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高原地区普通高校设置健身秧歌课程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20 共4857字

 

论文摘要


  健身秧歌是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运动生理规律,把运动和舞蹈结合起来创编而成的、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习舞蹈的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现代大学生渴望更多丰富多彩的室内和户外体育锻炼和课程项目,引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项目是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和实践的重要内容。青海大学体育部自2003年开始将第二套健身秧歌引进大学课堂,作为大学一年级女生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5年来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从第二套健身秧歌到第三套健身秧歌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健身秧歌这种新型的体育健身项目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且加强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很大程度上对提高女生的协调性、音乐的节奏感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其他健身舞蹈项目的开设和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对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树立构建和谐校园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原地区高校开设健身秧歌的课程价值分析

  (一)高原地区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

  现有的体育课程设置中,田径课由于专项技术性强、学习难度大,练习过程中易有单调、枯燥、运动负荷量大的感觉,且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重复,学生难以产生兴趣。球类课强度高、对抗性强,使大部分女生感到畏惧,因而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针对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和女生自身的特点,从素质教育需要出发,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及时开设健身秧歌,对于促进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群体活动创新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吸纳国内外体育项目新进展,尝试性开设新项目课程,加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是大学体育永恒的目标。健身秧歌是近年来健身舞蹈领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健身项目,它是健身舞蹈发展趋势的最直观的体现。健身秧歌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舞蹈步伐、节奏、动作的选定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强度适中属于有氧运动,更加符合科学健身的要求,将传统的秧歌规范化、科学化,使其真正成为一项集娱乐、观赏、健身于一体的全民健身活动,充分体现了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和群体活动的创新性、时代性,对倡导终身体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加速在高原地区普及和推广健身秧歌运动的需要

  秧歌是传统,健身是现代,健身秧歌本身就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这种发展与进步,使健身秧歌加强审美的同时,显示了一定的娱乐性和社交性,还可以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其韧性、耐力以及和谐精神,直接间接促进他们在学术、专业、人格、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各种各样的健身秧歌如雨后春笋,成为我国大众体育中新的亮丽的风景。在这种背景下为大学生开设健身秧歌新课程,无疑有助于加速其在高原地区的普及与推广进程。一方面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加强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很大程度上对提高女生的协调性、音乐的节奏感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其他健身舞蹈项目的开设和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青海高校与社区体育的互动,使健身秧歌得到普及、教育与提高相结合,为群众性秧歌活动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使健身秧歌在人们创新发展中健康蓬勃地开展,以崭新的姿态为社会服务。

  (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树立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健身秧歌要求动作规范,即每一个动作的路线、方向和动作造型必须统一,在教学要求上是一致的,因而在练习中学生既要保证动作的完整性,又要注意和其他学生配合完成路线的跑动、动作造型的整齐配合。健身秧歌在教学、训练、比赛和团体操的表演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参与,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学生通过对健身秧歌规定套路的学习,可以自编自演各种风格的健身秧歌,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原地区普通高校开设健身秧歌课的现状

  (一)健身秧歌课的内容

  第二套健身秧歌规定套路分四段:第一段包括叫鼓、十字颤花、插秧步、大交替花动作,共3学时;第二段包括叫鼓、双扛花、跳十字、小颤花、蛙步斜跳和点晃步动作,共3学时;第三段包括叫鼓、对跳步、搓步拉花、十字缠腰和平摊花动作,共3学时;第四段包括叫鼓、抛巾推花、倒丁字步捻步、收式动作,共3学时。复习第二套健身秧歌规定套路2学时,测试2学时,一学期共计16学时。从规定套路的内容来看,动作较多,第一段的大交替花动作,第二段的双扛花、跳十字动作,第三段的搓步拉花、十字缠腰动作,第四段的抛巾推花动作为授课的重难点内容,其深度定位在健身秧歌套路的练习。辅助介绍健身秧歌的起源、练习的方法。

  第三套健身秧歌规定套路分四段:第一段包括叫鼓、抱扇正崴、凤点头、小崴放扇和背靠岩动作,共4学时;第二段包括叫鼓、反崴十字步、反崴横移步、风摆柳和月光花动作,共3学时;第三段包括叫鼓、撩手跳步、撩腿跳颠崴、铲扇跳步和跳花组合动作,共3学时;第四段包括叫鼓、行礼步、扣飘扇、半抱月、侧划扇动作,结尾动作:喜鹊登枝,共2学时。复习第三套健身秧歌规定套路2学时,测试2学时,一学期共计16学时。从规定套路的内容来看,动作比第二套健身秧歌有所增多,将健身秧歌“扭、摆、走”这三要素作为授课的重难点内容,其深度定位在掌握健身秧歌套路的基础上,表现出动作蕴含的寓意。

