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会议摄影的前期准备、构图及光线运用技巧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者:程力沛
发布于:2020-03-21 共3413字

摄影技巧论文第六篇:会议摄影的前期准备、构图及光线运用技巧

  摘要:会议摄影是新闻摄影里极其重要又规则较多的一个摄影类别。本文从会议摄影的特点、前期准备、常见场景的构图技巧、光线运用技巧、如何拍出有温度的会议照片等方面, 结合笔者的实践认识, 分享会议摄影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技巧。

  关键词:会议摄影; 特点; 构图; 光线;

  会议摄影是新闻摄影里的一个细分类别, 在新闻摄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众多主流媒体中, 会议照片的使用频率很高, 如每年的全国两会, 各大媒体摄影记者使出浑身解数拍摄照片, 精彩的会议照片为会议新闻报道增色不少。但由于会议摄影政治性强、条条框框多、环境局限大、不易出彩等原因, 很多摄影记者对其“敬而远之”。如何在限制颇多的室内会议中拍出高质量的照片, 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一、会议摄影的特点

  第一, 不可复制性。摄影是瞬间的艺术, 会议摄影具有不可复制性, 所以摄影记者为错过某个会场精彩瞬间而万分遗憾是常有的事。

  第二, 情况多样性。不同的会场、参会人员、议程安排等都会有所不同, 需要摄影记者时刻关注会场动向, 以免造成拍摄失误。

  第三, 拍摄被动性。会议摄影受到的限制很多, 如会场不够大、人员不受控制、灯光不够亮等都会影响拍摄的顺利进行, 但这些客观因素摄影记者却没法改变。

  二、前期准备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前期准备是会议摄影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 会议摄影前期准备主要应从器材准备、了解议程、会场踩点等三方面着手。

  (一) 器材准备

  在拍摄前, 一定要仔细检查相机镜头、闪光灯、电池、存储卡等拍摄器材, 选择并带上焦距合适的镜头, 确认闪光灯、电池、存储卡能正常使用, 否则在会议开始后发现电池没电或者相机没装存储卡将非常尴尬。另外还应将相机档位、参数调试到常用拍摄模式, 并根据会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带三脚架、快门线等器材。

  (二) 了解会议议程

  摄影记者应在会议开始前找会议主办方工作人员拿到会议议程。了解会议议程后, 应该提前构思每个会议环节的拍摄内容、注意事项等。只有这样, 摄影记者才能在拍摄中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不至于临场手忙脚乱。

  (三) 会场踩点

  如果条件允许, 尽量提前到会场踩点。踩点主要是了解会场参会人员的座位布置情况, 特别是发言台、主席台等的位置;查看灯光、阳光照射情况如何;根据会议议程模拟拍摄角度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要对光线、构图、线条、色彩等技术和艺术要素的拍摄数据进行预测, 做到心中有数。[1]

  三、常见场景的构图技巧

  发言人、会场等场景是会议摄影中最常见的, 几乎每次会议摄影都会碰到, 因此对常见场景的构图拍摄技巧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一) 发言人

  笔者以为拍摄发言人特写在构图方面主要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拍摄角度, 一般采用正面拍摄或侧面拍摄。正面拍摄时, 应尽量避免与发言人太近造成紧张情绪而显得不自然。如果正面拍摄时人物身体被发言台遮挡过多, 则采用侧面拍摄为宜。侧面拍摄时, 与发言人形成30~45度角, 注意避免发言台上的话筒、水杯、鲜花等物件挡住讲话人的面部, 并将发言台上写有发言人名字的桌牌拍全, 切忌拍到另一名字的桌牌。二是发言人形态, 要特别注意发言人的眼神、口型、神态, 最好是眼睛炯炯有神向前看、嘴微张、表情自然、有点手势动作的时候。应将相机档位调至连拍模式,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多拍一些, 做到万无一失。若是发言人戴眼镜, 还应注意变化拍摄角度或不用闪光灯避免镜片反光。为防止发言人长时间埋头念稿没有拍摄机会, 一定要在发言人讲话前提前到达拍摄位置, 在讲话开始时抢拍几张, 在讲话即将结束时再蹲点拍几张。三是背景, 一定要注意尽量在画面中纳入会议横幅、标语、PPT等能够反映发言人讲话内容和场景的元素, 以使画面语言更加丰富。

  (二) 会场

  会场主要包括全景、主席台、观众等场景。全景照片是反映会议的主要照片, 在拍摄时要注意将会议横幅、主席台领导、参会人员都拍进画面, 将会议主题背景交代清楚, 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全景照片应拍得横平竖直、端庄稳重, 横要以会议横幅为准, 竖以主席台两侧竖柱为准, 并且会场前后等场景要拍全。应注意的是从主要领导的正前方或者斜前方进行拍摄, 切忌会场照片中出现主要领导的背影, 最好不要将会场过道拍进画面, 否则会显得画面松散, 如果会场的椅背很高, 最好不从正后方拍摄会场, 以免椅背喧宾夺主。还应特别注意参会人员形态良好, 避免玩手机、喝水、取放衣服、萎靡不振等不良形态影响画面效果。对于主席台照片, 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一定要在会议开始第一时间进行拍摄, 这时候领导精神状态最好, 人最齐全。会议进行一段时间后, 主席台领导就可能会出现人不全、形态不佳等情况。拍摄观众时, 应兼顾大场面和特写。在特写拍摄中, 应注意用长焦镜头抓拍参会人员凝神谛听、面露微笑、兴奋鼓掌等场景。

