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困境与工会模式应用

来源:经贸实践 作者:马伟
发布于:2020-02-28 共4949字

企业社工论文第八篇: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困境与工会模式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各类社会问题丛生, 企业社会工成为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社会工作领域的实践开始较晚, 理论研究也不够充分, 存在较多的发展困境。如何将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高效的结合, 成为社会工作界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介绍当前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诉求, 企业社会工作概念与“工会模式”, 分析当前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困境及“工会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为我国当前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 工会模式; 优势;

  一、社会转型时期企业社会工作服务诉求

  改革开放40年来, 伴随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深化, 社会转型速度日益明显, 新的社会矛盾及问题也逐渐涌现。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 伴随经济改革的优化升级, 其问题也日益严重。劳资冲突频发、企业压力倍增、员工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等, 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对企业员工个人、企业和社会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紧迫性, 已采取大量有效措施来改善此类问题的发生。然后, 由于问题情况复杂, 涉及对象多元, 单一凭借企业员工个人和企业,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 因此社会亟需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巧的人才以及相关政府、社会组织的相互协作预防问题的发生。根据我国港台地区及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 企业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专业技巧及专业价值、伦理指导, 将有效协助员工个人、企业、政府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于是, 企业社会工作逐渐走进社会问题解决的视野, 成为新时期社会问题解决机制的希望所在。

  二、企业社会工作概念及工会模式

  (一) 企业社会工作概念

  企业社会工作自西方工业化国家发展而来, 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至今已经走过140多年。其主要是解决员工问题的职业, 西方国家一般称其为“工业社会工作” (Industrial Social Work) , “工业社会服务” (Industrial Social Services) , “职业社会工作” (Occupational Social Work) 等, 我国称其为企业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具体是指通过社会工作人员与其他相关专家的合作, 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运用到企业界, 调动企业自身和社会的资源, 帮助员工解决个人的、家庭的和工作上的种种困扰, 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其良好的工作适应关系与职业生涯发展, 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1]

  (二) 工会模式相关分析

  工会模式是指由工会聘用专职的社会工作者来为工会服务, 并以工会为载体来为企业员工提供人文关怀和社会支持的模式[2]。在我国境内, 工会模式自身具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 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会组织体系及财务支持相对完善, 企业社会工作者借助工会力量开展服务将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工会模式以工会为活动平台, 为工会会员及企业员工提供各项福利性服务, 包括娱乐、权益维护、压力舒缓、教育、医疗等, 以维护工会会员及企业员工的权益。工会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通过增强员工对劳动法等政策法规认识, 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这个角度看该模式在提升员工法律意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方面非常值得推广。

  三、当前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困境

  在西方国家, 企业社会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我国则始于21世纪初期。目前企业社会工作已经发展出多种服务模式, 探索出大量有效的工作实施方法, 然而, 由于较多数人对企业社会工作认识全面, 企业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及本土化发展不够透彻, 特别是关于我国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路径缺乏经验总结, 实施范围存在较大局限性。

  (一) 理念上认识不足

  虽然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社会工作在沿海城市正在进行积极探索, 但是我国社会各界缺乏对这一新兴领域的认识。21世纪初期, 企业社会工作为解决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被引入我国企业, 但是由于其发展的局限性及社会大众对其认识的深刻程度不足, 导致企业社会工作理念并未能有效植根于企业之中。大部分社会群体、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等对企业社会工作的本质及价值伦理都缺乏充分的认识, 这成为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一大阻力。

  (二) 实践上缺乏具体有效的实施机制

  除了理念认识不足之外, 体制层面也亟需完善。企业社会工作作为专门解决员工、企业、社会问题的一个职业,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立相关专职部门。虽然有少量大型企业设有企业社会工作岗位, 但其工作模式并不完善, 缺乏与我国企业相匹配的实务工作机制。与此同时, 就企业社会工作方法而言, 企业社会工作目前的三大主要工作方法上:个案、小组、社区, 其工作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企业社会工作针对我国企业管理和企业运营相关的知识体系有待完善和补充。综上所述, 具体有效的施行体制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社会工作高效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 价值取向与伦理困境抉择缺乏实际有效的指导

  虽然西方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价值及伦理体系已经发展相对完善, 但是由于企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 本土化的企业社会工作价值及伦理体系尚不完善。同时, 由于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多元化的价值理念以及情景的不确定性, 导致企业社会工作者不能同时兼顾多种价值理念和伦理责任。企业社会工作中的非评判、案主保密原则、价值中立等价值选择, 缺乏一套统一、具体、有效的实践指导标准。由此可见, 价值取向与伦理困境抉择在实务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具体和完善。

  (四) 目标多元化的抉择困境

  企业社会工作主要是为企业及企业员工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服务, 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 目标的多元性及服务对象范围的延展性导致企业社工选择困难。企业社会工作虽然是以员工及其家属、企业、园区为本, 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会涉及多个人群, 加之多元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更增添了对目标对象、专业价值及伦理责任抉择的复杂性。目前, “过程目标”和“任务目标”、“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是企业社会工作目标达成的典型分类。“过程目标”和“任务目标”是服务对象寻求社工服务的主要目的, 而“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是企业社会工作目标的终极取向。多元化目标抉择困境下, 企业社会工作者如何抉择也成为社工实务开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五) 资源匮乏:人才与资金不足

