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绪论

时间:2016-06-24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666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困境分析 
【第一章】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第三章】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4.1】 案例一:冠城国际C区吉商大厦建设项目 
【4.2】案例二:保利金香槟A8#楼建设项目 
【4.3】案例三:长春恒大御峰建设项目 
【结论/参考文献】房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下,建筑市场适应社会运行而蓬勃发展起来,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一些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存在着诸多质量问题,为建筑工程埋下了质量隐患。近些年来,建筑工程事故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比如,在建的楼房下沉,房屋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倒塌,桥梁投入使用不超过五年就坍塌,地铁施工事故等等,不仅给国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而且还危及到人民的正常生活,特别会因为事故而给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经济利益面前,就会存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问题,特别是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够,主观性地导致房屋建筑质量不合格,当房屋建筑投入使用后,各种质量隐患就会凸现出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学术研究领域关于管理科学方面研究已经趋于系统化。质量管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成为该门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逐渐系统化,管理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围绕着质量管理而展开。从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二十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由泰勒提出的质量检验管理;二十世纪 40 年代至 50 年代由休哈特提出的统计质量控制管理;二十世纪 60 年代至今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随着质量管理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应用,一系列理论形成,包括二十世纪 60 年代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Crosby)所提出的零缺陷理论,于 1986 年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所提出的六西格玛理论,1996 年 Roberts·Kaplan,David P·Norton提出的重建工程理论等等。相比较而言,美国的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具有较高的标准,比其他企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标准上也更为标准,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还要能够通过非常严格的 IS09000 标准认证,在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上,国外更偏重于系统性研究,诸如质量监督管理研究、质量管理研究等等,将统一的质量管理研究体系制定出来,并划定规范的质量管理范畴。

  目前,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经历了 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产品检验阶段,检验单个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样件;第二阶段为统计检验阶段,由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模式出现,利用统计抽样方法检验产品成为必然要求;第三阶段为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调动企业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最经济的方式,在保证用户充分满意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经营质量不断提高;第四阶段为现代质量管理阶段,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作为补充,使企业经营走向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检验质量管理,是根据职能的不同对于质量管理以合理分工,其中的质量检验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而作为管理职能存在,并相应地将专职的质量检验制度建立起来。其中,操作质量管理,就是工人在制造产品的同时,还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工长质量管理,就是工长承担产品质量检验的责任,强化了检验职能,分化了操作与检验职能。检验员作为专职的质量管理者,从事专业的质量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从专门的管理人员到操作者、管理者和检验员的质量管理,对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产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着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特别是在产品的检验与保全产品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产品质量检验效果。

  质量检验理论则是将事后质量检验转变为预先质量控制,以强调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破坏性检验和全数检验方法以解决。但是在具体运行中,过于强调统计学量化分析,而忽视了组织管理的方法所发挥的作用,由此而对质量管理产生了局限。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现代化推动工程施工技术更新换代,产品的概念不再局限于有形的产品,而是扩展到无形的服务。产品质量也相应地扩展到过程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来,将质量管理渗入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中,以保证产品质量。基于企业职工的工作质量不高,对于产品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保证,将质量管理纳入其中,构成综合性质量管理体系,做到预防为主,结合检验,以提高产品质量。

  伴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国外的一些质量管理学者提出了新的质量管理理念。承包商的质量自检管理。国外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统一看法是要保证工程或产品质量,靠外部检查只是一个方面的措施,但更重要的还是依靠企业内部的质量 自检管理与质量保证,企业的自检管理体系一般较健全,要求较严格。

  建设单位进行的质量监督管理。建设单位进行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按 FID IC 合同条件中的规定进行。建设单位代表或建设单位指定的设计工程师或业主授权的其他机构及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政府的监督管理。一些国家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在特定的时间内需要对建筑工地进行检查。其检查的时间为开工、基础完工、承重结构和高耸构筑物完工后以及项目竣工后;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规划正确选址,而且符合现行法规中关于公共安全和健康的有关规定。

  进入 20 世纪以来,品牌化的发展有如核裂变,时至今日,品牌标记已经无处不在,由此引发的品牌效应和品牌竞争愈演愈烈。纵观当今世界,质量的竞争乃至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创造自己的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

  由此,国外的学者提出,企业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外,关键在于经营自己的品牌。

  适度质量关注的是产品质量生产的经济性问题。随着人们对资源不可再生性的认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广泛接受认同,企业与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也由原来的尽可能完美发展到适度质量要求。过高的质量水平将人为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过低则达不到全面质量满意。

  顾客是质量的鉴定人。顾客满意与不满意的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因为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组织质量改进和提高。满意的顾客会以他们的忠诚和积极推介等各种方式回报企业。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顾客成为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推动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

  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并遵循最高质量目标、核心价值标准的质量观念的行为规范。质量文化从微观角度看,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它致力于提高企业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技法,已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的。如今质量文化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不断拓宽,在世界范围内正进行广义质量文化的研究。

