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默顿关于马太效应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27 共443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多元视角下默顿马太效应的解析
【第一章】马太效应研究的多视角分析导言
【第二章】 默顿关于马太效应的研究
【第三章】历史对比中的马太效应
【第四章】马太效应的系统模型
【结语/参考文献】科学社会学范畴下的马太效应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二、默顿关于马太效应的研究

  本章主要研究以下这两篇论文:《科学界的马太效应--基于科学奖励和交流系统的研究》,下文简称"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一)".《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二)--积累优势与知识占有的象征性》,下文简称"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二)".

  (一)默顿论述马太效应的思想脉络。

  1.《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一)》的主要内容。

  《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一)》这篇论文分七个部分。从逻辑上概括起来,这篇论文包括了马太效应的表现、影响和原因三个大的方面,在其中默顿穿插着表述了马太效应概念的由来以及强调了马太效应的不可抗拒性。

  (1)马太效应的表现。

  默顿在这篇论文的第一部分中用"第四十一席位"这一典故来引发全文。这个典故自然是马太效应的表现之一。它描述的是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法国科学院在较早时候就设立的定额院士只有四十名,而在这四十名之外也有着同样天才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也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法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于是就产生了这样问题:科学奖励制度的设计不可能将所有有能力获奖的科学家都进行表彰,而在获奖之外的科学家里有不少人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已经获了奖的人不相上下,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选择机制造成了这种现象?

  (2)马太效应的影响。

  默顿从马太效应的利弊两个方面来论述其影响。如果说论文的第二部分是从马太效应产生的"不公正性"出发来展现它的社会现实情况,那么第三部分就是从马太效应的积极面来考量它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论文的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的思想是类似的,都是注重于研究马太效应对科学知识影响。在第三部分,默顿分析的是马太效应与科学知识传播的关系;而在第四部分,默顿分析的是马太效应与科学知识增长的关系。

  具体地,第二部分是"奖励系统中的马太效应".这一部分就是在回答上述的问题,默顿分析这是由于社会对已经成名的人会给予更多荣誉,更倾向于承认他们的贡献。他分析这种承认模式主要表现在合作研究与独立多次研究两个方面。对于合作发表的文章,声望大的人会获得更多的荣誉,人们更倾向于承认一个知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追溯性判断(retroactivejudgment)"现象,在合作研究中的年轻学者,若是在以后的研究中取得了杰出成就,那么对于他在之前的合作研究成果也会被普遍地承认。从独立多次研究的方面看,当一个相似的观点分别独立地被知名科学家和不知名的科学家得出时,前者通常得到首先承认,这种现象会导致"粗糙的正义(rough-hewn justice)",一个人成名之前的研究成果会被低估,而成名之后却会被高估,两者相互抵消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公平。可以说,在这一部分,默顿主要通过科学奖励系统中的公平公正视角来研究马太效应,也就是奖励系统倾向于知名科学家的根本性结构会影响到每个科学家的事业。

  第三部分是"交流系统中的马太效应".在这一章中,默顿主要从文献引用角度出发来研究马太效应对科技交流的影响。随着科学出版物的越来越多,信息的量越来越庞大,科学研究者在进行文献梳理的时候会遵循着一个原则:尽量搜集高知名度学者的研究文献。因此就会造成一种现象:高知名度学者的论文被查阅、引用的次数远远高于不知名的学者,可以说,这是出于对杰出科学家研究能力的认可而发生的。随着文献阅读活动的进行,学者们也会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利用。从这个方面讲,默顿是认可马太效应在交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的,科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务,虽然科学发现是复杂的个人经历,但是科学知识是被人类所共有的财富,"总之,科学是一个由社会共享并验证的知识体。"第四部分是"马太效应与重复功能".在这章,默顿认为:科学的进步是靠一个个新发现的迭代,一个科学发现会对应着不同的发现者,那么这些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但是在量上就重复了,劳动重复就会减少科学发现迭代的速度。有名望的科学家会减少这些重复发现的次数,因为他们的成果很快会被其他科学研究者知晓。

  (3)马太效应的原因。

  论文的第五部分是"马太效应的社会与心理基础".默顿在这一部分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探究马太效应的原因。那些杰出的科学家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有着非凡的判断力、特殊的毅力和敢冒风险的勇气,因为这些超凡的魅力,他们的性格结构当中有着极度吸引人的领袖气质,所以在一个研究团队中,这些杰出人物就有着别人没有的激励作用。当然,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当杰出科学家变成了"权威偶像(idol of authority)"时,科学的普遍主义规范就受到了侵犯,就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可见,默顿分析马太效应原因的落脚点在于"科学家个人".

  (4)马太效应的不可抗拒性论文的第六部分是"马太效应与科学资源的分配"、第七部分是"总结".这两部分内容比较少,默顿在这强调了马太效应原理的不可抗拒性,社会选择过程会使得优秀的科学天才和科学资源更加地集中化。在文章最后,默顿说,"马太效应原理的宏观社会形式,现在明显地嵌套于那些导致科学资源和人才集中化的社会选择过程当中".

