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02 共527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探究
【第一章】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建设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贵州民族文化资源透视
【第三章】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类型解析
【第四章】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五章】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贵州民族文化业推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SWOT 分析

  SWOT 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综合研究对象内外部因素,给予对象发展建议的方法。其中 SWOT 分析法中的 S 表示优势(Strength)、W 表示劣势(Weakness)、0 表示机遇(Opportunity)、T 表示挑战(Threat)、优势和劣势是指内部因素,机遇和挑战指外部因素。

  基于对贵州民族文化的透视和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针对影响民族文化产业的内外部因素,本章节主要对贵州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详细分析。

  4.1 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4.1.1 民族文化资源厚重。

  贵州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二十多万年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先民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远古文化。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发现了距今 20 万年的"桐梓人"、"水城人"、"兴义人"、"观音洞人"等智人化石,《中国通史》考证:"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和贵州西观音洞,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最富代表性的三种文化类型。"贵州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居住着 49 个少数民族,占全国 56 个民族的 87.5%.

  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这里有神秘的信仰崇拜、内涵的谚语诗歌、欢乐的音乐舞蹈、风格不一的民族服饰和建筑,构成了贵州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屯堡文化、土司文化、夜郎文化、阳明文化,被称为"文化千岛".

  侗族、苗族、仡佬族、羌族、白族、水族等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习俗、民族民间艺术、民族民间手工艺。民族传统节日有苗族鼓藏节、侗族祭萨节、苗族四月八、水族端节;民族民间艺术有苗族古歌、侗族大歌、布依"八音"、水族芦笙舞、布依族散花舞、撮泰吉;民族民间手工艺有安顺蜡染、安顺木雕、彝族漆器髹饰、苗族银饰;民族特色建筑有侗寨鼓楼、苗族吊脚楼、布依族石头房。笔者在此举例的文化资源只是贵州民族文化资源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400 多个,集会地点 1000 多个。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可谓丰富,可称"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一山不同族".

  4.1.2 地理、生态资源丰富。

  天下山水之奇聚于黔中。贵州山川秀丽,高原、溶洞、森林、湖泊和瀑布都有着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特点,同周围的四川盆地、云南高原相比有显着差异。

  高原、山地是贵州分布面积较大的地貌类型,有的因为流水侵蚀而成,有的由碳酸盐层经岩溶作用而成,可分为低山、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海拔从 900米到 2900 米不等。贵州地貌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黔东南是断块山地和断陷盆地,黔西北赤水、习水一带是具有丹霞地貌的中山、丘陵,其余广大地区多为扬子怀台地。

  贵州瀑布千姿百态,从东向西、由北至南有水皆有瀑布,全省共有瀑布 629座,被喻为"瀑布之乡".最出名的是由黄果树瀑布、螺丝滩瀑布、滴水滩瀑布、银链坠滩瀑布等瀑布组成的黄果树瀑布群,被称为"白水奇观".另外还有赤水市的十丈洞大瀑布、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雪花洞瀑布、福泉飞水岩等。

  贵州不缺奇山、异洞、石林。奇山有"梵天净土"梵净山、"黔南第一山"黔灵山、"瀑飞洞天"赤水天台山、"关岭接天"关索岭、"扑地金钟"水城钟山等,溶洞有织金洞、龙宫、九龙洞、修文阳明洞、贵阳白龙洞等。

  贵州生态保护良好,有威宁草海、红枫湖、观山湖、夜郎湖、等常年性湖泊,有贵州原生态的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第三产业,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远离 PM2.5,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2 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劣势。

