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12 共350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石家庄山尹村家庭养老模式探析
  【第一章】农村新型家庭养老方式探析绪论
  【第二章】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一般概述
  【第三章】反哺式养老、代际交换及养老支持系统理论
  【第四章】农村养老现状及家庭养老模式的变化
  【第五章】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分析
  【第六章】完善我国农村新型家庭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石家庄农村养老模式优化研究参考文献
  
  5 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分析
  
  5.1 指标体系的设计
  
  5.1.1 指标体系的设计
  
  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是指老年人对该模式的满意程度。本文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等内容,其中经济支持是指主观上对子女、自身及社会的支持做出评价,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从子女的日常照顾、购买家政服务及参加托老所或老年公寓这些形式是否认同做出评价,精神慰藉主要从家人慰藉、朋友慰藉及通过社区娱乐活动获得慰藉的途径是否认同做出评价。
  
  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是反映目前人们对目前家庭养老模式认同程度下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指标组成的集合,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因素都作为评价指标纳入认同评价指标体系中,因此,我们在确定具体的指标体系时,根据相关文献和资料,重点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对当代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进行系统的评价,具体的指标体系情况如下:
  
  
  
  5.1.2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第三部分是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的调查。各部分问卷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为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由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目前的职业状态构成,以便清楚地了解本研究所调查主体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为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从第 6 题至第 18 题,分别从养老方式的选择、居住情况、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照料情况及精神慰藉 5 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第 6 题为养老方式的选择,第 7、第 8 题为居住情况的调查,第 9、第 10 题为经济来源的调查,第 11-第 15 题为日常生活照料情况的调查,第 16-第 18题为精神慰藉情况的调查。
  
  第三部分为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的调查,包括第 1-10 小题。
  
  5.1.3 权重的确定
  
  新型家庭养老模式的认同评价分析首先需要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权重的确定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由专家打分法、多元统计分析法、专家排序法和层次分析法构成。本文采取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首先根据 3 个一级指标和 10 个二级指标确定彼此的对应关系,即第一类经济支持包含子女的经济支持、自身劳动所得、自有储蓄及养老保险支持,第二类生活照料包括子女日常生活照顾、购买有偿家政服务及付费参加托老所或老年公寓,第三类精神慰藉包含家人慰藉、朋友慰藉和参加社区娱乐活动。依据重要性标度表(表 5-2),绘制表格,然后将这些表格交给相关专家进行打分,依据专家打分,得到判断矩阵,具体情况如下:
  
  
  
  
  
  
  
  
  
  
  
  
  
  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出, CR 值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其次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结果得到:经济支持所占比重最大,为 0.465,其次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所占权重最低。一级指标下具体的二级指标所占比重也各不相同,经济支持指标中子女的经济支持所占权重最大,其次为自身劳动所得、养老保险支持与自有储蓄,生活照料指标中子女的日常生活照顾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购买有偿家政服务和付费参加托老所或老年公寓,精神慰藉指标中家人慰藉权重较大。
  
  
  
  5.2 实证分析与检验
  
  5.2.1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又称可靠性程度,用于分析某种测量方法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性水平,并以这种一致性程度为指标来评定量表与测量方法的可靠性。信度由内部一致性信度、复本信度、再测信度及复本再测信度构成。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受访者回答同一个量表所有题项的一致性程度,主要用 Cronbach'sα系数检验,本次研究采用这种方法。
  
  
  
  表 5-8 的分析结果显示,问卷中四个部分的量表 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0,并且整个量表数据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 0.756,根据统计学观点,任何测试量表的信度系数在 0.70 以上,表示测试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因此本次调查数据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适宜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检验。
  
  2、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出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 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Bartlett Test ofSphericity)检验。KMO 用于比较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KMO 值越接近 1,表示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Bartlett 球形检验用于检验各个变量是否各自独立,即各变量之间是否显着。如果显着(即 sig.<0.05)则可以进行分析,且问卷的效度良好。本量表 KMO 值达到 0.743,Bartlett 球形检验值得到的 P 值小于显着性概率 0.05,因此有很好的效度,本次调查问卷可以接受。
  
