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圣经》中两极分化的女性形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25 共4640字
论文摘要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内容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也对英美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而《圣经》也是犹太教的经书,其中记录了犹太人和西伯来民族的来源和历史。因为在《旧约》编写成书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从母系社会过渡到了父系社会,所以《圣经》中,父权制社会的精神贯穿始终,也历来被男性中心主义者视此书描述的是男性的天地,当然也使人们记住了诸多的男性民族英雄,如亚伯拉罕、约书亚、大卫、所罗门等等。但其实,在这丰富的圣经文学背景中,也不缺乏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忽视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探讨和研究,就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领会以及赏析这博大精深的圣经文化,也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文字背后的社会内涵。

  一、从女人的起源寻找《圣经》中女性角色的定位

  首先,从人类起源上来探讨,在《圣经》中,女性便放在了第二性的位置上。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和他的生命之气,塑造了第一个男人,也就是亚当。 随后耶和华见他孤独,便觉得一个人生活不好,想要塑造一个伴侣来协助他。 于是在亚当沉睡之时,耶和华取出了他的一根肋骨,变为了一个女人,亚当给她取名为夏娃,也就是众生之母的含义。所以,这也便形成了基督教徒的女性观,他们始终坚信,女人是从属地位的,因为女人是男人的一个部分,而上帝创造女人的目的是在于让她们可以帮助男人。

  而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之后,让他们居住在伊甸园里,园里生长着一种善恶树,上帝禁止他们去采摘。 但是在蛇的诱惑下,夏娃知道这个其实是智慧果,能够让人明辨是非与善恶。 于是夏娃没有经受住诱惑而吃了起来,不仅如此,她还摘了一个送给亚当吃, 这时亚当也不顾上帝的禁令而大嚼起来。上帝知道之后大怒,逐一严惩了他们之后,把他们永远赶出了伊甸园。 按照传统的宗教观点,因为是夏娃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欲望,才没有经受住蛇的诱惑而偷吃了禁果,并且还使得亚当与之共同犯错,从而导致人们从此失去了乐园。 因此,她是“欲望”和“原罪”的代表,而从《圣经》这开篇中对女性的描述定位,也就给文本后面的女性角色形象的塑造做了一个铺垫性的作用。

  二、《圣经》中两极分化的女性形象

  由于女人祖先在《圣经》中的定位,很多红颜祸水的角色也常常被赋予在很多女性角色中。但又因为上帝创造夏娃是为了帮助亚当的, 英文解释为 helper,也就是帮助者、拯救者的寓意。换句话说,也正是由于夏娃,人类才拥有了智慧,使得人类摆脱了蒙昧。所以在《圣经》中,也有很多女性角色总是以贤德、智慧的形象出现,而且与上帝关系亲密,并与上帝一起创造了世界的奇迹。综上所述,在《圣经》的文本中,很多用笔描述较多的女性形象的表现,正如著名女性主义批判家肖沃尔特所说的那样,构成了两个极端:要么是纯真、无私、美丽的“天使”,要么是复杂、自私、丑陋的“恶魔”。

  (一)“恶魔”般的女性角色

  1.大利拉

  在《旧约·士师记》中,有一个力大无穷的人,名叫参孙,他可以是赤手空拳,像撕小山羊那样地将狮子撕裂。他在梭烈谷爱上了一个名叫大利拉的非利士女子。非利士的五名首领便要求大利拉设法探出参孙力大无穷的奥秘,而且答应她事成之后,他们每人给她一千一百块银子。 大利拉欣然同意了。 她三番五次地勾引参孙,让他说出自己的秘密,可是前三次都失败了。 大利拉便非常气愤,认为参孙三番五次地愚弄自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大利拉依然天天纠缠着参孙,最终参孙没忍住而吐露了实情。 他说:“我从没剃过发,因为我一生下来就先给上帝当拿细耳人。 倘若我的头发剃了,我也便失去了力量。”大利拉听后立即遣派人去通知非利士人的首领,让他们带好银子来抓参孙。 大利拉趁参孙在她腿上睡着之际,让人把参孙的辫子全部剪掉。非利士人来了,参孙想挣扎脱身,但耶和华上帝已离开了他,他再也没有力量了。 非利士人抓住他,挖去了他的双眼,关在牢中折磨。这也成为了最后参孙与三千多非利士人同归于尽的导火索。

