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28 共383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欧债危机的爆发原因与影响分析
【第一章】欧洲债务危机形成与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欧债危机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三章】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欧债危机的传导机制
【第五章】欧盟及各国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及成效
【第六章】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应对欧债危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6.1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6.1.1 殃及中欧贸易和投资。

  欧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虽然区域内国家间贸易联系密切,区内贸易额的占比较大,但其对外出口的规模依然庞大。由于欧债危机的蔓延下,致使欧洲的对外需求有所降低,因而会对其贸易伙伴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额在 2010 年达到了 4797.2亿美元,同比增长 31.8%.然而,本次欧债危机对中欧的贸易与投资都带来严重的冲击。2010 年 12 月,中国对欧出口规模同比增长幅度从 49.7%猛跌至 18.3%.

  2011 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继续恶化,欧元区经济的大幅倒退使得全球总需求水平降低,中国对外出口额持续下降。

  投资方面,中国以其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成为欧盟企业在欧洲之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几乎所有的欧盟国家在中国都有投资。欧洲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多年来,欧盟在中国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从制造业转向服务和金融等领域。在欧债危机爆发以后,欧盟对华投资迅速减少。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11 年欧盟 27 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下降 1.8%.不仅如此,受危机波及,全球对华投资也大幅减少。2011 年 12 月全国使用外资 122.4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73%.而到 2012 年的 9 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已经连续下降了 10 个月。

  对此我国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虽然,欧债危机的冲击使欧盟对华投资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也给中国企业投资欧元区带来一个契机。在危机之前,受到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欧盟对中国企业有所限制甚至禁止中国企业对其投资。中国企业在不公平的待遇下在欧投资遇到重大瓶颈。危机之后,欧洲企业的资金压力剧增,在此压力下,部分成员国及其企业开始转变了态度。慢慢接受了中国企业的投资。并且随着危机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成员国开始对中国企业有了更加开放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本次危机中欧洲金融机构的资产缩水严重,股价下跌,中国的投资机构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来对其投资。这为中国进入欧洲与欧盟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6.1.2 使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是第二名日本的三倍。而如此之巨量的外汇储备基本都是在欧美金融市场的投资。欧债危机的爆发对中国外汇的损害不言而喻。虽然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资料,仅有外媒报道说中国持有的意大利国债约 760 亿欧元。意大利 10 年期的国债票面价值下跌幅度达 83%,即使按照 760亿欧元的数据,如果在 2011 年之前还没有抛售,中国的损失也是巨大的。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让中国意识到应该多元化的投资。但现在看来,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投资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在近期甚至比投资美元更加不可靠。

  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与增值性受到了极大挑战。

  针对外汇的损失风险这一情况,中国外汇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中国外汇资产投资可以更多的倾向于实体资产。欧洲国家为了解决债务问题,很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国有资产,中国可以考虑对这些资产进行投资。例如中投公司在 2012 年初和年末分别投资获得了英国泰晤士水务集团的 9%的股份和英国希思罗国际机场 10%的股份。另一方面,欧洲银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

  同时欧洲银行业规模占世界的 52.57%,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当对其投资也可有效的降低外汇管控的风险。

  6.2 欧债危机给我国的启示。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我国远离欧债危机的爆发地,并且外汇储备充足,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但欧洲本次的危机仍然对中国起到了足够的警示作用。

  6.2.1 欧债危机对我国地方性债务的启示。

  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我国政府的负债情况带来一定启示:国家的信用和个人、企业的信用一样也是有限的。2009 年,我国国债余额约为 6.2 万亿元,外债余额为 4286.4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91 万亿元),合计占年 GDP(约 33.5万亿元)的 27%.[17]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的财政负担与收入总体状态良好。但如果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不平衡时,为了保持政府债务水平在适度水平,必然导致政府向银行体系寻求资金支持,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家尤为多见;随之可能发生的银行体系风险集中,政府债务风险转移至银行业,比停留在政府债务更容易显现出来。因此严格控制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是需要长期注重的重要工作。