  1.2.2 国内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质量管理基本上是处于质量检验阶段,沿用的是前苏联 20 世纪 40 年代至 60 年代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技术抽样检查标准制定贯彻后,才逐步跨入第三个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85 年,随着原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在全国被普遍推广。虽然我国对质量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很多学者对一些具体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苏方新认为在技术管理比较落后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国有企业适合采用 BPR 模式,引进新设备或改造旧设备,裁减人员,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等;在人员素质较低,管理落后,但是技术差距不太大的企业,比较适合采用 ISO9000 模式,ISO9000 采用标准条款,便于强制执行,即使人员素质较低,也能够实施;而对于员工素质较高的企业,可以实施 TQM,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严格遵守程序的同时,积极发现改进机会;对于那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可以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改进以巩固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姚玉玲等认为 ISO9000 创建了最基本的质量管理架构与外部认同效应;六西格玛则体现实实在在的内外部改进绩效。在 ISO9000 基础上实施与六西格玛的整合,将成为我国企业一种较好的质量管理模式。虞立箴指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了组织追求卓越的经营管理模式,它兼容了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组织在贯彻管理体系标准或取得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整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要求来提高自己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从而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管理成为国内研究的焦点,但主要是从房地产行业角度进行分析。学术研究领域从建筑施工实践的角度,针对建筑施工产品的质量和控制进行了研究,包括 2002 年,韦明生对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以及控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004 年,陈迎春在对施工企业展开研究中,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工程的质量标准以理解。2006 年,孙辉和王用杰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于技术管理措施提出了基本要求。2007 年,随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得到重视,薛向东提出,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对于工程建设人员的组织管理以及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且提出了工程建设全面监控的管理措施。2008 年,李阳提出了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进入到 2009 年,中国诸多的研究学者都围绕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展开研究,强调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黄素芬提出施工质量依赖于完善制度的规范化管理,阮立阳将风险管理纳入到质量管理中,并提出了风险预防与施工进度控制之间的关系。2010 年,中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强调了全面系统化施工管理,并将建筑工程质量与人财物建立必然联系,突出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经济性,包括赵红玉所提出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徐宝云所提出的构建完善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宫兆宇强调人员素质的重要性等等,更有研究人员提出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管理的质量控制决策,这些都成为了改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中国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发展,QC(Quality Control Circle,缩写:QCC)小组活动被应用与企业管理中。QC 小组,即为质量控制小组,是在相近的工作场所中,人们根据需要形成小圈团体,采取合作的形式解决工作现场的各种问题,并按照既定的活动程序实施管理。QC 小组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职工按照企业经营战略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实现目标。针对于工作现场所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质量,通过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 QC 小组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质量管理中应用 QC 小组可以获得良好的质量管理效应,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落后,包括日本,美国等国家所采用的 QC 小组活动,对于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具有显着的作用,但是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使得管理效应难以展开,因此而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实际对于 QC 小组活动以改进,以真正意义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目前我国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上,实行了政府监督、第三方认证、企业自控的体制,并建立 了相应的省、地市、县级管理机构。在管理制度上 ,建立和完善了以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法规和规章。推行了建设监理制。但另外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部分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意识不高,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在我国从事工程行业的人员达到几千万。这些工程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建设知识,许多都没有经过培训。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事故比较多,影响工程质量以及工程进度。一些建设单位相关责任人,在没有建设许可证的情况下,或者已经超越其资质等级的情况下,非法进行挂靠、转包以及进行非法分包等活动,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顾后果进行压价,甚至进行行贿,利用非法手段承揽工程。

  建筑市场不规范,信用缺失、无序竞争、低价中标、任意缩短建设周期等现象仍然存在。建设市场的不规范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的一些关于质量法规的法律层次比较低,在法律层次上主要有国家层次上的《建筑法》、《产品质量法》,有政府以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比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还有一些诸如《产品质量法》以及《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虽然这些法规都有一定程度的约束指导作用,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管理技术规范。

  重大工程质量技术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管理上仍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随着竞争程度的逐渐激烈,尤其是一些重、化工项目,以及一些大型的土木工程项目,标志性的大型公共建设项目等,在建筑物的外观上以及技术风险上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诸如上海越江公路隧道的盾构,直径为 14.5m.还有北京国贸桥地下车站的工程,下层是大空间的地下车站,上层是立交桥,在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风险隐患,诸如此类的还有北京的崇文门地铁站等。在工程质量的管理方面,由于惩罚力度以及检查力度的不深入,使得这些技术风险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缺少法规和监管队伍等方面的必要支撑。

  在关于村镇工程质量建设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中,各种标准都不健全,村镇建设质量管理只是流于形式,监督队伍没有发挥作用。由于法律上的不规范,群众对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造成具体的工作实施起来的难度。

  工程项目已经向高、大、深、难转移,而建设、管理、监督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面对建设规模的扩大,北京奥运会以及加入 WT0 等,建设工程质量面对巨大的挑战。中铁承建的从北京到沈阳的秦沈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施工项目时,要求采用进口的专业测量仪进行电脑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利用环氧树脂调整每一根钢轨。上海沪浦大桥合拢时。对高强悬栓连接的误差要求非常高。这些诸多工程表明已经向高、大,深、难转移。但是,建设施工项目的相关方的总体素质滞后于工程要求的进展,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伴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质量管理多从经验的角度出发,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虽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市场环境要求而建立了多种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但是并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管理理论。企业的发展以质量为本,用质量保信誉,用信誉保市场,用市场保效益,用效益保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一个原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认同。中国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市场利润空间逐渐狭窄,使得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认识到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原有的价格竞争转变为非价格竞争,质量和服务成为了提升企业行业信誉度的基本条件。评价企业的重要指标在于施工质量的优劣,对于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确保建筑业工程质量,就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施工行为以规范,积极地推行 ISO9000 标准认证,以推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按照正确的轨道运行,获得良性发展。

  1.3.2 研究意义

  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程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乎到工程企业间竞争中的成败,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工程施工管理控制问题以探索,在改进工程管理体制的同时,还要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在工程实践中具有现实性意义。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比较多,这些质量问题在施工中埋下了质量隐患,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公共利益具有重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情况下,要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就要采取必要的质量保证措施,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只有建筑工程企业施工采用良好的质量控制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水平。随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也必然会有所提升,其中的质量保证措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随着工程的进展而采用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根据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不断地改进,才能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质的飞跃。

  本论文在阐述房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针对若干工程案例,分析其影响项目施工质量因素,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提出的预防措施,最后归纳总结出结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解决方式提供参考。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