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的意义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8 共336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解决台湾问题中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研究 
【前言  第一章】文化对民族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中华传统文化与台湾地域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中华传统文化在加强两岸交流与统一的作用 
【第四章】中华传统文化在解决台湾问题中起作用的条件 
【第五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文化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的意义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台湾地域文化来自于大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情节和民族情节,这些情节正是维系两岸人民紧密不分的重要因素。在促进祖国统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之处并且能够合理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正确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两岸人民需要开展各种以文化为内容的交流活动,为两岸人民沟通交流创造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

  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容侵犯是和平发展的重要原则,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已经有力证明了这一点。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是不容改变的事实,只是统一时间的早晚以及方式上所存在的不同。中国政府从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极力主张和平统一,但同时也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虽然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两岸人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对于那些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阻碍祖国统一的西方敌对势力以及那些不顾祖国人民利益,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我们将尽一切力量给予坚决打击。


    参考文献

  1.着作

  [1].《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版

  [2].《邓小平文选》(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1989 年 5 月版

  [3].《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0 月版

  [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人民出版社,1993 年 10 月出

  [5].《江泽民文选》(共 3 卷)[M],人民出版社,2006 年 8 月版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 2 月版

  [7].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6 月版

  [8].李申申:《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年 2 月版

  [9].王建辉:《中国文化知识精华》[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年 8 月版

  [10].张春英:《海峡两岸关系史》(共四卷)[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2月版

  [11].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海峡两岸关系日志》[M],2010 年 6 月版

  [12].李成武、戚嘉林:《大陆台湾六十年》[M],海南出版社,2009 年 12 月版

  [13].何海兵:《台湾六十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1 月版

  [14].仇秀莉:《台湾学子眼中的大陆》[M],华艺出版社,2011 年 8 月版

  [15].卞凤奎、陈支平:《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在大陆及东南亚活动之研究(1895-1945)》[M],黄山书社,2006 年 5 月版

  [16].姚同发:《台湾历史文化渊源》[M],九州图书出版公司,2002 年 9 月版

  [17].周志怀:《新时期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M],华艺出版社,2009年 1 月版

  [18].余克礼:《海峡两岸关系六十年图鉴》[M],长江出版社,2010 年 4 月版

  [19].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两岸经贸论坛纪实》[M],九州出版社,2006 年 4月版

  [20].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两岸对话与谈判重要文献选编》[M],九州出版社,2004 年 7 月版

  2.期刊文章

  [21].庄礼伟:《百年来台湾文化的源流、属性与变迁》[J],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 3 期

  [22].李砚琴:《从台湾文化源头看两岸统一的文化基础》[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5 期

  [23].李涛:《关于台湾意识历史考察及文化渊源的思考》[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 年第 3 期

  [24].房广顺、苏艳玲:《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统一》[J],辽宁大学学报,1996 年第 2 期

  [25].郭琪:《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J],统一论坛,2007 年第 2 期

  [26].詹松:《中华民族凝聚力与“一国两制”》[J],党政干部论坛,2002 年第 11期

  [27].李道湘:《论影响两岸和平发展的两种因素》[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 年第 4 期

  [28].田青刚:《论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 4 月第 2 期

  [29].徐鲁航、薛军力:《台湾文化的形成与特点》[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22 卷第 4 期

  [30]. 蔡雄、向洪:《文化认同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年 2 月第 8 卷第 1 期

  [31].李传兵:《中共十六大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J],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32].张元勋:《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演变》[J],天中学刊,2010 年 2 月第 25 卷第 1 期

  [33].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周恩来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卓越贡献》(一、二、三)[J],觉悟,2006 年第 1 期

  [34].修春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 2 月第 9 卷第 1 期总 31 期

  [35].熊华源、单劲松:《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J],党的文献,2009 年第 6 期

  [36].杨华:《论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形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 9 月第 10 卷第 3 期

  [37].刘舸:《建国前后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年 1 月第 32 卷第 1 期

  [38].胡晓丽:《浅析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与对策》[J],世纪桥,2009 年第 11 期

  [39].徐鲁航、薛军力:《台湾文化的形成与特点》[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4 期

  [40].张羽,张彩霞:《台湾文学史的撰述与文化认同研究》[J],台湾研究集刊,2008 年第 3 期

  [41].周而凤:《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和平统一》[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 7 期

  [42].王河、胡长春、康芬:《中华传统文化与祖国和平统一》[J],江西社会科学,1996 年第 11 期

  [43].鄂焕成:《论实现两岸统一的文化基础》[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 9 月第 5 卷第 3 期

  [44].耿硕星:《论实现两岸统一的文化基础》[J],学术交流,2003 年 6 月第 6 期

  [45].陶德宗:《论台湾文化的中华血统》[J],社会科学战线,2006 年第 4 期

  [46].杨红英:《论台湾文艺联盟活动之文化政治意义》[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2 期

  3.报纸文章

  [47].黄朴民:论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3 年 5 月 27 日

  [48].王天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凝聚力[N],光明日报, 2002 年 9 月 3日

  [49].2011 年两岸互动“礼尚往来” 展现中华渊源与善意[N],新华网,2011 年 2月 27 日

  [50].第三届“浪漫之旅”海峡两岸文化研习营开营 [N],人民网,2011 年 7 月 25日

  [51].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将于 10 月举行突出文创产业 [N],人民网,2011 年9 月 16 日

  [52].两岸知识大赛决赛开跑 报名选手近万人[N],人民网,2011 年 11 月 16 日

  4.译着

  [53].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M],新华出版社,2010 年 1 月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邓美英的精心教导和悉心关怀下才得以顺利完成。在攻读硕士学位和撰写论文过程中,邓美英老师在选定论文题目和研究方向上给我以细心的指导。从选题完成到内容的展开以及对论文的最终修改邓老师都付诸了心血,这里非常感谢邓美英老师的辛勤劳动!邓美英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关心我的毕业论文的进程和解答我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常检查和督促论文的进展情况,这对我是一种巨大的鼓励和支持。在此,我再次向邓美英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政法学院和研究生院的所有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在这三年的学习中,不仅丰富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受益匪浅。在此我对政法学院和研究生院的所有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

  衷心感谢我最敬爱的父母!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太多鼓励和支持,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使我能够健康的成长并顺利完成学业。谢谢你们!

  同时感谢论文撰写提供资料来源和材料信息的所有前辈,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三年的学校生活对于整个人生而言也许是短暂的。但即将过去的这三年对我而言,却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了人生、认识了社会,我会永远记得这三年的每时每刻。

  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