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25 共2347字
论文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同时也为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又加上在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会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用课件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现实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殊的画面、镜头、语音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开始以平常教学进行,教学乘法计算方法与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特点,在这部分仅用了十来分钟。当学生的注意力刚要不集中时,我出示了课件———一幅大耳朵图图在超市购物的动画场景,鲜活的人物,有趣的故事情节,立刻又把学生的注意力拉了回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抢着举手,争着回答,大胆发言,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学习,在虚拟的教学情境空间自由探索。这里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平台,不仅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提高,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角度上讲,要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引入了课堂,适时、适度、有效地运用,及时对教材的内容加以补充。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较低的原因,因此对于“1小时有60分钟,1分钟有60秒”这一难点理解较难。因为在数的认识中所学进率都是10、100等。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课件用生动的动画场景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理解、去分析,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己去掌握知识,探究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还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

  在培养综合能力方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不但是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要使学生学会根据学习需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电子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同时能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和实际生活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知识,达到举一反三,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时,我不仅在课前通过网络收集了许多资料,制作课件,而且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并让学生通过网络运用软件仿制教师的课件。有的学生还从网络上得知了乘法也具有这一特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利用网络搜寻的能力。通过类似的网上教学,为学生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使他们感受到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思维的发展处适时地介入现代信息技术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引导学生探究、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总感觉有一定的难度,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换教学思想,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对知识质疑,自己去解决问题,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先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把尺子,然后让学生自己看课件找出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有一大部分学生都想到用尺子量,我利用学生的这一想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课本的周长,从而得出了有误差的结果。我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一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思路利用观察课件中的多种长方体,获得了新知。这样,学生既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实,使学生学会这一技能,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

  上述是我对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运用的一点点看法,还有很多不知之处。所有适合于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课,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也必须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合理运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一现代化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创造性、主动性和探究性。

  参考文献:
  [1]徐树成.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J].数学通报,2006(3).
  [2]唐少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3).
  [3]张波,钱林.计算机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几个特殊关系[J].数学教育学报,2002(1).
  [4]赵玲.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5).
  [5]李莹.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J].教育探索,2005(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