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作者:孙娟娟;许修花;宋玉霞
发布于:2022-12-02 共5157字

  摘要:高中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然而在具体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惑,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寻求改良措施,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学习;困惑;

  所谓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中。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主动性,符合当下的教育理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合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深入推广。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然而从当前课堂探究性学习开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部分问题和困惑,影响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

  (一)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转变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下高中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可能做到传道授业,也乐于将自身的学识教授给学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解惑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思考与实践很重要,致使很多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思想存在惰性,习惯于教师直接教授思想与方法。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仍然更重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也习惯于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教授知识,以此强化学生的做题能力,很多数学的理论与方法也都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以结论指导过程,省略了学生自行思考的过程,不利于他们的思维的发展,也影响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事实上,数学作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探究性,教师在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时候,需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深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有效实践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学生在课堂探究学习的时间及机会有限

  学习数学在于学习数学的思想与方法,通过对数学理论与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够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学习及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若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探究和思考的机会,实践和探索学习的内容。然而,当前高中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学生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加之教师缺乏探究学习的实践经验,对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的开展程度不高。教师准备了可探究的课堂活动,但常常因为课时问题,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实践,探究学习的模式运用还不够得心应手。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的时间与机会有限,也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开展探究学习遇到的困惑。

  (三)合作探究学习存在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深入各大学校,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也走进课堂,在各个学科积极实践和推广。探究性学习模式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学习积极的调动,也是目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它能逐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然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性学习也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合作探究学习以及自主探究学习都是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组成部分,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元开展合作探索,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班级学生较多,在分组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合理,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性格等各方面因素分组,教师则很有可能无法兼顾组内的每个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插科打诨,部分学生无法在小组中找到自身的价值,长此以往,合作探究学习无法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合作探究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重视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较少,不利于他们自主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当前高中数学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存在的困惑。

  (四)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探究者是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对知识进行探讨,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然而,部分教师对探究学习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认为既然以学生为中心就应当将课堂交给学生主导,忽略了自身的引导和促进任务,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也未及时引导学生,解决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更无法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在课前准备充分,设计更多有趣的合作探究活动,并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的要求,再提出学习任务,组织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数学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重视问答法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

  探究性学习应当是先有问题才有探究的方向和目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学好问向来是启发思维的主要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并保障教学的效果和作用,教师应当将问答法与探究性学习模式相结合,通过问题与学生积极互动,启发他们思考,提高师生间的良性互动。首先,教师要了解和收集学生的问题,鼓励他们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困惑,再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由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准备多种形式的问题,包括开放式问题、封闭性问题、引导式问题等,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专注于知识本身,在开展小组探讨和自主思考时,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此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将不解和困惑提出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先自主思考,再结合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解答疑惑。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加轻松、自由、有趣、积极。最后,问题有利于启发心智,高中数学知识已经涉及很多较为抽象的理论,理解起来存在困难,若单纯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他们经常找不到思考的方向,由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让他们发散思维,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增强探究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集合”相关内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高中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及当前数学水平,设计探究的方向和目标,并提前准备引导性的问题。在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与生活的关联性,再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地思考集合的概念。对很多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点较为抽象,理解起来的难度较大,看似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较低,通过实际的例子可以让学生理解到集合的实用性。在学生思考和吸收之后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让他们继续探究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体现了集合的概念,并分组展开讨论。在他们主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化对集合的理解,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育手段也广泛地应用到了课堂中,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制作丰富的课件,寻找更多的教学素材,辅助他们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多媒体还能够播放音乐视频,展示图片文字信息,对学生来说教材上的文字内容难以理解,枯燥的数字、公式缺乏吸引力。而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文字信息转变为更丰富有趣的图片、视频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启发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与探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若能够通过多媒体将教材中文字版本的教学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的视频,会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力,快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自觉地投入数学学习中,跟随老师的节奏积极地探究知识。尤其是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这样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让他们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在参与探究的时候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方程式时,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程式的概念及实际运用的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丰富的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方程式,丰富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兴趣探究方程式的更多运用方式。教师再结合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将探究的任务放到小组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觉得方程式不是枯燥的求解过程,也能够通过探究赋予方程式更多的趣味性。

  (三)完善知识结构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指引学生进行新知与旧知的融合,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联系和相对关系,进而促使其正确建立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平面几何知识中,角的概念是两条从同一点射出线段的图形,属于静止和二维的范畴。而在立体几何中,其概念则成为线和面的角、不同面上直线之间的角,这属于动态和立体范畴。教师通过这样的思维指引,让学生的平面与立体知识结构逐渐完善。

  (四)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应当发生转变,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探究性学习才会有意义与价值。学生也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点,再通过机械性的方式记忆基础知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需要精心设计有趣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全体参与活动,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目标也不仅限于教授学生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他们亲自思考和推演了知识的过程,才能切实地明白思考的目的与方向,真正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标准方程式时,已知焦点在x轴上,引导学生推导和讨论焦点在x轴的方程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推导的过程,再要求他们自行探讨焦点在y轴的方程式,这时学生已经有了求取x轴方程式的经验,在推导的过程中,他们会更有方向,很多学生通过探索就能够发现如何求取焦点在y轴的方程式,在他们探讨有结果之后,教师再进行议论和讨论,如此学生不仅能够灵活地掌握这个知识点,而且能为他们今后学习其他的方程式打下良好基础。

  (五)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经常是将“怎么做”直接教给学生,让他们从“是什么”“为什么”直接跳到“怎么做”,这个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过多参与和干涉。学生在传统数学课堂上缺乏自主性思考学习,也存在被动学习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他们探索求知的精神。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注意把握教师干预学生学习的度,不然容易以结果为导向,而忽略了过程,直接给予学生结构性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在数学课堂上需要自主地进行探究,从而获取知识的结果,需要通过他们自身的探索,提出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例如,在学习正方体截面时,教师不能直接给予学生这个概念的答案,而是组织实操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教具自己操作制作正方体,然后让他们相互探究,提出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正方体如何裁剪才能得到正三角形”,有的学生提出“对于正方体截面能够有三角形”等,这些都是非常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也值得去探究。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思考,最后解决和分析他们提到的问题。通过这样实际操作活动,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引导分析等过程,才能够让学生了解探究知识的过程,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六)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探究时的兴趣

  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也应当借助互动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探究效果,积极地通过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趣味十足的课堂互动场景。教师也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友好地交流与相处,尊重和赞赏他们的想法与意见,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主动思考,与教师展开良好的交流与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设置课堂表现奖励机制,通过口头表扬甚至礼物的形式,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表示赞赏,由此来持续不断地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使之符合当下教育理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实践和探究探究性学习的困惑,积极思考,优化探究性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韩长荣.开展探究性学习,点亮高中数学课堂[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6):76.
  [2]顾乃春.对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打造[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5):70.
  [3]张飞.互动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试题与研究, 2021(12):151-152.

作者单位:淄博实验中学
原文出处:孙娟娟,许修花,宋玉霞,刘梁华.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0):207-2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