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TPP与我国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1 共596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TPP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分析
【第一章】 TPP与我国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绪论
【第二章】TPP的发展历程、机制特征及前景展望
【第三章】TPP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TPP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中国应对TPP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我国对外贸易中TPP协议的影响与对策参考文献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1.1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扩展
  
  针对传统区域的一体化理论探究重点集中在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组织,尽管TPP 受到了世界的关注,而且今后也许会发挥其自身的关键作用,但她作为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以及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其为各方面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解析及探究,不但有助于相关的社会实践及运用,同时还能够为其提供新的探究目标。
  
  1.1.1.2 对中国如何应对 TPP 的发展及挑战具有现实意义
  
  直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加入 TPP,而今后我国是否会加入,也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研究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方面展开详细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及解析,站在外部成员的角度来对成立一体化组织,对我国国际经贸的作用及影响进行解析,不但对研究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 TPP 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还能够帮助我国加入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中。
  
  1.1.2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日趋紧密。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各国都想通过 WT0 的多边谈判达成贸易自由化和解除管制, 通过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进行国际分工,共同享受贸易收益。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实质上,贸易收益的分配是不平等不公正的,甚至出现两极分化趋势。
  
  与此同时,因为国际经济的不合理而存在很大风险,多边贸易谈判尤其多哈回合谈判难以取得进展,更使各国信心大减,所以纷纷开始参与双边自由贸易区,区域一体化由此掀起高潮。近年来兴起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同样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作为首个横跨太平洋两岸、辐射拉美以及亚洲和大洋洲等多个国家进行贸易交易安排的 TPP,最早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 4 个国家共同组成,影响力较小。但是,近些年以来,伴随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逐渐参与和加入,TPP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特别是 2013 年,日本宣布参加 TPP 的谈判并成为其第 12个谈判国,使 TPP 的经济规模再次扩大,使各个成员国的 GDP 总和高达 26 万亿美金以上,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假如正式成立 TPP,它将会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经贸商区。但截止目前,作为 APEC 成员国和亚太地区最大经济体,中国并未有接收到以美国为主导的 TPP 发出的邀请加入函。所以,TPP 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什么影响,将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1.2 文献综述
  
  1.2.1 关税同盟理论综述
  
  1.2.1.1 静态效应
  
  在 1950 年 J-Viner 首次提出:关税同盟具有贸易效应,他认为,因关税同盟构成的区域组织,积极倡导在成员国之间实施自由贸易以及合作,对非成员国施行贸易保护,伴随两种不同贸易模式的成立,就随之产生了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指的是由于构建了关税联盟,导致进口商品从成本较低的非成员高转入成本较高的成员国内部造成的经济亏损。可用两方面来看待这种损失:
  
  第一,由于低成本的非成员国的产品消费被同盟内部较高成本的商品消费取代了,致使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第二,因为同类产品由成本低的非成员国转到成本高的成员国,会致使外国进口产品成本提高;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由此,可以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相对规模指标来对关税联盟的具体效应展开对比分析和评估,贸易创造效应比转移效应大,就代表有资金收益,若贸易创造效应小于转移效应,就表示福利遭受损失。
  
  贸易创造效应指的是构建关税联盟以后,各个成员国内部之间的交易取消关税,将联盟内对生产成本较高国家产品的消费转换为生产相同产品成本相对较低成员国的消费由此带来的福利增加。福利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国内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由其他成员国较低成本的同类产品替代,也就是将高成本的产品替换为低成本的产品,进而使消费者降低购买成本,这个叫做消费效应。第二,降低或者取消了同类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其他成员国可以在生产成本很低的国家购买所需要的商品,进而节约了国内的生产成本,这叫做生产效应。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共同构成了贸易创造效应。
  
  维纳冲破了传统观念中有关贸易自由化以及关税减让对经济有利的层面,利用定量分析法对关税联盟的经济效应展开了探究,这为关税联盟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之后,Lipsey 与 Meade 等人以此为立足点提出了关税联盟理论,使其变成日益健全的经济一体化理论。
  
  1.2.1.2 动态效应
  
  有关关税联盟的动态解析主要包含成员国的就业、物价、产值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等。以动态的视角来看,构建关税联盟之后,能够为其内部国家带来三种效应,分别是:
  
  第一,竞争促进效应指的是区域经济组织建成之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将取消关税,逼迫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因为构建自由贸易商区以及取消关税之后,使原本隔离的各国企业不得不互相竞争。将所有小型并且分散的市场统一成为一个大的规范性的市场,迫使各企业竞争对手数目大幅度上升,使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与此同时,将区域内的关税取消,会导致某些稳定的被保护的企业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提升生产与监管效率、进行科技创新,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由于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以及垄断能力,因此,在实现规模经济的行业内,很多大型企业也许会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投入更多的成本及资源来用作科技的研发,以此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由此角度可以看出,构建自由贸易区能够有效推动科技的创新及进步以及提升企业生产水平,与此同时,还能够促使全社会永久保持创新的活力及积极性。
  
