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关于社区服务的论文(精选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8-27 共10457字

  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数字社区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篇关于关于社区服务的论文的范文,供给大家参考。

关于社区服务的论文范文第一篇: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

  作者:杨明伟 杨吉栋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目前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还面临着服务内容有限、服务质量不高、服务的供需不平衡、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秉承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通过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提高从业人员的水平等方式,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工作介入;

  作者简介:杨明伟(1982-),男,山东兖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区工作、社会保障。;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 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 %,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 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这表明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养老的压力。为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国家大力倡导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然而,目前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还不能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因此,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社区服务.png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相对缓慢,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进行的时间不长,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资金不足,来源比较单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市场化的运作,因此资金尤为重要,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绝大多数是由政府财政的直接拨款,来源单一,资金规模不大。第二,人们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没有概念,认为社区居家养老只不过就是在白天的时候在社区内有人照顾,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功能没有一个良好的了解,当然这也是由于我国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服务也确实如此。第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上都是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且服务的质量不高,部分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没有相关的医疗护理知识,不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二) 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求不平衡

  为了解决养老的问题,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很多城市都推行这种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能充分调动社区的资源,能够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是,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同于以往的家庭养老模式,需要专业性更高、提供的服务内容更广的专业人士,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就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者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策划和调动资源进行培训。但是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的工作人员在人数和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口,不能满足目前的养老需求。

  (三) 社区居家养老知名度低、认可度不高

  目前人们对居家养老的态度是不太认可的。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根深蒂固的家庭养老传统和"孝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家庭养老以外的社区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都存在排斥的心理,认为将老人送出家庭养老是不孝的行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区居家养老的宣传不够,人们对于社区居家养老基本一无所知;服务质量不足,老年人所得到的养老服务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这就造成社区居家养老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吸纳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性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性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大力发展的养老方式,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二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专业方法能够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契合。社会工作能有效地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帮助社区居家养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三是,社会工作本身的发展也需要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得到认可。

  (一)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养老工作,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完备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环境。政府在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居家养老机构、繁荣居家养老市场、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发展目标指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出台了许多有关社会工作的文件。有政府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支持,社会工作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二)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专业方法能够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契合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该模式发挥了双重作用,使得老年人群体不仅可以得到家人的照顾,也能够获取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如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提供心理支持、举办文化娱乐活动等社区养老服务。这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相契合,社会工作秉承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手段帮助有困难的个人和群体,帮助个人和群体与社会更好地相适应。老年人群体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群体,发掘老年人的潜力,提高自助能力,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享晚年是老年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社会工作可以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帮助。首先,可以通过个案工作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还可以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案工作的方案,调动多方资源,建立支持系统;同时也可以对老年人的子女进行个案辅导,引领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老年人自身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从而在进行养老服务时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其次,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将社区内的老年人聚集起来,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彼此交流经验和教训,相互借鉴,建立一个能够相互支持的支持网络。最后,可以为老年人的子女开展小组活动,交流经验、分享信息、彼此相互帮助,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

  (三) 社会工作本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的时间不长,影响力较低。虽然经过国家予以的大力支持建设和推广,在众多高校都设有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但是总的来看社会工作的影响力、知名度和认可度都不是很高。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都亟需通过解决目前热点的社会问题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和优势,而目前的养老问题就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都能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贡献理论和实务的支持。因此社会工作对社区居家养老的介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知名度。借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社会工作专业,从而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对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具体路径

  (一) 发挥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作用

  一方面,由于每一位老年人及其所属的家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对待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发掘其身边的优势资源和自身潜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充分发挥个案工作的优势。个案工作相对于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其他工作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个案工作是从个人或家庭入手,工作者与家庭或者个人建立面对面、一对一的工作关系,能够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发现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第二,个案工作者必须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应对及解决;第三,个案工作的目的是通过个案的介入,协助社会功能失调个人或家庭回到正规,改善生活状态,增进幸福。另一方面,小组工作也可以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其目的是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在社区内组织老年人开展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互助和支持,进一步构建社区老年人的互助网络,倡导建立老年人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社区居民以及老年人之间的互助服务,比如老年人之间的相互照应、一起进行娱乐放松、串门等日常联系,有效助帮助老年人缓解晚年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并通过小组活动重新建立起老年人的社会连接, 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 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专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社区工作者团队。目前,部分社区工作的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水平不高。因此,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是首要问题。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得他们掌握老年人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不同需求,在面临服务对象的问题时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来解决困难,有效地辨别出服务对象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及运用个别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同时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以及专业伦理守则的培养,价值与伦理能够体现社会工作使命的本质即帮助那些遭遇困难的人;价值与伦理也规定了社区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同事、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价值与伦理也决定着社区工作者选择和运用的服务方法,提供解决伦理困难的方法。

