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国内外金融防范措施优点与缺陷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12 共2771字
论文摘要

  一、背景

  2007 年 8 月由美国次级贷款问题而引发的金融海啸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经济体和各个领域。时隔 6 年,2013 年的国际形势依然险峻,审视世界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出,很多国家仍未走出其阴影,就拿欧洲来说,仍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危机,虽然民众们的视线一直都被美国所吸引,但是欧债危机并未消除,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这场凶猛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大工业国家的金融系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即使是金融开放的新兴市场国家,也不同程度地承受着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的苦痛。

  二、代表性防范措施

  此次金融危机虽然来势汹汹,波及全球,百年难见,破坏性极强。但是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我国也应深刻反思其带来的启示,以避免将来中国经济出现类似情况,从而爆发危机。纵观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所提出的防范措施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 一) 针对性措施。第一,要重视金融机构的房贷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投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的“顶梁柱”产业。据统计,2013 年 1 ~3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3,133 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20. 2%。其中,住宅投资9,013 亿元,增长 21. 1% ,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 68.6%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第二,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在美国的监管体系中,从事金融业务的银行与银行监督体系是相脱离的,甚至还推出了“零首付”的贷款,这也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美国的经验教训警示中国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不仅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更有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监管和制约。

  ( 二) 普遍性措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三、金融防范措施优点与缺陷分析

  综合比较各项措施的情况,不难发现,在这些措施中既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 一) 优点。一是几类措施既包含了针对性,又有普遍性的特点。针对防范金融危机的整体目标,既能短期内调整经济,规避风险,也能稳固自身发展,加强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有利于我国经济朝着更好更快更稳的目标前行。二是注重实用性和现实性。在两类措施中,虽然实效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从内外部环境着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三是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实事求是。我国现阶段虽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依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依旧存在着潜在风险。因此,这些措施都紧密结合了我国的现实情况。

  ( 二) 缺陷。一是我国房地产情况错综复杂,真正调控起来其难度远大于想象。现在房地产整体处在上升时期,房贷对于银行是优质资产,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贷款利率上升同时出现,房贷潜在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以2013 年新国五条为例,虽然名声不小,但是其最后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在某些地方出现了房价小幅上涨的怪现象,可见其调控难度之大。二是虽然很多学者专家建议加强金融监管,但是很多意见往往停留在了“监”上,并未实现“管”的层次。“监”可以说是监督,有效但效果有限,而“管”则是管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手段。就金融机构而言,其“管”应该包含对内加强金融体系化管理,对外审慎推进金融开放,以及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一个三位一体的过程。三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一直在宣传,但是内容不够详细。我国经济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的诟病,一旦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势必面临更严峻的局面。

  四、防范金融危机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上述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析,也能为我国防范金融危机带来很多启示,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可以将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一个总体发展思路概括如下:

  ( 一) 改进和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一是做到监管体系化管理。通过法律法规,逐步缩小金融监管的盲区。扩大监管范围,健全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二是审慎推进金融开放,统筹加强内外市场监管。这就要求监管机构在监督内在金融机构的同时,把外资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资源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三是稳步推进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监管太严,会导致优质资源外流; 而监管不力,又会使大量资本涌向国内,带来金融市场的泡沫。处理好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关系至关重要。

  ( 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第一,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二,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三,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 三) 科技创新: 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毫不夸张的说,谁抢占了科技制高点,谁就有着极大优势。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一是加强品牌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而技术创新则是品牌的生命。企业要围绕打造、打响自主品牌这一主线,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当前核心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节能环保、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生物育种等。三是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推动企业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广大职工的创业创新能力。

  ( 四)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顺应低碳全球化潮流。一是“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中,低碳理念得到了各方响应,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正如发达国家宣示的那样: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和人类的生存空间。二是发展“低碳经济”,观念要先行。意识具有能动性,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要使“低碳经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这一国情意识,使人们能够自觉节约起资源来。三是“低碳经济”制度保障不可或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将“乌纱红章”和“蓝天绿地”挂钩。

相关标签:金融危机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