  4.2.1 市场主体不成熟, 产业基础薄弱。

  市场主体不成熟。贵州现有的文化类大型企业基本是原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开始整合资源,但目前还处于改革初期;虽然涌现了一些成长势头较好的民营文化企业,但由于经营规模小、粗放式管理处于小、散、弱状态,导致政府凸显,企业退后。大多数文化产品业态老化应用新媒体弱,发展模式单一在全国的影响力甚微,新兴业态如数字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等处于萌芽状态,贵州的民族文化产业没有形成有效互补的生态层次,竞争力不强。贵州虽然出台了许多支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但由于与国家相关行业政策(如税收减免政策、开发中注重保护)衔接不够,导致部分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困难,同时存在对民族文化保护不到位有乱开发现象。贵州的文化市场管理不完善,民族文化产品相互模仿多小而全小而散,缺乏创新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也很低,几乎没有与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的品牌文化产品。

  产业基础薄弱。贵州受市场经济发育迟缓以及基础设施差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缓慢。虽然目前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但还存在着整体规模偏小,产品粗制滥造缺乏独特性,资源闲置多保护性开发不够,市场开发力度不够民族品牌少;高科技型民族产业比重小,核心竞争力差等问题。

  此外,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纸质教材、文化用品设备等刚性消费量大,文化出口贸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会展业只有省会贵阳有较大规模。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小,软件业、影视业、音像业应用信息化数字化较少。民族文化产业同板块的资源整合差,没有形成互通有无、各有特色的一定规模民族文化产业链。

  4.2.2 人才匮乏,未形成产业聚集。

  贵州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要形成产业化需要专业人才。由于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与其他地区相比文化行业经济效益低下,导致本土人才外流、外省人才不愿支援发展。虽然目前有一批研究文化的学者,但缺乏一批文化素养较高、懂产业运营、文化艺术现代创意设计、新媒体技术传播策划运作的专业人才。

  民族文化产业既有一般产业的特征,又有其特殊性。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民俗文化、民族民间艺术、民族民间工艺等要素,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兴产业",是城镇化过程中精神消费和娱乐经济融合发展的载体。

  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就要走集群化发展道路。集群化发展要围绕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如符号、形式然后在一定地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上形成集聚。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因欠开发使其具有原生态性,因其独特的文化使其具有不可复制性,但由于市场相对落后、产业和资本等要素不易集中,未形成产业集群。

  4.2.3 民族文化缺乏创新,产业化研究不深入。

  贵州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但贵州的现有民族文化产品还处于粗放型经营,大多数产品只停留在复制,缺乏创意和创新,对民族民间文化可以市场化的部分缺乏开拓,对其可以同市场化结合的部分缺乏开放性的利用。同时,贵州对全省的民族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资源分割严重,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贵州对民族文化的产业发展非常重视,出台了不少支持文件,但对民族文化产业的特点、规律、创新还缺乏深入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观念上,发展思路不甚清晰、制定措施不切实际。

  4.2.4 区位优势弱,资金投入不足。

  贵州不沿边、不沿海,交通不便捷,对外来投资吸引力差,制约了资金要素的可进入性,导致贵州在民族文化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上因资金投入不足出现规划水平不高、项目进展缓慢等问题。如贵州凯里的民族文化产业园建设,该项目预计投资总额 40.1 亿元,主要建设规模与内容是依托贵州黔东南州丰富的苗族和侗族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以苗侗文化为特色,及苗侗建筑、演艺、服饰、民族民间工艺、特色餐饮、民族节庆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综合体。但由于当地政府融资困难,民间投资弱等问题,目前该项目还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4.3 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

  4.3.1 政策机遇。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务院也专门为贵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 2 号文件。国发 2 号文件为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目前贵州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完成了初级阶段,已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产业发展模式,加上国发 2 号文件的支持,贵州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新的上升期。贵州省也抢抓国家一系列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党发〔2006〕15 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09〕2 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黔党发〔2011〕16 号)、《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黔党发〔2011〕23 号)等文件,提出了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4.3.2 交通机遇。

