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以社会工作方法创新慈善实务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4 共3691字

  在慈善公益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慈善实务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志愿活动凝聚力不足、志愿失灵现象.慈善实务缺乏持续性,慈善公益观念落后,出现了逼捐、骗捐的现象.由于慈善实务效率低下,出现了捐赠物资滞留,使受助者不能及时获得救助,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慈善实务资金来源单一,过多依靠企业和名人捐赠,出现了"富人慈善"的现象.慈善实务缺乏独立性等等问题.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慈善实务缺乏规范的价值取向和理论体系.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慈善实务的相似性以及社会工作者与慈善实务者的同源性,使社会工作在慈善实务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可以借鉴社会工作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实务技巧来促进慈善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1 社会工作与慈善实务的同源性

  1.1 实现对象的重合性

  社会工作和慈善实务主要是在扶助老弱、救助残疾、救济孤苦、赈济贫困、灾害救助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等过程中,帮助救助对象实现摆脱困境的基本目标,达成帮助救助对象摆脱困境,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更好发展的长远目标.

  1.2 实现过程的相似性

  社会工作和慈善实务都是要针对特定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系统的分析问题,科学的解决问题建立与受助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1.3 实现作用的同质性

  社会工作是通过推动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慈善公益事业通过解决困难群体的问题,维护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1]社会工作与慈善实务都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协调的现状,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再分配,实现社会发展的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

  2 社会工作与慈善实务的差异性

  社会工作与慈善实务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理论指导的差异性

  两者在专业化程度上的发展差异.社会工作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一门专业学科,其专业理论来源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学、心理学为主,并且在具体的专业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而有效的专业技巧与工作方法.相比之下,慈善实务虽然存在的时间较长,但是一直以来传统慈善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专业的理论背景作为支撑.专业化不足和学科性不强是导致慈善事业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实现观念的差异性

  实现观念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物质救助与精神慰藉上.社会工作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注重全方位发展性的解决案主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传统的慈善强调扶危救困,主要表现为物质的救助上,帮助受困者度过难关.在这一点上,慈善实务完全可以借鉴社会工作的学科理论和工作方法.

  3 以社会工作方法创新慈善实务

  总体来说,我们的慈善实务过程比较松散,不同于社会工作实务条理清晰、框架明确,经常会出现理论上和现实中的各种困境.因此需要把社会工作发展形成的科学理论现实化到慈善实务中,创新慈善实务发展.

  3.1 促进慈善实务的持续性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助人活动,利他性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拥有一颗热忱的社工之心是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无论是在理论中还是实务中,都需要饱满的奉献热情.社会工作者为什么能始终保持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他人,就是以信仰为支撑,其价值追求是社会工作者充满活力的源泉.

  慈善实务也是一项陪伴性、持续性、发展性的长期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但现实中日常的慈善实务者在活动过程中的热情终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消退,比如"志愿失灵"现象,"志愿失灵是指个人或者集体自愿的非政府组织在其志愿活动运作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使得志愿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2]可见,目前慈善事业中的慈善实务都是相对短期的、比较大范围的活动,虽然这样的救助活动暂时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要根本上解决受助者的问题还是需要扎根在一线,通过持续性、针对性、发展性的活动推动受助者在个人环境和所处社会环境中的完善.慈善实务者应该坚持扶困救弱的价值追求,培养助人为乐的个人品德,通过价值信仰的内在要求推动慈善实务的外在活动.[3]

  3.2 丰富慈善实务的理论性

  慈善实务不应该只是传统的简单的物质帮助,而应立足于能力建设.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改变慈善实务的观念.换一个视角去观察理解问题得到的就是不同的改变,看到的就是不同的人生.

  我们不仅需要满腔的热忱去践行自己的专业价值与伦理,更需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去重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介入,才能更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与自身的发展.在具体的慈善实务中,不仅需要改变固有的理念,还需要与新的理念所配套的新的理论,才能更好的推动问题的解决.

  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慈善实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社会工作专业的增能理论是通过发挥个人或团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自我发展的潜力,从而增强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优势视角是指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以积极发展的眼光观察服务对象,发现服务对象身上的闪光点,通过鼓励促进其自信心的提升和发展."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个体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只有把救助对象放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中去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从而更好地推动助人活动的进行.

  如同社会学研究中所提倡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为社会学所注入的活力一样,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增能赋权的优势视角,强调的运用发展性的理念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参考借鉴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改变了慈善实务的理论发展与实务践行观念,改变了慈善实务以往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学会提前去发现问题,积极去面对问题.注重多方协同或支援网络的建立,通过互助支持体系摆脱困境实现发展.先是"助人",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解决困难;再是"自助",通过激发其自身的潜力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的能力,以达到其个人与社会环境良好的互动与发展.

  3.3 增强慈善实务的高效性

  慈善实务需要建立系统发展的视角,通过发展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社会网络与支持系统.与社会工作相比,传统的慈善救助主要是采取点对点的帮扶模式,一般是具体到被救助者个体,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帮助其渡过难关.我们不应该把目光聚焦在受助者个体身上,而是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受助者所处的那个环境之中去理解问题或困难的产生,利用受助者所处的环境中的资源网络去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系统发展的同时慈善实务需要以社会工作技巧提高效率.社会工作专业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建立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下,在助人活动中运用专业的技巧加以干预,引导从而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实现正确的认知,从而推动助人活动的进行,促进服务对象更好的发展.[4]在具体的慈善实务过程中,针对面临不同的问题,有效的使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比如聚焦、澄清、对质等方法加以引导,可以快速有效的帮助服务对象认清所面临的问题和自己的需求.

  在慈善实务中灵活使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可以将问题聚焦.建立在专业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之上,不但可以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解决问题,提高助人活动的效率,而且可以有效的帮助服务对象改变周围的社会环境等互动条件,促进推动助人活动的顺利进行.

  3.4 实现慈善实务的独立性

  慈善实务的独立性是立足于慈善实务社会资源的多元性与丰富性上的.社会工作最能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一点就是社会工作注重资源的整合,强调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以推动问题的解决."人在情境中"等理念就是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资源整合的理论支撑.因为"人在情境中",个人是与复杂的社会环境相互动的,因此个人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基于上述理论,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的社会工作视角来解决问题.[5]要实现慈善实务的独立性,在完成社会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实现慈善实务的专业化发展与职业化建设.慈善实务的专业化发展和职业化建设,增加理论深度,无论是慈善事业还是慈善实务的发展,都需要专业的慈善理论和慈善文化作为支撑;丰富实务技巧,借鉴技巧性的操作手段可以提高助人活动的效率;推广慈善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制度,通过建立慈善工作从业者职业资格认证来推动慈善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关键;培养专业人才,应该在高等院校开设建立慈善学、慈善工作方向的人才培训基地,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为慈善实务开展提供专业支撑.

  慈善实务缺乏持续性、理论性、高效性、独立性是目前制约慈善实务发展所存在的现实情况.慈善实务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这就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过程积累产生的成熟理论和科学的技巧作为参考,批判继承,取长补短.[6]慈善实务形成自身的科学理论知识与独特的专业知识技巧,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慈善实务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彭秀良,孔令春.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三个维度[J].社会福利,2013(5):44-46.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152.
  [3]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2:68-82.
  [4]刘春霞.试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培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43-46.
  [5]彭华民.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0(4):32-35.
  [6]冯寿林.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研究综述及展望[J].社会福利,2012(11):59-6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