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01 共4921字

  第 4 章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

  任何一项政策皆有可能存在两面性,延迟退休政策也一样。在对相关概念、理论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后,我们可以从正负两个方面对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进行分析。

  4.1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正面影响

  4.1.1 从增加适龄劳动人口数量角度。

  从我国的总抚养比,也就是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来看,近些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 2010 年的 34.2%上升到 2014 年的 36.2%.另一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虽然我国 15 至 64 岁人口数在过去大体上随总人口数增长而增长,但总体来看,我国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速度逐年趋缓,这一趋势在2011 年后最为明显,并且 2014 年我国 15-64 岁的人口数出现了近二十年来的首次下降,比 2013 年减少了 110 多万人。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日本出现的劳动力人口数下降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经济成长速度的减慢,这让我国不得不对类似问题引起重视。劳动人口数减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失业率上升,但同时也将使劳动力成本升高,进而会对制造业和出口造成不利影响,而出口正是过去 30 年推动中国经济迅猛成长的主要因素。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减少已经是现实所在,而退休年龄的低龄化、男女退休年龄不一致等问题都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目前来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在现行退休年龄制度下,老年人退休后的生命余年随着预期寿命延长也相应延长了。与此同时,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养老服务业的改善,使得我国退休后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比较乐观。大量的退休老人是身体健康、生活态度积极、无需特殊照料的。这些老年劳动者在身体健康状况好、工作经验丰富的时候退出劳动力市场,是对老年人力资本的浪费。加上我国目前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违规提前退休状况,大批具备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违规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更加剧了人力资本的损失。

  根据人口预期寿命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要比男性的预期寿命高,而按照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女性的退休年龄却要比男性早 5 岁或者 10 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男女退休不同龄会造成一部分女性劳动者在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时期不得不退出劳动力市场,不仅不公平,还会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适当延长劳动人口退休年龄,不仅可以有效应对劳动人口数出现减少趋势的现实,而且能够让具有劳动意愿且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女性劳动者在达到目前的退休年龄时有机会继续工作。这一举措能够有效增加劳动力市场中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

  4.1.2 从延长人力资本回收期角度。

  人力资本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某一期间或某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人力资本回收期越长,越有利于调动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越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尤其在出台了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的政策后,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全社会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大大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意味着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更晚,工作年限减少。教育投资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投资,而且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投资,如果劳动者工作年限减少,收回用在人力资本投资上所需要的时间就不得不相应缩短,也就是说人力投资回收期也要相应地缩短。拥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不得不退出劳动力市场,也打击了劳动者想要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做出贡献的劳动积极性,抑制了整个社会人力资本总量的提高。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统一的退休年龄制度,这表明不管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是早是晚,他们离开劳动力市场的年龄都会是一样的。我国劳动者的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为 16 周岁,那么,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作对比:一个是达到 16 周岁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没有读过大学的劳动者 A,另外一个是在 30 岁左右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具有博士学历的劳动者 B,如果两位劳动者同为男性,按照我国现行政策,他们两人的退休年龄统一为 60 岁。那么在两人的一生中,劳动者 A 的工作年限长达 44年,而劳动者 B 的工作年限大约只有 30 年左右。这个例子说明,如果退休年龄不区分群体,全部使用统一的年龄,那么,受教育时间长的高学历人才工作年限要大大少于受教育时间短的低学历人才。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拥有硕士学历、博士学历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国家培养一个高学历人才所需要投入的资本远高于培养一个 16 岁就参加工作的劳动者。

  因此,适当延长高素质老年脑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龄,让这一部分劳动者继续工作、继续服务于国家与社会,有利于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有利于延长我国的人力资本回收期,达到人尽其才。

  4.2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

  4.2.1 延迟退休对青年人就业的挤出效应设想。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研究延迟退休的影响,都提到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对就业率,尤其是对中年人和青年人就业率所带来的冲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会使得老年劳动者继续工作,挤占了原本应该提供给年轻人的岗位,老年劳动者就业率的提高将会带来年轻劳动者就业率的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但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对此观点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在延迟退休对青年人就业的挤出效应上进行的测量不够准确,没有充足的证据能够证明老年人就业率与年轻人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基于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设想,采取与国内外学者相同或者相似的方法,来研究我国老年人就业率与年轻人就业率的影响,其产生的结果也将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合理性。

  关于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负面影响,学者李付俊、孟续铎、张超在《延迟退休的影响效果分析》一文中曾利用回归模型验证了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就业的挤出效应[16].本文在借鉴这一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回归模型、使用最新统计数据、在变量选取上有所创新,且对回归分析结果作了更为详细的展开说明。

