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进展(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27 共11782字
  3.经济二元结构突出,难 以发挥核心辐射带动作用
  
  京津冀区域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北京、天津的综合实力较强,河北综合实力较弱,差距较大。在2013年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上,北京3360元,天津2726元,河北1882元。北京的年人均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是 河 北 省 的3倍多,分别是紧邻北京的张家口、承德地区的4倍甚至5倍以上。在京津周围的河北省辖区内,分布着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到27216万。过于悬殊的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直接后果就是,区域中落后的地区没有能力引进、吸收、消化核心发达城市各种必要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的管理制度,而发达地区出现的产业聚集、形成的产业规模和高层次的产业因为得不到坚实的腹地支撑而出现产业链中断,没有能力向周边落后地区推广和扩散。因此,影响着合理经济梯度的形成,这使核心城市的能量很难辐射和发散出来。
  
  三、他山之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概况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13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20%的 国 内 生 产 总 值、全 国22%的 财政收入和18.4%的 外贸出口,其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第一。
  
  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上海,带动着长三 角 地 区 和 整 个 长 江 流 域 的 发展。一批“小巨人”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都呈飞速增长,经济总量基本都过千亿人民币。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三角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同时,这里还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聚集着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包括万向集团、金山石化、扬子乙烯、大众汽车、上海贝尔、东方通 信 等 在 内 的 数 千 家 巨 人 型 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名列全国前茅,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接轨上海,实现共赢,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苏州:近水楼台,四沿布局;无锡:融入一体化,谋求新发展;南京: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杭州:接轨上海,错位发展。长三角周边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与上海的联动看做是重要的战略,以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为契机,正在打造一个“三小时经济圈”的长三角。
  
  (二)经验借鉴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改革 开 放 后 生 产 要 素 的 跨 地 区 流动、产业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
  
  20世 纪80年 代前,长三角各省市的关系以竞争为主,相互协作不多。 1990年浦东开放成为上海和江浙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上海、浙江、江苏都逐步认识到相互间协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加强沟通与协作。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苏州在制定产业规划时,遵循的是与上海错位经营、配套服务的思路。随着上海经济的起飞,苏州因接近上海也获得了强大的经济辐射。进入21世纪后,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协作与内部整合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 种 整 合 性 与 协 作 性 主 要 表 现为:三地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能够考虑到长三角的共同利益和彼此的协同;企业投资等微观经济行为也开始考虑在整个区域内布局,许多江浙企业把总部或运营中心设在上海,大量的上 海 企 业 也 到 邻 近 地 区 拓 展 业务;三省市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连为一体;在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作机制已经基本建立。
  
  京 津 冀 地 区 之 所 以 至 今 都未 能 实 现 区 域 内 深 度 整 合 和 全方位协作,主要是由于前期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由竞争向协作转变需要一定的“磨合期”.目前北京虽然已经形成了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格局,但除首钢已成功迁移以外,其原有化工等产业的转型和迁移尚需时日,其 与 区 域 内 其 他 城 市 尤 其 是 天津 如 何 实 现 产 业 错 位 发 展 还 需进一步研究。另外,天津基于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如何实现与京冀在城市功能、产业发展的差异分工与互补;河北在服务京津的同时,如何利用京津的城市功能转换与产业转移机遇,实现产业 错 位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水 平 的提升;京津冀都市圈内如何实现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切实解决京津周边贫困带等问题,都是制约京 津 冀 总 体 竞 争 力 进 一 步 提 高的重要因素。对此,只有认真学习借鉴长三角内部整合、合理分工、密切 协 作 的 经 验,切 实 推 进京津冀实质性、深层次协作,现有的各类矛盾才能得以解决,京津 冀 的 总 体 竞 争 力 才 会 有 望 赶上或超过长三角都市圈。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走向
  
  (一)战略规划 :四 个 立 足 ,七点要求
  
  ***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双城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 现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作 为 合 作 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一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二是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同机制的作用。三是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四是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五是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六是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七是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 二 ) 北 京 : 明 确 城 市 战 略 定位,做好“舍”的文章
  
  北京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变化快、素质好,是其主要特点和优势,同时不断发展的北京又面临很多令人揪心的问题。把各方面优势发挥出来,把各种问题治理好,要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提高发展水平。
  
  ***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几点要求,首先就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