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建立健全苗族跳花节保护制度及其传承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06 共5057字
论文摘要

  跳花作为苗族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自从2005年12月被纳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六盘水苗族跳花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在社会经济大潮和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六盘水苗族跳花节在传承生态、传承主体和传承对象方面均遭遇危机。

  解决跳花节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建立健全苗族跳花节保护制度

  面对着六盘水苗族跳花节所遇到的传承问题,各界人士纷纷献言献策,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而此时,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就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一)制定有保障的相关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保护制度必定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驾护航。

  在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之后,六盘水市于2004年9月17日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领导小组,并同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的通知》(市文通[2004]25号),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摸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六盘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为准则,从完善保护机制入手,于2007年8月制定和公布了《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并建立了《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委员会,基本健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理念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宣传、贯彻,已逐渐深入到了市民百姓中间。

  有了全局性制度的引导,地方性制度的补充便显得十分必要了。对于六盘水苗族跳花节来说,地方性制度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符合当地苗族人民的内心需求。

  (二)进行有力的宣传动员

  一直以来,六盘水苗族跳花节流行于六盘水当地苗族人民的生活中,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面对着日益繁多的信息,为使传统节日能够深入人心,可适时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以讲座的方式向不了解六盘水苗族跳花节的人们介绍关于这项苗族传统节日的源流与内容,以增强人们对六盘水苗族跳花节的认知能力。

  利用“文化遗产日”开展对六盘水苗族跳花节的宣传,策划组织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等向市民百姓宣传六盘水苗族跳花节的抢救保护,制作宣传册及宣传单页,发放《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宣传资料;并在街上繁华路段摆摊设点发放《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宣传资料或陈列展板,向市民介绍进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以此来拉近普通百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让百姓们了解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视宣传。通过与各级电视台共同拍摄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节目的形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的宣传报道。报纸宣传。通过各种报刊媒体对六盘水苗族跳花节现状及保护工作进行新闻报道。网络宣传。可在政府部门自办网页上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栏,或充分利用微博等网络宣传手段,为普查人员提供交流平台。

  (三)培养全面的工作人才

  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需要优秀的人才,在六盘水苗族跳花节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一批专业敬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是保护六盘水苗族跳花节的中坚力量。关于专业工作人员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培养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才;二是市文化局每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或项目申报培训班;三是请专家进行工作指导,同时开展培训工作;四是与大专院校联合举办文化遗产培训班,共同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人才;五是通过平时的业务工作会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的培训。

  二、传承队伍的建立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的共识与认可。文化是群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群体共同的精神财富,每一群体对生活其间的文化都有着一定的共识和认可,换言之,只有群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东西,才有可能长期地传承下去。文化认同是一个与人类发展相伴随的动态概念,是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主位因素。

  要想完善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要使人们的认识上升到文化认同层面。

  (一)实施传承人保护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靠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得以传承,所以保护民间艺人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一直把民间艺人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并实施一系列相应的保护措施。

  首先,通过媒体宣传营造保护传承人的氛围。重视媒体的宣传和推介作用,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宣传方式宣传和推介优秀的民间艺人,在社会上营造尊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各级政府、社会群体对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的保护意识。

  其次,建立民族文化优秀传承人档案。对重点民族民间艺人进行普查,建立档案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一一对应的民间艺人档案资料。截至目前,六盘水市民族民间文化人才数据库基本建立,已公布各县、特区、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和“六盘水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53名。

  再次,举办赛事和各类演展活动,为传承人搭建传承技艺的平台。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每年在“凉都消夏文化节”期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和举办“能工巧匠大赛”等,为我市的民间艺人和原生态的歌舞、器乐、音乐节目等提供展示的舞台,各类赛事与演展活动的举办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创新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从2002年始,按照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黔教发〔2002〕16号)的文件精神,六盘水市创新思维,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

  1.在中小学校普及民族文化知识

  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出众,如果能够在中小学校中开展一些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工作,那么想必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很快深入人心。

  关于此种做法,六盘水市各地区早已因地制宜,将其付诸实践,如六枝特区已经在陇脚乡中学等80余所中小学中引进了民族文化教育,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的民间文化传承者。陇脚乡中学在学校中建设了“凉都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态园”,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布依族的挑花刺绣、铜鼓舞等带进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刺绣、铜鼓舞,并组成了学生铜鼓舞队在全省布依歌节上参加表演,学生优秀的表现赢得了节目组专家的一致好评,可谓是收效甚好。此外,其他地区也有同样的行为出现,盘县在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教授学生学习苗族刺绣、芦笙表演等民间技艺;羊场乡中学教授学生学习布依族木叶、唢呐吹奏等民间艺术。各类民间艺术形式逐步走进校园,成为年轻一代自觉遵循的文化传统,为我们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莫大的裨益。

  六盘水苗族跳花节是六盘水境内所有小花苗部族的盛大节日,政府可考虑在此地域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开展六盘水苗族跳花节历史文化普及活动,如开设相关选修课、组织学生实地参与考察六盘水苗族跳花节、开办相关兴趣小组等,以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六盘水苗族跳花节。文化具有天然的历史积淀性和代际传承性,如此,既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又能为跳花节的持续存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传承基础。

