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精神的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5 共2495字
论文摘要

  一、培养体育精神的基础

  体育意识就是指人们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人类自身身体的发展规律,决定了需要不断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人体自身发展在不同阶段对体育锻炼有不同的需要。

  因此,体育锻炼不可能一劳永逸,而需要终身进行体育锻炼。 当今社会自动化生产方式,电子信息业、金融、服务性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体力活动减少,给身体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同时,由于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精神过度紧张,而生活改善,摄取的热量过多等一系列的变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通过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增进健康,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体育教学观要求技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要求体育教学既要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发展,还要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 对大多数技校学生来说,技校的生活是他们学生时代的最后阶段,很快将走上工作工位,投入到更大压力、更紧张的生活中。 技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是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培养体育精神的意义

  体育教学因为其自身特点,能够以独特方式塑造学生人格。 诸如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养成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顽强毅力品质。

  (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意识

  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意识的社会活动。 尤其是团体运动项目,由于需要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的合作才有可能获得比赛的胜利,因此更能激发每个成员的集体观念、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现在科学的发展,增加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使得学科联合成为科学研究的主流形式。这必然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关系, 让他们明白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已经不能完全胜任科学研究和工作需要。 同时,个人竞争力的强弱也取决于合作精神的具备与否。 对于年轻的在校生而言,体育运动不失为锻炼竞争意识和善于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体育运动锻炼个体与团队的合作能力,要强于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爱国意识

  在各种国际体育赛事中, 运动员代表国家出征, 都以让国旗在比赛场所中能够升起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荣耀, 在场外更是激发了无数人强烈的爱国意识, 推动了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特别是对于青春热血的年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更是有巨大的鼓舞和激励效果。

  (三)竞争意识与公平竞争精神

  众所周知, 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竞争,虽说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得一见紧张激烈的竞争, 但学生表现出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互相间的比、赶、超现象,直接表现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发展潜力,使他们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

  (四)培养艰苦奋斗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项目如攀岩、障碍跑等,都需要学生经过反复训练,艰苦努力之后才能娴熟地掌握比赛技能,这一过程并不简单而是他们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又如长跑项目能够锻炼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奋斗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质,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挑起国家发展的重任。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精神的途径

  (一)提升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体育精神的载体是体育活动,教师应该坚持将体育精神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之余,感悟体育精神的内涵与魅力。 此外,教师还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精神的感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运动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体育教育的创新,也是体现体育精神重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入研究现有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基于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将体育精神融入其中,实现体育活动与体育精神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 )坚 持 教 师 主 导性 和学生 主 体 性 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学校教学模式基本是以灌输模式为主,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获得的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体育精神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思想文化意义,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方法,将主导性体育精神规范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情景教育等途径,组织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促使其形成自律性品质。

  (三)增强学生的体育意志

  在体育运动中, 学生容易因身体生理不适、疲劳、疼痛、酸胀等,容易引发怕苦、怕累、怕酸痛和受伤的情况。体育教学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 得到了无数教学实践的证明,如体育教学中常见的队列的操练, 更是效果明显。 在体育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疼痛疲劳的身体反应,这时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传授有关的体育生理知识,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顽强的体育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加强技术理论教育

  体育运动由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构成。 因此体育教学中在进行实践训练之前, 教师应设置一些理论知识课时, 要把运动项目的技术理论阐述清楚, 必要时用一些技术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训练技术的要点和技巧。 系统地开展体育理论知识教育, 可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 从而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自我揣摸和不必要的伤害。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 例如多媒体教学等,为学生讲技术课,提供训练方法。

  上好体育理论课能为体育实践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以后的教学、训练、群体活动等,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组织有针对性的体育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学生健身的科学性, 可使他们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精神在满足当代学生的精神追求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充分领悟体育精神的极大潜力和深刻内涵,把体育精神的教育功能和体育技术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 亚 娟 ,彭崴.浅 析 社会 体 育学 视 角 下的体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2]郑 寅.体 育 教育对学生 人 格 培 养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