  大利拉被描绘成了一个贪婪、自私、诡计多端的女性形象,为了得到一笔财富,利用他人的爱,魅惑陷害本来刚强坚毅的男性,她也便成为了这一类形象的典型代表。虽然大利拉这个人物的身世背景在圣经中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但她的名字所具有的隐藏含义,却对她的道德品行有了一个清晰的暗示,那就是“日渐衰弱或虚弱”的意思。这种叙事策略说明该角色代表妨碍男性事业的某一群体形象,也借此提醒男性不要被亲近自己的女性所诱骗而惹祸上身。

  2.波提乏的妻子

  和大利拉一样,波提乏的妻子也被描绘成了一个利用美色,从而带给男人噩运的坏女人,她也成了破坏社会道德的象征。在《旧约·创世纪》中,约瑟被他的几个兄弟卖给商队,最后被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给买下。 因耶和华上帝与约瑟同在,于是约瑟万事顺利,也深得波提乏的赏识,被波提乏提拔为管家。约瑟也不负众望,把主人家里管得井井有条,上帝也因约瑟之故,使得波提乏家五谷丰登,牛羊成群。 而此时,波提乏的妻子见到约瑟膀大腰粗,英俊潇洒,很早开始就钟情于他。她百般挑逗,想引诱约瑟与她同房,但约瑟却从不为之动摇。一天,约瑟入室办事,波提乏的妻子趁家人都不在,便拽住约瑟的衣服,强迫他与她同房,约瑟在慌乱之下弃衣而逃。 于是波提乏之妻恼羞成怒,举着留在她手里的约瑟的衣服,向丈夫哭诉,并诬陷是约瑟想要入室强奸她,衣服便是铁证。 护卫长也听信了妻子的说法,于是不由分说地把约翰关入了监狱。

  其实,在《圣经》中,女性也被描写为祸国殃民的角色比比皆是。比如在《旧约·民数记》中,在巫师巴兰的唆使下,什亭的米甸女子勾引以色列男子,与他们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在那些女子的鼓动下,不少以色列人去崇拜巴力毗珥神。于是耶和华发怒,降下瘟疫。

  最后也是一场血雨腥风才让上帝息怒,制止了瘟疫的蔓延。 在摩西攻打米甸人战胜之后,摩西见他们把所有米甸妇女都俘虏于此,便十分生气,认为就是因为这些妇女去勾引以色列男子,才使得以色列人遭受瘟疫。于是他命令他们把所有米甸有过性行为的女子一律杀死,只留下女孩和处女。 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中,英雄之死往往与美人的诱惑息息相关。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似乎也成了“公理”,是让人们都能普遍认可的。而这也同时反映了《圣经》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女性观和道德观,同时也是和当时社会的认知基础和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二)“天使”般的女性角色

  在《圣经》中,名留青史的不光是男人,具有“天使”般的女性角色也是相当令人刮目相看的。 而这些女性大部分充满了智慧和勇气,并且一心遵循上帝的教义思想,努力改变了自己民族的命运。

  1.底波拉和雅亿

  在《旧约·士师记》中,在约书亚和以笏去世之后,以色列人突然失去了伟大的先知和领袖,所以常干出一些违背耶和华上帝的事情。于是上帝使夏琐城迦南王耶宾征服了他们,西拉拉为其军队统帅。 以色列在他的统治之下苦熬了二十年。这时出现了一位女先知底波拉作士师,她常常听取人民的诉讼,为人民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一天,上帝晓谕底波拉,以色列人将摆脱迦南王耶宾的管制,要她选召住在拿弗他利的基低斯城的巴拉做以色列人的将领,与西西拉的军队交锋。 但巴拉要求底波拉同去,底波拉同意了,她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照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到一个妇人手上。 ”其实古代妇女从军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中国的花木兰也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所以,女性似乎天生就是不能出现于军队的。而这里,底波拉却成为了这场战役的领军人物,除了不排除妇女和神的直接交往,甚至鏖战沙场,这里也体现出了女性独特的权威。