  在这里,默顿强调了社会选择过程对资源集中的作用,隐含着这种选择机制存在着合理性以及对马太效应原理更深层次的讨论。

  2.《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二)》的主要内容。

  在《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二)》这篇论文里,默顿首先回顾了一下他之前关于马太效应的探讨,并把上一篇论文的观点简要陈述一下(此时距上篇论文的发表已过了 20 年)。

  默顿接着从个人的自我性选择和机构的社会性选择两个角度研究了科学界的机会结构(opportunity structure of science)。默顿分析了美国教育体制的预设逻辑:给予"早熟(precocity)"的人,也就是那些过早表现出过人天赋的人,过多的奖励与机会。这种逻辑不自觉中忽略了人们关于教育的最重要理念:

  成才是需要时间的。这样的话,"当个人的科学角色表现已经达到或者远远超过某个机构或原则的标准,无论这是否为真正的能力或者巧合,积累优势的进程就开始了,那些人便更可能获得对他们事业提升(还有与之而来的奖励)持续的、广泛的机会。"科学界内的等级结构会提供一个分级的机会分配模式,在各种社会选择的作用下,不同的人得到分级的机会参与到科学研究活动中去。

  其次是"抵消过程(countervailing processes)",默顿在这主要研究了是什么样的调节机制使得马太效应的放大作用不会持久地继续下去。关于此的论述在本篇论文"马太效应的系统模型"一章中有专门介绍。

  再次是"科学界知识占有的象征性(The symbolism of intellectualproperty in science)",默顿认为在科学界有个看上去很矛盾的理论:个人对知识拥有的建立是把它的内容无条件地给那些想要用它的人。"有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实:只有当科学家已经把他们的研究发表并且使得公众有权查阅,文章、专着有可能被公共打印,书籍能够收录在档案馆中,那么这些研究内容才算大致上可靠地被认为是他们的。"可以说,科学知识的特性就是公有性,想要为科学大厦添砖加瓦,就是要贡献出自己独到的发现。这种知识的象征意义体现在了随着它被确认之后而带来的各种其他外在奖励上,这是形成天才和资源集中的最基础形式。对于科学知识如何传播被利用,默顿还研究了"参考与引用"的方法价值与象征意义,认为它们不仅可以用来查阅文献出处与引用内容,还可以体现一种学术传统和对同行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知识归属权的肯定也是马太效应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人们不断地进行规范化的学术研究。

  从以上可以看出,默顿认为马太效应之所以存在是具有很深层的合理性的。

  因为它具有:1)知识占有的象征性意义;2)自我抵消过程;3)社会性的预设逻辑。可以说,这篇论文是默顿对上一篇论文结尾所暗示问题的回应。

  除此以外,默顿在这篇论文中还讨论了关于马太效应概念由来问题引发的争议。默顿引用天文学家查尔斯·格尔克(Charles D.Geilker)的话,"因为那三个福音传道者都是引用的基督(所说的内容),我或许可以称它为基督效应。"还有德扬(de Jonge)的分析,"现代学者们关于马太福音里这句话的使用,忽略了所有版本中有关这个谚语里固有的末世论力量,而最有可能忽略的是基督自己对它的看法。"可以说,马太效应概念由来的问题是一个严谨的学术问题,但是它涉及到的是对这种效应、原理的命名是否得当,并不涉及到其本身含义的具体差别,默读也说,"究竟是'马太'、'马克'、'卢克'、'休',还是更早些的古老智慧当中的内容更适合于命名这个效应,这一问题最好留给那些专门研究这个事情的历史学家们吧。我就是简单地把一个神学语境中相关的句子拿出来放到了没有神学背景的语境中去。"综上所述,可以将默顿论述马太效应的逻辑线索。

  (二)以"fame"为核心的原因追溯。

  以上内容是对默顿两篇文献主要思想的梳理,在与前文的文献综述相比较可以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和思想与默顿所研究的内容基本一致,都讨论到了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其利与弊,原因等等。不难看出,国内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沿着默顿开辟的科学社会学道路继续前进,不断地丰富了在这一路径下科学社会学范畴内马太效应的内涵。本节就尝试着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默顿研究马太效应的着眼点进行探讨。

  毫无疑问,默顿是以英语为母语进行学术研究的,在英语中有种修辞习惯,同一个名词的修饰语,若是表达的意思一致的话,就会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同义词、近义词进行替换。这一方面是个人写作的一个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文章显得不呆板的一种文本表现手法。

  从这个统计的结果可以发现,默顿用来修饰"科学家"的形容词变换很多,但意思上都是围绕着"名声(fame)"这个词来进行判断的。"Eminent 、prominent、established、outstanding"都可以翻译为"杰出的、有成就的、众所周知的"等这些相近的意思。"Less notable、unknown and uncredentialed",这几个修饰语正好是前面的反义词,用来对比说明"不出名"的科学家会怎样。"of greatrepute、of markedly unequal rank and reputation",作为科学家这个词的后置修饰语,也是用来表明名望的高低。因此,可以得出个结论:这两篇关于科学界马太效应的论文背后的逻辑线索是以科学家的名声、名望为主要的变量,具有高名望的科学家就是马太效应开始显现的出发点,而名望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承认过程,有一套复杂的社会选择机制。

  而对于一个科学家是怎么取得高名望的这个问题,默顿没有研究,因为这个问题更像是在问如何能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发现是如何产生的。所以默顿以有没有名声为节点,从科学家名望的高低这个基本的视角出发,揭示出了马太效应在科学知识增长与传播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社会新理因素和不可抗性等,进而在这个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马太效应的抵消过程和科学知识作为财富积累的象征性意义,大大拓展了人们看待优势积累现象的角度。

  默顿在《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二)》文章的最后,又一次强调了"科学名声"的重要性,他引用了经济学家保罗·萨米尔森(Paul Samuelson)在总自己就任演说时的一段话,"给予我们的并不是外界而来的引人注目与喝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之而付出的努力是得不偿失的,或着我们最终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从长远看,经济学家们为之努力的是唯一值得我们自己喝彩的'硬币'."以此来强调"与科学有关的名声犹如黄金而仅受大众喜爱的名声犹如瓦砾。"科学的名声是科学研究者们最重要的财富。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