  在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经济权、主事权上采取互相分离的方式,在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下,在资金需求出现缺口时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我国地方负债在 2010 年底已超 8 万亿元。随着现在城市建设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的不断增加,而我国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却很有限而且不稳定,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持续扩大。而地方政府获得的融资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产生经济收益、无法提供保障,只能透支地方未来的财政收入。长此以往,我国市场的高杠杆负债率和不透明运作将会给地方债务带来一定风险。

  6.2.2 对中国国际债权安全问题的启示。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债权、债务方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致看来已形成债务国在西方、债权国在东方的格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表现出以依靠长期举债方式来融资具有极大风险,尤其这种融资方为政府行为,该模式不可取。且欧美强国迫于还债压力,或多或少利用自身货币优势、通过通货膨胀来缓解压力,这无疑须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债权国的重视。近些年中国大量购入他国主权债务,2000 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债权国;随后更是在 2008 年超过德国成为第二大债权国。中国成为世界债权大国的速度甚至比自身经济发展的速度还要快。目前,欧元资产和欧洲市场中国外汇储备的第二大投资渠道,我国外汇储备与投资中欧元资产价值在欧元的持续贬值中缩水。现今中国海外市场主要依托货币形式的外汇储备,对货币价值的关联性强、风险大,不宜作为长期储备的主力,应重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组合多元化。

  6.2.3 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启示。

  从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启示看,各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都会带来一定系统性风险。与次贷危机、迪拜债务危机和爱尔兰危机一样,希腊在债务危机产生时也有一定的房地产泡沫因素。希腊为筹办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与前几届奥运会承办国一样,希腊的房价也一路水涨船高。2001 年加入欧盟后,希腊的经济再次得到发展,作为欧盟成员享受到的一些便利和优惠,使大量民间资本流入房地产业。直到 2008 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波及至欧洲,冲击了希腊的房地产业,房价下跌,房产供应远超过需求。

  同样,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也存在类似道路。自 2006 年房价一路上涨,增长速度远超居民的收入增幅,也非一般居民所能承受。近几年房地产业一直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直接影响了民生消费。许多地方政府视房地产业为支柱,频频拍出"地王"高价,靠拍卖地皮收入大量财政进项,直接或间接地吹大了房地产泡沫。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的多次金融危机来看,房地产业无法和金融行业脱离干系,所以我国应高度重视房地产业问题,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快速增长,避免泡沫冲击经济。

  6.2.4 对建立亚洲区域货币联盟的启示。

  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区离最优货币区理论中的理想境地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根源在于欧元区仍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对称性政策来平衡各成员国的内外经济。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尤其是东亚各国有意建立区域型的金融或货币合作组织,2000 年欧元和欧元区的建成无疑为亚洲国家打了前阵。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亚洲各国讨论"亚元"的热情高涨。但无论何种区域货币一体化同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间的冲突都会客观存在,就如同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首要内因一样。

  亚洲与欧洲相比,在经济制度、文化差异、国力强弱等方面差异更大,比欧元区各国更难以走向统一和经济要素自由流通的局面:日本作为发达国家, GDP曾占亚洲 GDP 总值的三分之二,但自从上世纪 90 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经济一直未能回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在境外的人民币流通数量已数以千亿计,但中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币的经济实力有待提高,且国家"一国多币"、香港的国际自由港地位及其货币局制度对人民币的地位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亚洲其他国家目前规模较小,尚不具备较大的影响力。这些都决定了建立亚洲区域货币联盟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亚洲施行区域货币联盟的计划需谨慎而行,否则亚洲各国也将面临欧洲目前的困境。

  6.2.5 我国货币国际化的前车之鉴。

  在过去的 30 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当其他国家的货币纷纷贬值时,人民币一直维持着相对的稳定,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诉求也开始越来越紧迫。所谓货币国际化,即一国货币不仅能在本国内流通,还要成为在世界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的过程。毫无疑问如果人民币国际化会给中国在扩大国际分工和参与世界金融活动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欧债危机的迅速蔓延也让我们看到,货币国际化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当本国货币变成世界货币后,本国经济就与世界经济有了更加密不可分的联系。国际金融市场上任何一点动荡都会波及到国内市场。此外,人民币一旦国际化,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量将会增加,可能会影响到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效果。

  由此可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先决条件。而要想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健全的金融体系和监管环境则是的重要保证。从外部条件来看,打破美元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垄断地位,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才能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关标签:欧债危机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