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一年级数学教材编写问题探析

来源:亚太教育 作者:黄万平
发布于:2017-03-23 共2438字
  题目

        学生学习上、下、前、后、左、右的时候,在比较判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这一知识点上面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谁在谁的后面”,但是对于“谁的后面是谁”这一类问题却回答不上来,如果换一种提问方式: 他的后面是谁? 就比较容易回答,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提问。
  
  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时没有注意到学生也正开始识字并且识字数量有限,跟本还不认识“前”“后”“左” “右”这也反映出与语文学科脱离联系,因而给教师教学这部分知识带来更多困难。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与学科之间脱离联系还在语文教学也有反映,比如语文教学查字典就没考虑到学生数学才学到100以内的数,这让学生很快找到页码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深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年龄特点,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程度,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通过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搭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发现、探索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引导,发挥出教师在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
  
  通过学生日常的经验积累,学生对左右手能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但是在区分左右的时候,有时还是比较模糊,分不清,要加深学生的印象就必须通过更加具体形象的认知。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和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引导学生质疑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探讨,钻研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十几减9、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时,我最深的一点感受就是: 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预设方面进行加强,教师要深入地研究、吃透教材,要从容应对学生的很多新奇答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整体思路和数学教材编排与学生获取知识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十几减7之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效迁移运用方法,掌握十几减7、8这些知识点是没有难度的。大部分学生都知道15 - 8 = 7,但是在互相交流谈论方法的时候却没有表现出很活跃的氛围。有学生提出了运用“破十法”,但是很多学生对于“破十法”的概念和运用很模糊,不知道该减几、加几; 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没有熟练掌握7、8加几这一知识点,运算起来也速度很慢,准确率也十分低。由此开来,学生的只是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水平。对于“破十法”,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这一方法的理解运用,而不是只单纯的灌输给学生这一方法。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 - 9= 1,然而他们仅仅是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想到的,对于“破十法”的原理和作用学生是不明白的。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学生中很多同学没有想到利用迁移,即使有同学想到了但是也不知道该如何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加强对“破十法”的应用,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而言,学生已经能够顺利迁移,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自主迁移、正确解答,就连平时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也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速度稍慢。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筹帷幄。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运用,不能因为担心让学生太自由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把握好教材编排与学生获取知识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应该注:
  
  1.在上课之前,教师引导孩子们回忆联想之前所遇到过的平面图形,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名称,这样既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也将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引了出来,可谓一举两得。
  
  2.通过大胆创新和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重新调整组合教材,在最后的综合运用环节加上“做风车”这一环节。在我和孩子一起“做风尘”的过程中,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了一个融洽的师生合作学习氛围,使我和学生都从中受到了极大的益处。对教材的重组可谓“英明”.
  
  3.在课件运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多媒体技术对于当前课堂教学深深的推动作用,在多媒体的课堂中,孩子们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学习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教学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总结出100以内数目表的规律性,让学生在数的含义、数位、数的读与写等重要知识点上面得到巩固加强;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到数的顺序,掌握排列规律。依据教材编排的思路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100以内数字的排列顺序,更加明确地掌握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及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在教学多一些、少一些时,教师出示金鱼的鱼缸图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估测的一般方法: 先在鱼缸中圈出10条金鱼,再让学生观察、目测鱼缸中大概存在着几个这样的10条,最终学生估算出金鱼数目大概有50条左右。接着出示两幅鱼缸图,一幅里面有10条黑金鱼,另外一幅里面有15条花金鱼,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角度计算过程的理解,从而总结、发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数据不大的情况下,利用数的前后组成来计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计算方法。后面的“摆一摆” “数一数”数学实践活动课,基于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些有层次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问题: 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在这样学习、体验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数学意识和检验意识。
  
  总之,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数学教材编排与学生获取知识及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
原文出处:黄万平.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材编排与学生获取知识及学科之间的联系[J]. 亚太教育,2016,30:2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