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无创方式监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2 共2484字
论文摘要

  高血压脑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而安全、有效地监测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可有效的改善病情及预后。内科传统颅内压监测多采取腰椎穿刺术,其操作相对简单,但仍为有创性操作,且在严重高颅压(颅内压大于 350 mmH2O) 时易诱发脑疝而被视为禁忌证。

  本研究是应用无创方式监测颅内压,可避免上述情况,且为无创操作,直接得出颅内压结果,现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取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 60 例,入选标准: (1) 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血压升高并排除其他原因的自发性脑出血; (2) CT 显示血肿位于幕上,出血量≥30 mL; (3) 均在高血压脑出血 6 h 以后给与甘露醇治疗,每 6 ~8 h 1 次; 根据检测数值用脱水剂,颅内压小于 180 mmH2O 者不使用脱水剂; (4) 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 (1) 垂体瘤压迫双侧视觉通路,或者视神经损伤者; (2) 严重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明显影响视力者; (3) 存在意识障碍者; (4) 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者。60 例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监测组男 15 例(50. 0%) ,年龄 56 ~80 岁,平均年龄(72. 80 ± 11. 94) 岁; 出血量 12 ~ 34 ml,平均(20. 52 ±10. 50) ml。对照组,男 17 例(56. 7%) ,年龄 16 ~52岁,平均年龄(28. 70 ± 11. 74) 岁; 出血量 15 ~ 32 ml,平均(20. 63 ±9. 11) ml。2 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相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监测组分别于第 1、第 3、第 7、第 14 天行颅内压监测; 并入院当天及第 14 天检测血生化。采用 NIP - 210 无创颅内压监测仪(重庆海威康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 检测; 闪光眼罩对测试者发出标准黄色激光刺激信号,经视网膜光感受器转换成电信号,检测电。

  极收集信号,经传感器处理后再通过计算机处理显示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曲线。包括: Pl、Nl、PZ、NZ、P3 和 N3 等波,通过移动光标标定 NZ 波波峰潜伏期,通过颅内压值与 NZ 波波峰潜伏期的函数关系来确定颅内压值。采集信号时的参数设置: 闪光刺激频率 1. 0 Hz,闪光脉冲宽度 1 ms,闪光叠加次数 30 次。对照组未进行颅内压监测。

  1. 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珋x ± s 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计数或等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 χ2检验; 假设检验采用双侧检验,取 α =0. 05。统计分析使用 SPSS13. 0 软件。

  2 结果

  2. 1 2 组颅内压均值和腰穿颅内压值比较 随着颅内血肿的不同变化,颅内压值不断改变,相应的 FVEP 结果也发生改变; 第 1、3、7 天颅内压均较正常对照组颅内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第 14 天 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脑出血组 4 次监测值之间经分析,显示 FVEP 值有统计学意(F =37. 27,P <0. 05) 。见表 1。

  论文摘要

  2. 2 2 组甘露醇总量及肾功能比较 未监测组有 2 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肌酐、尿素氮均高于监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未监测组甘露醇用量明显高于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见表 2。

  论文摘要

  3 讨论

  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从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水平记录到不同的生物电反应。FVEP 反映视网膜到枕皮层视通路的完整性,当颅内压升高时,神经元及其纤维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神经电信号传导阻滞,FVEP 波峰潜伏期延长,从而可以了解颅内压的变化。FVEP 与传统的腰椎穿刺测颅内压以及有创颅内压监测有所不同,它是指由弥散的非模式的闪光刺激视网膜后所引起的大脑皮层(枕叶) 的电位变化。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等是引起脑电活动改变的主要生理基础。

  HICH 患者容易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头痛及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脑疝形成,并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因此,治疗 HICH患者的策略主要是降低增高的颅内压。既往研究表明 FVEP无创 ICP 监测与脑室内压力监测一致性、相关性较好,可以准确、无创地监测 ICP 值,在指导临床治疗 ICP 增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是应用无创方式监测颅内压,发现脑出血第 3天脑水肿达到高峰期,至第 7 天脑水肿开始消退,至第 14 天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表明 FVEP 监测颅内压变化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操作简便,能床旁监测等,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颅内压变化。

  HICH 患者由于颅内血肿及脑水肿等原因引起颅内容物增加,最终导致 ICP 升高。目前控制颅内压增高的药物主要是脱水剂,其中最经典的脱水剂是甘露醇,通过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及升高血浆渗透压从而控制脑脊液生成等机制降低颅内压,但临床上在使用其治疗颅内高压时,多数医师往往凭借临床经验,缺少客观指标,至于甘露醇是否有效则无从判断。

  至正常颅压或低颅压患者,甘露醇副作用更加不容忽视,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和电解质紊乱等,而且反复多次使用甘露醇的患者脑水肿反而更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甘露醇可缩短 FVEP N2 波的潜伏期,因此 FVEP 能观察到甘露醇使用之后颅内压的变化。本组病例在测得颅内压小于 180mmH2O 以下时,不使用脱水剂; 通过对颅内压的无创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脑组织受压的情况,以便调整脱水剂的用法用量,甘露醇使用总量明显相少于未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使用甘露醇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可以损害肾功能,在血脑屏障损害严重的患者中因甘露醇可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从而使脑内的渗透压增高而不能使颅压降低等,因此盲目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可能有害无益。

  因此美国心脏联合会建议,甘露醇不作预防性应用,急救时应用时间小于 5 d。本次研究发现有对照组有 2 例发生肾功能损害,但无肾衰竭发生,监测组通过及时调整甘露用量或停用甘露醇,无 1 例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2 组比较,对照组肌酐、尿素氮均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 HICH患者,经无创颅内压检测仪动态监测后使用脱水剂,能减少患者使用脱水剂的剂量,从而减少并发症。

  FVEP 可准确、无创、连续监测颅内压并指导临床治疗,但容易受与脑代谢因素影响,如 PaCO2、PaO2、pH 值、低血压等,个体潜伏期变异性高,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FVEP在临床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