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18 共1957字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教师摆脱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也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等问题。数学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更有效?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立足数学教材,把握课堂“脉搏”

  教师的课堂教学视角应着眼于课标的落实和学生的学习现实。有效的数学课堂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出发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使教学目标更切合实际,真正把握课堂的“脉搏”。如二年级《二位数加二位数》教学中,不少教师直接教给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简化了把数分解、用小棒直观教学、不进位加法的练习,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学生出错很多,有的不明白为什么必须进位,有的把个位相加得出的和(和是两位数)都写个位的下面,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去组织教学,在实质上失去了知识的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的学习自然不会深刻有效。所以,让学生紧紧围绕“数位”这个学习支点,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摆小棒、说、先练习不进位的加法,然后再引申到不进位的加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本节的内容。

  二、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活学习需要

  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新奇,他们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可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怕浪费了时间,反复讲,生怕学生不明白,殊不知,这样做忽略了学生的表现需求,也让数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比如二年级教材中,有这样的例题:车上有19人,中途有7人下了车,又上来1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反复对学生讲:“7人下了车,应该减去7,上来了11人,应加上11人。”

  我在组织教学时,在地上画了一辆汽车,让19人上车,一会7人下去,然后上来11人,让同学们自己计算现在车上多少人?通过简单的表演,同学们都能列出19-7十11的算式 ,不但节省了时间,教学效果还非常好。再比如教学找规律填数2、8、14、()、(),我先让学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说数越来越大了,我进一步问:“大了多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出来,还能说出其中的规律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6”,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学生自己轻松地总结出了这类题型的解决方法。

  三、注重学习反思,培养思维品质

  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反思时间,注意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培养学习反思品质。

  (一)要教给学生进行比较性反思。比如:认识乘法的意义并会解决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乘法意义的“根”在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本”在于其“简便运算”。因此,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后,教师设计这样一组习题组织比较性反思:(情景图:铅笔每枝3元,笔芯每袋2元,小明买了3枝铅笔和2袋笔芯,一共要花多少钱?)教师在学生初步说出算法后,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组织引导:1.情景模仿。用1个圆片代替1元,一个学生扮演买方,一个学生扮演卖方,感受购物时两种“合”的体验。2.计算。3.说一说道理。结合操作表述“几和几相加”,“几个几相加”。4.反思。为什么求“一共要花多少钱?”既能用连加算,又能用乘法算?求“一共要多少钱?只能用加法算?5.想象。如果,要买4袋笔芯要付多少元?怎么算?学生回答“4×2=8”,教师让学生想象加法算式“2+2+2+2”,为什么不用加法算了?买6袋笔芯呢?…由于学生的学习反思建立在生活经验上,便能清楚地找到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深刻体会到乘法计算的优越性,加深了意义的认识,加强了表象的建立。

  (二)要教给学生进行自评性反思。一单元或一章节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内容知识点,其中包括你学会了什么?哪些是难点?哪些还没有掌握?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在复习课上查漏补缺,然后学生再一次反思,反思疑难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了。

  四、倾听学生想法,及时反馈点拨

  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难题,教师应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不正确,这样让学生学的明白,切忌教师全盘托出。我在教“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有多少个直角?一共有多少个直角?”时,出示了正方体教具,边讲边告诉了学生答案,第二天,我考查了此题,结果发现错误率达70%。于是我改变了教学方式,给每位同学发了一个正方体木块,让他们仔细观察,对出现错误的同学,我让他们说出思路,并就疑点适时点拨,结果全班都牢牢掌握了。教师倾听学生的见解,便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是解决学生疑难的突破口,从而达到课堂高效。

  当然,数学课堂并没有固定的教法与学法,采用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材内容等而定,不能千篇一律、死板硬套。教师探索的脚步永无止境,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埋头钻研,教学之路越走越宽,成绩会越来越优秀!

  参考文献:

  [1]刘国兴.浅谈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 课程改革论坛,2004,12:8-9.

  [2]李秾.数学合作学习的特征和表现形式[J].新课程研究2006,3:7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