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M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莉
发布于:2022-11-29 共13647字

摘 要

  我国在传统上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家庭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家庭养老服务支持功能开始弱化;另一方面,机构养老存在着运行成本高、养老设施不足、专业人员匮乏等突出难题。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支持以家庭为核心,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保障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就具有深刻意义。本文以M市部分社区为例,对琴湖社区、枫泾社区、菱塘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对社区中的老人进行访问,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了目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并进一步发现制约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因素,在充分借鉴相关社区养老服务的有益经验后,为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mode of supporting the aged at home in M city Communities

Abstract

  Traditionally, the aged is mainly supported by household in China. 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n one hand, household structuredeeply changed, and the function of elders’ home supporting gets weakened, on theother hand, elders supporting social agency has various problems, such as high cost,insufficient facilities and professional workers. Under such a circumstance,community elders care are more and more needed, and it makes sense that perfecting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community service which is home focused, and isguaranteed by government supporting, society participation, and market oper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parts of community in M city as an example. Basing onM city aged population survey and some communities service for the aged careinvestment, it analyses the demands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home-based the aged care, further, it finds out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home-based theaged care community service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related foreign experience,the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on perfecting community service for home-based the agedcare.

  Keywords: The aged in city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Community service Demand of care for the aged

  1.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并且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60 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 2000 年上升 2.93 个百分点,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 8.87%,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 个百分点。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快速增加,空巢家庭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探索解决养老问题的新途径。

  我国传统上主要是家庭养老为主,即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养老服务。这在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也有所体现,该法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支持功能开始弱化,已将逐渐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1]。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发展成为城市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疲于工作,一方面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后,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情感和关爱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呈现出“代际倾斜”的现象,这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机构养老存在着自身弱点和局限性。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一方面,政府不可能持续投入巨大的资金来建设养老机构,即使拥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受益的也只是小部分老年群体,老人还需要为此支付价格不菲的费用;另一方面,老年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如果将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大量集中到社会机构去养老,不仅隔绝了老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而且会导致大量家庭和社区资源的闲置[2]。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支持以家庭为核心,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保障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具有深刻意义。

  首先,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能够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不仅能够大大节省货币资源,而且能够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去解决养老问题,提供日常照顾、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给老年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倡和完善社区服务,可以使居家养老服务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家庭养老功能衰退和老年人居家意愿的矛盾,应对老龄化趋势下的更为广泛的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社会保障的需求。

  其次,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提供养老服务上有着很强的地缘和亲缘优势。服务成本方面,老年人可以住在自己的原有住房,享受社区提供的就近、方便、及时的服务,在这种方式下,老人不用支付昂贵的床位费并且可以低廉的价格得到及时周到的服务,节省了货币支出;在服务内容方面,社区对于老年人的情况比较了解,熟悉他们的服务需求,能够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3]。老年人除了可以得到日常生活照料、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家庭病房便利的治疗,还可以获得配偶、子女、社区邻里及朋友的精神和心理关爱。同时,由社区整合各种资源为老人提供服务,会使老人感到安全和放心,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最后,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利于我国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老年人能否通过居家养老安度晚年的基础和前提。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之路,充分挖掘社区内各种资源为老人提供服务,发挥“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的共同作用,有利于形成我国养老福利事业发展的合力。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养老方式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划分,从养老资源的提供主体看,可以区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而从居住模式看,可以区分为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方式。

  根据养老资源提供主体和客体的社会关系不同,可以分为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的提供主体是各类正式组织,例如国家机关、企业、社区等,还有由非正式关系组成的外部环境,如邻里、朋友、志愿者等[4]。家庭养老是家庭成员,如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提供养老资源。在我国,家庭养老仍然是养老的主要方式,对于解决好老龄化社会中老有所养的问题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正在经历新的变革,首先是老年人在家里养老并不一定就是由家庭来单独承担养老责任;其次是家庭养老模式正向小型化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有所削弱;最后是作为家庭养老的有效补充和保障,政府和社会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养老责任。

