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计量经济学论文

会计专业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19-11-25 共6085字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之第五篇:会计专业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目前会计专业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教学课时少,缺乏会计专业案例以及师资不足等问题,结合我国计量经济学和实证研究的发展以及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重点讲授计量经济学思想,适当减少数理证明,积累会计专业案例等。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 会计专业; 本科;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门年轻的学科,尤其是对于我国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而言更是如此,但是无论是各财经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设置还是实证研究中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都发展得十分迅速。和很多其他事物一样,计量经济学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随后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相继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特别是在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将计量经济学列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近十多年来,以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为代表的经验实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管理实证分析的主流方法。以《管理世界》的发文为例,在2000年全年刊发的210余篇论文中,还几乎看不到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但是在2009年第1期至第6期的96篇论文中,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53篇,占55%(李子奈,2010)。

计量经济

  计量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但绝不是只有经济学研究才能使用。相反,所有致力于使用观察数据研究社会经济中各个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研究都可以采用,不仅包括除经济学之外的金融、管理、会计、国贸等财经类专业,甚至在历史研究领域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做法也方兴未艾。具体到会计专业,实证研究是当今一种重要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研究方法。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计量经济学方法也已成为本领域主流学术期刊论文的通用实证研究方法。

  长远来看,会计实证研究的普及和提高有赖于教育。为此,各财经类高等院校和专业先后开展了会计实证教学,会计实证教学已成为会计高等教育的前沿和水平的标志(付磊、陈佳俊,2006)。然而,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不但在不同专业之间侧重不同,而且在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不同阶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如何定位也是更加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方面,不同专业和领域使用的具体计量经济学方法各不相同。比如微观经济学特别是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主要使用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方法,特别近年来工具变量、双差分(DID)、断点回归、倾向评分匹配(PSM)等方法被广泛使用,以期发现经济变量之间稳健的因果关系。而宏观经济学、金融学领域则主要使用各种时间序列数据方法。在研究对象上,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主要是以城市、地区甚至国家为研究对象和观测样本,会计、金融更注重企业水平,而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则是家庭和个人层次的研究。

  另一方面,在本、硕、博三个阶段,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计量经济学对毕业论文的重要也是存在显著差别的。比如对于绝大多数学校而言,让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进行严格规范的实证研究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在硕士阶段,也主要是"比葫芦画瓢"将书本上学习的模型和方法应用一番,难以期望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更不用说高水平原创研究。基本上只有在博士阶段才能期望严格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具有原创性的研究,得出令人信服的因果关系分析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不存在对于各个专业和各个阶段都适用的"最好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学校和学院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本文将重点关注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分析目前会计专业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探讨可能的改进思路和前景。

  一目前会计专业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困惑

  计量经济学难学难教是公认的现象,"难"的原因一方面是该课程是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中对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最高的一门,另一方面因为各种原因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老师也难以摸索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节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观察,阐述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计量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难点和困惑。

  (一)关于学生数学基础

  会计专业本科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是公认的事实,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会计专业本科新生在高中阶段多以文科生为主,虽然高考都要考数学,但文科生的数学基础显然比理科生差。第二,开设会计专业的学校大多是文科类或综合性大学,在大一学习经管类数学基础课时投入的时间就比较少,要求的难度也比较低。第三,会计专业大部分专业课程对数学要求都比较低,在实际工作中也基本只需掌握加减乘除的算术能力就可以胜任各类会计工作,所以学生在其他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接受数学训练的机会也不多。由此综合造成会计专业本科生在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方面基础较弱,从而不利于后续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

