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中国梦”电视剧的传播学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28 共290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中国梦”相关电视剧的发展与传播探究
  【绪论】传播学视角下分析“中国梦”电视剧绪论
  【第一章】 “中国梦”与主题电视剧相关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 “中国梦”类型电视剧的发展现状
  【3.1】把握电视剧本体品质,符合观众审美需求
  【3.2】依托国家政策,积极推广“中国梦”电视剧
  【3.3  3.4】重视信息的反馈,实现电视剧互动传播
  【第四章】从“中国梦”主题电视剧传播策略中得到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 “中国梦”电视剧的传播学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中国梦”自从 2012 年 11 月 29 日由国家主席***提出后变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和执政理念。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当代文艺的建设和发展,2014 年 10 月 15日***总书记在北京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对于今后文艺的发展方向和坚持的行业素养提出了要求,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开路产品,作为当下观众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形式,将承担着传承民族优秀的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意义。所以“中国梦”主题电视剧的推出不论是对于“中国梦”的传播还是对电视剧市场产品的丰富性都产生着重大意义。

  2014 年广电总局推荐的 127 部“中国梦”主题电视剧中涌现出一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本文通过传播学相关的知识从传播内容、媒介,信息反馈等方面分析热播的“中国梦”主题电视剧取得口碑和市场双丰收的原因,广电总局的制度推行;制作团体的积极宣传;电视剧内容上多话题融入;新颖的叙事技巧;立体化人物塑造以及启用大量的知名演员加盟,多渠道地播出和观众互动等都是这些剧取得成功的因素。通过分析这些优秀的“中国梦”主题电视剧的传播策略,不但对今后主旋律电视剧的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是值得所有电视剧学习的。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些优秀的“中国梦”主题电视剧虽然有很多长处值得借鉴,但是本身仍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比如在题材上、话题上、叙事上等等这其实也是当代电视剧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去深思。

  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在搜集材料时,能获得的一手资料比较少尤其是电视剧收视率的资料,由于统计的方法不一样,又没有官方的统计标准,所以本文在参考时,也只综合地去比较借鉴。在内容的分析上可能还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但希望这是一个开始,一方面希望能得到专业学者对“中国梦”主题电视剧的发展问题引起重视,一方面希望为中国的电视剧能出现更多的优秀作品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着作类: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彭万荣等。热播电视剧解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3]张华。电视剧的投资与营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4]郝建。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5]戴清。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6]吕乐平。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7]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8]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9]汪芳华。通电视剧美学--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通俗电视剧[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
  [10]刘书亮。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1]陈晓春。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潘源。影视艺术传播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13]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4]吴红雨。解读电视受众:多元化需求和大众化电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5]黄会林。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周涌,何佳。影视剧作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17]周月亮,韩骏伟。电视剧艺术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8] 【美】罗伯特·麦基, 周铁东译。故事--材料、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0]张文修。礼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 6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中国梦 我们的梦[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25]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6]李京盛。中国电视剧年度发展报告 2005-2006[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7]李岭涛,李德刚,陶冶,等。TOP10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电视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论文类:
  [1]***。***在德国发表重要演讲--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14-3-30.
  [2]李悦,林桂帧。127 部中国梦电视剧在讲什么(“电视剧与中国梦”系列 1)[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0-24.
  [3]李悦,林桂帧。“中国梦”是不同的颜色(“电视剧与中国梦”系列 2)[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1-7.
  [4]杨状振。电视剧如何更好地表达“中国梦”(“电视剧与中国梦”系列 3)[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1-21.
  [5]毛凌滢,欧阳宏生。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本体的回归与审美善变[J].中国电视。2009,2.
  [6]王泺泉。由“家”的概念谈《温州一家人》[J].中国电视。2013,4.
  [7]尹鸿,阳代慧。家庭故事·日常经验·生活戏剧·主流意识-中国电视剧的艺术传统[J].现代传播。2004,5.
  [8]张锦华。电视与文化研究[J].广播与电视。1992,1.
  [9]唐志平。反映现实生活 承载主流价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访谈[J].当代电影。2014,2.
  [10]李玮明。电视与网络的共生分析[J].新闻世界。2005,2.
  [11]许颖。浅谈电视与网站的媒介融合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3.
  [12]韩鸿。参与式观看:电视剧营销方式的创新[J].电视研究。2006,7.
  [13]王进。电视媒体的口碑营销初探[J].电视研究。2009,2.
  [14]刘铭。新媒体影响下的电视剧传播[J].文学教育。2009,4.
  [15]马珊娜。台网融合机制下的电视剧传播[J].新闻爱好者。2009,17.
  [16]李斌,曹燕宁。网络时代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与接受-《潜伏》网络舆论研究[J].电视研究。2009,7.
  [17]刘渊。电视剧“走出去”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视。2013,8.
  [18]邬光照。论主旋律电视剧的贴近化叙事策略[J].电影评介。2010,14.
  [19]丁莉丽。论当前部分主旋律电视剧的“大众化”倾向[J].文艺争鸣。2004,4.
  [20]高欣。浅谈“家国同构”背景下的传统文化[J].文史杂志。2002,4.
  [21]陈林。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成功播映谈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J].中华文化论坛。2014,10.
  [22]王珺玥。《生活启示录》中的婚姻生活透视[J].当代电视。2014,10.
  [23]杨洪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一曲赞歌--由电视剧《十送红军》想到的[J].当代电视。2014,9.
  [24]于禄娟,祁凤华。《十送红军》的审美价值追求[J].当代电视。2014,12.
  [25]贺彩虹。大时代里的小史诗--论电视剧《十送红军》的叙事张力[J].当代电视。2014,10.
  [26]董军。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三问”--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J].当代电视。2015,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