  (三)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认可度

  首先,我国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服务大都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常规性的服务,提供的服务对不同老年人需求的覆盖面不足。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链接资源来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与附近的高校和中学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学生群众的独特优势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都是既定的,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老年人是异质性非常强的群体,因此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极大的不同。因此,社区提供的既定的服务已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这就需要社区充分认识到老年人自身的情况,发掘老年人自身的潜能,使其能够为自己的需求发声,真正做到助人、自助。其次,积极向社会宣传社区居家养老,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和其他养老模式的不同,只有让更多的家庭了解和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才能有更多的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这会进一步地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成熟和发展,有效地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适当提供社区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建立健全相关的职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相关的职业职称体系,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陈连军。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进路径研究[J]学术交流, 2013(7):12-15.

  [2]廖鸿冰,李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4(6):67-70.

  [3]刘建民,潘源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探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3(4):95-99

  [4]林文亿。社会工作服务对家庭养老照顾服务的影响:"替代"还是"补充"?[J].人口与社会, 2017(3):44-46.

  [5]同春芬,张健居家养老概念辨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1):24-28.

  [6]开冉,郝志梅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观察。2018(31):94-95.

  文献来源:杨明伟,杨吉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4):134-136.

关于社区服务的论文范文第二篇:人口老龄化形势下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作者:马潇羽 刘俊岩 李冰 常青平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增速加快,老龄化日趋严重,尽管我国加快了建设养老事业的步伐,但是由于独居老人增多,子女繁忙,现阶段的养老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及精神需要。本文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民对社区新型养老的认知及尝试意愿入手,利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城市社区居民的养老需求和偏好,探究发展社区新型养老模式的解决对策,为日益加剧的养老难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社区养老;老龄化;养老需求,

  基金:2020年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科研素养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0URP005);

  一、我国养老现状

  在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人口高龄化趋势也愈发严重,老年人人口占比大且增速快,衍生出倒金字塔型、小规模型家庭结构,独居比例有持续加深的趋势。老年人群的生活受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等多重压力的影响,社会养老体系尚不完善,对我国传统养老模式提出巨大挑战,因此亟须更完善的养老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社区服务.png

  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据统计,除一部分老人由于自身及家庭原因需依靠养老院等机构提供服务外,约有90%的老人会选择居家养老,这些老人大多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且愿意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但是受少子化和老龄化双重因素的影响,倒金字塔型的"四二一"家庭无法使老人得到有效照顾,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便。而大型养老机构多处于城市郊区偏远地带,且功能单一,尤其是远离亲人的生活模式,从情感角度而言难以令老年人接受。在这种情形下,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模式使老龄人口既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又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同时还可以分散家庭养老风险,是一种非常适用于当代社会环境的新型养老方式。

  鉴于此,本项目以对现今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家庭养老需求的调研为基础,考察当代人对社区养老的认知以及其对社区养老的接受程度,分析社区养老的可推广性;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社区居民对养老的准确需求,确定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重点,搜集居民意见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研结论分析

  (一)问卷设计

  由于疫情影响,本次调研采用线上问卷形式进行,根据上述调研目的,我们主要以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为基准,调查居民对社区养老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社区养老的需求倾向,如"若实行社区养老模式,居民对其有什么服务需求及价位接受程度"等,并搜集对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建议。

  为尽可能了解居民对社区新型养老的意见,本问卷共设计了14个问题,主要包括4个方面:(1)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居住城市发展水平等);(2)对养老服务的偏好、基本要求,对当前养老服务是否满意等;(3)对社区新型养老服务的价格及需求预期;(4)是否愿意接受社区新型养老模式,对未来发展社区新型养老有何建议。本次问卷调研,共回收30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比35.22%,女性占比64.78%.35岁以下占比55.51%,35岁以上占比45.85%.

