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神经内科引进了主动静脉治疗理念的成效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28 共2140字
论文摘要

  1662年德国的约翰医生首次将药物注入人体,为人体静脉输液开创了先河。现如今,静脉治疗成为了各大医院的主要给药途径。神经内科由于高龄患者多血管条件差,患者基础疾病多容易发生病情变化,药物刺激性强等原因,静脉炎发生率高,穿刺失败几率大,为患者带来了痛苦,为护士进行静脉治疗制造了障碍,且可能因为静脉通路中断治疗,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为此,神经内科引进了主动静脉治疗理念,提高护理技术和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04—05神经内科收治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普通静脉治疗组59例,平均年龄(50±2.3)岁,平均住院时间(14±2.1)d。主动静脉治疗组59例,平均年龄(52±2.3)岁,平均住院时间(16±2.1)d,2组差异年龄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普通组采取原始输液模式,遵医嘱执行,护士选择静脉通路从外周远端的静脉开始,遵循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从小到粗的静脉输液原则,使用输液工具从头皮钢针开始,到浅静脉留置针,当血管受限无法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采用PICC或CVC。
  (2)主动组采取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即在患者入院或接诊后24~48h内主动完成相应的护理评估程序,放置、使用适宜的输液器材,并对患者进行教育和管理,使治疗不会因输液通道的问题而受到中断或夭折。具体方法如下。

  1.2.1评估:
  ①患者因素:对患者的年龄、血管情况、靶向穿刺部位皮肤状况、肢体活动度、凝血机制检查结果、合作程度、经济条件及对既往静脉治疗的反应等情况进行评估。
  ②药物性质:根据患者所用药物的浓度、渗透压、酸碱度、需要的流量等进行评估。如钾盐、钙剂、地西泮、七叶皂苷钠等均为刺激性药物;5FU、顺铂均为发泡剂;20%葡萄糖、20%甘露醇[1]渗透压>340mOsm/L为高渗性溶液;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pH<5为强酸性药物;氨苄西林、泮托拉唑pH>9为强碱性药物。
  ③静脉血管回血流量:充足的血流量可以迅速、有效地稀释药物,减轻药物对血管内壁的损伤。手背及前臂静脉<95mL/min;肘部及上臂100~300mL/min;锁骨下静脉1~1.5L/min;上腔静脉2~2.5L/min。
  ④医生因素:与患者的管床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治疗周期、疾病的进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医生的支持与配合。

  1.2.2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器材:
  ①头皮钢针:美国INS编写出版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中规定使用头皮钢针仅限于短期或单次给药治疗。输注非刺激性、等渗或接近于等渗、接近于正常pH值的液体,且患者血管条件良好,可以充分配合。
  ②浅静脉留置针:适合留置时间稍长(72~96h)、间歇性、连续性每日静脉治疗,输注刺激性小、等渗或接近于等渗、接近于正常pH值的液体,且患者血管条件良好。
  ③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合留置时间长(7d~1a),输注刺激性或毒性、极限酸碱度和渗透压的液体,血管条件受限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可由受过培训的护士操作。
  ④急性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ACVC):适合间歇性、连续性每日静脉治疗,输注刺激性或毒性、极限酸碱度和渗透压的液体,输入大容量、多样、不相容的治疗用药,需由医生操作。
  1.2.3健康教育:根据评估和选择结果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各种血管通路器材的优缺点,及穿刺过程,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告知导管维护知识,取得患者的配合。
  1.2.4管路管理和维护:置管后做好管理和维护,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观察患者有无不适主诉;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导管固定是否良好;及时、正确封管;定时更换敷贴,敷贴卷边、潮湿等随时更换。
  1.3判定标准 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珔±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2、3。
2组使用静脉穿刺器材比较表
2组患者对静脉治疗的满意度比较表

  3体会

  通过主动静脉治疗,使护士掌握了常用药物的理化特性,常用血管通路器材的特点,对患者的评估要点和方法及各种留置管路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了护理技术的含金量,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主动静脉治疗,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意识,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血管损伤。
  避免了因患者血管损伤导致PICC难以置管的情况,同时PICC和ACVC的使用避免了多位护士同时为一位穿刺困难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而耗费的人力、物力。
  主动静脉治疗,保障了患者静脉治疗顺利完成,保障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职业风险,同时避免了因输液通路中断治疗情况的出现,提高了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4参考文献
  [1] 王玲勉,孙娟,刘小方.甘露醇引起静脉损伤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4):40.
  [2] 左丽宏,李春燕.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具合理选择与临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78-8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