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状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25 共988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老龄经济建设探究
【第一章】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老龄产业的人口学背景
【第三章】我国老龄产业概述
【第四章】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状况
【第五章】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促进国内老龄行业发展的措施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状况
  
  4.1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历史
  
  回顾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我国老龄产业的产生源于老龄群体的需求,老龄产业的发展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轨迹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发展速度也不同。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基本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同步,而且发展速度快;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落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而且发展速度缓慢。产生这个区别的主要原因:首先,发达国家是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龄产业发展有经济基础,而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还不足,社会经济实力欠缺。其次,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远不如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适于老龄产业发展;此外,对于老龄社会的认识和老龄产业的理论研究,都落后于发达国家,相应的政策制度推出也迟滞于发达国家。
  
  笔者将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大概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 年之前。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此之前,相对封闭落后的观念,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作为一个满足老年需求的产业,还没有产生的条件。这个阶段国家也有一些为老服务的政策,建设了一些为老服务的设施和机构,例如对于无子女和家庭照顾的鳏寡孤独老人救济进入政府敬老院、养老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职工仍和在职人员一样享受退休薪金和医疗、住房等各种福利性待遇等等。这个阶段的为老服务特点是:投资主体具有唯一性---完全由国家或集体投入,没有也不可能有其它投资者;服务对象具有局限性---不是面向社会普遍老年大众,受众少,是针对少数指定人群的福利性服务;服务内容具有单纯性---除养老机构基本的低层次、低水平服务外,没有精神照料等高层次服务;服务产品没有特殊性---几乎没有专为老年人的特殊产品和服务,设计和生产都忽视了年龄差别。这个阶段中国的人口结构还属于年轻型,老年人口占比较小,老年服务不具备社会意义上的产业性。
  
  第二个阶段,1978 年到 1999 年之间。这个阶段中国人口结构进入了成年型,老年人口有所增加,占总人口比重逐步上升。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老龄产业开始崭露头角并不断发展。首先,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为老龄产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其次,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取代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社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理论不断丰富,为老服务由单纯的福利性质逐步走向产业化、市场化,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基础;第三,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第四,1997 年首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召开,国内对于老龄产业的研究,上升到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阶段,研究内容逐渐丰富,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个阶段,市场化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老龄产业投资主体不再单一,社会组织、企业、个人都可以投资建设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专为老年群体提供的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但是,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思想观念的改变还有待提高,相应的政策支持还不够,老年群体的需求还不旺盛,购买力也不足,企业对老年市场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为老年群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较少,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小。这个阶段是老龄产业产生并探索发展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2000 年到 2012 年之间。这个阶段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0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8821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 7%,到 2012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2714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 9.4%.
  
  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产生的不断增大的市场需求,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人口老龄化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涵盖养老服务、居家养老、老龄事业、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等许多方面,推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老龄产业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进展,内容日益丰富,促进了老龄产业的发展。伴随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企业对老龄产业的投资逐步加大,民营资本进入了老龄市场,企业已经成为老龄市场的主体。同时老年群体的购买力开始提升,老年市场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多,产品研发力度加大,老龄产业进入一个加快发展时期。但是,我国老龄产业毕竟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产品和服务质量差,市场不规范,发展不均衡等,还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产业体系。这一阶段是老龄产业开始兴起的阶段。
  
  第四个阶段,2013 年之后。笔者之所以将 2013 年视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因为这一年被视为中国改革的新起点。对于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来说,也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年。2013 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始。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必然会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也必将为老龄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同年 9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该意见的发布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对发展老龄产业的认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上述两个文件和相应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老龄产业资源配置、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势必激发老龄产业的活力,为促进老龄产业的迅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将是我国老龄产业加速发展并向成熟的老龄产业市场体系迈进的阶段。
  
  4.2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老龄产业发展也开始提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底我国的老年人总数达到了 2.22 亿人,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16.1%,65 周岁以上的人口达到 1.44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1四项指标均为历史最高,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在加剧,人口结构继续恶化。从现阶段老龄产业总体现状分析:
  
  第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改变了年轻化的劳动力结构,人口红利开始渐渐消失,老龄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但同时,人口快速老龄化使老年消费群体规模迅速增加,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使老龄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第二,同过去相比,现阶段全社会对老龄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已大大提高,有利于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纷纷出台,老龄产业发展理论逐渐丰富。
  
  第三,市场经济体制中,在老龄产业发展方面,对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认识更清晰,更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第四,老龄群体整体购买力不断提升,消费观念正在逐步发生改变。
  