  根据养老场所的不同,养老模式又分为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政府过去习惯于将大量老年福利资金投入到养老机构建设上,鼓励老年人呢到专门的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但是,养老机构建设往往占用的资金多、服务面少、成本高,同时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因此,机构养老并不是最理想的养老模式选择。

  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机构养老相对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中的“家”指的是一种养老载体,它是由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在自身的实践中率先提出的。

  为克服集中机构养老的弊端,政府倡导老年人回到自己的居所中养老,实行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5]。在这一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在相应的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上门或日托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购物、清扫、护理等日常的生活照料。

  综上所述,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不同于以往的家庭养老。首先,从养老场所来看,居家养老有别于机构养老,即老年人是在熟悉的住所里养老,而不是在养老机构中养老。其次,从养老资源(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来源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成员来担负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外,还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帮助,特别是来自于社区力量的照顾。这种基于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方式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和家庭在养老服务方面提供责任承担和资金投入,又使需要照顾的老人能够继续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独立的生活,是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提倡的养老方式。

  1.3 文献回顾

  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内容的研究主要是从资金、精神、生活三个角度进行。社区在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辅助居家养老的最佳载体,只有拥有社区服务的强有力支持,才能切实解决居家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目前学者们大多从老年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探讨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认为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应该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黄黎若莲、张时飞、唐钧认为,老年人的需要包括三个方面:资金保障、生活照料和亲情慰藉,因此,经济援助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应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

  孙泽宇认为,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围绕精神慰藉、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三大类,医疗保健服务设施较少,精神慰藉服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老年人实际需求更趋向于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6];李兵认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提供健康服务计划、日常照料服务计划和精神文化服务计划。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社会、家庭、市场等方面,并对多元化主体的整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在政府方面,张丽认为政府在社区服务供给方面有着极大优势,它可以营造一个良好供给环境,实现养老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在社会方面,邬沧萍认为社会包括社区、市场、非营利组织等是养老资源的提供主体;在家庭方面,曹宪忠认为以家庭为供给主体的养老方式,仍然是我国现阶段养老制度的必然选择;在市场方面,赵小艳总结认为以哈耶克、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发挥市场机制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功能,反对国家过度干预并强调慈善组织对福利的功能。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养老服务内容、供给主体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服务利用率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设施简陋、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等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包括资金来源有限、服务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不完善以及缺乏相应的专业服务人员等,并积极探索改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问题合理途径[7]。但纵观以往的研究,也存在以下的缺陷和不足:第一,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的论述;第二,针对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服务如何发展的研究很少;第三,缺乏从不同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角度出发研究社区服务的文献,而多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需要社区提供多样化服务化服务来满足。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访谈法。

  文献研究法。我通过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涉及的经典理论、公开发行的期刊、调查报告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知识有更好的根据,并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访谈法,我走访了M市琴湖社区、枫泾社区、菱塘社区,并与社区内老年人和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期能够进一步的了解M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明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然后深入分析了M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并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在M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居家养老

  2.M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不可能对M市的每个社区进行调查,在 10 个镇中选择了虞山镇,虞山镇下有琴湖管理区、兴福管理区、虹桥管理区、谢桥管理区、莫城管理区、大义管理区等 6 个管理区,从这些管理区下属的社区中我选择了发展比较好的枫泾社区、发展一般的菱塘社区、具有特色的琴湖社区。

  2.1 枫泾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

  枫泾社区位于M市虞山镇方塔街道枫泾河畔。居委会始建于 1988 年 8 月,辖区面积 0.47 平方公里,居民户 2503 户,常住人口 6002 人,辖区单位 18 个,居民小组 14 个,现有活动用房 1630 平方米,建有社区服务中心、健康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邻里文体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特色文化园、社区展示厅、民防、地震科普教育馆等阵地。

