音、图像、音乐等交织的传播,更能扩大传统文化的覆盖面和亲和力。例如故宫博物院,该院近年来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各种新媒体手段,利用各种文化创意网络产品,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使故宫博物院短短几年时间成为“网红”。在当代传播传统文化,应该充分借助共享思维模式,不拘一格,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开展传统文化传播,形成多种媒体融合的立体传播格局。

  三、传统文化管理体系需要共享思维

  (一)政府引领促进全社会共享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的传承,政府及其所属单位和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引导和示范,全面提升传统文化全面共享的水平,增强传统文化在教育发展、社会治理中的运用,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和水平,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及其他与传统文化研究、传播等相关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各地广泛建立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以及社科院、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都应该把传统文化共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广泛组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开放传统文化学习资源等方式,促进全社会共享传统文化资源。

  (二)市场引入创新传统文化共享模式

  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不能离开市场的力量。在市场经济模式下,通过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开发相应的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借助市场的力量。一方面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活力促进就业,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性,提高各种文化产品质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充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实现全社会的共享。例如传统戏曲或其他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现代餐饮企业相结合,在就餐过程中为顾客表演,既可以提升餐饮企业的档次,又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社会共享。再例如,一些企业开发互联网产品,通过在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寓教于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赢。

  (三)社会参与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实现其传承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如果没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十分困难的事情。通过社会管理中倡导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在基础教育中提高传统文化权重等方式,提升最广大民众传统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传统文化产品的鉴赏能力,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的共享。而作为传统文化从业者,更应该发挥其作为传统文化精英的作用,加强与社会民众的交流,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大众文化的交流互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共享,进而实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于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J].中国文艺家,2018(10):109.
  [2] 张淑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考[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9,26(3):102-105.
  [3] 李楠,王懂礼.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4):85-89.
  [4] 凌霄,张伟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93-294.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吴迪雅.传统文化传承要有共享思维[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66-6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