  第五,老龄产业的涉及领域和覆盖面愈来愈广,现阶段已经涉及到养老服务、金融、医疗、投资、教育、法律、旅游、服装、食品、建筑等众多领域,可以说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主要方面。例如:
  
  养老服务方面。一直以来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的支柱之一,我国的老龄产业也是从养老服务开始起步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在各项政策支持和扶持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了一系列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老年服务设施和福利机构,市场化方式运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根据民政部《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 2014 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110 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 33043 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 18927 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 40357 个,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1783 个;各类养老床位577.8 万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 187.5 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318.4 万人。社会力量作为主体,政府政策扶持和购买服务,应该是我国养老1服务的一条发展途径。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目前在发达地区、一线城市面向高端人群的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虽然收费较高,但资金有保障,能够较好满足吃、住、医疗等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相对富裕的老龄群体具有很大吸引力,供不应求,运营良好,有的高端养老院已经出现排队等待入住现象。而很多地区、城市大多数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因收费低,存在人才、资金、管理等问题,条件有限,运营面临困难。这说明养老机构分化现象已出现。虽然有市场机制的原因,但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如何合理搭配,相关政策应如何扶持,使社会各阶层老年群体都能各得其所,是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老年教育方面。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2013 年底统计数据,我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已经发展到了 5.97 万多所,在校学员达到 677 万人,参加远程老年教育的学员达到 220 余万人。各类老年学校对老年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各地都举办了多次老年书画、体育等赛事,中国老年体协、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等老年社会组织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老年产品和服务方面。老年市场巨大的商机,吸引了企业对老龄产业的重视。需求和市场的作用,使企业明白只有开发针对性强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占领老龄市场。目前的老龄市场已开始摆脱产品匮乏单一的局面,产品和服务内容逐渐增多,特地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开始出现。比如老年运动鞋,穿脱方便,轻便柔软,防滑功能强;老年人专用手机,操作简便,卫星定位,一键直拨子女电话和 999 急救电话;组织老年旅游团、老年旅游专列,配备专职医生照料,按照老年人的喜好和活动规律安排旅游行程等等,深受老年人欢迎,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老年市场有以下几个现象:一是产品覆盖不同消费人群。满足大众需求的普通服装、鞋帽等价格低廉的消费品,和满足富裕老年群体的高档消费品都有市场。二是老年服务范围越来越广。随着老年群体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老年需求越来越广泛,服务范围开始涉及到购物、旅游、法律、理财、健康等多领域。三是老年市场管理水平低,监督乏力,市场混乱不规范。虚假广告和残次伪劣产品泛滥,欺诈行为层出不穷,尤以老年营养品、保健品为多见,对老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条件正在完善,资本投入日益加大,市场竞争开始激烈,但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到位,产业体系还不成熟。我国老龄产业刚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的初期。
  
  4.3 我国老龄产业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前期,社会各界对于发展老年产业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已经取得了共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扶持和引导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老龄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基础正在逐步建立。老龄产业涉及的领域面越来越广,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进展。但老龄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反映在产业发展速度还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老龄群体的消费需求,同政府、社会和民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项政策的还有待消化落地。
  
  4.3.1 老龄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
  
  老龄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老龄产业才有产生并壮大的可能。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造成了老龄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口老龄化进展快,相对应老龄产业发展也较快。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投资加大,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大,老年人口需求上升,促进了老龄产业发展。我国经济发达的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上世纪末就开始重视和发展老龄产业,现在己初步形成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公益性和营利性并存的老年服务体系。
  
  作为老龄产业发展衡量标准,不论是为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还是投资和经营模式,已经逐步适应市场化、产业化的要求,建立了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机制。在金融、法律、房地产等行业与养老产业结合、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方面也取得了进展。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区域人口老龄化相对滞后,市场消费释放不足,老龄产业发展的基础差,发展缓慢。
  
  除了地区差异外,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也使老龄产业发展城乡差距明显。与城市老年人口相比,农村老年人文化知识水平相对偏低,消费观念相对落后,消费需求不高,收入偏低,购买力弱,几乎不存在老龄产业发展的基础,老龄产业城乡结构失衡。例外的是,我国有些农村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强,农民生活水平高,已基本实现城镇化,如江苏华西村、山东南山村等,这些农村老龄产业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城市。这也说明无论城市和农村,老龄产业的发展都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4.3.2 老龄产业发展领域不均衡
  
