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免疫学论文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

来源:生理科学进展 作者:罗贝贝;陈佩杰
发布于:2020-05-06 共9852字

  运动免疫学是基于免疫学和运动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运动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几年来, 运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医学、体育学等。本文整理了8篇“运动免疫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运动免疫学论文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一篇:运动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 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方法运用于运动免疫的研究中.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细胞免疫、免疫分子的检测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运动免疫的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依据, 并为通过更有效的研究方法来判断和辨别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现象和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细胞,细胞因子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检测手段和技术的推出, 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检测方法应用于运动免疫的研究中, 已成为运动免疫学倍受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免疫标记物、免疫检测仪器的不断问世, 免疫分析灵敏度的不断提高, 使得运动免疫的研究不断地深入.

  1 免疫细胞的检测

  1.1 T淋巴细胞和细胞亚群的检测

  T淋巴细胞在人体细胞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测定运动过程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变化可以判断运动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并能为免疫机能的转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胞数量检测和细胞功能的检测.常用的数量检测方法有[1]:免疫荧光法、磁株分离法、流式细胞术等.常用的功能检测方法有[2]:细胞毒试验、T细胞增殖试验、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等.早期的一些检测方法如玫瑰花环试验等已经被淘汰, 目前应用最为普及的是流式细胞术, 它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 被认为是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之一.

  流式细胞术 (flow cytometry, FCM) 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单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它可以对混合细胞群中的亚群细胞进行计数.随着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 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从相对细胞计数到绝对细胞计数、从单色到多色荧光分析、从相对定量到绝对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已广泛应用于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和运动免疫发生机制及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研究中[3,4].

  1.2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的检测

  1)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s, NK) 介导天然免疫应答, 能直接杀伤靶细胞, 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功能.NK细胞是一类被认为在运动中反应明显、变化幅度大的细胞群[5], 因而为了准确地了解运动机体细胞免疫的变化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状况, 通常需要监测运动过程中NK细胞的活性及数量[6,7].

  NK细胞的检测方法有细胞活性的测定和细胞数量的测定.放射性核素释放法、四甲基偶氮唑盐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微量酶反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等[8,9,10]都是细胞活性常用的检测方法.放射性核素释放法较为经典的是采用51Cr释放法检测人体NK细胞活性, 但其缺点是存在放射性污染.NK细胞活性也可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 其优点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分析, 敏感性较强.张嘉等[11]通过构建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K562细胞株, 作为靶细胞株, 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 认为该检测快速、稳定、准确, 可作为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一种新方法.NK细胞的数量检测较多地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

  2) 自然杀伤T细胞 (natural killer T cells, NKT) 是Budd等[12]在1987年首次报道的, 之后的研究表明, NKT是不同于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另一类细胞群, 兼具NK细胞和T细胞特征的免疫细胞.临床研究发现, NKT细胞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免疫防御, 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肿瘤和克服器官移植排斥等方面都发挥了免疫保护作用[13,14].运动免疫的研究也发现, 运动中NKT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是能够较好地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的敏感指标[15].

  NKT的检测同样可采用细胞活性的测定和细胞含量的测定.51Cr释放法、MTT法可用于细胞毒活性的检测, 细胞毒活性的杀伤效应也可用双标记细胞毒法、细胞光扫描法等进行测定.NKT细胞含量的测定较多的是选用流式细胞仪和克隆定量进行检测的[16].流式细胞仪与克隆定量相比较, 显得更为简单、方便.

  1.3 树突状细胞的检测

  自1973年Steimant等[17]首次报道树突状细胞 (DC) 以来, DC已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DC参与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 因而, DC的研究颇受免疫学界的瞩目.尽管目前运动医学界对DC的研究较少, 但是由于DC具有启动初使免疫应答的独特功能, 因此, 在运动过程中, 检测DC的改变对于寻找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敏感指标可能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外周血液中DC1及DC2细胞的检测通常采用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仪检测可直接定量DC数量和百分率, 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等特点.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培养、和 (或) 阴性选择富集后的DC细胞, 费时、费力, 不能够准确反映DC在体内的真实特性.