  而当底波拉和巴拉把西西拉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时, 西西拉逃到了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亿的帐篷里。 想不到底波拉料事如神,西西拉果然死在了另一个女人的手里。一开始,雅亿把西西拉藏在幕帘后面,并给他牛奶解渴,西西拉请她在帐篷外望风,雅亿也满口答应了。 正当西西拉因为困乏熟睡之时,雅亿拿了一把锤子和一根钉帐篷的钉子,悄悄走到西西拉身边,把钉子对准他的太阳穴,用锤子猛砸,西西拉便一命呜呼了。 而就在那一天,以色列人征服了迦南王耶宾,底波拉被称为“以色列之母”,因为她以国家的事为念,切身关心百姓的生活。 雅亿的勇敢和机智成为妇女中最值得人们称赞的代表,而底波拉更是凭她的热情和口才,说服了一万人加入抗敌的行列,在战役中, 底波拉充分地表现出她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女性,特别是显示了她在兵法上的智慧,她让以色列人得到了自由,自己也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女英雄。 而为此所写的凯歌《底波拉之歌》,也被认为是《旧约》中最古老的一首完整诗歌。

  2.王后以斯帖

  她和底波拉一样,是一个女英雄的形象。 以斯帖的事迹记载在《旧约·以斯帖记》里,它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犹太女子以斯帖,在波斯帝国统治下,拯救犹太人险遭灭族之灾的生动故事。故事开始在波斯王亚哈随鲁在位的第三年,他在首都书珊城的王宫花园内召开了为期七天的盛大宴会,邀请全城人参加。 在盛会的第七天,国王借助酒兴,想向臣民展示王后瓦实提的美貌,便命太监去传王后前来,但遭到王后的拒绝,为此国王十分气愤。事后和大臣商议,决定废除王后,并且准备从全国少女中重新挑选王后。而以斯帖便在这其中,她是一犹太人末底改的养女。自入宫后,深受国王的喜爱,便立她为后。她记住了末底改的教导,始终没在国王面前透露自己的家族和亲戚关系。 不久,国王提升哈曼为宰相,并令所有的宫廷侍卫都要向哈曼跪拜,以示尊重。但末底改认为他是犹太人,不能向亚甲人低头,于是拒绝服从命令。哈曼知道后,决定想办法将所有犹太人灭绝。他抽签抽出十二月的十三日实施他的灭犹太人计划。末底改托人把此时告诉以斯帖, 要她向国王恳求。

  以斯帖机制和勇敢的形象也在此时跃然于纸上。她首先怀着视死如归的心情,勇敢地违例进宫,邀请王和哈曼来赴她的宴会。 在宴会上,她小心翼翼地控制情绪,寻找时机,见时机还未成熟,就再次大胆地请王和哈曼明天再次赴宴。 第二晚的宴会上,她知道时机成熟了,便很有技巧地向王为同胞请命,揭穿哈曼的阴谋。 为了说服王,她指出自己若和同胞被卖为奴为婢,她一定缄默,但现在是自己民族面临灭绝之祸,而且她特别指出这事将使王大受亏损。 王想到自己王国的利益,当然乐意答应王后以斯帖的请求。 以斯帖不仅自救,还救了全国的犹太人,她犹如一颗灿烂的明星,使犹太人的黑夜闪烁光明,和她的名字“晨星”的意义相称。

  三、结语

  其实,上面所谈到的几位女性角色,也只是《圣经》中的一小部分。 据统计,在《圣经》中,有名有姓者三千四百多人,其中女性一百五十多人。 虽然所占比例不大,甚至从前常常被世人忽略,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各种文化的视角重新解读《圣经》 中的女性形象,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男性作者对女性的赞美和贬低, 恰好反映出了男人对女人的纠结和矛盾心理:他们既十分渴望看到女性纯真贤德善良的美丽,但同时又害怕女性的智慧与背叛会给自己的地位带来威胁。 也正因为对女性形象的两极分化的矛盾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作家将《圣经》中的女性角色赋予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对《圣经》进行重新解读,使妇女能够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也使得人们对《圣经》中的女性角色有了更多的重视和认知。

  参考文献:
  [1] 段琦.圣经故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 陆扬,潘朝伟.《圣经 》的文化解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滟波.《旧约圣经 》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J].湘潭大学学报,2004.
  [4] 马自毅.圣经人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 圣经(钦定本)[M].南京:基督教协会,1995.
  [6]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