  (二)问卷分析

  1. 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已有初步认知但尚未健全。

  本次调查问卷共301份,覆盖北方大部分城镇地区,以35岁为界限,对全年龄段的覆盖各个地区的居民进行分类统计。其中88.71%的居民听说过社区养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接触或了解到社区养老模式,但对其更深入的运作模式并不清楚,仅仅停留在有所耳闻的层面上。没有对社区养老模式正确的认识就会导致居民接受程度不高,很难大面积普及等问题,给推进社区养老模式带来一定难度。而调查人群中来自超一线城市的居民占比37.21%,证明较为发达的城市居民对养老问题的关注较多,对老年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思想观念的进步也使较发达城市的居民更愿意尝试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

1.png

  表1 问卷设计主要内容

  "完全没听说过社区养老模式"的居民大多来自非一线城市,证明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还未真正普及,人们对养老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但老年人看病难、子女外出打工留下空巢老人在家也往往出现在小城市及农村。

  2. 居民对社区设施及保障要求高。

  在调研中,88.71%居民对社区养老有自己的要求,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种,这也是当前社区养老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下降,患病风险增加,自理能力变差,因此,社区养老的重点也在于社区是否有能力建设健全的供老年人使用的设施设备,以及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等是否能够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食住条件是否适宜等。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仅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在对社区养老的服务需求中,多数受访者优先选择的是心理疏导和生活照料,占比36.21%.调研中对选择休闲娱乐活动、社会活动、心理咨询护理服务的居民分别占比33.22%、31.56%和20.27%,反映出当代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较高,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层面的感受。身体功能的衰退和精神状态的下降更容易产生负面消极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医疗保障和生活照顾,样样不可或缺。精神需求的满足是当前对社区新型养老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与传统的大型养老机构的主要区别所在。

  3. 当代年轻人更愿意尝试社区养老模式。

  本次调研结论显示,有58.8%的居民不愿依托社区养老模式来照顾年迈的父母,即便是工作已将日常生活时间填满,很难分出空暇时间来照料父母,也想由自己全权负责。究其原因可知,受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影响,子女负有赡养老人的责任,若由其他机构代劳,易带来"不孝"的舆论压力。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虽然年轻人不愿将父母亲人送至社区养老,但本人却对社区养老十分认可。有66.61%的居民表示愿意尝试这种模式。因为随着"倒金字塔"型家庭逐渐增多,年轻人身上的压力愈来愈大,未来一代的年轻人将面临夫妻二人照顾一家上下三代的状况,而社区养老无论是在亲情上,还是距离上,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子女负担。时代的进步让大家逐步地信任社会的服务,对新的生活方式也并不排斥。

  4. 居民对当前社区养老抱有期望。

  近年来,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推广,已有一些发达城市建立建设了社区养老试点,而政府对养老模块的重视,不断出台政策对养老市场进行提升和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保障,"病有所医"和"老有所养"是其中两个重要内容。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在医疗、养老等领域推进"互联网+",缓解就医难题,推进线上线下合作平台,统筹各方资源,使老年人看病不是难题,小病和需要长期护理的疾病在社区内就可得到基本护理。随着第六险等政策的推出、国家的重视,都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养老市场较为光明的前景。调研的最后居民们积极地提出了自己对社区养老的意见及发展建议,例如加强监管、保障老年人权益,要求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护理人员要有爱心和耐心等,这些问题国家和政府也正在积极解决。

  三、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

  (一)社区养老相关配备欠缺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社区都设有相应的养老保障,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护理站等,但多数由物业或者居委会代管,达不到按需专用,成为落满灰尘的摆设。而老年人切实需要的如入户医疗、心理疏导等又并未实现,与社区养老的理想模式相去甚远。其根本原因在于社区养老的相关配备仍不到位,导致大部分老人虽然有关于社区养老的意识,但无法准确地与社区对接。其次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专职人员也存在很大空缺,管理比较混乱、权责不清、政策对接不及时等都极大的阻碍了社区养老的发展。

  (二)思维固化影响社区养老推进

  对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孝道是儒家文化的重中之重,因此很多人一提到"养老机构"就报有抵触心理,导致一些老年人不愿意了解和接触养老机构,大部分子女也由于想亲自赡养父母以及无法承受舆论压力而对养老机构避之不及。与此同时,一些劣质养老机构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又使得大众对其整体产业的认知雪上加霜。除此之外,很多老人不习惯于走出家门结交新的人群,同时在消费观念上持有节俭为主的态度,虽然向往于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但是也安于当下,认为能省则省,导致对参与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的需求不高,最终大部分老年人都选择不参与,因此固化的思维和保守的消费观念都阻碍了社区养老的推动进程。

