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摄影中光线构图的视觉表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05 共3385字
摘要

  构图是创造性地发挥自己所表现对象的方法,它没有绝对的定式和规律。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照相机的种类繁多且功能设置不断更新、应有尽有。只要有一台称心的相机,又了解相机的基本功能,就能拍摄出曝光合适的照片。然而,要想获得一副完美的照片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为此,研究摄影构图是每一位拍摄者的必修功课,因为它是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构图对摄影造型的影响

  摄影造型的任务就是将立体空间的景物塑造在二维空间的画面里。一是靠数字技术的手段,利用光线、曝光和后期制作等;二是发挥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手法表现客观世界的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

  (一)空间感的线性透视

  摄影的透视原理就是近大远小,自然界的景物在人的视野中会向中间汇聚,而且越远的线条越靠拢。距离拍摄点近的影像大,距离拍摄点远的影像小,这种现象是线性透视原理的体现。人们把这种线形透视的原理应用在摄影中,画面的空间感就出现了。空间感的强弱与物体大小对比和线条收缩的缓急有直接关系,线条收缩越急,空间感也就越强;线条收缩缓和,空间感也就越弱。

  此外,镜头焦距对画面线性透视也有明显影响,要根据线性透视的各种原理,根据自己的拍摄需要选用不同的线性透视表现方式,以实现自己的创作愿望。

  (二)创造自然的立体空间

  空间是指画面像场大小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和比例关系。大自然中景物是以不同的形态和体积存在的,各种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立体空间,每一幅照片同样具有一定的空间。空间在构成画面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它虽然无景,却起着平衡画面的作用,能给人以轻松、开阔的感觉,拍摄方位、光线和背景都会对立体感效果产生影响。其中,拍摄方位应尽量采用斜侧面拍摄,因为斜侧面能看见物体的两个面,而两个面以上才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而相比平摄角度,仰摄角度和俯摄角度因为能表现物体的三个面,立体效果更好。而光线照射在物体表面就会出现受光面和阴影面,在画面上形成了物体明暗过渡,人们就能感受到物体的立体形状和体积。如果光线的照射形态是正面光,就不利于表现立体形状,而侧光和斜侧光投射在物体表面就能构成一定的角度,物体不但有受光面,而且还有阴影和投影,影调色彩丰富,使物体具有明显的立体感。

  二、光线构图的视觉表现

  (一)常见光位对构图的影响

  用四种光线拍摄同一个景物会出现不同的影调效果。从摄影实践来讲,由于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对构图形成的影调反差也不同,在不同时间的光线下,景物的色温也会出现变化。根据光线的投射方向,又将其分为顺光、测光、斜侧光和逆光。

  顺光构图时,景物的层次主要是靠自身的色彩明度和纹理来表现的。光线可在景物的后面形成投影,所以顺光可使得被摄物体的表面很明亮,极少有阴影,画面反差小,物体外形显得平淡,缺少起伏变化,因为顺光对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结构、立体感、质感的表现较弱。

  利用前侧光构成画面是摄影中广泛应用的,其光的投射方向与相机镜头成 45 度角。在前侧光下,被摄物体可以形成较好的明暗关系。前侧光产生的影子也小于侧光产生的影子,这与被摄体的明亮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前侧光能够较好地勾勒景物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景物的色调,创造出比较丰富的影调层次。

  用侧光拍摄可以增强影调范畴,光线的投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成水平 90 度。侧光照射的景物会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这种光线能很好地表现被摄景物的形态、立体感和质感,光影结构十分鲜明、强烈。侧面光形成的影子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早晚的景物会形成很长的影子,能与景物本身构成丰富多彩的造型效果。利用侧逆光构成画面时,景物四周大部分会形成轮廓光。

  侧逆光和逆光都会形成轮廓光,它们的区别是,逆光造成的轮廓光在被摄体的四周,而侧逆光只在景物的受光面有轮廓光,它是刻画实物外部轮廓特征最理想的光线,是拍摄光比大、反差强烈的低调人像作品常用光,而且它对粗糙的物体质感有夸张的作用,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所以在表现质感时应用侧逆光或侧面光。