  
  
  5.2.2 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及结果分析
  
  1、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
  
  在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后,就面临如何获取有关信息的问题,针对本次大部分为定性评价指标,相关信息的获取主要凭借问卷调查的形式,所获得的信息主要依据格栅获取方法法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格栅获取法是凯勒于 1955 年所提出的个人结构理论中的一个判断思考模型,一个格栅(Grid)由元素(Element)和属性(Attribute)两部分组成,属性的一极或另一极均可以对元素进行描述,而元素的属性则可以通过线性的尺度来表示。①在本次研究中对指标的实现程度评价划分为五个等级,通过线性尺度表示进行表示。
  
  指标体系建立完成后各元素也得以确定,下一步将为各指标进行判断打分,本文统一采取五分制原则为问卷信息打分,每个问题的选项得分依次为 5、4、3、2、1,根据调查指标得分公式(式 5-5)计算本次问卷的指标得分,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ij 为指标的标准得分,Aij、Bij、Cij、Dij、Eij 为调查结果 A、B、C、D、E 等级的问卷调查统计值。
  
  依据公式可知,每项指标的得分总和应在 1-100 之间,分别为 0-20、20-40、40-60、60-80、80-100,具体形式见下图(图 5.1)。由图可知格栅获取法将定性指标分为非常差,较差,一般,较好,非常好五个等级。五个等级与评价结果的标准分值相互对应,其中得分在 0 至 20 分时代表群众的认同程度非常差,21至 40 分之间代表认同程度较差、41 至 60 分之间代表认同程度一般、61 至 80 分之间代表认同程度较好、81 至 100 分之间代表认同程度非常好。人们对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程度的总体评价得分在 80 分以上,说明老人对这个模式是非常认同的;若是认同得分在 60-80 分之间,说明老人基本认同该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若是认同得分在 40-60 分之间,则说明人们对此模式勉强认可;若是认同评价的结果低于 40 分,则说明新型家庭养老模式无法得到认可,今后难以运行。
  
    
  根据对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评价的问卷调查统计情况,我们可以得到各项指标的标准得分。如表 5-10:
  
  
  
  利用层次分析法得来的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指标得分标准值,见表5-11:
  
  
  
  2、结果分析
  
  通过实证,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借鉴相关资料进行指标设计,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评价矩阵不是直接来自调查数据,而是通过专家调查法,请专家对每个指标进行等级评分,然后再将数据取算术平均值取得,保证数据最大限度的准确性,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反映出人们对新型家庭养老模式的认同程度。
  
  (2)实证结果中,人们对新型家庭养老模式基本认同,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其中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综合分值为 75.04、73.48 和 71.01,精神慰藉得分最低,而其所占的权重也较少,可以说这是新型家庭养老模式认同中评价最低的,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认为经济支持在整个家庭养老模式中最重要,起兜底作用,日常生活照料次之,精神慰藉认同度较低。在经济支持中,子女经济支持得分较高,说明目前老年人认为经济支持应主要依靠子女,其次为自己,而养老保险支持可以起辅助作用。在生活照料中,付费参加托老所或老年公寓认同度较低,目前大部分老人无论是出于经济条件考虑还是受思想观念的影响还不大接受这种方式的照顾,相比较其他方式而言认同度较低,还是比较倾向于由子女提供照顾,但是总体来看,人们对于这种家庭养老模式还是比较认同的,随着社会转型,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大部分老年人都认为已无法完全依靠子女进行家庭养老,需要获得社会的帮助,但又不想完全脱离子女,渴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有子女的陪伴,满足亲情上的需求,因此新型的家庭养老模式需要出现,一方面强调子女照顾老人的责任,一方面又使这种模式与社会结合,扩大养老资源,更好的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