  枫泾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中突出体现了为社区的孤居老人服务,为了更加方便及时的照顾孤居老人,在职党员与孤居老人认亲结对,为孤居老人安装护老救急电铃,“小小护老铃,救了孤老两次命”。开展“推开门就是一家人”活动,发起了互助服务、健康服务、护老服务、“亲情枫泾、和谐家园”等系列活动。同时,在第二人民医院支持下,开展了“天使到我家”居家养老探索,护理志愿者定期走进长期卧床病人家中给予护理指导,营造了出入相友、邻里相亲、守望相护的人文友善环境及睦邻和谐的邻里环境。通过这些活动,社区的老人可以在自己家中享受到更多的服务,体现居家养老的优越性。

  2.2 菱塘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

  虞山镇兴福街道办事处菱塘社区占地总面积 48 万平方米,共有居民住户3112 户,人口 9876 人,外来人口约 800 人,菱塘社区通过退管条线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居家养老摸底调查。社区近年创建文明特色大楼 18 幢,创建社区文明家庭 10 户,区和谐家庭 2 户。

  菱塘社区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独居及空巢老人家庭配备了志愿者结对关心与服务,楼幢单元间发放邻里连心卡 ,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菱塘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建设的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为老服务等方面扎实到位,具有特色。

  2.3 琴湖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

  M市琴湖社区地处虞山镇古城区东郊、商贾云集的繁华区域。现有面积约 0.5 平方公里,社区有M市建设局、市疾控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所、江苏琴湖集团、中外合资华厦房地产有限公司、大润发M市店、江苏五星电器M市店、琴湖宾馆、 鑫旺府大酒店、精品歌舞厅等 38 个单位:居民小组 5 个:总户数 690 户,常住人口 2500 人。

  琴湖社区以创建新型的人文社区为工作方针,紧紧抓住 "安居乐业"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通过狠抓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和社区治安工作,牢牢抓住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和服务群众的主线,在载体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形成琴湖社区特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琴湖社区先后连续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等光荣称号。现在,正在全力以赴为打造全国文明示范社区阔步前进。

  提起琴湖社区,不得不提到M市阳光家园,阳光家园是一家养老院,这里住着很多老人,工作人员也是上了年纪的老奶奶,他们的宗旨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在这里,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生活上的照顾,医疗上的帮助,生活相对好一点。

  2.4 关于居家老年人的访谈

  被访问的 12 名老年人中,从年龄结构上看,50 至 59 岁的老人有 3 名,60至 69 岁老年人有 6 名,70 至 79 岁的老年人有 2 名,80 岁以上的 1 名;从婚姻状况看,有 2 名老年人已丧偶;从居住情况看,有 9 名老年人选择与配偶居住,1 名老人独居,属于“空巢家庭” ,其余 2 名老人选择与子女居住;从收入来源看,老人中有退休金收入的 11 名,其余 1 名主要依靠子女供养或政府的低保、补助维持生活。访谈人员具体情况见附录。

  2.4.1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情况

  在确定对枫泾社区进行走访之后,我带着准备好的资料访谈了以下几位老人。在 2 月 18 日上午九点,用M市理工学院学生证做证明经保安同意进入了枫泾社区,在社区居委会大妈的引领下,我采访了以下几位老人:

  编号 001 以前我是低保户,现在老伴有退休金了,但我们平均工资在每月 400到 630 元之间,属于低收入家庭。现在我、我老伴和其中一个孩子住在一起。由于老伴和孩子身体都不太好,总去看病,挺困难的。社区里面有时开展“天使到我家”

  的活动,会让护理志愿者到家中做些简单的检查。

  编号 002 我是一个人住,老伴走得早,以前自己没工作,现在靠每月的低保和老伴生前单位的补助生活,身体不好,有关节炎。每个月除了要吃饭,还要看病,生活是自己料理的,平时一个人就看看电视解闷。偶尔会到外面找其他人聊聊天或者下棋,过得也挺好。

  编号 003,我和老伴是工厂的退休工人,有退休金,两个孩子对我都不错,身体一直都还行,没有什么大毛病。平时没事就到活动中心看看报纸,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

  编号 004,我和老伴现在都退休在家里,和孩子们都分开住,我们平时自己能照顾自己,节假日的时候儿女们会回来陪我们,平时社区也会安排一些活动,让我们老人聚在一起聊天,了解我们的需求。

