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人力资本文化创新对文化产业贸易的作用分析(2)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 作者:苗向荣;金哲松;陈方
发布于:2017-05-25 共6478字
  第二,员工能力信息不对称使得人力资本布局存在多样化,为文化人力资本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从契约角度看,劳动合同中双方无法充分获取对方的完整信息,厂商或企业不能针对劳动者的能力制定最大限度的工作量,且在联合生产环节中无法有效区分个体的劳动贡献;员工很难通过公开信息渠道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公司的盈利状况以判定自身的劳动回报是否合理,因此,人力资本的配置出现了扭曲。中国的文化类企业过去以事业单位形式存在,集中度很低,竞争同质化、同构化。文化企业的员工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市场价值,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等改革措施推出后,文化领域中最富个人创造力的劳动力个体会在财政税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土地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安置、工商管理等创新制度的扶植下,优先选择在能够体现其能力的生产部门就职,而其他劳动力则不会做出类似的职业选择,因而国家之间、产业之间、同意产业内部就会出现差异进而导致贸易的发生。

  第三,文化人力资本的配置调整将显着改变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体的非核心文化出口贸易的成长空间已经趋于极限,而以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体的核心文化出口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核心文化产品贸易出口会增加这一类企业的收入,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个体进行创业,以实现其劳动绩效,加剧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迫使低效率的企业退出文化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同时,客观上推动文化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吸收并消化国外文化产品贸易中的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增加他们的劳动力价值,有助于形成全产业链覆盖型的市场竞争主体。

  4 发达国家文化人才战略

  4.1 美国文化领域人力资本发展的成功经验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物质资源多于人口资源。鉴于上述基本国情,美国非常重视人才对于经济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国内教育投资与国际合作并行发展战略的实施,成功地将本国的文化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使得美国文化产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战略性产业。

  美国本土教育体系发展完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比例高,在2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中达到95%。在高等学府内设立了相关专业,并满足本土学生进修所用,哥伦比亚大学与纽约大学都在新闻传播专业在传媒领域享有很高声誉,但后者更注重商业新闻这一专业领域的报道。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注重新闻学的基本功,研究性课程为主,雪城大学硬件设施完善,课程内容也偏向学术型。电影类专业是美国学生实现导演梦和作家梦的必由之路。

  除了保证本土对文化人才的培养,美国通过自身的移民法律,为全球范围内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提供机会来参与美国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品出口的体系中。美国本土巨大的市场体系、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发达的技术支持等,都是文化领域人才所看重的国别竞争优势。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好莱坞,能够实现专业化供应商和劳动力市场基础两种不同的外部经济,其根源是吸收了大量不同领域的人才,从制片人、演员、经纪人、规律与技术特效等方面的人才来自不同国家和领域,汇集在好莱坞。他们能够在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机会。国际文化创意人才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与美国的制度优势集合,为美国电影进入全球文化市场中的细分市场缩短了文化距离,赢得了更多的消费群体的支持。

  4.2 日本文化人才培养的经验

  2014年,日本着名动画大师宫崎骏被授予终身成就奖荣誉,其获奖的意义不仅是个人的创新能力被广泛认可,而且也是日本动漫产业乃至整个日本文化从业者的肯定。

  日本的动漫人才培养具有比较典型的特点,呈现金字塔式分布。基层是民间漫画业余爱好者,之上是有一定技能的专业绘画者,再往上则是动漫专业制作者,他们有能力将一般的漫画素材改造成产品,而最顶级的漫画大师则构成为这一人群的“领头羊”。

  这些漫画领域中的创新人才,帮助日本动漫从国内一步步最终走向全球市场,成为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日本文化出口产品。从动漫发展的确立时期到后来发展期,日本本土的动漫人才在吸收欧美文化降低出口的文化差异,题材与内容的甄选降低以消灭对外来文化的偏见,审美创意和价值取向拟合以最大限度融入各国文化风俗等方面,体现出日本自身的文化特点。

  4.3 韩国文化人才培养

  韩国在本国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与韩国文化产品出口的过程中,一直将人才作为发展的主题。通过本国的教育机构和海外发展经验引入来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市场号召力的高端人才。

  第一,人才培养遵循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持文化艺术教育原创性与本源性的同时,围绕其可行的市场开发增加实用性教育,实用性教育的对象针对自文化经济发展领域,是在文化经济创新人才与文化艺术创新人才之间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艺术成果的转化有了通往市场的渠道,专业文化人才也有了稳定的艺术成果开发源头。双赢原则的实施,保障了韩国文化的市场竞争力,为其日后大量输出海外,成为“韩流”奠定了基础。

  第二,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现了全方位覆盖的原则。以满足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基础,重点培养领域包括电影、卡通动漫、游戏软件、音视频等依托高新技术创新的新业态文化产业,以应付文化产业与文化产品出口领域中的创作、企划、市场开发方面遭遇明显的人才短缺问题,提升本国文化人才体系的质量。

  5 中国文化人才的缺陷与改进

  就全球文化市场来看,中国文化专业人才的创作能力、市场策划能力、衍生经营能力均处于产业发展初期,远未达到市场化竞争的所要求的水平。

  创作能力的缺陷,体现在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加工能力薄弱,很难借助现代技术将已经存在的传统结构作品加以创新,以满足当代消费群体对文化作品的消费需求。市场策划能力是文化产品市场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中国的文化产品在转化的过程中,缺少专业人才精准的营销掌控,对市场的反应缺少正确的预期,因此,其文化产品的价值往往大大折扣;相反西方发达国家却有着一整套完善的运营团队,可以通过对市场有针对性的推广活动,将产品特色与当地细分市场需求恰当结合,做到产品市场价值最大化。衍生经营能力,是文化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多样化的保障。西方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作品的市场化实现过程中,单一的票房收入或者版权收入并入整个产品收入的主体,相关衍生品,包括图书、游戏、人物玩偶等不仅扩大了收入的总量,更是将文化版权渗透到各个领域,由此保障了作品未来改版的潜在收益。中国的文化产品集中关注票房等直接收入,加大了投资风险,同时,不注意衍生品的开发,使得文化产品的潜在收益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文化人才培养与建设未来改进的空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一是,大学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贴近市场,改变理论为主缺少实践的模式。可以考虑以案例形式结合理论,对市场数据进行产品维度的横向对比和时间维度的纵向对比,找出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差异并将其量化。

  二是,“引进来”与“干中学”相结合。在中国日益开放国内文化市场的同时,业内参与者应该积极学习外来作品的经验,将外部引进的作品进行分解,识别国外作品,从中汲取国外市场的有效信息,特别是技术应用和艺术形式。

  三是,职业化建设与走出去。目前,中国国内文化经济领域人才的职业化进程发展缓慢。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并没有长期规划,因此,稳定性不足与敬业精神欠缺。这些都对中国整体文化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应该支持文化领域人才职业化建设,从行业认证到个人与作品权益的保护,都给予制度支持。同时,鼓励更多团队走出去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交流的同时,寻找新的合作机会,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海外。

  参考文献:

  [1] 郝荣峰.文化人才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09-210.
  [2] 韩磊,卞靖.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3,(11):76-78.
  [3] 李小牧,李嘉珊.中国文化贸易人才培养:实践、困境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56-60.
  [4] 欧阳友权.文化产业人才建设:问题与思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14-118.
原文出处:苗向荣,金哲松,陈方. 人力资本对文化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企业技术开发,2017,(02):1-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