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内容与运动模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27 共3982字
论文摘要

  在高校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以及全面健身理念的背景下,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应呈现良性互动、资源共享的局面。但现实是两者之间互动机制不完善。因此,研究建立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机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发扬

  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就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教育目标,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大学师生员工共同的健身目标、理想、信念、体育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意识。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包含了“真、善、美”人文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等方面。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包括体育知识的传播、体育技能的传授、体育设施的完善、运动项目的拓展、体育竞赛的组织等内容。在二者一系列的互动活动中,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宣扬,因此,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有利于大学人文精神“走进”“深入”和“扎根”社区,为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实践奠定基础。

  2.有利于大学与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

  调查发现,社区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育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滞后、体育专业指导人员缺乏等问题,大学体育设备设施“供过于求”浪费问题也日益显现。二者的体育资源呈现极大的互补性,因此,加强二者的互动有利于大学与社区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首先,互动有利于体育人力资源的整合。大学体育师生都是具有专业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与社区的互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也是对大学的四大功能之一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其次,互动有利于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的整合。众所周知,大学具有数量众多的足球场、篮球场以及丰富的体育运动器材,暑假与寒假期间诸多体育设施设备闲置,而社区则严重缺乏此类体育设施,大学体育基础设施设备对社区的开放可以有效缓解社区体育设施匮乏的问题。最后,互动有利于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与世界体育精神、国家体育文化政策相接轨的,大学与时俱进的先进体育文化必然对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3.有利于全民健身体育氛围的形成

  在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两者的互动过程中,从高校的角度看,大学体育专业的教师、学生到社区指导社区居民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体育运动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大学实现大学体育精神的“社会化”,宣扬大学体育精神的终身体育理念。另一方面,大学体育教师、学生与社区体育运动者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与习惯;社区居民更具灵活性、趣味性的运动习惯有利于感染大学生参与运动。所以,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不但有利于丰富大学体育师生的社会实践,还有利于社区体育精神对大学师生的感染,促进全民健身氛围的形成。

  二、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主要内容

  1.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动力机制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动力机制可从大学与社区两个主体互动的内外部动因两方面着手。

  (1)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内部动力机制
  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过程中,并不是某一方单纯给予、另一方单纯接受的。如果这样,就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互动,而且给予的一方如果长期得不到回报,就不会再有为另一方提供资源的动力。据此,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存续与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动力机制。互动的内部动力要求互动给双方的发展带来益处。

  大学参与体育互动的内部动力机制的建构可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首先,社区给大学提供一定的体育设施使用补偿金。大学体育设施在假期闲置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社区体育运动人员租借大学体育的足球场、篮球场等可增加大学的社会收入。其次,社区给大学体育生提供实习机会。

  大学体育生的实习问题是高校与大学生关注的重点,社区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便利,避免出现学生四处找寻中学进行实习的问题。最后,社区助力大学体育教师实现社会人格价值。运用自身的专业体育知识对社区体育运动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有利于大学体育教师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提高其互动的参与度。
  
  (2)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外部动力机制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关系的长久存续离不开外部动力机制。具体而言包含以下两点。一是国家政策的外部动力。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发展与完善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是二者互动的重要外部动力。二是完善法律法规的外部支撑。随着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深入,关于二者互动的方式、内容等都急需法律法规的规范。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能为互动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而为二者互动的持续提供外部支撑。

  2.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共享机制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共享机制依据共享的内容可分为基础设施设备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和体育文化共享三个方面。

  (1)基础设施共享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共享首要方面就是基础设施的共享。大学校园里的体育基础设施包括足球场、羽毛球馆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优于社区,因此基础设施的共享主要是社区开展体育活动时对大学内的体育资源的分享。但是,基础设施的共享有待全面化、制度化,大学与社区需要就基础设施设备的分享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规范场地租借的用途、金额、秩序保障等内容。

  (2)人力资源共享

  大学与社区人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关键,在于大学与社区就体育指导人员输送数量、水平、指导频率、内容等方面达成协议,形成固定的人员配备标准,使人力资源的分配制度化。例如大学与社区签订体育指导人员配比协议,大学选送体育生至社区实习,社区为大学体育生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人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大学体育生的实习与就业问题,还可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社区体育专业指导人员缺乏的问题。

  (3)体育文化共享

  全面健身背景下的社区体育开展需要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精神氛围,而体育人文精神正是社区体育所缺乏的。一方面,大学体育专业人员可在社区开办体育文化座谈会、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文化前沿论坛等方式来提升社区体育爱好者的体育素养,让前沿的体育文化精神走进社区。另一方面,社区体育爱好者与大学体育师生交流民间体育的艺术,让广大体育师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了解社会体育的文化内涵,丰富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

  3.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保障机制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保障机制主要表现为评价机制的建立,具体可分为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两种方式。

  (1)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自我评价大学体育自我评价的重点在于了解本校体育师生对社区体育指导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等;社区在互动中自我评价的关键在于社区是否充分利用了大学体育基础设施、是否为大学体育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实习机会、是否对已经前来指导的人员进行事后调研获取反馈信息等。

  (2)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社会评价除了大学与社区的自我评价以外,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评价对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第三方根据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现状对二者今后的互动内容、方式、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将会对二者互动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另外,社会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力加强了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外部监督,督促二者的互动更加合法化、合理化。

  三、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运行模式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得以实践的前提是构建适合两者的运行模式。

  1.“互帮互助”模式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互帮互助”模式的关键在于“帮”与“助”。“互帮互助”模式强调的是二者互动的动力集中点不是各自的利益,而是在于为对方的困难提供支持与帮助,双方在互动中所能获得的利益不再是互动的唯一目标。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帮互助”模式不仅有利于和谐大学校园的建立,更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立。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帮互助”模式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例如,社区缺乏体育运动场所时,大学为社区无偿提供;社区缺乏体育指导人员时,大学为社区无偿选送体育专业大学生。“无偿性”是“互帮互助”模式的核心,为对方利益考虑是大学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最终目标。

  2.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资源共享”模式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资源共享”模式与“互帮互助”模式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共通性,但是两种模式仍然存在明显区别,区别的关键就在于资源共享的“有偿性”。“资源共享”模式里的大学与社区是为了充分利用自身所有的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进而相互交换资源,进行资源共享的互动。例如大学可在篮球场、足球场闲置的暑期与寒假期间,将校内场地租借给社区使用,获取一定收益。“资源共享”模式的理论基础就是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在“资源共享”模式里,大学与社区都是“理性经济人”。西方经济学中对理性经济人的假定是,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即充分利用自身所有资源获得最大收益。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都可从该种“资源共享模式”获取各自需要的资源,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此种模式是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模式里动力最大的模式。

  3.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集中管理”模式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集中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主导”。随着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深化,设立第三方管理者的必要性也日益凸显,而在中国的社会环境里,管理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最佳选择就是政府。因此,“集中管理”模式即政府于体育局设立单独的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各项事宜。例如,制定社区租用大学体育设施的规章制度、管理大学对社区的体育辅导人员的选送等事宜,并且负责处理互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集中管理”模式的设立,不仅有利于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制度化发展,更能使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为社会体育的发展作出贡献,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现助力。

  参考文献:

  [1]蒋波.竞技走向健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33.
  [2]张晓林.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07:17.
  [3]刘会成.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13:4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