  2.寻求高校研究机能帮扶

  大学是人才济济的地方,这里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教授、专家,也吸引着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才俊,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这片热土。

  优秀的文化、先进的思想都在这里开花结果,因此,高校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我们建设社会主要精神文明,发挥教书育人的社会功效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应当是当今青年应该秉承的理念,将这一理念奉行并传播到社会、延续给后代,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在当代社会,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的功能。而文化之于大学,如“魂”之附于体魄。

  在国家建设过程中,人才是第一位的。高等院校承担着培育优秀人才的重任,不可避免地受到格外的重视。高等院校因其特殊的文化地位,聚结了一批思想各异的教师与学生,很容易发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新思想较为活跃的阵地,也成为科研创新的活跃阵地,其作用和价值更加凸显。

  在高校学者与学生的眼中,六盘水苗族跳花节是一个非常值得去钻研的学术课题,人口学者可以从中看到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变迁,舞蹈学者可以从中欣赏独特而又意味非凡的舞蹈姿态,民俗学者可以从中发掘该民族古老而又常新的民俗文化……政府可作为中介,建立六盘水苗族跳花节文化与高校研究机构的紧密联系,给高校研究者一块肥沃的研究处女地,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则能提高六盘水苗族跳花节在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知名度,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为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整个六盘水市从市到县纷纷建设了多处民族民间文化传习所、民俗所,其中,六枝特区梭戛生态博物馆,盘县羊场布依族盘歌传习所,水城县陡箐乡猴儿关村农民画传习所,钟山区汪家寨新华村铃铛舞传习所、曲谷传习所、莫蒿亩传习所等均能正常开展传习活动。

  六盘水苗族跳花节可借鉴以上做法,在水城建设小花苗民间文化传习所和专题博物馆。民间文化传习所可向人们展示和教授小花苗民间技艺,专题博物馆则可梳理小花苗部族的历史文化轨迹,为人们提供清晰明了的视野。

  三、产业开发

  (一)建立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

  六盘水市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一直是政府出巨资和下大力抓的一项工作。先后在一些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特征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点开展生态园建设工作。先后建成了“梭戛生态博物馆”、“水城玉舍海坪彝族文化园”、六枝陇脚“凉都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态园”,另有“钟山区苗族文化生态园”与“水城县苗族文化生态园”正在建设当中。

  从2008年开始,六盘水市组织开展了“中国凉都·六盘水特色文化村寨”评选活动,并形成制度,一年一评。目前,已有六枝特区落别乡板照村、盘县淤泥乡麻郎垤村、水城县陡箐乡坪箐村、钟山区汪家寨镇新华村获得了首批“中国凉都·六盘水特色文化村寨”的称号。各处特色文化生态园与特色文化村寨,已发展成为影响较大的特色文化载体空间。

  (二)传承民族审美趣味

  创意产业产生于日益剧烈的全球化经济趋势,以文化的消费为背景,强调个人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推崇文化的经济效益,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一切以消费为原则,便是全球化经济的要求,也是创意产业得以出现的契机。

  创意产业的热潮和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不期而遇,无疑对“非遗”保护来说,创意产业之路是一条崭新的道路,是一条求生存、求发展的新途径。早在1998年,英国国会在一次报告中就已指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想象力孕育着发明、经济效益、科学发现、科技改良、优越的管理、就业机会、社群与更安稳的社会。想象力主要源于文学熏陶。文艺可以使数学、科学与技术更加多彩,而不会取代它。整个社会的兴旺也应运而生。”

  就目前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与创意产业联姻,不失为一种极具前瞻性的创举。这一行为所能产生怎样不可估量之前景,从一些西欧国家的历史脚步中便可窥探端倪,成功的商业化产品摆在眼前,的确能使后人趋之若鹜。从《哈利·波特》、《怪物史瑞克》到《达·芬奇密码》,都是将解构了的非物质文化传统元素,以现代形式重新组装起来。以美国著名动画电影《怪物史莱克》为例,其第一部上映之时,全球票房高达4亿5千5百万美元,并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而《怪物史莱克2》上映的第一天,票房就达到了1180万美元,创造了美国动画片票房的新纪录。纵观国内,《阿诗玛》和《刘三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化身创意产业的明例。六盘水苗族跳花节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记录着小花苗部族从黄河流域千辛万苦迁徙到贵州的沧桑历史,见证了苗族青年男女不畏艰难、尊崇自由恋爱的民族精神,很难说其中没有类似于以上文化因素的传说故事存在。我们可以借鉴中国本土以及世界各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创意产业的案例,为跳花节寻求其独特的产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源远.从“跳花”中折射出的民族文化社会变迁———以贵州八堡六寨苗为个案研究[D].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3]朱丽,张康德,袁荣鑫.高等院校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
  [4]陈建宪.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J].文化遗产,2007,(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