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7 共2641字
摘要

  有效教学,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取得进步或得到发展。而培养创新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诉求。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坚实基础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以爱施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为祖国育好人,要在数学教学中贯穿育人的思想, 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注重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接受一定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2.教师要树立“源头活水”的思想,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能量,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课程标准, 明确所授知识在课程或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拓展、调整,能恰当地选择教学思想、方法、模式、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教师要学会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事物产生了兴趣就意味着有了无形的动力去自觉追求。 初中生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充满好奇心, 而创设问题情境也适合了他们这一心理特点。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发矛盾冲突,引进数学典故等等。学生从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 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而问题教学毋庸置疑成了有效教学的必然选择。

  1.问题教学,就是必须把问题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整个课堂要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使学生获得知识。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设计有效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要在重难点处、新旧知识交汇处、易混易错知识点上设计问题,用问题来引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2.问题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尤其是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 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要求把学生生成的错误当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避免错误的结果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错误。因此错误是教学中的宝贵财富,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错误能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所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而“灌输”正确的东西,要允许错误的存在,只有经历错误的过程,才能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教师只有知道了错误产生的原因,才能引导得更准确。

  3.问题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现有基础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异步教学,异步学习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练习,“快”即快反馈。 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才有兴趣,学会了才能保持继续学的愿望,才能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才有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因此,对不同起点、层次和生源质量的学生,应该采取异步教学的策略, 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景。

  三、教师要注重在及时、认真的教学反思中掌握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从而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就是在备课后,对自己的课堂预设所进行的反复思考,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即将上课的教案,反思以往的同类教案及其经验教训, 二是反思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即进一步“备学生”,即反思学生有无与课本相关联的知识储备, 反思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学生是否尝试过, 反思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2.课中反思。 一是反思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生生的活动过程,课堂离开了师生、 生生的活动就不能成为课堂。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时时反观课堂活动是否贯彻了“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理念”,是否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科特点, 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课堂活动中师生是平等的,但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时时处处调整活动的进程,使之向“高效”

  征程迈进。二是反思课堂上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度关注学生,深入反思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会“观察、倾听和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个性,既要进行认知交流,又要进行情感交流;既要通过语言交流,也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真正实现对话、交流的课堂,实现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3.课后反思。 一是自我反思。 首先是思得失。认真、及时地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理性地思考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调动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 在反思中,要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 也可以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放在教研组活动中去讨论、 寻求解决的办法,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其次是思改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 在反思-实践-反思中不断超越自我, 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二是交流反思。 首先倾听学生评价。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优先设想的方案。 因此,教师课后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 为自己的教学提出建议。

  其次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不仅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不断丰富自己,还能影响别人,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为了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善于反思,善于沉淀,平时,教师同伴间还应开展反思沙龙。 如:主题为“我与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聚焦学生”等研讨活动。 每一位教师带着感悟、困惑和疑问,作为研究者来参加反思沙龙活动。

  总之, 学生具备了学习的动力、 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才能去自主探究,自主解决,教师才能更好地主导好每一节课, 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训练,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二者相辅相成,使有效教学达到一定程度,用时短、效果好、效率高、收益大,高效课堂也就水到渠成。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