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优化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07 共9758字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李克强总理在汇报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时指出,只有人民富足了,国家才能强盛。

  因此,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以增加人民的福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生活需求有了较大的提升,民生建设日益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我国《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于 1950 年颁布,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已建成了以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为核心,社会救济、抚恤与社会福利等多重保障共同发展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网。十八大报告中就曾提到要保证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做到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增进民生建设,就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有着"社会的安全网"、"社会的减震器"之称的社会保障作用突出,能够起到稳定和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社会保障作为一项正外部性极大的公共物品,其发展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由于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效率优先所带来的贫富差距加大,需救助的人口数量上升,社会保障支出大量增加,单纯依靠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筹资已无法满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促使其顺利运行,就要增加财政对此方面的补助支出。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情况,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全年山东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 6819826 万元,财政分别投入 197649 万元和 472997万元用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但同时,仍存在着财政支持力度有待提高,财政补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其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图分析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现行山东省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1.1.2 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讲,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释了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所带来的效应分析。立足于山东省省情,分析了全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现状,通过实证找出影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因素,对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讲,社会保障在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是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必需之物,财政拨款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仅关系着财政资金的分配,而且对整个社保制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民生工程建设受到了高度的关注,2015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 75 元提高到 85 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 320 元提高到 380 元,同时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①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性,从而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整个社保体系的完善发展。因此,以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为例,根据当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情况,找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不仅利于对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优化,而且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都可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进而为积极发挥财政在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在政府与社会保障关系方面,凯恩斯在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研究时发现,国家宏观经济同政府财政、社会保障之间构成特定的函数关联,政府合理的社会保障财政收支能够缓解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周期波动。新剑桥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者对政府介入社会保障领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见解。新剑桥学派以实现收入均等化为终极的、绝对的目标,主张政府干预改善收入分配的政策,调节现有的分配状况。新凯恩斯主义将工资、价格刚性等结合到宏观经济与就业决定理论中得出凯恩斯主义结论,他们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由此而造成的失业和经济波动只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是不可能的。Roberz(1987)认为,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金随着政府不断追求扩张性的社会保障计划而不断增加,以至于长期以来政府已处于财政不堪重负的局面。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应适当以社会性资金的投入代替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可以通过构建国家基本社会保障和发展商业保险的途径来破解长期积累的社会保障难题,从而化解政府社会保障财政风险和危机[1].James .M. Poterba(2000)等人研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时,认为延后退休年龄是社会保障存有财政的压力时所选择的一个解决方式。凯恩斯主义者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保障,具有"经济内在稳定器"功能的社会保障能够在实现经济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2].Mishra、Anderson(2001)认为社会保障的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双重支持,政府转移支出更是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支撑[3].CaseyB.Mulligan(2003)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准公共品,对上代人有利处,在财政与社会保障关系的研究中,其认为政府公共政策是支持社会保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4].Jennifer Klein(2003)从美国福利制度出发,描述了私人保险与公共社会保障之间的发展情况,其指出由于对私人保险的过度依赖,美国社会保障的功能逐步弱化,但出于福利国家的发展趋势,国家仍然不可回避地成为整个社会保障的负责人[5].Feldstein Martin.S.(2005)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间的关系,其指出为弥补社保资金的不足,政府会采取负债政策[6].

  从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方面,国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Jie Zhang 和 JunsenZhang(2004)选取了 64 个国家 1960-2000 年间的面板数据,用来分析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其决定因素,得出社会保障越发达,经济增长反而减速[7].而LawrenceH.ThomPson(2005)认为政府负有完善社会保障的责任,其对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与经济活力呈正比,同时也利于稳定劳动力市场[8].

  1.2.2 国内文献综述。

  财政对民生领域支出随着政府对民生领域的关注程度提高而增加,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包括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由于自身和外在因素影响,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还存有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各项目间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社会保障整体发展时间较短,建设还不完善,同时在不平衡的地区经济的作用下,其发展完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近几年,关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1.财政社保支出结构与社会保障关系研究。