  (二)关于学生学习动机

  会计专业本科生之所以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动力不足,除个别同学外,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并不是自身懒惰或厌学。相反,和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会计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大多数同学也掌握得很好,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计量经济学这门课却非常特殊,对于会计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来说,计量经济学课程对他们的重要性和其他财经专业的学生是不存在明显差别的,任何一个准备在毕业论文中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生都不敢轻视这门课。然而,如前文所述,除了"985"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其他绝大多数学校的本科生是不大可能在毕业论文中进行严格的实证分析的,尤其是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多以案例研究或文献综述辅助案例分析为主。在这种情形下就很容易理解一个普通会计专业本科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心态,因为用不上所以没心思学,唯一的激励或许只剩下凑学分以完成毕业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追求奖学金和出国的同学而言,甚至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学习这门课。

  (三)关于教学课时

  在会计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计量经济学一般作为专业选修课,2学分,每周只有两个课时,再去掉第一次课的导论和最后一到两次课的复习和考前指导,真正能够用来讲授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时间基本上不到30课时。如此少的课时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第一,课时少导致老师必须抓紧宝贵的课堂时间使用传统的粉笔演示加口头讲解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而难以留出让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进行交互式教学。第二,计量经济学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最终的实证研究还是要使用各种数据分析软件。有过数据分析软件学习经历的人都知道,花10小时听老师演示软件也不如花1小时自己实际使用,读10个别人写的程序也不如自己摸索编写1个程序学到的本领更多。然而在如此紧张的课时下,老师最多只能抽出一两节课时间讲解一两项研究成果,并演示数据分析过程和使用的程序代码,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亲自操作是不可能的。第三,计量经济学在很多方面与数学课程十分相似,学过数学的人也都知道要学好数学光靠课堂学习听老师的推导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课后做大量练习进行巩固。虽然"题海战术"绝不可取,但一定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然后由于课时少,学分少和学生动力不足,不可能布置太多的练习题给学生。即使布置了作业并且学生认真完成了,也没有足够的课时对作业进行详细讲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四)关于教材例题

  同样和数学课程类似,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在介绍一个模型或方法后也要介绍例题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然而,当今流行的计量经济学教科书,无论是从西方引进的还是本土的优秀教材,基本上都是经济学的案例,而鲜有会计方面的,甚至涉及企业的都不是很多。而同时我们要面对的另一个现状是不少会计专业的学生钻进了自己的专业难以出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掌握地不够。比如,在从实证角度分析个人、家庭、企业的微观决策或者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明显存在经济学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尤其是由于学习课时少,与专业关系不强,宏观部分更是薄弱。

  (五)关于教材和教学内容

  与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课,以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比较成熟的专业基础课相比,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乱",主要"乱"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作者的教材,国内和国外的教材在内容、排列顺序、侧重点和难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三个非常流行的国内外教材为例,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基础》是比较传统和经典的安排方式,从一元回归分析到多元回归分析逐渐展开,每个部分都完整地介绍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推断。而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则是按数据结构排列的,从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到面板数据方法,而且在一元回归分析并不介绍模型推断,而是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一并讨论。另外,该教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突出实用,尽量减少晦涩复杂的模型推导,并更多地与各领域经典的实证研究文献结合,从而非常适合非数量经济学专业仅仅是学习计量经济方法以在自己的实证研究中应用的学生。另外,以上两本外国教材都是计量经济学基础和中级计量经济学的难度,对数学要求较低,特别是正文中尽量减少模型推导而是安排在附录中。与此不同,最为流行的国内教材李子奈等教授编写的《计量经济学》则是定位在中级和高级之间的难度,其中有大量具有一定难度的模型推导和定理证明。对于数学基础本来就不太好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相当吃力的。

  另外,不但不同教材之间有明显差异,不同学校和学院的侧重点不同,甚至同一个学院的不同老师之间由于自身教育背景和研究兴趣的差别,所教授的计量经济学也是不同的。可以说,我们不会预期一个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与一个财经院校的学生,或者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会有很大差别,但是他们学习的计量经济学大相径庭是不足为奇的。并且这种现象的副作用是难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练习题手册,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都不乏经典的、流行的习题手册,而计量经济学却很少,因为根据某个老师依据某本教材教授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编写的练习手册可能会使另一个老师依据另一本教材所教的学生无从下手。