  (三)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难以平衡

  此前的养老机构大多以公益性为主,较低的收益造成机构难以持续发展,而较低的工资水平又导致了专业人员的流失,由于护理的人员人手不足进一步使得大部分全托机构的老人得不到及时地照料,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对生活水平的需求一直处于提升状态,因此传统的公益性养老机构将最终很难满足现代养老的需求。但是,若将养老机构作为盈利产业发展又难以被老年人接受。问卷显示,63.36%的人选择若享受社区养老愿意支付的价格为1000至2000元。其实对于要求精心尽力的服务行业来说,这个价格并不够乐观,但是由于国家出台了第六险等养老政策,更多的福利待遇和国家补贴下,大部分人还愿意支出1000~2000在项目上,可以说未来的前景还是可期的。

  四、推进新型社区养老模式的建议

  (一)大力宣传并推广社区养老理念

  综合前文所述社区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模式普及度较低,难以短时间内规模化展开。大力宣传社区养老理念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群众达成就新型养老问题的一致观念。宣传渠道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构建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内容可分为社区框架下的养老知识分享系列、养老资讯共享系列、新型养老服务介绍等。多组系列打造多重吸引力,充分发挥微信信息传播实力,抓住用户心理构建稳定宣传平台。

  第二,与居委会合作,面向社会(学校)招募志愿者进行养老相关知识交流会,根据志愿者差异,既可以采用"以老助老"的方式又可以采用"以小助老"的方式,不同年龄层次的志愿者代表不同的养老观念,观念的对冲中提取新思路,

  (二)注重社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群多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独居老人,需要服务人员更加专心、耐心地提供服务,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必须对老年人群的各种需求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与掌握,为适应社区养老的发展,高校应该率先培养相关技能人才,引领并研究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在未来,高质量的人才、高薪资的待遇与高标准的服务门槛三者结合共同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促进提升养老服务产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老龄事业人才培养建议如下:第一,制定专项规划,加强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对于掌握医养护理相关技能的人才,应对专业技能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率以及数量等提出具体的要求,追求保障护理队伍质量的目标。第二,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依托高校(职业高中)、医院、社会组织等进行相关护理工作培训,社区提供相关课程实习、考察地点,并提供毕业就业机会,使人才定向定点流入某社区养老机构,达成闭环型合作关系。

  (三)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范围,优化服务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现代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融入各行各业。而老年人的安全、健康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快速有效获取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及健康状况,及时的救助问诊等都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系统,将平台与社区养老有效对接,是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新型社区养老机构保驾护航,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弥补政策漏洞,完善养老模式,促进社区养老产业升级。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协同多部门建立养老服务平台,构建老年人、社区、医疗及公安大数据关系网,.社区可根据数据对不同个体对老年群体实现个性化管理,提供与老年人匹配的文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要。

  第二,保障数据库更新的实时有效性,及时更新数据库,更加高效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打通医养资源,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医疗系统提供健康状况信息,方便社区日常护理,同时社区及时反馈,更新患者健康数据。公安系统利用GPS定位监测老年人行动轨迹,保障老年人群外出安全。实现多方合作,数据互通,利用互联网推进现代化社区养老。

  (四)引进资本及社会力量支持

  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并未十分健全,资本与社会力量的引进给予了其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一,以形成"智慧医疗"为目标,使医疗机构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得到有效对接,在线就诊,远程指导,近一步加深养老服务质量与水平,向"医养结合"近一步迈进。

  第二,社区养老机构依托自身辐射能力,面向社区群众或社会招募资金、召集资本组织,签订有效协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稳固资金基础,更好开始社区养老。

  第三,联合多个志愿服务组织或社区养老机构共同开展工作,相互交流借鉴,吸取经验,共同构建新型社区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明晖,晋雪梅。传统养老模式问题与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3)-190-192.

  [2]温世伟社区养老模式中财政政策的研究[J].江苏商论,2020(05):67-68.

  [3]任琦浅谈当代中国养老现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5):14-15.

  [4]沈玮楠,张晶晶。智慧养老背景下社区文化养老路径探索-- 以苏州X社区为调研对象[J].中国市场2021(16):175-177+191.

  [5]鲁发展智养融合医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21(03):22-26.

  文献来源:马潇羽,刘俊岩,李冰,常青平。人口老龄化形势下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北方金融,2021(08):16-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