  2 免疫分子的检测

  2.1 细胞因子的检测

  机体功能在正常状态下, Th1和Th2细胞 (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cell, 简称Th细胞) 处于动态平衡, 维持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正常功能状态.随着对运动免疫研究的深入, 许多学者认为Th1/Th2淋巴细胞失衡与运动免疫抑制有密切关系.由于Th1和Th2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无法区分, 只能通过细胞亚群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 对Th1和Th2细胞进行间接测定.

  细胞因子的检测[18,19]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1) 生物学检测法又称生物活性检测法.根据细胞因子具有的不同活性, 对其进行检测.生物活性检测法有细胞增殖法、靶细胞杀伤法、细胞因子诱导的产物分析法等.该检测法敏感性较高, 但特异性较差、操作烦琐、易受干扰.

  2) 免疫学检测法是根据细胞因子的抗原性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 通过免疫学技术如同位素、荧光或酶标记技术测定细胞因子的含量.有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 、流式细胞术等.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ELISA法, 其优点是特异、方便、易标准化和批量化, 很适合临床应用.其缺点是敏感性较低.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 ELIS-POT已应用到细胞因子的检测中, 它可以从单细胞水平观察细胞因子的表达.ELISPOT比ELIS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更为高效、简单、快捷.

  流式细胞术和ELISPOT技术均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的理想手段.流式细胞术能快速、简单地进行单细胞水平细胞因子的检测, 同时还能较精确地判断不同分泌特性的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和ELISPOT技术已在运动免疫的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测定的并非细胞因子本身, 而是利用细胞因子的基因探针检测特定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技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 或荧光定量PCR方法, 可对细胞因子的DNA或RNA进行检测.PCR技术是用于体外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以获得大量拷贝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技术从1985年问世以来, 就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RT-PCR技术, 是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被认为是一种重复性好、灵敏性和准确性都很高的检测方法[20,21].RT-PCR的出现, 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检测基因表达量的最适合方法.上海体育学院人体运动科学研究人员探索了绝对定量的实时荧光PCR细胞因子mRNA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 由于它不需要对免疫细胞进行刺激, 因而可反映生理状态下机体的免疫机能[22].在运动免疫的研究中, 运用绝对定量的实时荧光PCR细胞因子mRNA检测, 能够较早地从mRNA水平检测到外周血细胞自发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更具有前瞻性和敏感性.

  2.2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属免疫活性分子, 指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类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在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控中发挥作用.检测运动中免疫球蛋白Ig G, Ig A, Ig M等变化, 可反映运动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有单向扩散法、免疫浊度法 (透射浊度法、散射浊度法) 、免疫电泳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单向扩散法、免疫电泳法操作简便, 但准确性较差.免疫浊度法是免疫定量检测的一大进步, 它是将免疫沉淀反应与现代光学测量仪器、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所进行的定量检测方法, 具有快速、精确等特点, 能够检测微量蛋白和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已普遍应用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中.

  3 结语

  随着运动免疫检测方法的日趋深入, 尤其是生物技术在运动免疫研究中的不断拓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 会有更多新的、有效的免疫学研究方法运用于运动免疫的研究中, 笔者将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间的内在联系, 运动所致的免疫机能变化及运动免疫抑制的机制将得到更进一步地阐明.

  参考文献
  [1]沈关心, 周汝麟.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M].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91-394.
  [2]但刚, 刘晨霞.T淋巴细胞功能及检测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26 (3) :377-379.
  [3]Rehm K, Sunesara I, Marshall G D.Increased circulating anti-inflammatory cells in marathon-trained runners[J].Int J Sports Med, 2015, 36 (10) :832-836.
  [4]Xing J Q, Zhou Y, Fang W, et al.The effect of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on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immune function of volleyball players[J].Int J Clin Exp Med, 2013, 6 (8) :712-715.
  [5]Zhang X, Matsuo K, Farmawati A, et al.Exhaustive exercise induces differential changes in serum granulysin and circulating number of natural killer cells[J].Tohoku J Exp Med, 2006, 210 (2) :117-124.
  [6]Roberts C, Pyne D B, Horn P L.CD94 expression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fter acute exercise[J].J Sci Med Sport, 2004, 7 (2) :237-247.
  [7]匡晶, 袁海平, 史仍飞, 等.摔跤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间若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监测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26 (5) :37-40.
  [8]Faraoni I, Cottarelli A, Giuliani A, et al.A novel telomerase-based approach to detect natural cell-mediated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tumor cells in vitro[J].J Immunol Methods, 2005, 305 (2) :162-172.