  逆光照射下的景物边缘部分被照亮,由于受光面积很小,能够形成清晰的画面轮廓光效果。逆光照射下,大部分景物处于阴影面,只有很小一部分受光,采用逆光拍摄,光源照射的位置越高,受光面积就越大。逆光拍摄可以很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同时能表达较强的空气透视感,使画面的影调层次丰富起来。在逆光下往往形成前景大面积阴影,它是构成画面暗调效果的重要因素,暗部又可隐藏杂乱景物。

  (二)直接用光线构图

  除去上述主光在构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外,有些光线在画面中直接就是画面效果的一部分,比如:自然直射光、日出日落的暖光、顶光以及天光等。自然直射光是指太阳光没有云雾遮挡、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光。在大自然中,光线有明显的投射角度,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在自然直射光的情况下拍摄景物,能看出光线的投射角度、光线的强度和色温,斜侧面的直射光投射在大地上,可以较好地体现大地的立体形态、物体质感、空间透视等。光线背面形成的影子成为了另一种构图元素。

  太阳刚升起或太阳将落时,天空会出现暖色光线,这时拍摄出的照片中有耀眼的色彩,这是因为早晚的色温较低,约在2800-3400K,阳光是橙红色和橙黄色的,构成的照片会出现暖色调。早晚是拍摄逆光、侧逆光照片的理想时间,由于光线投射角度低,可以勾勒出被摄景物的轮廓。在早晚十分容易找到较暗的背景,被摄体能出现轮廓光。早晚物体的投影很长,太阳光接近平行照射时候,投射角度很小,长长的投影是一种很好的构图元素。

  顶光是太阳从上空投射下来的光线,即中午 12 点-下午1 点前这段时间之内的光线为顶光。顶光是拍摄人物时比较难处理的光线。此时的光线同地平面垂直,光线的照度很强,物体的投影短,反差较大。受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层次和质感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头发、额头、眼眶、鼻尖以及下颚等部位会形成投影,人的面部会成骷髅状。

  天光是指日出前和日落后由天空反射下来的光线。这个时间段里,天空中的色温不一致,色调变化快。接近太阳的天空橙红色调很浓,离太阳越远,橙红色调就越淡,最后被天空的冷色调所吞没,所以常常能拍到特殊效果。

  三、应用构图规律获得视觉美感

  (一)常规构图法的应用

  对称是指建筑物或物体两侧有对等或相同的图形,在大小、形状的排列上具有对应关系,对称结构的特点是整齐、排列相等,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构成形式和心理效应,表现出平衡、安宁、和谐的庄重感。但对称也常常给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给人呆板、单调、缺乏变化的感觉,现代摄影中打破对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倾向。

  在摄影实践中,所谓获取画面平衡,不是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对等,也不是绝对的对应,而是被摄体的不同布局排列要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和舒畅。然而,现代艺术思潮开始不断冲击平衡美,“不平衡”反而成为一种审美思潮并被很多人接受。不平衡会造成失衡,产生倾斜感等,这主要取决于作者想表达什么。

  (二)非常规构图的应用

  要想使拍摄的照片有种视觉冲击力,让欣赏者过目不忘,就需要打破常规,在把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构图形式,创造出非常规的新颖画面。

  艺术的创新原则是形式为主题服务,无论采取哪一种构图形式,都是为了突出主题。因此,要想突破常规,创造独特的构图形式,就要勇于突破常规,大胆地在现实中取舍优异的构图元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拍摄出视觉新颖的画面。

  突破常规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关键是自己平时留意身边的一切。有时候,在很不起眼的环境中就会遇见新颖别致的、非常规性的东西,就很可能拍摄到意想不到的画面。一方面可以打破单调,另一方面可以丰富画面。

  四、结束语

  尽管图片的外表和质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们用图片所表现的世界、思想内涵没有改变,仍然是用画面来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即便用一般的相机只要专心致志地拍摄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摄影一再强调的是思想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不是一味追求“长枪大炮”.“长枪”和“大炮”只能说明科学的进步,不能代表摄影创作的思想内涵。摄影艺术作品是能够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心灵上的撞击,在美的形态中表达生命的感受和回荡,并以此完成艺术的传达和表现。这就是摄影构图的最终意义。

  参考文献

  [1]FASHION 视觉工作室。数码摄影构图[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

  [2]宿伟东。构图至上[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杨品,李柏秋。数码摄影构图技巧大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