  朱元保(2013)指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受到了不合理的财政社保支出结构的影响。城乡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部分责任可归咎于城乡间社会保障的差异。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社会保障影响国民的就业意愿、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目前我国用增加社保支出来促进就业机制的完善这一途径还不顺利,这也从某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健全的[9].仇晓洁、温振华(2012)研究我国农村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效率时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但贫困标准以及五保标准的平均水平与其他两大区域并无太大差异,造成社会救济人数占农村人口比与另外两个区域相比明显偏小,而农村社保财政支出占财政的比重与中西部区域相比并不小,导致其投入与产出不相符的情况。同样,较低的对农村的救济支出标准也是我国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一个绊脚石[10].龙玉其(2011)指出我国社会保险支出设计的不完善还表现在对社会保险的补贴较多,而对社会保险的补贴给高收入人群带来的收益要比低收入人群大,易造成"劫贫济富"的不合理局面,违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初衷[11].刘继同(2011)认为社会保障结构性变化突出表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从社会保障财政迈向社会福利财政,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合理[12].

  2.财政社保支出结构现状研究。

  (1)整体研究。

  赵建国、李佳(2012)对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的非线性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研究,其认为目前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既存在总量偏低的问题,又存在支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占了财政社保支出的大部分,财政社保支出发放对象主要是贫困人口和退休人口,其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较少的补助额无法满足其真实需求,且财政于城镇、农村的支出比例有失公允[13].徐倩、李放(2012)以我国 1998-2009 年的数据为参考,推敲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演进过程,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的比例在这一时间段呈大幅上升趋势,与之方向变化的是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的比例变化情况。财政社保支出的主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和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所占比例接近 50%[14].林治芬、孙王军(2012)认为财政对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应该承担不同程度的支持责任,例如政府财政责任的底线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则是高端部分,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收入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成员间的分配,政府只承担代际负担的平衡和转制成本补偿,而诸如就业政府则承担促进责任[15].柯卉兵(2009)从我国各地财政社保支出的稳定性角度,对我国财政社保支出进行了研究,其得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所有项目中极值比最大的一项,其次是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再次是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呈现出极大波动的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异系数,表明了我国各地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具有十分明显的随意性[16].宋士云、李成玲(2008)指出我国社会保险型社保制度模式显现,社会保险支出所占比重逐步增大,但不可忽视的是,城乡间社会保障体系差异还是过大[17].

  (2)分国家研究。

  吕幸(2015)指出在瑞典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中,社会保障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 41%左右,是公共支出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所有社保项目中,医疗和养老占重头,不同的保障项目囊括的主体不同,各项目多占的支出比例不同,但得益于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同一项目的支出比例变化不大[18].杨红燕、孙红娟(2014)运用基尼系数和集中指数等工具,以美国 2000-2011 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美国各州政府财政社保支出的公平性及联邦与州政府负担比例的合理性情况,其认为美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是具有较高的公平性的,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建议[19].杨红燕、陈天红(2013)研究了英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制度结构及其公平性情况,其发现英国各社保项目的支出比例均与其支出性质和其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情况相关,养老和卫生保健是社保支出的主体,工伤、失业、生育等为仅涉及有限的人群的项目,至于家庭、儿童津贴等,则属于福利性的更高层次的保障项目,此类项目支出弹性更大[20].杨红燕、陈天红(2011)在研究澳大利亚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时指出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七部分:对老年人资助的支出、对有儿童家庭的资助的支出、残疾人资助的支出、对退伍军人及其抚养着和赡养者的支出、对失业者和患病者的支出、一般性的年轻人津贴、提高土着人生活水平的支出。且社会救助支出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占到了极高的比例[21].

  (3)分地区研究。

  巴曙松、孔颜、吴博(2013)指出我国地带内存在的差异性造成了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性,地带性差异最明显的地方是东部地区,而东北地带的差异性最小。要做到平衡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支出,遏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当前政府须增加对东部和西部地带内的社会保障的调控力度[22].宋晓莉、白极星等(2012)利用 1998-2010 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西北五省区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因素和效应,结果证明西北其他四省区的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要比青海省的低许多。各省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效应也因其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水平和总抚养比情况的不同而具明显的差异性[23].贾静(2010)研究分析了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状况,其利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得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差异,但三大区域间的差距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差距起伏中增加,中西部地区则相反,经济发展程度的不一致是东部各省市间财政社保支出呈不公平性的一个重要原因[24].

