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一体化下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作者:谭霁晟
发布于:2023-02-26 共5140字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高品质发展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及构建全面开放格局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现状分析,明确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新的挑战,最后提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为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这三大极具活力的经济区。但在这三者中,长三角由于一体化进程早、程度高,无论是从经济产出还是产业结构方面来看,都在三大经济区中处于领先水平。当前,我国经济正逐步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寻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整体上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长三角区域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奋斗的目标。

  一、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状、挑战及发展目标

  (一)面临的现状。

  (1)长三角区域内不同地区人均GDP差距不断拉大,不同城市之间公共服务领域的差距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区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2)区域创新投资占比明显增加。技术创新是竞争力的根本,意识到国家富强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故创新投入资金差距逐年缩小,效率水平也不断提高,与国外差距正在渐渐变小。(3)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下降明显,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加强城市集群内不同城市在产品上的生产分工,提高生产效率。(4)长三角交通通行能力不断提高,要素流市场整合能力强。长三角的公路交通已经十分发达,但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推进城市间轨道交通,构建多层级、覆盖范围广的区域交通系统,形成城市集群内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通行效率,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5)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成效显着,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持续下降,环境急需改善。

  (二)面临的挑战。

  要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仍有问题亟待解决:(1)全球价值链参数具有程度高、锁紧效果低的特点。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与国外相比,从总体上来说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面临着向高端价值链攀升的紧要任务。(2)“行政区经济”情况仍然存在,制度性一体化进展缓慢。一方面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中存在为了实现地方利益最大化,孤立和竞争多于合作问题,导致区域资源配置和共同市场面临障碍。另一个方面市场化合作协调程度并不高。需要打破现有的行政隔阂,营造市场开放发展环境,抓住长三角发展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我国关于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法律法规仍未出台,造成长三角区域内缺乏统一性的制度。在制度性一体化层面,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对长三角一体化进行政策扶持。建立标准统一管理制度,推动长三角区域制度体系完善,争取早日实现长三角区域制度一体化。(3)区域内要素市场分割使得资源空间配置难以实现配置优化。与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相比,流动的货物的市场流动将面临更多障碍,这种由传统的行政部门分割和管理政策约束更为明显。元素市场整合过程缓慢,资源空间配置需优化,行业科学劳动分工失去市场的基础。在功能性一体化层面,区域一体化可以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会均衡分布在每个城市中,需要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集群。(表1)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或突破。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机制。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达到较高水平,城乡差距明显缩小,整体将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成为最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中国提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出发点在于提升整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能力。

  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措施

  (一)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表1 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希望通过实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就意味着长三角不仅承担着通过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还承担着为其他发展区域从高速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探索、示范的功能。长三角是以上海为核心,周围以南京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等二十多个城市组合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城市集群。长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使得长三角面临着新旧功能切换、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与世界上充满影响的五大世界级城市群相比,我国长三角城市群虽然在人口与空间上不相上下,但是在经济总量与人均经济份额上差距都较大,该情况反映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仍然处于一个弱势地位。

  1、创新发展。

  以创新为国家发展驱动力,紧跟世界前沿科技研发,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带动周围中小型产业融入世界产业链,从整体上提升区域竞争力。在源头上加强创新,开发核心技术,提高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效应,是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从现有的研究机构中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学科团队,给予支持政策和灵活机制,以吸引具有全球优势的创新争取尽早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重点抓好各自最有利的区域和环节,探索共建共享的合作新机制。(表2)

  2、协调发展。

  推进建设区域内综合一体化交通系统,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设施,重点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与协同效益;推进医疗保障一体化、文化教育及科技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市地区之间合作和互助,放大带动效应;促进城乡融合,促进经济、资源、人口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以创新改革打造城乡命运共同体。

  3、开放发展。

  长三角区域在国内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中,面临着稳增长、调结构的艰巨任务。首先,营造优质的开放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吸引更加优质的各类要素在长三角区域聚集。其次,推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加强长三角地区引领作用,促进长三角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最后,促进从主要依托外需向“内外并重”方向转变,抓住机遇,将可依托的经济规模优势转化为对外经济合作的新优势,提高“引进”先进要素的能力。

  4、绿色发展。

  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绿色发展为前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生态资源的浪费,并考虑将生态优势加入到作为提升经济效益的一个要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建设绿色长三角,实现自然财富与物质财富双丰收。

