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宜城市城镇居民体育活动情况及优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31 共3408字
论文摘要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这就要求在人才的培养中,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自《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大大加速了全民体育事业的步伐。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地位日益增长,并逐步纳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1 研究的对象、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宜城市城区和小河镇、刘猴镇、璞河镇、南营街道办事处等部分参加早晚锻炼的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并以问卷形式对其他60名居民的参与度进行了随机调查。

  1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用CNKI查阅了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资料,并参阅相关专着。(2)访谈法:对宜城市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访问,获取相关资料。(3)问卷调查法:依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体育研究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宜城市城镇居民体育运动现状调查表》,并对200名锻炼者和其他60名随机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问卷260份,收回问卷260份,回收率为100%。(4)逻辑分析法: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宜城市城镇居民参加锻炼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建议与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宜城市城镇居民体育活动的现状

  2. 1. 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体育锻炼的动机是指推进、停止或中断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原因。从结果可以看出,有80.07%的居民是为了增进健康;有50.04%的居民是为体验体育乐趣;有44.58%的居民是为了有助于工作;41.29%的居民是为了提高体育素养。这说明强身健体、有助工作、体验体育乐趣、提高体育素养是城镇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同时他们也把参加体育活动与调剂生活,扩大交际、防病治病等相联系。另外,通过调查还知道了居民的其他动机。总之,我市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非常明确,说明大多数树立了“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思想,这与国家提出的思想相吻合,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表1)
  
  2. 1. 2 参加体育运动的形式

  (1)参与运动的频率。需要说明的是,表中调查的260人,有200人是对早晚锻炼的人的调查,60人是在此过程中对路人的随机调查。调查结果可见(见表2),绝大部分参加业余体育锻炼。其中,利用休息日经常(周3次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44.08%,偶尔(周1~2次)参与的有 38.46%。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人心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大多数城镇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大大加强,他们会利用各种余暇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增进健康。

  (2)参与运动的时间。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体育锻炼的时间超过2 h的只占8.08%,多数是处在1~1.5 h之间。这一方面说明体育锻炼时间是给予了保证的,也符合适宜的运动时间。

  (3)运动的参与人数。从锻炼者的心理特征来看,大多人钟情多人和集体活动,而不喜欢独来独往。(如表4)【表1-5】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2.1. 3 城镇居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表5显示,男士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为乒乓球、篮球、游泳、羽毛球、太极、网球、骑车、健身操等,女士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是秧歌舞、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游泳、网球、骑车、散步等,这就说明,男士喜欢对抗性强,活动量大,具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而女士主要喜欢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秧歌舞、健美操基于其项目的特点,有41.2%女士选择了该项,乒乓球作为传统性项目,男女选择的比例都很高,这充分反映了乒乓球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男女不喜欢的项目差异很大,这与居民的心理特点相符。从结果分析看,都基本符合现代各体育项目的体育人口特点。

  2 . 2 宜城市城镇居民体育活动的特点

  (1)体育活动方式多彩化。锻炼的方式多彩多样,有集体的活动,有个人的独练,有集体性的比赛,也有双人的比武,有俱乐部式的培训,也有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各种辅导。(2)体育活动项目多样化。一走进活动场地,你会看到一群生龙活虎的景象:有武术健身的,有跳舞扭秧歌的,有散步跑步的,有练球类的,有游泳骑车的,有打乒乓球、下棋的,有跆拳道的,还有打陀螺、打门球的、练声唱戏的等等;人们都拿找着各自的运动器材,在活动场地里大显身手。(3)体育活动地点集中化。宜城市区居民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几个地方,一个是楚都公园,一个是鲤鱼湖岸边,也有一部分游泳爱好者常年坚持在汉江锻炼,还有一部分人常年坚持在体育馆、俱乐部、健身房、篮球场、门球场等地活动。虽然活动场地有限,但人们体育锻炼热情不减。(4)体育活动的时间固定化。一般老年人能常年坚持早晚锻炼,青年人即兴锻炼,随意性强,少年儿童一般在晚上才有时间去锻炼,且能坚持一、二个体育项目活动。(5)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化。老年人时间充裕,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修养身性的意识强烈,再加上能与人交流,避免寂寞,老有所乐,群体活动,所以能常年坚持锻炼。中青年人锻炼的目的明确,为的是强身健体,却只有少数人去参加锻炼,借故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忙、应酬多没时间去锻炼,却有大量的时间去吃喝、卡拉OK、麻牌赌博。少年儿童锻炼目的明确,为的是增强体质,或为恢复视力,或培养技能学有专长,或为了避免上网看电视,或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等等。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 1 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以市区居民12万人计算,参加体育活动的为5000人,占2.4%,远远达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究其原因:(1)农耕意识制约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虽然我国城镇人口已达到51.27%,但宜城市农业人口仍然比城镇人口多,农民潜意识里忙时勤劳,闲时家务,似乎有忙不完的活,即使进城成了市民,但也不愿做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会说:“我们天天劳动不是锻炼啊!”

  (2)地方政府宣传引导和人财物支持的力度不够。

  3 . 2 锻炼意识亟需增强

  “两头热现象”,即老人小孩参加体育锻炼得多(两头热),中青年参加体育锻炼得少(一头冷)。以宜城市区参加体育活动的5000人计算,“两头热”就有3000人之多,占3/5,而“一头冷”,占2/5不到。这就说明了整个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不强,锻炼人数偏少,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和参差不齐,尤其是中青年不愿锻炼、缺乏锻炼,导致了我国亚健康的普遍性。从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人群看,老年人注重健身活动的项目,青少年注重竞技体育的项目。影响城镇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差异的主要变量为性别、年龄、职业与收入。

  3 . 3 活动场所需更宽泛

  宜城市区主要的两个广场和路边、街巷、空闲场地等,供城区12万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两个广场,一到节假日或夜晚,就人满为患,仅有的几件健身器材也被人们弄得七零八落的。乡镇街道场地更少,更没有广场,人们只能在街道边空闲的地方跳舞健身,或在学校的操场打打篮球,体育活动的人数每天不到100人。全市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约有1000人。

  4 建议与对策

  (1)“依法治体”是解决全民健身运动中问题的治本良药。要依法行政,完善执法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同时要杜绝先拆后建体育设施情况的发生;依法确保并增加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2)加强政府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为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创造条件和氛围。地方政府要发挥基层社区组织的作用,支持他们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更加贴近市民地宣传、组织活动,真正使全民健身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3)加大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完善大众体育场所、设施和居民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机构。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体育场地设施或挪作它用。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4)加强业务指导,完善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促进居民体育锻炼项目向多样化发展。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要普遍建立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还有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

  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立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设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 .社会体育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刘淑慧 .体育心理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 傅黎明 .依法治体育科学发展 [N].湖南日报 ,2009-06-28.
  [4] 姚辉波 .鲁西南小城镇居民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