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摄影作品的思想性与真实感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29 共2851字
  摘要

        一、摄影的诞生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概况
  
  自 1839 年8月19日,达盖尔宣布银版法摄影术的诞生,为我们接近历史的真实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人类的历史终于可以以影像的方式续写了。在摄影术发明的几年后,它也随着西方殖民者飘洋过海出现在中国。
  
  1949 年是中国摄影的转折点。摄影的社会功能作用被越来越推向极端,直至成为文化革命时期彻头彻尾的政治附庸;因为政治家们发现摄影的真实感是任何其它艺术传播媒介都无法企及的,所以历史也无情地嘲讽了我们,让这一时期的摄影实际上变成了虚假的同义。
  
  直到1976年10月,文革梦魇的烟消云散,摄影才重新回归成为人们表达自己的媒介工具。摄影重又开始了记录历史、言说生命、留住四季、览阅河山的功能。
  
  进入二十一世纪,图像文化正在生成。世界图像时代,是世界被以图像的方式把握的时代。在我们这个时代,视觉方式更加凸显出来,人可以通过“看”来知觉并且理解世界。对“看”的依赖和“看”所承受的重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
  
  二、摄影创作中的思想性
  
  图像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摄影人的肩上的责任感更重了。而摄影最重要的装备是头脑。整体来讲1任何创意都是很重要的,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也是一个思想家;对摄影人来讲,技术很重要,但是如何把你的思想、情感灌注到作品中,就更加重要。摄影艺术的创新,而最根本的是难在它的思想深度和意境的高度。
  
  爱德华·韦斯顿,他那儿童般单纯的注意力转向了蔬菜、昆虫、水果、贝壳之类平凡事物的表面质感和形态;把这些熟悉的事物留在胶片、相纸上的形成影像。他采用最小的光圈“F64”,并与爱好者组成了“F64”小组;倡导通过集中精神观察事物的表面质感与形态来触及生命的核心。韦斯顿常拍人体,只不过他的人体照片里都没有人的情绪,连脸都不露;美妙的胴体与造物主的其他作品一样有着令人惊讶的质感与形态,并吸引人长时间地注视;直到看出外形下面不可思议的内在精神。
  
  美国摄影家埃利奥特·欧威特作品中的人物看上去象是遭到人们莫名其妙的误解的默默受害者。这些受害者又象是很难表演的戏剧中的蹩脚演员,他们表情木然地等待别人的幕后提示。欧威特正是从这些平平淡淡的非决定性瞬间中提取简洁、智慧与优雅。欧威特认为自己的摄影创作思想极为简单:“我力图使观众获得快乐,但我首先要求的是富有情感、具有人性的照片。在今天的世界上,太多的事情都是由毫无情感、缺乏人性的人干的。我的意思是有的照片即便能引人入胜、充满机智诙谐,技术上也完美无暇,但若不具有人性,那它便失去了作为一张有趣的照片所包含的神韵。 ”
  
  因此,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除包含画面简洁、构图合理、合理剪裁、具有视觉冲击力外;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一个明确的主体,向观者传达一种思想。不应只是形式上的唯美、时尚,更应注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三、摄影创作中的真实性
  
  摄影最显着的特点就是真实性,摄影最初就因其逼真的纪实特性,人们都选取它清晰的实用价值来拍摄人物、风光形象,以满足精确记录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影像正在强有力地介入、包围和控制人们的生活。
  
  尽管现代交通提供了周游世界的可能,但是人们对于全球信息的主要了解还是依赖种种传播媒介,尤其是影像传播。人们甚至可以推断,因为影像传播前所未有的发达,现代人掌握的信息似乎更多,但亲眼目睹的景象却更少。对于许多人说来,影像成了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
  
  如今影像再度提供了目击的快感,人们产生了置身现场的体验。影像让人眼界大开,换一句话说,这些影像被当成了观看世界的一面镜子。
  
  因此,影像的真实性摆在无比重要的地位上。那么,什么是更本真的真实?
  
  真实是一种叙述方式,它必定要把藏在它背后的叙述者暴露出来,不管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隐藏着或躲避着,因为它一定是存在着的。那么,与此存在的就是叙述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以真实其实是一种价值判断,它是基于价值立场上的叙述,它本身就是对价值立场的建构。
  
  记录类摄影创作要求“完全生活真实”.所谓“完全生活真实”就是摄影者要用“铁的事实形象说真话”,不能有丝毫的“人为虚构”.使观赏者看照片后有如亲临其境的真切、生动、自然而完全信服。记录类摄影要求社会生活真实的“再现”;“再现”是客观世界的逼真反映。
  
  艺术类摄影创作要求“双重真实”.所谓“双重真实”就是“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相互融汇,亦即客观世界的高度真实与摄影者审美理想的高度真实的完全契合。它不仅可以“人为虚构”,也可经“暗房、电脑加工”;也就是“艺术作品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于艺术摄影作品反映生活,绝不是复制生活;而是要摄影家细心观察、选择、提炼、概括生活素材,并用艺术手法使表现于画面上的形象能提示当代事物的本质。所以这“双重真实”是艺术类摄影创作追求所独具的,也是它与记录类摄影创作追求“完全生活真实”的根本不同之处。艺术类摄影要求世界事物审美的“表现”.“表现”是主观情意的艺术投射。
  
  四、当代摄影创作中的思想性与真实性
  
  当我们回顾上个世纪的老照片时,深深的被感动着。他们的作品是质朴而纯洁的;不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启发人们去深思。亚当斯用“纯粹”的摄影艺术去表现真实美丽的世界,唤起摄影家对纯粹摄影艺术表现特性和伟大潜力的注意。他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精确的曝光形成丰富的影调,细腻的层次将世界原本真实的的面目更完整的表现出来;它使摄影的真实性得到最大的体现。
  
  摄影家镜头中的所有景物,都是他借以表达审美趣味、生命体验和社会思考的“模特儿”,是相对意境而言的物象;在景物之外,还要引发欣赏者去想更多的东西,有更多的驻足徘徊、沉思良久。
  
  当今数码时代带给摄影的冲击就是数码摄影,这在我国现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数字图像是属于镜头影像。尽管是数码,但是镜头影像真正的记录,未经任何的加工;也就是说镜头的真实性并没有改变。另一种是非镜头影像。是经过电脑处理的数码技术的应用,它极大地推动和拓展了摄影创作的表现力,把摄影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我们应当正确看待数码技术,认清其“是一种工具”的本质,摆正新技术与摄影本质的关系;发挥新技术优势,丰富提升摄影创作理念和技巧,审视不足;修补完善我们知识链中脱扣的环节,认真全面系统地学习数字技术,找出它与传统摄影的共性和差异、优势与局限,弄清两者在技术操作上的手法以及影响创作审美的因素;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主动。数字技术并非取巧之途,它不能替代长期积累学习而取得的真才实学,更不会自动生成辨证的艺术哲学;决定的因素是人,不能本末倒置,不可盲目夸大乱用技巧,这是运用数码技术创作中的重要理念。
  
  五、小结
  
  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必须谋求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充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统一。在深刻的思想内涵的统帅下,以内容决定形式,又用周到、精密、富于变化的形式表达内容,从而达到丰富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是用形式创新对内容创新的奋力张扬,是对摄影人观念更新的进一步扩展,也为建设“中国摄影文化”的发展有着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 珊·桑塔格。论 摄影,2010.
  [2] 鲍 昆。观 看再观看:当代影像文化,2009.
  [3] 布 鲁斯。摄 影的艺术,樊智毅,译。2012.
相关标签:纪实摄影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