表2 2021年全球城市实力指数中研发指数排名情况一览表
2021年全球城市实力指数中研发指数排名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gl obe power ci t y i ndex(2021)》

  (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按市场化分配的大背景下,要实现良性互动、互惠共赢。

  1、差异化一体化发展。

  缩小地区间不平衡,充分解决基础差异问题。一方面根据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经济差异、资源差异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策略,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除了自然禀赋等要素差异,地方政府制定当地政策对当地发展差异化起着根本作用。政策制定者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统筹多方面资源,利用知识、技术等带来的经济效益来缩小各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2、高效率发展。

  区域内资源要素合理分配及专业化分工合作是推动区域一体化最主要的动力。生产要素不再受城市边界限制,以最合理的生产方式、分工合作生产,使产出效率最大化,打破各城市之间的隔阂,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集群,长江三角洲参与到国际分工与竞争中,应将整个地区的力量集成、整合资源,以便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商品竞争格局市场,充分发挥出产业合作的整体竞争优势。

  3、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要求区域内各个领域都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具有时代性、全面性及差异性的特点。区域一体化是一个密度增加的过程,且密度必须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反之将造成区域发展条件恶化,不利于一体化发展。根据基于DEA等评价模型对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近年来,区域内26座城市间的可持续发展效率差距呈不断扩大态势,发展效率值虽然高于京津冀城市群,但与珠三角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以合理规划发展情况较好的小城市,并加大对小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以达到疏解大城市人口压力的目的。

  4、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格局,应该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适应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情况,建立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且长三角区域城市内存在生产与生活分离等情况,以致于难以吸引到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只有产业融合的新兴工业城市集聚高水平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来支撑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5、人才引进高质量发展。

  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应该具备交通便捷、生态宜居、接纳不同文化等优秀的品质。(1)交通便捷: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地区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制约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首先要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整合,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形成规模效应。(2)生态宜居:从生态方面看,长三角人口众多,居住密度较大,单位面积污染排放量较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从宜居方面来看,长三角房价涨幅上增,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却下降。应多渠道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政策实施,控制房价,才更有利于未来城市集群发展。(3)接纳不同文化: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城市集群的中心城市,同时兼具更多的优秀品质。其中上海文化又被称为“海派文化”,其精髓之处就是尊重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兼顾个人与社会利益。

  三、总结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由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距离核心城市较远的地区,发展水平通常都低于距离核心城市近的地区,从而导致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城市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这就导致了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的发展出现差异性。伴随着这种问题的逐步深化,长三角地区周围的小城市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阻力,不利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下,长三角地区还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地区资源分配不均衡、空间要素配置不对等等问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多元主体力量,抓紧优化区域内城市产业布局,避免城市间产业结构雷同;完善城市组团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形成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促进城市内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实现等高线一体化;整合资源要素,构建区域价值链;以长三角地区整体利益为目标,加快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建设。推动地区融合发展,保证更大范围要素流动畅通,最大限度发挥出不同地区的优势,合理分工,汇聚更强的合力,从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斐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经济视域下的区域一体化-一-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例J]西部论坛, 2020.30(03).

  [2]唐承辉, 豆建民长三角城市群功能性网络结构及其一 -体化程度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20(12).

  [3]周正柱,李瑶瑶,冯加浩.协同创新背景下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 -体化发展[J]科学发展, 2020(11).

  [4]姚鹏,王民,鞠晓颖长江三角洲区域- -体化评价及高质量发展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 2020(04).

  [5]王华新形势下长三角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构建[J]科学发展, 2020(11).

  [6]陈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展与趋势[J].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21).

  [7]方大春,牛黎光长三角城市群中心性效应与--体化提升[J]区域经济评论, 2020(06).

  [8]曹广喜,胡斐然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Super-SBM-Undesi rabl e评价模型[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 44(03).

  [9]林善浪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 -体化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 2020(32).

  [10]刘冬,杨悦,张文慧,徐梦佳.长三角区域- -体化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度研究[J]环境保护, 2020. 48(20).

  [11]杨晨,薛美根,吉婉欣,逄莹,王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思考[J]城市交通, 2020. 18(04).

  [12]郑兰祥,房真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科技金融产业为例[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22(05).

  [13]张跃,刘莉,黄帅金区域- -体化促进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准自然实验[J/OL].科学学研究, 2020-09-30.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原文出处:谭霁晟.区域一体化下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No.700(05):15-1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