  沿海企业社会工作由政府主导, 依托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开展实际服务, 但在实际开展服务过程中, 由于专业人才不足, 项目资金匮乏, 严重阻碍了企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结合企业社工实际情况分析, 工资较低, 福利一般, 发展周期较长等因素, 导致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与此同时, 政府部门出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但缺少配套的项目资金支持, 影响企业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不利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四、“工会模式”实际应用的优势分析

  (一) 工会为职工服务的公信力及资金优势

  企业员工福利作为新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内容。新中国建立初期, 政府部门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策, 集中党的领导力量发展经济。党和政府就各个部门展开责任分工, 工会担任必须完善和管理企业员工的相关福利, 服务广大企业员工的职责, 赋予工会广泛开展企业员工工作的权利和职责, 深受广大职工的信赖。与此同时, 党和政府赋予工会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立法层面赋予工会更多的资金支持, 用工会法赋予“职工工资2%作为工会的法定活动经费”;与此同时, 工会组织会根据各分组织发展及相关工作的需要拨付专项经费。

  (二) 工会完备的服务体系及设施优势

  工会根据员工具体需求, 建设文化宫、体育场 (馆) 、图书馆、职工学校、工会信访、“职工书屋”、“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等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 成为工会企业社会工作服务企业员工的主要平台。至2011年9月, 全国各基层工会直属文化宫、俱乐部4.9万余个, 图书馆 (藏书1万册以上) 3.2万余个, 体育场、体育馆3.8万余个;全国县及县级以上地方工会直属的文化宫、俱乐部5602个, 图书馆藏书1万册以上6121个, 直属的体育场、体育馆4567个, 农民工业余学校248个, 技能人才实训基地211个, 女职工培训学校270所。[3]

  (三) 工会完善的组织体系优势

  时至今日, 工会具有完善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服务体统、干部队伍及相关设施, 为工会企业社会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1年工作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 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工会基层232.0万个, 覆盖企业、事业、机关单位526.6万个;全国工会会员人数25885.1万人, 其中农民工会员9655.7万人;全国基层专职工作人员84.7万人, 兼职工作人员642.3万人;全国基层以上工会专职人员15.1万人, 兼职工作人员32.7万人,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4]

  (四) 工会工作机制优势

  工会企业社会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是其最大的特征, 工会独特的工作机制保障了企业社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工会专门设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职业介绍机构、法律援助机构等依法维权机制, 为企业员工和工会会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免费的支持性服务, 有力确保了企业员工利益不受侵害。

  五、我国未来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若干思考

  结合企业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空间, 考虑到当前我国的体制结构, 本文认为, 未来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要做到如下四点:

  (一) 制度上予以保障, 专业上予以支持

  争取政府支持, 完善社会工作制度及政策保障。目前, 企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 亟需政府部门为其向专业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辅以强力的专业支持, 必将会使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走向新高度。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制度发展不完善, 社会组织力量不健全, 社会大众对企业社会工作认知程度有待提升, 企业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的过程中, 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力量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

  (二) 组织上依托工会, 服务上追求专业化

  当前, 由于企业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 发展速度相对迟缓, 角色地位和社会认同在我国有待提升, 工会组织体系将有助于其专业化服务开展。我国企业社工正处在发展的特殊阶段, 必须借助工会组织的优势资源, 提升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成效及专业性;同时, 社工也要不断开拓专业服务项目, 为企业社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就公信力而言, 工会是全国范围内最具有影响力, 切实维护企业员工权益、缓解员工与企业矛盾的法定组织。企业社会工作需要借助其影响力、公信力及相关资源, 发挥企业社工的专业优势, 协助工会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心格局。

  (三) 资源上争取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扶持

  资金与专业人才问题是当前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两大困境, 目前我们除了争取企业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外, 还应推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介入完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非政府——非赢利组织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有相同之处, 社会服务、救济、扶贫、教育等都是两者可以相互协助, 共同发展的共融领域。因此, 企业社会工作可以借助此类组织优势, 弥补企业社会工作人才与资金不足的缺陷。

  (四) 服务提供上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结构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 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大批国有企业不断改革重组, 我国不同的企业面临形式各异的发展困境及需求, 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将有效协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但是企业社会工作若想进入企业开展有效服务, 就必须根据不同的企业困境及服务的需求开发因地制宜的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只有满足企业的需求, 得到企业及社会大众对企业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 才能促使企业社工得到高效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社会工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工会模式”, 充分利用“工会为职工服务的公信力及资金优势”、“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设施优势”、“工会的组织优势”、“工会工作机制优势”等, 弥补企业社会工作目前企业社会工作“人们理念认识不足”、“实践上缺乏具体有效的实施机制”、“价值取向与伦理困境抉择缺乏实际有效的指导”、“目标多元化的选择困境”、“资源缺乏:人才与资金不足”等困境, 促使企业社会工作能够快速稳步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迎生, 社会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362
  [2]徐兴文.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综述.基于CNKI与万方数据库的文献分析[J].企业导报, 2010, (10) .
  [3]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11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权益蓝皮书[J].工会研究.2012. (21) :18—19
  [4] 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J].工会研究, 2012, (11) :3.

点击查看>>企业社工论文(精选论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马伟.工会模式: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路径[J].经贸实践,2018(19):22-2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