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与协调对策

来源:中国市场 作者:张蕾蕾
发布于:2018-12-18 共2827字

  摘    要: 风云变幻的经济新时代, 诸多风险挑战交织叠加, 国内外形势前所未有。置身于这种新形势背景下,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显着上升。但是针对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说, 却相对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越发不平衡的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面积相对较为广阔, 地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即使我国已经针对四大经济区域的不平衡状况进行了政策扶持与经济扶持, 但是在短时间以内仍旧无法实现平衡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特征; 长效机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与协调对策

  我国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 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就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而言, 应积极探索解决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的有益方法, 以此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1.1、 政策层面的原因

  其一, 自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 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区域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投资的第一选择, 并且诸多的外资企业开始陆续入驻沿海区域。一方面为沿海区域带来了先进思想理念、现代管理实践以及专业的技术与设备等, 另一方面由于不断涌入大量的资本, 城市建设开始进入不断拓展的新阶段。基于投资环境的日渐改善, 不但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方向, 而且加快了我国产业国际化的速度。

  其二, 由于我国财政投资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区域, 因此东南部区域的财政预算往往比西部地区高。随着国家资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我国南部与东部地区逐渐完成了经济特区的有效建设, 并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 也因此形成了一套经济圈带动发展体系。

  1.2、 地理层面的原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差距, 地理位置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区域, 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并且具有丰富的石油、农作物、矿产、水产品等资源。因此, 我国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集中了大量的高科技技术人员以及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并且由于近海交通发达, 与发达国家交往较为便利, 因此潜在市场相对广阔, 这一地区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宝地。而反观西北地区, 气候条件恶劣, 戈壁化、沙漠化较为严重, 土地贫瘠, 资源匮乏, 交通不便, 留不住高学历、高技术性人才, 劳动力短缺。既不具备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 也缺乏后期的基础设施建设, 导致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

  按照我国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现状来说, 我国实施诸多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之后, 极大地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经过实地调查以及深入探究了解后发现, 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备的实际特征有:

  其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我国提高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近几年来, 政府有关部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 合理制定出了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的政策与战略。与此同时, 实施这些政策, 既为南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又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 有效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

  其二, 当前阶段, 我国制定并实施的是一低三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 对东部沿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应充分发挥地区经济带动作用, 提高中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以实现各地区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新局面。

  其三, 基于前几年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我国按照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制定出西部大开发经济战略。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一方面推动了西部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缩小了西部地区内部各县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但是由于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其四, 由于前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大爆发, 导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并出现经济明显下滑的趋势。就这一问题, 我国制定并实施了行之有效的经济战略与政策, 并强化了政策实施的力度, 有效降低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区域经济造成的恶劣影响。

  3、 建立健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3.1、 结合现实情况,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财政制度

  我国四大经济地域应按照本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 合理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我国制定并实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主要作用是充分发挥经济基础以及定位主体功能。因此, 在对财政政策制定与设计时, 应强化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有效管理, 并制定较为完善的转移支付系统, 确保财政政策的正常实施。

  3.2、 合理构建区域经济税收制度与政策

  若想构建区域经济税收政策与制度, 应立足于经济发展的现状, 建立健全资源税费制度, 以此保证西部地区资源与经济优势合理转换。按照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实情, 应合理调整企业所承担的价格与税费等, 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终目的。这些政策, 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 西部地区在实际的发展历程中, 应建立健全税收优惠政策, 并加大实施力度, 确保区域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 应合理制定人才战略, 有效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 踊跃参与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当中, 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应该制定激励政策, 对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 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

  3.3、 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投资政策

  各地区应按照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现状, 合理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投资政策, 提高地区经济在发展中的整体竞争力。除此之外, 我国应制定实施财政投资政策以及国债投资政策, 一方面为促进西部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起到带动区域实施项目投资建设的作用。与此同时, 伴随着投资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应用,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也在不断地缩小, 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平衡发展夯实了基础。

  综上所述, 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我国相关部门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制定调整政策, 提出相关措施, 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进而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客观来说,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后发赶超型国家, 在经济发展中都会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因此国家应按照各个区域经济的现实情况制定合适的财政政策, 建立健全税收制度和投资政策, 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刚.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与发展机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6 (6) :10-12.
  [2]王曙光, 金向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协调的财政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4 (9) :97-101.
  [3]郑继承.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我国“十二五”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 2013 (3) :73-81.
  [4]刘志彪.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3 (1) :4-10.
  [5]覃成林, 郑云峰, 张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 2013, 33 (1) :9-14.
  [6]刘志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与长效机制[J].探索与争鸣, 2012 (6) :23-25.

原文出处:张蕾蕾.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与长效机制分析[J].中国市场,2018(34):29-3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