  交通是地区经济腾飞的加速引擎,大交通就是大机遇,对于文化产业亦是如此。

  在高速公路网建设方面,省会贵阳与遵义、都匀、凯里、安顺 4 个市(州)首府城市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县通高速公路到今年底通车里程将达到 5100 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铁路方面,根据贵州铁路网建设规划,到 2017 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4000 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 1600 公里,铁路网覆盖的县将从现在的 39 个增加到 56 个,其中高速铁路覆盖的县达到 42 个。

  随着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的全线通车,直接把贵州与珠三角、长三角联系起来。贵州已实现至昆明、重庆 2 小时内到达,至长沙、成都 3 小时内到达,至广州、南宁、武汉、南昌 4 小时内到达,至北京、上海 7 小时内到达的快铁交通圈。航空方面,贵州的龙洞堡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后,开通了贵阳赴港澳台的直飞航线和航班,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 1200 万人次。在支线机场建设方面,贵州打造了"一干十六支"的航空网络。9 个市州均实现机场通航,加密航班航线 41条,通航城市达到 67 个,形成了贵州东进长三角、西连西南边陲、南下出海、北上成渝经济区的"一纵一横"高速公路、铁路综合运输通道。

  贵州立体化、全域化快速交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依托快速交通网,贵州进一步深化了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的合作,巩固了贵阳、桂林、昆明空中"金三角"合作,为深入东南亚的经济合作交流圈创造了条件,把贵州文化产品纳入到新的世界级文化市场中。 贵州即将进入高铁、高速、支线航空全面提速的"高速交通时代",在贵州的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公路交通进一步完善后,贵州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将和人们"零距离",人们在闲暇时都希望远离充满喧嚣、节奏紧张的钢铁丛林,回归到自然的怀抱,在宁静的环境中舒缓神经。这巨大的市场将会对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4.3.3 市场机遇。

  一方面,贵州面临着经济基础差、经济总量小、第二产业规模小等问题,寻找有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加速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贵州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能保护生态环境,走向低碳、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发展迅猛,人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大,这将拉动民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4 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 9251.01 亿元,同比增长 10.8%,与全国对比:2014 年贵州省 GDP 增速高于全国平均 3.4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 2 位,仅次于重庆(10.9%),增速连续 4 年居全国前 3 位;从总量看,贵州省 GDP 四年间翻了一番,从 2010 年到 2014 年,总量在全国占比依次为 1.1%、1.2%、1.3%、1.4%,去年达到了 1.5%.

  经济的发展将刺激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阶段。

  4.4 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

  4.4.1 融资困难。

  贵州省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民族文化企业同工业企业相比处于规模小、历史短、信用低、不动产抵押能力弱的劣势。民族文化企业的核心是文化的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领域,民族文化产业和产品典型的"轻资产""重文化"特征,融资模式也随之体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民族文化企业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融资担保,面对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信用担保严格的抵押担保限制,融资难成了很大问题。

  金融机构虽逐步紧盯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是其针对民族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仍然十分匮乏,大多数金融产品都针对传统产业开发。这体现出金融机构没有动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选择规避风险。2013 年 4 月,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成立,是贵州省第一个以文化产业为投资方向的私募股权基金,首期募集资金4.5 亿元。但仍无法有效填补民族文化企业的融资空缺。此外文化产业版权评估体系、保险市场也未完善。

  4.4.2 外部发展压力。

  2014 年是"媒介融合元年",随着技术革新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旧的传媒格局,呈现出媒介融合的态势。位于西部的贵州的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不小的鸿沟,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受到外省的激烈竞争。

  渝、川、滇、湘的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本土文化的包装、宣传、推介上独树一帜,取得了很大成就,对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施加了很大压力。

  4.4.3 推进改革任务重。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系统工程,难点是利益格局调整,目前贵州提出的改革措施偏重于发展层面,制度层面的设计较少,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还没有在重点地区和领域形成突破。再加上基础配套设施弱,文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与新媒体时代不相称,文化服务要素不配套,文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已成为新的"短板".

相关标签:民族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