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04 共3180字
论文摘要

  一、运动技能概述
  
  运动技能是当今体育课程的标准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它能根本表现出体育课程本身的特色,使其和其他课程区别。《辞海》中是这样定义一种“动作技能”的:“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形成这种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既有运动中枢,又有视、位、皮肤感觉及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参与活动。它的形成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这样几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运动技能的:“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

  而在《体育心理学》中是这样来定义运动技能的:“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包含心理过程和运动技能操作过程”.从这个定义的内容可以看出,运动技能实际上是以锻炼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基础,通过不断地练习来获取的一种运动动作的能力。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体育教学中必须掌握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才能利用运动技能规律灵活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下面笔者分析运动技能学习规律中的几个关键的阶段。

  (一)泛化阶段
  泛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运动技能的相关动作对人的大脑产生初始刺激,通过人体的感受器传输刺激到大脑皮质,使得大脑皮质内的相关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感。但是,这样的感觉并不是集中的而是扩散的,因为这时的大脑皮质并没有建立完整的抑制状态。这使得大脑皮质的条件的反射相关关联性是不稳定的,这就是泛化状态。如果练习者处在运动技能的这个学习阶段,那么他的注意范围相对狭窄,动作不协调,肌肉控制不好。练习者主要通过观察指示者的动作来进行练习,对自己动作的错误和缺点难以发现。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掌握这个阶段的规律。教师应该主要教授学生动作的主要内容,不必强调动作细节。同时要跟学生讲清楚这个阶段运动技能的掌握特点,让学生知道这个阶段运动技能不协调和僵硬都是正常的事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

  (二)分化阶段
  通过泛化阶段的联系,学生对一些运动技能能够初步掌握,学生有能力消除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这个阶段,学生能够在大脑皮质建立集中的处理兴奋和抑制过程,大脑皮质进入了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能够将动作连贯完成,一些泛化阶段的错误也能改正。这个阶段进入了动作定型阶段,但是还不能完全定型,遇到特殊的外界刺激,一些动作的问题还是可能出现的。在这个阶段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教师要特别强调错误动作的纠正和每个运动技能的细节问题。这样能进一步促进分化抑制,使学生能够做出更为准确的动作。

  (三)巩固提高阶段
  通过不断练习运动技能,学生的大脑皮质已经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样就进入了对运动技能的巩固提高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已经能够完成准确、优美的动作,甚至还能不靠意识控制自动地完成一些动作。就算受到外界刺激,已经巩固的动作技能也不易受到破坏。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运动技能,可以采取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模式,让动作技能好的学生帮助稍差的同学。这样就能通过反复的练习来为较差的学生定型和形成自动化的动作管理。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意识控制动作的减少,也会减少学生在练习运动技能时的紧张情绪,能较为轻松地完成动作。但是,巩固提高阶段并不是运动技能的最终阶段,也就是说这个阶段不一定不出现问题,并不是一劳永逸了。

  (四)自动化阶段
  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学生能够连贯并协调地完成一套稳定的动作系统,而且能够用他们掌握的运动技能来处理一些新给与的运动任务。这时,学生对于他们掌握的这些运动技能的很多环节都变成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动化的状态了。举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一个熟练的篮球运动员可能要参加很多不同类型的比赛,这些比赛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平时练习时没有出现的,但是他能根据场景的任务要求,自动地运球、传球、投篮等。这就说明运动技能的掌握已经到了一个自动化的阶段。

  三、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动技能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实际上和其他的学科一样,都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教师教授的体育课程不感兴趣,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如果学生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参与体育课程,就会不知疲倦地进行体育锻炼。正如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布鲁纳也认为:兴趣对于学习所有学科都是一个刺激的最好手段。在《体育心理学》中提到:兴趣属于一种心理倾向,它能促使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同样,运动兴趣就会促使人们积极掌握体育技能,参加体育锻炼,最终实现身心健康。也就是说对于运动技能的兴趣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情绪上的满足。有研究表明,只有当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体育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可能,使其在某一项目或若干项目中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只有感到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才能有更大的兴趣去从事体育锻炼。

  (二)运动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这个词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在心理学中,还有一种理论和自信心非常接近,就是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提出的这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能自己对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有一种估价。在运动技能掌握方面,教师也应该了解到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运动技能的培养的作用是什么。班杜拉提出的四个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别是:行为成就、言语劝说、替代经验、情感唤醒。行为成就主要指的是过去的成功会产生较高的效能期望,而过去的失败会导致较低的效能期望。替代经验和行为成就的作用类似,知识替代经验是通过别人的成败来影响自己的效能期望。所以学生的运动技能好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自信心。

  (三)运动技能使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体育教学的计划根据阶段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例如学时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学年教学计划等,不同的教学计划有不同的实施目标。这些教学计划对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掌握也是从低到高的。如果学生没能按照要求完成上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就会对其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的掌握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要求过快,同时也不能不按照要求拖后,要按照计划一环接一环地完成。

  (四)运动技能有助于实现“终身体育”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 5 项内容,最主要的就是运动技能,《课程标准》对于运动技能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学生要通过练习,掌握几种熟练的自动化的运动技能,并以此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掌握运动技能能使学生提高体育兴趣、养成自主的体育意识,并最终养成锻炼的习惯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要锻炼其运动技能并形成一个自动化的状态,最好的时期就是学生时代。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够接受系统的运动技能的培养,就可能使得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除了这个之外,还要让运动技能成为学生个体的需要。即: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一定会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如果没有掌握运动技能,今后是几乎肯定不会进行这方面的体育锻炼的。

  四、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得学生对运动技能熟练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状态,就要按照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在其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最终状态。体育课程新标准中规定了对运动技能的要求,较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运动技能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使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并有助于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辞海》缩印本[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