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社会原因分析

时间:2014-06-05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976字
论文摘要

  201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在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体质的下降。本研究以社会学为视角研究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为大学生体质的提高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1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学分析

  1.1 社会环境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1.1.1 传统文化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种“重文轻体”的思想体系禁锢着人们的行为,儒家思想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所以“体育教育”没有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体育”一直提倡寓教于体,但对于仅以满足身心愉快的体育活动是坚决抵制的。自汉代大一统以来,儒家学说就被视为中国官方正统思想,成为国民几千年来所信服和遵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观念。而大多数家长对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理解也同上述观念一样,天天逼着孩子学习文化知识,除了在学校学习,其余时间就是报补习班,很少有人会给孩子“补习体育”。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文化知识的要求远远大于体育健身,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体育锻炼不及学习知识技能重要,导致了身体素质的下降。

  1.1.2 就业压力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大学生为了毕业后有很好的就业机会,所以在校期间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要考取一些其它证书,例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考研、职业技能证书等。这一系列的考试使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充斥,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产生巨大阻碍。

  1.2 教育环境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1.2.1 法律条例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国家政府部门一直比较重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并制定了一些方针政策如《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等。这些举措无一不显示出政府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和关怀。而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只是夸夸其谈,并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上级部门不重视,随之高校领导也不重视体育课,留给学生的只是对体育锻炼可有可无的认识,所以也就无法调动高校教师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约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导致他们身体素质一步步的下滑。

  1.2.2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从2000年以来我国就开始对全国高校实施大规模的扩招计划,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录取180万人,2001年录取260万人,录取率首次突破了 50%,2004 年录取 420 万人,2006 年录取530万 。到了2008年高考招生人数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考生1 050万。录取比例57%。全国高校的扩招虽然圆了许多学生的大学梦,但一些高校的学生容量已超过了规定的标准。连平时不感到困难的师资也一时紧缺起来。这样必然会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和体育设施的不足。学生与体育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很难全面实行一对一教学,使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与大学生体质下降有直接的关系。

  1)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根植于人们观念中的体育课程不重要论,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低。甚至许多人认为体育教师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有真材实学的人。在忽视体育课程的同时,也轻视了体育教师的作用。高校对体育教育工作不重视,容易降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高校缺乏相应的政策,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创新学习和改革课程设计培训。于此同时体育教师在现代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现代教学的方法应用的缺失,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他们很少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平衡发展。

  2)场地器材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由于政府部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失衡,导致地方体育发展不平衡,对高校缺少政策以及财力物力的支持,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为学生提供的公共体育场所少,势必会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约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2000年以来高校的扩招,体育设施却没有扩建。由于学校场地器材有限,对学生来说体育场地器材供不应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大多高校的室内体育场馆并不对学生开放。当遇到刮风、下雨、下雪等天气情况会造成体育课的延误甚至无法开展。使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高,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1.2.3 应试教育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以考试来定终身的应试教育制度,已经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离不开应试教育的牵绊。应试教育制度过分注重书本上的知识,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过长,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好学生”才能考入大学,“好学生”
  一般不怎么喜欢或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教学主要看升学率,而不是看学生体质的好与差。而大学生在高中时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基本上没有锻炼身体的时间,体育课甚至也被文化课占有。到了大学阶段延续了高中时的体育态度,造成了对体育的不重视。导致大学生从小没有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1.2.4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基地。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再加上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浓厚,学校在开展早操,课外体育活动方面也只流于形式,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挫伤大学生参加体育健身的主动性。

  1.3 家庭环境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1.3.1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目前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使不少学生不愿意参加艰苦的体育锻炼。就家长而言,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自我表率作用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和体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的父母亲没有锻炼的习惯,更不重视和关心孩子的体育活动,其实家庭体育的影响在学生的体育意识里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家长没有起好带头作用,所以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质健康便走了下坡路。

  1.3.2 生活方式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应该肯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水平生活条件提高了,精神世界也变得丰富多彩。受世界潮流趋势和科技进步影响,体育新闻、体育教学、体育健身方法等都可以在便捷的网络世界获得。我们承认,通过电视转播看体育节目,可以激发一部分学生想要参加体育活动的欲望。但这些媒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保质期有限,许多学生观众处于被动的欣赏地位,把自己置身于媒体中的体育环境,做个现场观众,而不是亲自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现代化的物质生活享受当中,取代体育锻炼的便是玩手机,玩电脑游戏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等,使他们迷恋其中玩的昏天黑地造成他们晚睡晚起的坏习惯。这些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智育水平要求要远远大于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现今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讲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落实不充分;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学校体育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大学生对社会物质的追求,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2.2 建议

  2.2.1 制定法律条例,干预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多制定一些有关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方针政策,加强对体育管理部门、教学部门的制度约束力,在高校体育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其职能。有关部门和高校应互相配合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中心,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智育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支持,什么都是靠不住的。
  2.2.2 投入大量资金,改善高校的体育教育环境。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是制约学生参加体育健身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多开发些有易于提高学生体质的健身器材和综合性的体育场馆,以确保学校体育教学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开展。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2.2.3 改变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共同做出强而有力的措施,使之深刻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应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提高文化水平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树立“身体是进行一切活动的本钱”的思想,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体质会产生积极而有力的影响。
  2.2.4 转变传统观念,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社会应加大对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把保持健康的体格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并同终身体育观念联系起来,逐步改变人们的“重文轻体”的思想观念。加强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逐步改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局面,使学生将体育锻炼变为自觉的行为。在人才选拔时也应该要求学生在体育体质方面的能力,不要只要求学生的文化课而不重视体质的发展。将体育成绩纳入社会文化的关注之中。

  参考文献
  [1]杨贵仁. 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 [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2]卢志勇, 袁小武. 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初探 [J]. 宜春学院学报, 2006, 28(2): 134 - 136.
  [3]李海峰. 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3): 29 - 30.
  [4]黄忠兴. 浙江省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2(4): 64 - 65.
  [5]张建新. 影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4(9): 89 - 90.
  [6]王成. 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10): 1378 - 1379.
  [7]宋振镇, 张剑珍, 陈海啸.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 [J]. 体育科学, 2006, 23(1):69 - 73.
  [8]孙天瑜. 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初探和解决措施 [J]. 南京体育学报, 2010, 24(3):90 - 92.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