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7 共4857字

  运动损伤包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如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擦伤、挫伤、肌肉拉伤、扭伤、脱臼等是急性损伤,慢性肌腱炎、关节炎、滑囊炎等是慢性损伤,这些都属于运动损伤的范畴。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一般为急性损伤。但是不论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损伤,一旦该损伤没有处理妥当,可能会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必须找出运动损伤的诱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 运动损伤的定义

  运动损伤,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部位与所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动作有关。如跳高运动员容易出现膝关节、踝关节损伤,网球运动员容易出现肩、肘关节的急性损伤。

  2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2.1 心理活动导致运动损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可引起运动损伤。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思想麻痹大意,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动机等,都能引起运动损伤。学生自卑、害羞、恐惧等消极情绪,使得学生练习时犹犹豫豫,身体协调性差,引起运动损伤。如在背越式跳高课堂中,学生自信心不足,可能会导致在起跳时全身酸软无力,出现崴脚等运动损伤;在篮球课堂中,因精神不振,防守不积极,导致近距离用力传球时出现面部损伤;情绪激动,好胜心强等,也会导致运动损伤。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组织比赛,有的同学因为盲目自信,好胜心强,在争夺篮板球时引起碰撞,导致运动损伤。

  2.2 场地器材不符合安全规定

  在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场地器材对于体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场地器材的不安全性,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如在跳远教学中,如果出现助跑场地凹凸不平或跳远沙坑太硬,都会导致学生出现崴脚等运动损伤;背越式跳高教学中,跳高支架年久失修,稳定性差或安放位置不妥当等,会引起学生刮伤或摔伤;又如在投掷类运动项目教学中,缺乏拦网设备,可能会出现练习者将投掷物投掷到投掷区以外的学生或教师身上。或者学生的运动服装不合标准,过大或者过小,导致肌肉紧张,身体协调性差,引起运动损伤;学生上课未佩戴必要的防护器具,也有可能受伤。如足球课上,学生缺乏护腿板、护膝等防护器具,可能都会引起学生课躺上腿部受伤的现象。

  2.3 气候的影响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教学,体育教学一般是在室外进行的,所以它受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下雨或者天空阴暗,导致学生视线模糊,都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如在某次背越式跳高课堂中下雨,雨水造成地面潮湿。有的同学可能因为地面滑,出现弧线助跑阶段摔跤的现象,从而造成膝关节、手臂擦伤或崴脚等运动损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气温过高,运动量大,学生可能会出现中暑等现象,或者学生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造成肌肉痉挛;气温过低,极易引起学生肌肉拉伤。所以,气候问题也可导致运动损伤。

  2.4 课前没有积极做准备活动,甚至根本没有做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课堂,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准备部分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宣布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充分调动各相关器官,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活动。课前的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可以刺激身体器官开始工作,所以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的同学因为偷懒或者其它原因,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有的同学甚至根本不做准备活动,那么,神经系统和各相应器官系统都无法满足运动需求就很容易造成关节损伤或肌肉拉伤。

  2.5 运动负荷过量
  
  运动负荷,包括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不仅如此,教师更应该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如果课堂运动量大或者运动强度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神经系统难以再次兴奋,机体难以产生适宜的应激性,或者教师未合理安排练习间歇时间和休息,从而导致运动疲劳,引起运动损伤。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由于运动量大,身心疲劳,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容易出现损伤。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应该在学生疲劳的时候,安排大运动量和难度较高的练习,这样也会酿成伤害事故。

  2.6 教师缺乏合理的组织教法

  体育教学,就是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所以,教师的课堂组织教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合理做好组织学生练习工作,尤其是安排学生练习顺序和学生练习时的间距。如学生在投掷课堂上,学生进行完一轮投掷练习,就会拾回投掷器械。

  此时如果教师组织不当,对学生间的投掷顺序和间隔没有很好的把握,那么可能会使穿越在投掷区的其他学生受到伤害,如正在练习投铅球的学生,不小心用铅球砸到另一组拾铅球的学生,就造成了损伤。此外,体育课堂学生较多,教师难以亲自指导每个学生进行练习,也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等都能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

  2.7 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的影响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这些素质都要参与练习过程中。