  访谈中,我发现家庭收入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两个因素对于老人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家庭经济条件好或者身体较为健康的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很高,自己有一定的积蓄用来养老,减轻了子女的压力,能够积极的参加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去,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反,患病的老人由于日常医疗费用开销较大,再加上收入有限,往往生活比较困难,精神生活也较为匮乏。这个时候社区所能提供的服务就至关重要了,为孤居老人安装救济电铃,组织护理志愿者活动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4.2 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建设的需求情况

  在 2 月 19 日上午九点我来到了菱塘社区,因为之前对这个社区做过调查,社区居委会的一位阿姨就陪同我一起去了几位老人的家中:

  编号 005 我今年已经72 岁了,腿脚不方便,平常不怎么出去,买菜、做家务很困难,一般都是儿子一周过来买几次菜,家务就等孩子有空的时候做一些。

  编号 006 我现在已经68 岁了,老伴去年去世了,现在和孩子一起住,有他们照顾,一切都挺好的,社区里面有很多老年人的活动,我也经常参加,生活很充实。

  只是有的时候孩子上班比较忙,一个人比较孤单,比较希望社区里多安排老人在一起的活动。

  编号 007 我今年 55 岁,和老伴有退休金维持生活,我们平时就帮忙照顾一下孙子,有空的时候就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我们社区老年人的活动很有特色,还出去参加过比赛,社区中为老人服务方面做得很好。

  编号 008 我对我们社区的老年人服务这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社区里对于独居和空巢老人家庭配备了志愿者结对关心与服务,这样就方便了邻里之间的帮助。

  在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方面,老年人的要求非常迫切,大多数老人可从子女那里获得不同程度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但在医疗健康方面则无能为力,对于长期慢性病患者来说,住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高水平的社区医疗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此外,有老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和健康讲座方面的服务。

  2.4.3 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创新的需求

  在 2 月 20 日上午九点我走访了琴湖社区,社区保安查看了我的学生证之后带着找到了社区的一位负责人,在她的陪同下我访问了以下几位老人:

  编号 009 我今年 57 岁,就有有轻微的脑梗塞,走路不是很稳当,只要自己能动,就不愿意住到孩子那里,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但是身体活动不方便,下厨做饭比较吃力,有时候还很危险,非常喜欢老年饭桌服务, 可以直接过来吃。

  编号 010 我现在有自己的退休金,过简简单单的日子,在养老服务这个方面,我们社区考虑还比较全面,从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和社区治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成绩,我们很是满意。

  编号 011 其实我们社区值得一提的是阳光家园,虽然是个私人养老院,但是做的非常好,我的一些好朋友在里面生活的很好。

  编号 012 我现在和老伴一起住,身体都还好,老人容易觉得孤独,所以很喜欢参加社区里面的活动,但是活动有的时候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就厌倦了。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更需要找到自己的乐趣,才不会觉得孤单,目前社区中可以为老人提供的服务还比较单一,参与的人数也有限,要想完善居家养老模式,必须不断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养老虽然在我国传统养老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首先,家庭趋向小型化,家庭户的平均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同时,中国的家庭结构也转变为以核心家庭为主体。家庭户平均规模的缩小和完全核心家庭的增多导致纯老年户不断增加。据2000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老人中一代户的比例,在城市中达到41%;生育率下降造成的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

  同时,子女的减少以及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这已成为共识[8]。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当前,华纳社区中大约四成的老年人都是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都是独自完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必然会有所下降,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

  其次,即使在两、三代人共居的条件下,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也有所削弱。

  一方面,城市中生存压力过大,子女迫于岗位竞争而忙于工作和事业,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另一方面,就是发生所谓“代际倾斜”现象,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城市老年父母的心理和实际生活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经过工作人员的大量走访得知,由于年轻人过于沉重的生存压力,很多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实际上成为了家庭中不索取工作报酬的“保姆”:不仅要买菜做饭、收拾家务,还要负责接送上学的孙辈一代,每天的时间都是排得满满的,本该受到照顾的老人们却仍然在照顾着整个家庭。