  首先,老龄产业各领域发展不均衡。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而老年医疗、旅游、交通服务发展较慢,老年理财、法律、房地产等服务更为少数。原因在于需求和经济发展同步,虽然老年群体需求潜力大,但老年群体的消费观念还相对落后,目前阶段这些方面的需求还不旺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更多的需求将会释放出来。
  
  其次,老年产品服务供给不均衡。现阶段老年产业产品服务品种较少,主要在衣、食、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产品服务,而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没有提供更多的产品服务,供给不能满足老龄社会需要。即使在同一领域也存在不均衡,比如在医疗保健领域,营养品、保健品等产品多,供给过剩,而照料护理、精神关怀服务少,供给不足。
  
  4.3.3 老龄产业发展政策有待落地
  
  近年来,国家、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批促进老龄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结合实际,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加大老年产业的发展力度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老龄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国土、住建、银行、保险、商务、卫计、民政等许多部门,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具体操作,政策有待细化。有些新政策与原有制度、规定有冲突,需要有关部门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研究配套的新举措。这种新旧观念、规定、执行办法的矛盾,造成了有些适应老龄产业发展规律、对老龄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好政策还无法落地。
  
  4.3.4 老龄产业发展监管不到位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较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的建立仍处于不断探索改进过程中。旧有的市场监管体制和做法已经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时对创新发展还起到阻碍作用。老龄市场监管涉及质监、工商、药监、税务、公安等多个监管部门,目前也面临同其它产业一样的现状,缺乏统一的产业规范和标准,管理混乱,监管乏力,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秩序。例如很多老年保健品广告虚假宣传,质量假冒伪劣;针对老年人的传销、电信、保险等诈骗层出不穷等等,这些都造成了老年市场的混乱无序,市场诚信不足,不正当竞争加剧,影响了企业积极性,阻碍了老年产业的发展。
  
  4.3.5 老龄产业发展投资不足
  
  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资本投入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老龄产业的主体是社会力量,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也就成为产业投资的主体,同时,发挥好政府资金主导作用也非常重要。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都不足,反映出产业市场体系还未形成。
  
  政府投资方面。由于我国老龄产业还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特点,一部分为老服务设施还要由国家和集体投资。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太快,老龄人口激增,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投入,但各级政府社会保障方面资金缺口逐渐增大,财力有限,这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呈现出投资不足现象。
  
  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分析社保资金缺口现象。我国养老保险起步晚,没有原始积累。人口老龄化造成的老龄人口激增,造成了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渐加大。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则实行储备积累制。这种模式下,老龄人口的大量增加会给社会统筹部分带来风险。而我国大量增加的退休老年人口,使很多地方每年养老保险金支出远大于收入,地方政府的只好采取增加财政补贴和挤用个人账户下资金的方法应对。根据数据显示,到 2014 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已达 40974 亿元,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额为 31800 亿元,出现了 9174 亿元的空账。
  
  此外,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运行情况看,2014 年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 2310 .22 亿元,其中财政补助达 1498 亿元,占到基金总收入的 64.9%.这表明我国覆盖了 5 亿多城镇和农村户籍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其中约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源是政府财政的补助。
  
  根据 2014 年的数据显示,中央财政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投入约 4000 亿元。同时,我国大概有 3 亿多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013 年有累计 3800 万人中断缴保险,2并呈不断扩大趋势。社会保障给政府财政带来的压力已越来越大。老龄产业其他方面情况也类似,政府财力紧张致使对老龄产业投资不足。
  
  从整个社会投资来看,近年来我国老龄产业吸引的社会投资有了大幅增长,但同整个社会需求相比仍显不足。老龄产业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回报低,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我国市场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竞争不规范,影响了企业产品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老年群体消费需求有待激发,老年消费高端产品利润大但消费者少,低端大众化产品消费者多但利润小,影响了社会资本的投入吸引力。还有,对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和商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也是影响社会资本投资的一个原因。
  
  4.4 我国老龄产业滞后的原因

  
  4.4.1 老年市场供给方面
  
  我国老年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 到 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中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 3.3 万亿元。
  
  还有数据表明,2005 年我国老年市场需求为 6000 亿元人民币,2010 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已经达到 10000 亿元,预计 2050 年左右将达到 50000 亿元,然而在巨大的需求下却是每年不足 1000 亿元供应量。
  
