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跳马伕”舞的形成及其体育健身价值

时间:2014-06-28 来源:未知 作者:4号编辑 本文字数:2087字


论文摘要
  “跳马夫”舞是流传于江苏如东地区的一种以男子群舞为形式的民间舞蹈,源自古代祭祀歌舞,以其雄浑刚健之特点体现了沿海民众敬畏自然而又自强不息的精神。2011 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拓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渠道,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1、在楚人祭祀文化中衍生

  春秋战国时期,如东县域为楚国属地,”楚人信鬼神而好祀,必使巫觋作歌舞以娱神“[ 1 ]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民间舞蹈“跳马夫”便产生于这样的地域环境并传承着楚人的文化基因。

  据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如皋县志·卷十四祠祀》(如东旧时隶属如皋)记述:“夫皋之得祀都天大帝起于明季……明嘉靖年间(公元 1522-1567年)迎神赛会动费千金“[ 2 ],故“跳马夫”原为迎神赛会中的祭神舞,所祭神灵为都天大帝,有文字记载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如东境内有十多座都天庙,逢农历五月十八都天菩萨诞辰(也有的庙宇定为三月十五或三月十六) 都要举行礼仪隆重的都天出辕活动。如东县《潮桥志》载”:每年春末夏初,都天大帝都要出坛,俗称行会……整个队伍以烧马夫香者为前导,多至三五百人“.据丰利镇王文昌老人介绍,该镇都天出坛的规模更大,跳马夫的人多时达三千六百人[ 3 ].

  2、在敬仰英雄文化中流传

  唐代着名将领张巡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智勇双全、苦守双城近二载,为国捐躯后被唐肃宗追封为扬州大都督,民间则尊其为“都天大帝”或“都天王爷”.张巡生于山西永济、建功于河南,拜祭他的“跳马夫”舞却又因何扎根在千里之外的沿海如东呢?据说这与元末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如东富有盐场,相传张士诚曾贩盐到此,在掘港的杨家坂带领不堪官兵欺压的盐民起来抗争。张士诚为人宽厚多仁,赋税轻敛,但终究败于朱元璋而难入正统,百姓虽对其敬仰,只能借祭”都天王爷“之名来行纪念张士诚之实,这种解释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然而,如东沿海居民以捕鱼、晒盐和耕作为生,与骑马并无关联,却又因何选择以骏马为图腾的“跳马夫”舞蹈作为祭神活动呢?笔者认为,“跳马夫”舞中,淳朴的民众虔诚地既扮马夫又扮马以示愿侍奉都天大帝于鞍前马后,祈盼渔船能像英雄的战马,在神灵的护佑下,风口浪尖上的海上之行能一马平川,早去早归。此外,捕鱼不同于单耕独作,需要多人配合“跳马夫”集体舞蹈的性质也体现了团结协同的精神。为了达成与天上神灵的沟通来表达对英雄先贤的敬仰,成千上百人用整齐划一的舞步、粗犷雄壮的呐喊形成了海啸般的磅礴气势。“跳马夫”舞虽然是迎神活动,但在文化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却是百姓生活中极为难得的精神享受,因此得以代代相传,逐渐演变成独具江海风韵的民间舞蹈。

  3、在健身体育价值的开发中传承

  “跳马夫”舞蹈源于民间祭祀,是一张记载如东沿海民俗的珍贵文化名片,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任重道远,需要作理性的思考。

  被大众接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首要条件,当年正因为百姓喜闻乐见,“跳马夫”舞蹈才可能在偏居沿海一隅的如东流传至今。然而由于“跳马夫”舞的创作与表演者多为普通渔民,舞蹈简单朴实,以略加夸张的劳动动作为元素,以“跳”为主、边跳边走、挥舞幡旗、广场行街。除了众人齐声”呵呵,哈嘿! “的重复呐喊,舞蹈只能用佩在马夫身上的马铃作伴奏,配以简单节奏的锣、鼓、梆打击乐,加上悠扬深沉的祭神法号,构成了铿锵沉稳、朴实单调的舞蹈氛围[ 4 ].正因为这种以祭神为背景、以热闹取胜的”草根“特性,决定了“跳马夫”舞蹈所含艺术成分的相对缺乏,因此,“跳马夫”未来在舞蹈艺术形式上的开发空间是很有限的,其传承必须另辟蹊径。

  渔民常年与惊涛骇浪搏斗,靠的是力量、稳定与相互配合,这些生存的基本要素都体现在“跳马夫”舞表演的动作上,其最大的特点是协调一致、刚劲有力、气势恢宏,与现代体育精神极为相似,可以视为一种集体化、模式化、生活化的身体运动。“跳马夫”舞蹈有跺步跳、横步跨、荡步跳、纵步跨四种基本步法,要求挺胸收腹、马步敦实、目不斜视、跳踢协调、迈步刚健、声音洪亮。其动作和步法有利于提高肌肉力量、关节灵活度、身体协调性、人体稳定性。边舞边喊能宣泄内心的忧郁、纾缓生活的压力,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于改善现代人常见的生理、心理亚健康状态有显着的功效。

  因此,可以拓宽思路,把“跳马夫”舞蹈的核心元素植入现代健身运动,运用运动学、保健医学原理编排设计“跳马夫”舞操,让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在现代潮流中得到继承推广和发扬光大。此外,将“跳马夫”舞的一些动作要素推介到慢跑、快走等健身活动中,对提高锻炼效果或许有些帮助。

  4、结束语

  和我国众多的区域性民间舞蹈一样,“跳马夫”由于地域民俗、语言文化的狭窄性制约了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能只局限在文化和艺术的层面,而应拓宽视野,努力发掘其与体育健身运动的契合点,依托现代化文体形式,争取年青一代的认同和支持,才能使之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如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如皋县志[M].香港:香港新亚洲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6.
  [2]如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如东县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9.
  [3]曹锦扬.江海流韵: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11):130-135.
  [4]丰坤武.江海风情:南通文化特色之一[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3):1-9.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