  (三) 其他场景

  会议其他场景主要包括颁奖、合影等。颁奖是会议摄影中较难拍的场景, 此时场面较为混乱, 不确定因素较多。在拍摄颁奖场景时,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广角镜头抵近拍摄, 同时采用连拍模式, 从颁奖领导和领奖人正侧面进行拍摄。最好在领导将奖牌或证书递给领奖人的一刹那按下快门连拍, 增大获得佳片的概率。因为颁奖属于动态照片, 还应相应加快快门速度, 确保画面人物清晰。在拍摄颁奖场景时, 尽量将领奖人排队上台领奖和手捧奖牌或证书排队走下台的瞬间也拍摄下来, 此时领奖人感动且心情激动, 较容易拍出富有情绪的照片。在拍摄合影时, 如果有两排人员, 应注意提示前后排人员插空站立, 确保无遮挡现象。如果只有一排人员, 应注意人员之间的空隙一致, 避免有疏有密不甚整齐。最好选用50毫米左右的焦段进行连拍, 确保人物没有闭眼, 前后排均清晰且画面不产生畸变。同时还应注意没有投影仪等强光源直接照射到人物面部产生光斑。

  四、光线运用技巧

  光是摄影的灵魂, 实现摄影的技术过程需要光, 达到摄影的艺术本质离不开光。[2]会议摄影的光线运用虽然没有艺术摄影那么复杂, 但也有诸多方面需要注意。从光源来分类, 主要可以分为现场光和闪光灯。

  (一) 现场光

  会议摄影的现场光主要包括太阳光和照明灯光。现场光比闪光灯更加自然柔和, 拍摄时对发言人和参会人员的干扰也更少, 所以在能够保证画面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自然光而不使用闪光灯。在使用自然光时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曝光宁欠勿过, 因为曝光稍欠在后期处理中还能提高亮度, 但是如果曝光过度造成人物面部一片惨白, 后期也无能为力。二是在拍摄人物特写时尽量使用顺光或侧光, 以保证主体人物亮度, 如果使用逆光, 则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曝光补偿, 以免造成主体人物面部过暗。三是在阳光特别强烈照射到发言人侧面时, 应尽量拉上窗帘, 在投影仪照射发言人面部时, 改变拍摄位置, 以免造成人物面部“阴阳脸”或者“大花脸”。四是会场灯光偏暖时, 自动白平衡有时会不准, 应尽量将白平衡设置为钨丝灯或者K值 (色温) 模式, 否则特别容易将参会人员拍成“猪肝脸”。

  (二) 闪光灯

  在现场光线不足的会场, 闪光灯就是摄影记者的“救命稻草”。利用闪光灯拍摄时, 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尽量不要用闪光灯直接照射发言人, 而应使用柔光罩并将闪光灯角度适当调高, 利用折射光线进行补光, 这样光线更加柔和, 也减小对发言人的影响。二是在进行发言人特写照片的连拍时, 应调整闪光灯输出指数至1/4或1/8, 如果全功率输出, 往往造成连拍时闪光灯回电跟不上。三是在较大的会场拍摄全景时, 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 因为闪光灯会造成近处亮而远处暗。

  五、如何拍出有温度的会议照片

  因为会议的严肃性、流程化等特征, 较难拍出有温度、有情绪的会议照片, 但这是每一个会议摄影记者的追求。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最先到、最后走, 会间休息要抓住。一般来说, 会议开始后, 参会人员正襟危坐, 往往显得呆板。而在会议前后和会间休息期间, 参会人员心情放松、谈笑风生, 往往容易拍出有情感的照片。二是提升抓拍意识, 善于在会议突发情况时抓住有温度的瞬间。比如在笔者单位新老班子换届会议上, 新任领导在发言结束后突然起身与老领导握手, 这一场景没在议程之内, 摄影记者必须眼明手快, 马上跑到有利位置进行抓拍。三是多尝试从不同角度拍摄, 往往会收获特别的画面。四是尽量穿着不要太扎眼, 也不要长时间随意走动, 以免使参会人员感到不适, 影响拍摄效果。

  参考文献

  [1]邱成, 舒宁, 张举生, 浅谈会议摄影报道的前期准备[J].新闻传播, 2000 (2) :61.
  [2]王永波, 浅论会议新闻摄影[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38.

点击查看>>摄影技巧论文(热门推荐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原文出处:程力沛.浅谈会议摄影的方法与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4):160-16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