运动免疫学论文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二篇:运动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运动免疫学是基于免疫学和运动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运动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几年来, 运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继续关注运动性免疫机能失衡的机制和干预措施, 开始探索运动对免疫老化的影响。此外, 运动在应激与疾病中的免疫调控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运动免疫学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 并提出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运动,炎症,免疫老化,疾病,应激

  体力活动 (physical activity) 和运动 (exercise) (后文统称运动) 均对机体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心理神经免疫学 (psychoneuroimmunology) 领域的研究早期发现运动是一种神经生物学过程, 对情绪、认知和动机均有影响;运动通过调控神经内分泌机能, 对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80年代末期, 国际运动免疫学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xercise Immunology, ISEI) 成立, 建立了交叉学科运动免疫学 (exercise immunology) 。运动免疫学领域的前期研究主要关注于大强度运动训练导致的运动性免疫机能失衡现象及其机制, 近年来已延伸到通过运动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ISEI官方刊物Exercise Immunology Review于1994年发行, 每年综述一期运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心理神经免疫学会官方刊物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在2005年第一次出版运动免疫学特刊, 研究者通过癌症幸存者、运动员和病毒感染动物等模型探索不同强度运动对炎症的调控作用, 为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主要研究结果———运动的抗炎机制, 已由Gleeson等在2011年的Nature Review Immunology杂志中进行综述[1]。今年“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杂志第二次出版运动免疫学特刊, 我们的研究也被选入其中。本文将结合这次特刊的内容综述当前国际上运动免疫学的一些研究工作, 介绍运动免疫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 提出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一、大强度运动前后免疫机能监控与营养补充

  1994年Nieman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与上呼吸道感染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TI) 发生率之间有类似“J”形曲线的关系[2]:短时间极限量大强度运动 (extreme performance) 导致剧烈炎症反应;然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免疫机能失衡性抑制, 使机体对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易感性增加。目前, 对于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的炎症反应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UTRI现象的合理解释主要为运动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调控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负向调节作用有利于快速终止剧烈运动所致的炎症反应。大强度运动可能通过皮质醇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路导致淋巴细胞凋亡[3], 通过调控糖皮质激素可导致无菌性炎症反应[4]。此外,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炎症反应程度与运动项目相关, 例如长跑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后炎症反应强于自行车运动员, 可能由于肌肉损伤情况更严重造成[5]。

  近期研究发现,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CMV) 和EB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 EBV) 感染情况与大强度运动后的URTI也有一定联系。Ram等发现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NK) 亚群在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间发生改变[6]。Bigley等发现CMV潜伏型感染患者急性运动后NK细胞活化受限, 表达抑制性受体KLRG1和CD158a的NK细胞比例降低[7]。He等发现曾感染过CMV或EBV的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后UTRI的发生率下降, 可能由于其免疫监视能力增强[8]。La Voy等观察了75公里跑前后固有免疫机能与CMV潜伏型感染情况[9], 发现CMV潜伏型感染不影响一次大强度运动后的炎症程度。

  在探索大强度运动导致的免疫机能失衡机制的同时, 一些研究致力于寻找大强度运动后维持免疫机能的营养补充方案。例如, Scherr等在德国慕尼黑马拉松赛期间通过对277名运动员补充无酒精啤酒, 发现可降低大强度运动后的UTRI发病率[10]。Nieman等发现补充维生素D2可缓解赛车运动员离心运动后肌肉损伤情况[11]。Mc Anulty等发现补充维生素C和n-3脂肪酸对大强度自行车运动后的氧化应激有一定改善效果[12]。