  (4)分省份研究。

  张倩(2014)在分析河北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时得出,河北省财政社保支出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性。例如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农村的低保水平要低于城镇,农村此方面支出存在缺位,2012 年在城镇支出达到 44.69 亿元时,农村仅为 23.41 亿元。人均水平来看,城镇低保为 309.96 元/月,而农村为 138.54 元/月,农村低保标准需进一步提高[25].闵波、陆新文(2013)从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考察江苏省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通过对典型城市支出情况的比较,发现苏南地区不仅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还是人均财政社保支出量上在三个区域中都是最高的,但在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重系数上,情况恰恰相反[26].张颖强(2013)在分析山西省的财政社保支出的项目结构时,认为山西省主要集中于对社会保险项目的财政支出,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其支出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在地区结构上,各地财政社保支出差异大,省级机构、临汾等地支出较多[27].崔晓明(2012)借助 2001-2010年数据,研究了云南省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得出云南省变化起伏较大的是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方面,实现了平稳增长的是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及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另外,在城乡社会保障方面,城市化倾向明显[28].贺彩霞(2012)对内蒙古乌海市财政社保支出现状分析时指出乌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支出比例较低,现阶段的保障方式与就业方式不相适应,失业保险金不仅领取标准过低,而且领取时间较长。而在农牧民工的社会保障方面,针对其保障的投入不足,社会福利也较少而且服务标准降低[29].
  
  3.财政社保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

  (1)地区差异明显。

  关浩(2014)认为我国在财政社保支出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公平,诸如上海、北京等地,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比要高于其人口占比,而山东、河南等地低于人口比例,各地区在社保支出上存在巨大差异,影响了地区成员的收入水平,从而降低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调节功能[30].朱元保(2013)发现与理论相反,地方财政对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并没有很好地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相一致的步调,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位于前列的城市反而集中于青海、西藏这些欠发达省份,而浙江、福建等较发达省份,人均政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要低。由于农民工群体广泛存在于东部地区,使得东部整体的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难以提升上去[9].姜旸祎(2011)同样发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对应,分别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负担及人均支出情况来考察,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湖南、湖北等省份虽然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例较大,但人均水平较低[31].李雪萍(2008)认为财政支出差距在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间不断拉大,公共服务呈现出不均等的情况,表现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优于农村,东部优于中西部[32].

  (2)城乡间差距显着。

  邢嘉威(2014)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为例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存在城乡间的差距,失地农民虽有一定的养老保险,但其他方面的保险,如医疗、再就业等保障缺失严重,与现阶段不断壮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发展不相符[33].徐倩、李放(2012)以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为标准,考察衡量城乡间财政社保支出的差异,其认为此指标在城乡居民间的差距较大,虽从 2003 年起有下降的趋势,但城镇居民仍占据了超过 90%的财政社保支出;而从另一指标--可支配收入中转移性收入所占份额来看,城镇是农村的 3 倍有余,城镇仍是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主体对象[14].杨勇刚、董芳(2010)认为社会保障因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也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农村居民占到了总人口的 80%,但其所占的社保支出占全国社保经费仅为 11%.例如卫生事业,从 1991至 2000 年,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每年按约 4.59%的速度增长,此数值与当期的财政收入的增速及 GDP 的增速还有一定差距[34].冉维(2007)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社会保障的支出结构,社会救济是财政对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的的唯一支出,其他项目几乎是空白,相对比而言,城市在可享受肉价补贴、副食品补贴等一系列补贴的同时,离退休金,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也是其享受的项目。正是基于这种不合理结构,占到总人口的 57%的农村群众所占的财政社保份额仅为 3%左右[35].

  (3)各项目发展不平衡邢嘉威(2014)指出社会保障项目中,针对就业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较少,从2007-2010 年的数据来看,就业补助方面的支出仅占到财政社保支出的 10%,与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化为非劳动力这一过程不相符,就业方面支出仍显匮乏[33].朱圣坤(2012)指出我国财政社保支出中,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占据重要比重,虽然这一比例正逐步下降,但是仍然偏高,此项目占用大量资金阻碍了财政社保支出结构的调整;而抚恤和社会救助方面的支出仍显不足,且增长缓慢,作为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仍不是小数目,对此类人群而言,包括基本生活、教育、住房、司法等各项救助都应该囊括其中[36].冯盛芝、陈嘉羽等(2011)指出多年来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用所占的社保份额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除2003年之外,1987-2004年间,其支出比重一直低于 2%,而用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的比重也仅达到 4%-5%,二者合计也不过占到当年 GDP 的 1.52%,相差发达国家 10%的比重甚远。如果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比例低,则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对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是起阻碍作用[37].龙玉其(2011)认为缺乏重点的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是目前我国社保建设的一大问题,社会保险基金占据了大部分财政资金,而对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却是相对欠缺的[11].王玥(2011)指出农村低保保障水平低,保障范围小,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纳入到低保项目中的贫困群体较少,财政资源未用到最需要的地方[38].董冬(2009)在分析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时发现,社会保障用于各个项目的支出额是不断变化着的,增长最多的一项是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而补充全国社保基金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此现象说明公共财政支出随意性较大[39].