  (二)健身秧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课程性质和任务。第二、三套健身秧歌动作节奏欢快,较适合中青年人的锻炼。套路编排上,动作有慢到快,从热身开始,运动量逐渐加大,最后到调整。练习时心律为每分钟140至160次之间,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练习,运动强度适合大学生。健身秧歌新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全校本科一年级女生。通过一学期系统讲授和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健身秧歌规定套路动作、特点和规律,一方面通过这种有氧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健康心理;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种运动技术手段,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高原冬天寒冷,室外课学生穿少了太冷,穿多了做动作不但显得笨拙,而且在练习时出现流汗等现象,又容易感冒。针对这些现状,对女生课的教学及时作出调整,从2006年第二学期开设第三套健身秧歌,一方面天气相对暖和一些,另一方面开设第三套健身秧歌,无论从动作难度、动作美感、动作编排等方面更加符合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生理特点。

  教学实施效果。首先,健身秧歌课的007级600名女生对一年级体育课开设体育项目的兴趣(前三位)进行调查问卷(见表1),结果表明:女生喜欢健身秧歌的比例达4714%,篮球占1116%,健美操占1113%。说明新的教学内容由于符合女生的心理、生理需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锻炼信心。究其原因,通过表2可以看出,喜欢健身秧歌是因为有健身性占2418%,其次提高其协调性占1912%,增强柔韧性占1818%,健身秧歌是近年来健身舞蹈领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健身项目,学生喜欢这种新型的健身舞蹈占16%。从调查数据反映出健身秧歌不仅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欢快的舞步提高女生上课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克服女生在上体育课中存在的懒惰等不良的心理因素。另外健身秧歌要求动作规范,很大程度上对女生音乐的节奏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调整学生因学习和生活压力造成的紧张情绪和疲劳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这不仅有利于健身秧歌项目的教学,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其他体育舞蹈项目的教学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健身秧歌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健身秧歌锻炼不仅对学生的上肢、下肢、胯腰、躯干的协调性、柔韧性、力量等素质有很大提高,而且经常进行这项运动的锻炼能改善心肺功能,加快运动后心率的恢复,提高台阶实验的成绩。肺活量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人体呼吸系统最大工作能力。从表3可以看出,受试者经过一学期的健身秧歌锻炼后,肺活量均明显高于锻炼前。同时参加健身秧歌锻炼的女大学生的台阶实验的成绩也较实验前显着提高。

论文摘要

  三、高原地区普通高校开设健身秧歌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健身秧歌规定套路虽然音乐欢快,节奏感强,动作新颖,运动强度适中,但在教学中发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学内容多且技术难度过大。健身秧歌课时少(16学时),内容较多,初次接触健身秧歌训练的女生中,大部分节奏韵律感差,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学生仅仅停留在掌握动作套路,对健身秧歌赋予的动作内涵和/扭、摆、走0的运动特点掌握得较差。第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教法粗糙,缺少对动作概念的讲解和动作幅度的练习。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一级、二级操规定动作的教学,第二学期安排健身秧歌和球类课的教学,学生跑跳动作过多,运动量较大,容易产生厌倦和害怕上体育的现象。课程之间的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健身秧歌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师资力量薄弱,不能完全适应教学需要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青海高校专门从事体育舞蹈的教师,特别是女教师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一方面,青海高校女体育教师少,女教师不仅承担大学一年级女生班的体育课,而且还要承担大学二年级女生班的体育选项课,工作量较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高校女教师专业培训少,专业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培养不足的问题。青海高校大部分女教师不是长期从事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师,但限于学校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专业进修或短期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较少,远远不能适应高校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致使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长时间得不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健身秧歌课程因自身的特点,一般在室内场馆授课效果较好。虽然青海高校健身秧歌新课程的开设丰富了教学内容,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健身秧歌仍在室外进行授课。因缺少直观视觉效果,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身体语言做出正确判断,导致学生领会动作要领难,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进一步加强高原地区普通高校健身秧歌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青海大学体育教学的现实需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到国内着名体育院校攻读学位、短期进修和做访问学者,提高学历层次,补充知识、完善结构。以稳定、提高为根本,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0的意识,努力为中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和干事业的环境,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术气氛和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实行/公平竞争、择优选拔、重点扶持、滚动培养0的人才选拔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科研的积极性。重点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在生活和工作条件上对他们进行重点支持,做到/在竞争中选拔、在激励中培养0。

  (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第一,适度降低健身秧歌的技术难度,使健身秧歌的内容便于学生学习;第二,合理安排健身秧歌课的课时数,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第三,正确处理健身秧歌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为健身秧歌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第四,多举办健身秧歌比赛,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健身秧歌的积极性。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尤其在高原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学校应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办学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给予倾斜;另一方面,可考虑通过援助项目方式,加大场馆建设,以弥补学校经费不足的瓶颈。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健身秧歌课程授课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1]史作阳,刘立峰.《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进程的研究[J]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6).

    [2]董焱.从健身秧歌的编创浅析大众健身舞蹈的发展趋势[J]1体育文化导刊, 2006, (8).

  [3]李芬兰.高校体育课开设健身秧歌运动项目初探[J]1青海大学学报, 2006, (5).

  [4]程新英.高校体育课开展健身秧歌运动项目初探[J]1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7, (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