  供需之间如此巨大的反差,可以看到老年消费市场有着巨大商机,也说明老年产品和服务与市场化、产业化尚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对老龄化社会认识不足,对老龄产业重视不够,对老年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律没有深入研究,对老年群体的需求缺乏深入分析,造成了老年市场供给的增加落后于需求的增长,供求关系的失衡,供给不足影响了老龄产业的发展。
  
  4.4.2 老年群体消费方面
  
  除了供给不足以外,老年人需求活力有待激发也有很大影响。2015 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开始退休工资改革,今后我国老年群体的大部分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将以养老金为主。从多年数据来看,不管退休人员收入来源方式如何,实际收入是低于同等级别在职人员,增长幅度也低于在职人员的收入增长幅度,这是可以理解的、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老龄群体整体收入不高,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笔者认为这种影响作用是肯定的,必然的,但不是主要方面。理由一是收入始终在增加。老年人口收入和增速相对低,但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子女收入的增加起了一定弥补作用;二是基本日常生活用品价格不断下降。我国目前面向大多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在消费支出中比例不高,除贫困人口外,大多城镇和乡村老年退休人员收入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笔者认为老年群体消费因素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养老、医保等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政策经过长时间不断调整已相对成熟,国民在养老、就医等方面的支出个人负担比例较少,老年人口消费压力小。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医保等各项制度建立晚,至今仍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个人负担比例大,“因病致贫”的现象使老年人口对于可能的就医、养老费用有压力感,个人财产以储蓄为主,不敢扩大消费。二是我国老年群体消费观念落后。发达国家国民收入高,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对于就医等大项生活支出个人负担少,老年人口消费压力小,大多具备现代新型消费观念,精神文化方面和物质方面消费大,推动了老龄产业不断发展。我国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在计划经济和物质匮乏年代成长起来,消费习惯和观念保守,重积累轻消费的节约型消费观很难轻易改变,消费能力没有被激发出来,购买欲望不强,消费支出不足。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老年人口的消费观念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能促进老年人消费观念的改变,反之老年人消费观念的提升也能通过老年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4.4.3 老龄市场风险方面
  
  老年服务设施中,许多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福利性,需要政府大力投入。
  
  但由于财力原因,国家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有限投入难以满足迅速增加的老年人特殊需求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发展老龄产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在逐步成熟和规范,在老龄产业市场化方面,政府虽然对老年服务产业有一些优惠政策,但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附加限制条件多,市场风险更多要靠企业自行承担。老龄产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社会对老龄产业缺乏认识和了解,观念还有待更新。在市场经济时代,老龄市场的投资主体是企业等社会力量,而投资者对老龄产业和老年市场的判断和投资积极性,影响着对老龄产业的投入。老龄市场虽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投资者需要有个认识过程。养老服务设施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老年生活用品竞争强、利润低,加之市场的不规范,这些都加大了投资者的经营风险。潜在的市场风险影响了一些企业发展老龄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
  
  4.4.4 老龄产业投资方面
  
  当前老龄产业投资不足也是引起老龄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首先,政府对老龄产业的直接投资不足。反映在政府解决老龄问题和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经济实力还远远不够,扶持老年产业发展政策和资金支持还不足。政府对产业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二是对产业直接投资。老龄产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政府对一些老年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负有责任,要投入财政资金。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级政府对老龄产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虽然每年对老龄产业的投入资金都有所增加,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且呈现不断加速趋势,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远大于资金投入的增长,这就造成了老龄产业资金供给上的严重缺口,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第二,社会对老龄产业投资不足。市场经济社会中,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投资推动着老龄产业的发展。影响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投资的一个因素是长期以来老年群体被看作是一个思想保守、收入低、消费观念落后、购买欲望弱、购买力不足的群体,对老年市场重视不够。这种观念导致对老年市场缺乏正确深入的分析,投资缺乏针对性,在产品设计开发、市场营销拓展等方面投入少,产品和服务都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影响了老龄产业的发展。
  
  这些企业和社会投资者对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消费市场结构变化缺乏认识和分析,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我国老龄产业蕴藏的商机和潜力。同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资本短缺,投资选择余地大,资本的逐利性令社会有限的资本投向回报高、快的行业和项目。投资不足造成老龄产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层次不高、后劲不足的局面,规模效益尚未形成。
  
  值得企业注意的是,近两年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着名大财团、基金公司已经看到了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老龄化问题和我国老龄化潜在的巨大商机,运用各种模式加大了投资力度,开始进入我国老龄产业市场,这将对社会资本投资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