  第三,老年人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高龄化。一般来讲,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据统计,华纳社区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共有34名,他们的身体状况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理能力,并且,其在精神方面也面临着沟通不畅等问题[9]。可以预见的是,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负担问题不会仅仅是经济供养方面的问题,而且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会日趋突出。

  社会在转型,人口在发展,观念在变化,这些都迫切需要城市养老方式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养老社会化就成为大势所趋,养老功能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转移、替代和扩展是一个历史的必然[10]。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缓解家庭养老的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渐渐暴露出自己的问题。

  3.1 资金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慰藉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这些都对养老资金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资助、服务收费和社会筹募等。长期以来,虽然国家投入逐年加大,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其他方面资金来源渠道尚不确定,服务补贴标准偏低,使得社区居家养老处于资金不足,不能支撑起基本运作与相关设施的尴尬局面,无法完全满足日益增大的养老需求[11]。调查显示,在M市琴湖社区,政府以民办非企业组织为依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自从开展居家养老以来,资金一直非常紧张,本身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很难取得可观的收入,目前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捐赠和政府拨款。由于资金缺乏,社区居家养老建设所需要的相关设施和服务无法及时的得到扩充,造成供给不足,成为制约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瓶颈”,应积极探索相关政策,逐步形成完善的多元筹资渠道。

  3.2 整合资源能力较弱,服务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整合社区养老资源方面的能力还较为薄弱,产业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在访问琴湖社区的老人时,老人就曾提到活动过于单一,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必须要丰富活动的内容,创新活动的形式。

  第一、社区养老服务的资源较为分散,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等都在提供着各自的养老服务,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

  第二、社区内的养老资源没有得到大力动员。在社区内,从事公益活动的老年服务组织、志愿者队伍以及老年人的邻里朋友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帮助老年人度过难关,社区的凝聚力、归属感较弱,同时,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来推动社区内部资源的整合,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的机制。

  第三、社区居家养老的产业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朝产业化方向发展,随着人们支付能力的提高,老年人的需求也在增长,社区居家养老走产业化之路是必然趋势[12]。

  3.3 服务设施不完善,差异化服务较少

  随着我国居家养老的发展和完善,社区在建设服务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很多社区都拥有老年文化活动室、老年公寓等,但是,由于社区居家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的提供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13]。

  首先,服务设施不完善,虽然各社区兴建了很多老年服务设施,社区硬件建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这些资源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老年服务设施的设计有的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例如活动场所狭小、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交通不便、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缺乏无障碍设施等。随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等需求的不断增多,目前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品质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造成这些服务设施的利用率较低,不但影响了老年人享受服务的质量而且造成了社区资源的浪费。

  其次,差异化的服务较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老人应给予补贴程度的照顾,有针对性的提供不同的服务。在调查中,我发现目前社区在提供差异化服务方面非常不足,服务项目大多是针对生活能够自理并且乐群、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老年群体。

  3.4 专业人员缺乏,服务水平不高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组建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必不可少,但目前从事社区养老工作的绝大部分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这不仅影响了社区服务的质量,而且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在枫泾社区的走访中,我了解到该社区有“天使到我家”的活动,但是参与这些活动的都是狐狸志愿者,只能做些简单的身体检查,看起来对老人有帮助,实际效果却不是很好。

  4.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析

  4.1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为了更好地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必须拥有足够的资金,这样才能开展更多的活动,提供更多的服务,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

  第一、扩大政府财政投入。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只有继续加强和完善政府对社区服务的财政收入机制,才能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增强社区自筹、机构投资和社会捐助,多渠道筹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资金。

  第三、建立社会化资金投入机制。以制度化的方式建立起社区老年人反映需求的稳定渠道,通过社区协商机制促使社区服务提供者之间、提供者与老年人之间对资金的使用方式达成一致。提升社区成员、捐赠企业、业主委员会等社区主体参与共治的积极性,从而募集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化资金;培育互助与自助意识,在一些涉及老年人日常必需的社区服务项目上建立互助型资金投入的社会化机制[14]。