  第二,投资刺激效应指的是区域经济组织建成之后,相对应的投资也会随之增多。构建自由贸易区之后,企业的生产规模随之增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对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以及产品品质有一定的帮助。另外,伴随劳动力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这些要素也会得到更加有效科学的分配及利用。同时,还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除此之外,区外资本流入该地区能够获取更高的回报率,这样的区域合作也为促进该地区对内投资和吸引外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第三,规模经济效应是指区域经济组织建成之后,可以将原有的散乱的小市场进行统一和规范,使其成为一个大市场,让公司不再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构建自由贸易区之后,生产规模会伴随市场规模的增大而增大,这样就会使平均的生产成本降低,进而降低产品的售价,各个国家的消费者都将从中获益。
  
  1.2.2 国内关于 TPP 的研究现状
  
  1.2.2.1 TPP 对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影响
  
  TPP 对区域一体化组织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亚太一体化组织和东盟上,通过与不同一体化组织比较,选择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刘晨阳(2010)运用比较分析法,剖析了 TPP 对 APEC、FTAAP 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他看来,从覆盖层面上讲,TPP 和 APEC 严重交叉,从目标模式层面上讲,与 FTAAP 严重类似,TPP 属于一个新的贸易组织,因此必定会产生强烈的竞争,也必定会弱化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对一体化进程造成阻碍。无疑也将进一步削弱东盟的合作向心力。
  
  1.2.2.2 关于 TPP 内容、特点、谈判进程及趋势等的研究刘昌黎教授(2011)通过对 TPP 的内容、特点、谈判进程等进行详细分析,比较全面的指出 TPP 未来发展可能的方向及所面临的困境,并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测。而在 TPP 的谈判进展及前景,沈铭辉(2010)通过详细的跟踪式研究,对 TPP 不同时段谈判具体内容及最新进展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在不同阶段所应采取的对策。在前年,我国学者吕铀以及庞德良针对 TPP 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他们认为,在美国的主导之下,TPP 准则也许会变成本世纪主导的贸易协议,尽管相关的内容及规定条件都很严苛,但是并不会影响我国今后的发展,我国应该快速参与 TPP 的谈判。
  
  1.2.2.3 关于 TPP 的实证研究
  
  现在,我国部分学者专家尝试性的利用定量分析法及部分经济模型,针对TPP 对亚太区域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探究及解析,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在 2011 年,学者万璐采用 GTAP 模拟针对 TPP 给美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得出结论:假如美国只限于和TPP 成员国之间展开合作,并不正式加入其中,其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控制及调整是有局限性的;假如美国加入 TPP,其他成员国在各个层面比如贸易条件、经济收益等都会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非成员国则会遭受一定的亏损。假如日本参与TPP,当前的现状就会产生变化,美国获得的正收益会增多;并且美国会邀请韩国等亚太地区的国家参与其中。在 2013 年,学者张伯伟与彭支伟采用 CGE 模型,分别评价了 FTAAP 与 TPP 对 APEC 成员国家带来的影响,尤其是针对我国、日本还有美国和韩国带来的影响展开了详细的评析,研究结果表明,假如我国和韩国不加入 TPP,就会给我国和韩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相反,假如我国和韩国加入 FTAAP,就会是两国的经济明显增长;已经加入 TPP 的各个成员国将会从中获得收益,但是加入 FTAAP 能够获得的经济收益更大。假如我国加入 TPP,不但自己会获得收益,也会给日本和美国带来经济收益。
  
  1.2.2.4 TPP 相关国家战略选择及动因分析
  
  对美国的研究主要是分析美国加入 TPP 的动因、意图及影响。总结美国加入TPP 的主要目的是在亚太地区获得经贸利益和构建区域机制霸权,也是美国释放其“重返亚洲”信号的工具,旨在抗衡日本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并同时和中国争夺亚洲贸易区的主动权。其中,盛斌(2010)比较详细的阐述了美国视角下的亚太区域一体化新战略,从国际政治经济角度去剖析美国加入 TPP 谈判的背景、动机、构想与路径,并与对中国的影响相结合提出 3 种战略选择,及早制定出应对计划。
  
  关于日本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日本加入 TPP 后对其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刘晨阳(2010)从国际、地区和国内层面等综合因素出发分析日本加入 TPP 为其国内和地区经济政治带来的影响。加入 TPP 既可以进一步打开亚太市场,增加出口,提高 FTA 战略实施水平,也可以为日本国内农业改革提供外部动力,同时还可以巩固美日同盟,提升日本地缘政治地位。文章最后总结日本参与 TPP 面临的制约因素并对前景进行展望。
  