  4.优化财政社保支出结构的对策研究邢嘉威(2014)指出当前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需要进行财政社保支出改革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努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大力提高财政对就业的补助支出,以期保障居民的就业和再就业;另外,为稳定社会保障这一"风险池",需要不断拓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范围,放大政府投入的效应[33].

  巴曙松、孔颜、吴博(2013)认为各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水平挂钩,要想提高且进一步平衡各地的社会保障支出,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22].冯盛芝、陈嘉羽等(2011)认为应加大财政社保支出力度,以弥补目前我国财政社保支出数量少的不足。此外,还应从完善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开辟多元筹资渠道、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关于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管理、防范社会保障财政风险等方面入手[37].杨勇刚、董芳(2010)认为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农村的财政投入,是完善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由之路;将财政资金向高效率项目倾斜,保证用于财政社保支出的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动力[34].王增文(2010)认为调整财政社保支出的结构应成为改进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重点,不能只依靠财政加大对其的投入,此外,新增税收以增加财政收入这一方式也成为解决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不足问题的一个途径[40].班晓娜(2005)指出受财政支付能力所限,在现阶段,我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额度还是偏低,为增加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应完善税收制度,一是建立社会保险税,二是可将部分个人所得税划入社会保险支出以起补充作用[41].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是国外学者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他们提出要合理有度地安排财政资金,确保对社会保障的财力支持,为我国完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提供了经验与启示。而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二部分对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进行研究:一是从宏观层面对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情况进行分析,二是从微观层面对区域或省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找到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寻能够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起到优化作用的政策建议。但整体而言,从可获取的资料来看,缺乏专门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研究,现存的研究也是仅在分析财政社保支出整体中提到结构问题,支出结构作为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关注,但并没有广泛得到针对性的研究,更加缺乏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而具体到山东省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在基于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以山东省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现状、探寻影响其的因素,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山东省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情况,运用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目前财政社保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探寻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优化山东省财政社保支出的结构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 1 章绪论。具体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即本文第 2 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理论基础。该部分包括三块内容:(1)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内涵及外延,(2)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关理论:瓦尔纳法则、马斯格雷夫理论、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3)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效应分析。

  第三部分,即本文的第 3-6 章,为本文研究的主体部分。第 3 章,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该部分选取了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口抚养比、消费水平、就业情况、物价等变量,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测度其影响程度,从而对后续问题及原因分析提供依据。第 4 章,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描述2006 年至 2013 年八年间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总体水平、各个项目和城乡地区的情况及社保支出效率情况,并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山东省财政社保支出项目结构和城乡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财政资金紧张、山东省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第 5 章,优化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对策建议,结合影响山东省财政社保支出结构的因素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确定合理安排财政社保资金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具体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归纳总结。以此为参考,从山东省情出发,综合分析,系统阐述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情况。

  2.实证分析法。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山东省财政社保支出结构的现状,运用实证检验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支出结构的建议。

  3.比较分析法。通过与全国和浙江省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山东省与其存在的差距,提出优化山东省财政社保支出结构的对策建议。

  1.4 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点:

  (1)本文运用经济理论、计量模型,通过数据分析,考察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情况,希望能够为今后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2)本文通过对国内文献的阅读和整理,发现我国针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专门研究偏少,只是在相关文章中有所涉及。因此,本文就立足于山东省的数据,专项分析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情况,探求影响其的因素,为今后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提供建议。

  本文的不足之处:受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无法获得山东省 17 地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数据,因此无法详细分析山东省内地区间和城乡间社保支出情况,从而无法就缩小山东省内部社保支出差异而提出较为针对性的建议,此外,由于 2007 年前后统计口径的变化,无法统一分析之前的情况,使得本文数据跨度较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