  4.2 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走访M市的三个社区之后,发现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枫泾社区主要突出在医疗方面,菱塘社区主要是在对孤寡老人的关心上,琴湖社区主要是在创新上,总之,社区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相对薄弱。

  首先,重塑家庭养老资源的地位和作用。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离不开老人家庭成员的基础性支持,我们要建立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面向老年人所在的整个家庭而不仅仅是老年人个人的支持性服务,最终目的是要巩固家庭照顾的力量,用以满足老人的照顾需求。

  其次,利用和盘活社区现有资源。加强社区或共同居住区域的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提高社区服务资源利用率是发展居家养老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综合使用社区内原有家政、老年大学等社区服务资源。另一方面,要争取把一些闲置的学校、厂房、商店等,通过赎买、租赁等方式,改造成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盘活现有资源,满足养老需求。

  最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居家养老走很惨夜话发展道路是由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也是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水平的有效途径,要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加快建立社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作机制,应尽快引入竞争机制[15],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4.3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实现服务多元化

  针对目前社区中服务设施少,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应采取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第一,扩大政府财政收入,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政府组织和推动的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的规定,今后社会福利支出不应低于财政支出的10—20%,而老年人是社会保障重点加以关注的四大弱势群体之一,居家养老又是未来养老方式的发展趋势。因此,居家养老经费来源不能单靠基层财务补贴和社会募集,而应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起对于居家养老项目整体财政预算制度,并在现有投入技术上适当增加一定比例,在初步确保居家养老发展的需要后,以不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率,做到逐年有所增长。

  第二,实现投入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实行产业化经营,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福利资源中的主导作用,使福利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保持相对均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实行有偿服务合理收费。这样既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又满足了社区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产业实现良性循环。

  4.4 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目前社区中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但是通常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员都不是专业化人员,降低了服务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浪费了金钱和人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善:

  第一,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应该尽力将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工作者容纳进来,以专业化为发展方向提高各类社区工作者的同质性水平,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彼此的分工协作。同时,选拔优秀的专职工作者从事社区服务的管理工作[16]。

  第二,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稳固机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工作者制定合适的职业化标准。把存在于各类组织机构中的社区老年工作者都看作政策发展的对象,使职业化社区工作者承担起直接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职责。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不仅能够节省货币资源,而且能够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去解决养老问题,提供日常照顾、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给老年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前,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是社区服务的提供和利用与老年群体的需求愿望之间出现一定距离,需要不断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紧密结合,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总安享晚年。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综合考虑了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充分吸取社区居家养老中的经验和不足,提炼前人研究成果中的精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本文借助M市部分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探寻了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多层次需求、看法,全面反映M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问题,为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参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由于参考资料的有限,加之时间、精力的限制,以及本人学术水平的浅显,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在社区老年人访谈提纲的设计上有待改善,应给予进一步细分,全面反映老年人的需求情况;由于数据来源方面有限,本文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日后继续加强。

  参考文献

  [1] 许爱花.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 龙书芹,风笑天.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 .社会科学研究, 2007( 1) .
  [3] 祁峰.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模式:居家养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 田北海.香港与内地老年人社会福利模式比较.北京:北江大学出版社,2008.
  [5] 刘晶.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6] 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上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
  [7] 王金元.城市老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J].社会科学家,2008(4).
  [8] 罗晓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启示[J].江西: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
  [9] 孙唐水.社区式居家养老问题与对策[J].江苏: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
  [10] 庄 琦.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出路[J].北京: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
  [11] 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浅析[J].湖北:今日南国,2010.
  [12] 何谦,陈汉平.浅议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和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7(3).
  [13] 徐寒冰.北京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现代企业文化,2010.
  [14] 张国平.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以苏州沧浪区“虚拟养老院”为例[J].江苏:宁夏社会科学,2011.
  [15] 张传辉.论“空巢老人” 养老服务市场化[J].社会学研究,2009.
  [16] 韦克难.论我国社区照顾养老的必然性及中国化[J].天府新论,20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