  4.2.2 不同年龄组人口的划分与资料收集。

  本文在参考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的一系列研究后,构建了计量模型,来具体分析延迟退休是否会给我国的青年人就业带来挤出效应。首先,对劳动者按照年龄进行划分,参考国外学者的方法,我们把全部劳动者分为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三类。虽然按照当前我国的退休政策,男女退休年龄是有差异的,但对于本文的研究来说,性别差异对研究结果影响比较小。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在划分不同年龄组时,将 55 岁及以上就业人口划分为老年组就业人口,25 至 54 岁的就业人口划分为中年组就业人口,16 至 24 岁的就业人口划分为青年组就业人口。

  对于各年龄组人口的就业率,我国尚未公布具体的数字统计,为方便研究三组人口就业情况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城镇就业人口数来做分析。各年龄组的城镇就业人口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各年龄组城镇就业人口=城镇总就业人口数×该组内城镇就业人口比重以上公式中城镇总就业人口数和各年龄组内城镇就业人口比重两个部分都是可以从历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查到的,由此可以计算出个年龄组城镇就业人口。

  我们选取 2003-2013 年间的数据来做计量,可以通过公式分别计算出这 11 年间我国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劳动力的城镇就业人数。

  4.2.3 建立不同年龄组的就业关系模型。

  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年龄段就业情况,往往会受到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口数、居民消费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各种因素进行测量时会发现它们往往存在多重共线性。在建立模型时我们要遵循科学、简明、实用的原则,尽量避免多重共线性给模型带来的不稳定不科学的影响。本着科学、简明、实用的原则,我们以青年组城镇就业人数(Y)为被解释变量,以老年组城镇就业人数、人均 GDP、GDP 增长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为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如下:Y=A+BX1+CX2+DX3+EX4+FX5+GX6其中:Y 表示青年组城镇就业人数,X1表示中年组城镇就业人数、X2表示老年组城镇就业人数、X3表示人均 GDP、X4表示 GDP 增长率、X5表示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X6表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有效,先将表 4-1 中的各变量数据取对数,然后再代入模型中。

  本文利用 SPSS11.5 数据统计软件,采用向后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变量以克服多重共线性,如表 4-3 所示。回归结果显示,X1和 X5的检验不显著,被剔除出回归方程,保留其余四个变量 X2、X3、X4、X6.

  模型中的四个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各系数是显著不为零的;对回归系数的共线性统计中,显示容忍度都大于 0.1,同时方差膨胀因子都是小于 10 的,以上结果都可以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做完回归分析之后继续做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发现 D-W 统计量的值为 2.709,接近于 2,因此可以认为该计量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也就是说模型没有遗漏关键的解释变量,其函数形式也是适当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被解释变量 Y 与解释变量 X2、X3、X4、X6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 SPSS11.5 软件做散点图,以方便我们观察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下散点图所呈现的趋势都比较明显。

  4.2.4 回归分析结果。

  从以上回归分析结果生成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变量间存在的关系,其中,青年组城镇就业人数(Y)与老年组城镇就业人数(X2)、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6)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同时,青年组城镇就业人数(Y)与人均 GDP(X3)、GDP 增长率(X4)呈现正相关关系。这个结果说明,单纯比较老年组城镇就业人数的与青年组城镇就业人数的话,一方增加会引起另一方的减少,即老年人的就业对青年人的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出老年劳动力的就业与青年劳动力就业之间的确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退休年龄的延迟使老年劳动力增加,根据计量模型所显示出的趋势来看,这会带来青年劳动力的减少。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青年组就业人数与人均 GDP 和 GDP 增长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也说明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要达到较高的青年人就业率,必须大力发展经济,这也为解决好就业问题、减缓延迟退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指明了方向。

  4.3 研究结论总体分析

  通过以上的理论加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退休年龄的延迟既会给对劳动力供给带来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从正面影响来讲,延迟退休可以增加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延长人力资本回收期,这对于防止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本的浪费具有重要意义。从负面影响来讲,退休年龄的延迟会对部分群体的就业情况造成不利的影响。退休年龄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我国青年人的就业率,但是造成就业压力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延迟退休这一因素只是其中一个小部分。

  除了延迟退休这个因素之外,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体制转变造成下岗人数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大量转移,以及新增劳动力人口增多,也就是教育的产业化带来高校毕业生增多等等。从研究中也能够看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着力点应放在大力发展经济上,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想要保持良好的就业水平和较高的就业率,不是依靠老年劳动者提前退休就能实现的。

  同时,虽然延迟退休会给劳动力市场供给情况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综合延迟退休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减缓养老金压力、减少人力资本浪费等多方面的意义来说,其正面影响依然是占据主要地位的,也是符合国际养老保险改革趋势的。可以说,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衡量两方面影响后,在政策方案制定时将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充分发挥政策所能带来的积极效果。

  4.4 本章小结。

  本章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角度,探索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延迟退休年龄对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既存在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实施延迟退休后,能有效增加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和延长人力资本回收期。计量结果显示出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延迟退休对青年人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我们还可以看出,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要达到较高的青年人就业率,必须大力发展经济,这能够有效缓解延迟退休政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针对延迟退休政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在实施政策时必须更加谨慎。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