  在 2013 年,我国学者黄宁和李杨凭借对东盟四个国家参与 TPP 的动机进行探究及解析,分别研究分析了这几个国家的国情、发展方向及策略和利益需求,与此同时,还对我国如何应对 TPP 提出了详细的策略及措施,在他们看来,中国应该在短时间内静观其变,不予干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再拟定相应的对策。
  
  1.2.2.5 TPP 对中国的挑战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中国学者的研究一般都涉及 TPP 对中国的挑战以及中国应如何应对。主要观点可以总结为:中国需要准确评估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亚太及东盟区域合作的状况以及中国在区域合作中所起的作用;中国需要正确认识 TPP 的功能和影响判断是否加入 TPP,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把推进亚太区域合作作为中国区域合作的主要途径可能是中国现阶段不得不采取的选择,还有一些学者坚持中国可以积极研究而不急于加入 TPP;为了防范其背后针对中国的政治意图等,中国需审慎对待美国推动 TPP 的战略举措。
  
  1.2.3 国外关于 TPP 的研究现状
  
  1.2.3.1 关于 TPP 的实证研究
  
  在 2011 年,Peter A. Petri 根据已经实施的 FTA 调整模型中的关税假定,对每个经济主体在各个时间参与TPP后也许会获得的收益以及各个阶段的TPP动态发展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TPP 只能够使美国国内的生产总值提升0.03%-.0.07%,出口大约提升为百分之二。与此同时,对其他加入 TPP 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也十分有限,一般都不足百分之一,出口也仅仅只能提升为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短时间以内,美国从中获得的经济效益是你非常有限的。在2012 年,John Whalley 和 Chunding Li 采用 CGE 模型,针对关税进行了变量分析,与此同时,考虑到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分别分析了我国和日本参与 TPP 后能够带来的经济收益,结果显示,日本参与之后,我国的经济将会受到巨大的亏损,中国参与之后,就会大大提高我国以及其它成员国的经济收益,但是也会大大侵害非成员国的经济收益。
  
  1.2.3.2 美国及其他国家加入 TPP 的动机探究
  
  国外对于 TPP 的探究起步很早,大部分是针对美国实行 TPP 的动因以及策略目标展开的探究。C. Fred Bergsten 以及 Jeffrey J. Schott 等外国专家立足于地缘政治,针对美国以及其它国家参与 TPP 的动因进行了解析,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和促进 TPP 建设,是为了重新得到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凭借 TPP 为其自身的贸易振兴服务,同时实现其政治经济的双重目标。许多学者对这一意图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J. D. Kenneth Boutin (2012)、ShintaroHamanaka (2012)等学者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得出,事实上,美国倡导 TPP建设,是为了再次打开亚太地区的市场,进而获得主导权,保障自身的战略和安全地位。在 2011 年,Capling & Ravenhill 凭借对比解析 TPP 和传统的世贸组织的关系以及区别,发现,TPP 属于更高级别的统一市场,有利于亚太地区解决“意大利面碗”效应。尽管在短时间内所有相关国家获得的收益较为有限,但是长久来看,是会给亚太地区经济带来正效益。
  
  1.2.4 现有研究评述
  
  从研究对象来说,只针对大国进行研究是不够完整的,尤其是已经和我国签署贸易合作协议的部分 TPP 成员国,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成员国等,对这些国家的了解与研究有助于未来中国贸易的发展。从研究内容来说,现有研究多以中国应对 TPP 采取的政治政策为主,但更多的研究应按照具体的实际状况对具体的要素展开详细的解析,包含我国的对外贸易规定、行业发展水准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最后从研究方法来说,目前对 TPP 的研究多聚焦于战略层面分析,而对 TPP 的实证研究及探究不够多,并且很多都未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探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将理论和实证结合,将实证研究结合理论研究,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分析研究了 TPP,针对其发展前景利用逻辑推演的方法展开了预估,精确预算了各个相关国家的贸易标准。另外,还利用了实证分析法的引力模型针对TPP 也许会给我国及合作伙伴造成的经济影响展开了全面的解析。文章最后,针对我国是否会加入 TPP 展开了研究及讨论,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根据上文可以看出,对 TPP 战略动因以及利益划分等层面的探究很多,但是,对 TPP 也许会带来的贸易关系的改变缺乏深层次的探究。特别是我国及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的关系的改变和怎样应对局势改变的问题还存在巨大的探究空间。本课题第一次对我国及贸易合作伙伴的关系变化展开了细致的解析及对比,对我国加入 TPP 的几率展开了探究,同时,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本课题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与不足,主要是当前 TPP 还在谈判,结果还没有确定。本课题的探究都是以假定条件为基础的,研究结论不免有些理论化。所以,作者在写作中结合 TPP 最新的进展展开修正及完善,尽可能弥补该缺陷。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