  (六)关于师资力量

  我国本科教学本身就存在着师资队伍长期缺乏动态调整,基础课教师科研工作薄弱,一流教师开设基础课的比重极小的问题(刘志彪、王国生,1999)。如本文开头所言,计量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引入中国,而国内主流学术期刊大量出现规范严谨的实证研究论文甚至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所以,各个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计量经济学师资力量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不足的现象。不少学校不但学生难以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也相当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难以期望会计专业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师资力量不足的具体表现又有几个方面:一是师生比小,该课程的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而学生在遇到困惑时也难以向老师单独请教。二是如果教师自身基础薄弱,容易陷入照本宣科,难以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这里的"实际"包括实际的实证研究工作和现实经济现象两方面。最后,教师难以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导致学习动力和信心不足。

  二总结与展望

  针对目前会计专业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出现的困境,简单的"对症下药"或许难以奏效。比如,针对数学基础薄弱,为了计量经济学一门课程的教学而要求学生在大一投入更多精力学习数学或者在招生中更加强调数学能力是不可能的。同样,对于学习动机不强的问题,一味的说教、强调或者使用考试、绩点等来施加压力都不是理想的做法。在培养计划日趋成熟之际再大幅增加计量经济学这门专业选修课的课时也不符合实际。再结合教材多样、教学内容不一致等问题,本文认为解决当前会计专业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困境的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是突出重点和特色,适当减少数理内容,注重计量经济学思想的传授和因果关系思维的培养。

  计量经济学虽然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如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和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弗里希(R.Frisch)在计量经济学杂志发刊词中所言:"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但是各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毕竟只是形式,计量经济学的真正内涵是它的思想。这个思想就是要发现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净相关关系。所以,对于数学基础薄弱、使用计量经济学机会较少的会计专业本科生来说,数理推导可只限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操作,估计量的期望和方差的计算等少数几个最基础的证明。而其他较为复杂的内容只需介绍基本思想即可。

  另外,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严格规范的实证研究,但是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依然有益。比如,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或者被误导的一个原因是将相关关系等同于因果关系,如果两个事件同时发生,或者两个变量显著正相关,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其中一个"导致"了另一个的发生。在目前教学中如果能够向学生反复强调回归分析的"拟实验"原理,以及得出因果关系的各种外生性条件,就很容易帮助学生减少这些错误认识。如王少平、司书耀(2012)所言:"计量经济学课程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能否培养出计量经济学的'粉丝',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反,如果把教学重点放在数理证明上面,不但学生学习吃力,缺乏兴趣,而且对他们的整体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也没有太大的帮助。仅仅是拿到了最难拿到的2个学分而已。

  关于教材和教学内容多样,案例缺乏会计专业内容的问题,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和研究中广泛收集适合学生学习的会计实证研究的案例,可以来自主流学术期刊,来自现实会计工作实践和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另外,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平时的考试试题和作业练习题汇编成与自己所教授课程相配套的练习手册供学生练习使用。当然这些都对教师的素质和备课时间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随着整个中国实证研究学术水平的快速提高,随着会计专业博士毕业生数量和质量的大幅提升,相信师资问题也会逐步得到缓解和解决。

  参考文献
  [1]Damodar N.Gujarati,"Basic Econometrics(fifth edition)",2013,The Mc Graw-Hill Companies,Incpp.3.
  [2]Jeffrey M.Wooldridge,"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5E)",2014,South-Westernpp.5.
  [3]Ragnar Frisch,"Editor's Note",Econometrica,1933,Vol.1,No.1,pp.1-4.
  [4]付磊,陈佳俊。我国会计实证教学的现状及其思考[J].会计研究,2006(12):76-82.
  [5]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6]刘志彪,王国生。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1999(12):64-69.
  [7]王少平,司书耀。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2(7):110-114.

点击查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