  若学生身体素质差,无法达到练习的要求,可能会带来运动损伤。如在跨栏课中,学生大腿后群肌肉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差,摆动腿上栏和起跨腿过栏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此外,当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思维不清晰,判断意识差,对自己所正在进行的练习警觉性差,注意力无法集中,此时如果强行要求其参加体育课堂学习,可能会出现摔跤,扭伤甚至昏厥等情况,大大提高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身体素质差还可引起心理问题,造成学生的不自信、焦虑等,这些都会引致运动损伤。

  3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3.1 加强心理训练

  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尤为重要。教师进行教学时,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不应急于求成,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在田径教学中,背越式跳高课堂上,对于跳跃高度,教师应该逐渐升高,而不应该大幅度增加高度,这样学生很容易出现俱杆的心理,在练习过程中,犹豫不前,畏手畏脚,最终造成运动损伤;在跨栏教学中,对于栏的高度也如此,不应该盲目增加栏的高度,应降低练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练习兴趣,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耐心地指导理解能力差或者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恐惧、自卑等负面心理。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吃苦耐劳、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3.2 教学前,教师应检查场地器材,确保安全,并加强医学监督

  对于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不合格的场地器材容易直接导致运动损伤,尤其是场地器材对学生踝关节损伤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这些场地器材的长期重复使用,难以避免会出现破损的现象。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检查工作,以保证学生的安全,避免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应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的安放位置是否合乎安全标准、器材是否完好无缺等,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为学生的安全带来保障。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前应检查学生的着装,检查学生是否使用防护器具。如排球课,学生是否使用了为避免踝关节受伤而设计的护踝。还有,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医学监督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对不适合参与某些体育课程的学生,及时制止,防止受伤。

  3.3 组织学生课前积极做好准备活动

  在体育课前,教师应根据本次课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准备活动练习。在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学生做好完成课堂任务的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是天气寒冷的时候,更应该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组织准备活动的时候,除了安排一般性准备活动练习,如徒手操,更应该安排专项性准备活动。如因为三级跳远是由一次单足跳、一次跨步跳和一次跳跃组成,所以在三级跳远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单足跳和跨步跳练习;因为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基本都采用“J”曲线,所以在背越式跳高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弧线助跑摸篮筐的练习。

  3.4 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实际情况,根据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如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动作示范法,它包括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及镜面示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示范方法。短跑教学中的摆臂动作是侧面示范;武术中的套路学习运用背面示范。轻快优美的示范,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避免由于技术动作错误而引发运动损伤。又如,对于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运用分解法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蛙泳,先在陆上模仿练习动作,再进行水下练习,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呛水的风险。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恰当选择、组合各种教学方法,既能保证教学效果,又能减少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

  3.5 合理练习密度和间歇时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法、负荷量、场地器材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课堂的练习密度对运动损伤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练习技术动作。但是,教师应该控制学生的练习密度,合理安排间歇时间。因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神经系统和相应的器官系统都参与其中,如果它们得不到充分得恢复,就会加快运动疲劳的速度。学生在疲劳状态下继续练习,很容易导致受伤。其中,练习密度不应过大或者过小,应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如在短跑课程中,若安排学生持续练习短跑,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疲劳感。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可能会敷衍了事,从而摔跤造成损伤。

  3.6 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体育课堂上,主要是学生进行学习掌握动作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而它对运动损伤的影响也是尤为明显的。

  每项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满足该要求,很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所以,教师应该组织、督促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如背越式跳高是以速度为中心,力量与速度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正式传授背越式跳高技能前,应该让学生进行适量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练习,为避免受伤做好铺垫。

  小步跑、高抬腿跑接加速跑等练习可提高速度素质,负重深蹲、单双脚跳台阶等练习均可提高力量素质。

  4 结论

  学校体育学的本质功能是育人,但前提必须是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的职责除了传授学生动作技能,还应消除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教学前,教师应该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合乎安全标准,学生着装是否存在安全问题等,教师还应在潜移默化中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善于运用保护与帮助措施,最好是向学生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后,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尤其是对于课上出现过伤害事故的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杜绝再次发生学生受伤的现象。此外,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生理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只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学校体育才能实现它的其它功能。

  参考文献:

  [1]姚忠义。体育教学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2009(3)。
  [2]赵斌主编。运动损伤与预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苏静主编。常见体育运动伤病及防治[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朱卫雄,杨 进,等。大学体育与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7]高发民主编。体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8]胡卫兵。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湖北体育科技,2008(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