  二、运动与免疫老化

  免疫老化 (immunosenescence) 1964年由美国病理学家Wolford提出, 主要为年龄增长相关的免疫功能失调节, 是机体正常衰老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免疫老化过程中, 许多功能性分子发生增龄性改变, 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下降或出现异常, 使老年人易患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 具有有规律中小强度运动习惯人群 (habitual-exercisers) 寿命和生活质量均优于不运动人群 (non-exercisers) 。然而, 由于大强度运动导致的运动性免疫机能失衡, 长期大强度运动人群 (extreme-exercisers, 例如高水平运动员或马拉松爱好者等) , 尤其在中老年阶段仍进行大强度训练可能降低生活质量和寿命。免疫老化影响固有和获得性免疫, 后者的表现主要为降低胸腺输出量、降低外周循环幼稚T细胞数量、增加终末分化的T细胞数量和对抗原应答能力下降等。此外, 随着年龄增加, 免疫老化导致机体对于疫苗反应降低并易受感染 (图1) [13]。关于运动与免疫老化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 Woods等发现长期心肺功能训练可提高老年人群对于流感疫苗反应[14]。Takahash等发现12周小强度运动可缓解老年人外周血的氧化应激状态和减少中性粒细胞激活比例[15]。Spielman等通过检测102例老年男性的最大摄氧量和外周血中老化CD4和CD8阳性T细胞比例, 发现长期有氧运动可降低外周老化T细胞比例[16]。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02亿, 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通过运动延缓老年人机体功能障碍和慢性疾病症状, 已经开始引起广泛关注[17]。

  三、中小强度运动在慢性和老年性疾病中的免疫调控作用

  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久坐不动的生活状态和缺乏有规律的运动相关。Drummond等采用肌肉活检发现1周卧床休息即可增加骨骼肌Toll样受体4和白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 表达[18], 提示卧床休息导致骨骼肌非必需的炎症反应。低度炎症是例如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特征之一, 有规律的中小强度运动可起到抗炎的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监视的能力, 在降低许多慢性疾病风险中有重要作用[1]。Kawanishi等发现运动降低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和CD8阳性T细胞数量[19]。运动还可降低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肝脏炎症反应、巨噬细胞侵润和纤维化现象[20]。

  肌少症 (sarcopenia) 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症状为肌力流失伴随肌肉功能障碍, 从而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肌细胞可通过分泌IL-6等细胞因子, 在损伤过程中可促进肌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再生。大量研究发现运动锻炼对延缓肌少症进程的积极作用, 从免疫角度上主要关注于运动与肌源性细胞因子和肌肉再生等方面。Della Gatta等对成年和老年男性进行12周抗阻运动训练, 训练前后均采用先进行急性运动再肌肉活检的方式取肌肉和血液样本, 发现12周训练前老年男性肌肉内促炎因子含量显着高于成年男性, 但训练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提示有规律的运动可减缓老年人的炎症反应并促进肌肉功能[21]。Mathers等发现抗阻运动可导致老年人肌源性细胞因子分泌和肌再生, 但存在性别差异[22]。

  此外, 还有一些研究从肌源性细胞因子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入手, 探讨有规律的中小强度运动对健康积极作用。例如, Hojman等发现运动导致肌肉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23]。Aoi等发现有规律运动导致肌肉分泌的新型细胞因子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SPARC) 可抑制直肠癌发生[24]。这些发现对中小强度运动延缓疾病进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运动、应激与粘膜防御机能

  1994年Matzinger提出“危险模式”假说, 认为非生理性的细胞死亡、细胞损伤和应激反应可通过危险/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anger/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 启动免疫系统应答。剧烈心理应激和大强度运动应激可导致无菌性炎症反应, Speaker等采用转轮对大鼠进行6个月中小强度运动干预, 发现可缓解急性应激导致的炎症反应[25]。Maslanik等发现应激后热休克蛋白等DAMP和促炎因子含量增加, 可能与炎症小体 (inflammasome) 相关[26]。

  近年来, 社会、心理和环境等应激源对机体造成的"应激相关"病理症状得到广泛关注。肠道屏障是机体屏障系统的重要部分, 在维持微生态系统稳定中承担着防御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心理应激可导致消化道溃疡症状, 经常进行中小强度运动对消化道起保护作用, 降低患结肠癌、肠道出血、炎症性肠病和便秘等的风险[27]。我们的研究发现, 中小强度游泳运动可增加小鼠肠道抗菌肽含量, 在慢性应激状态下抵御肠内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8]。Godínez-Victoriaa和Drago-Serrano等发现中小强度转轮运动上调大鼠肠黏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29]、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含量和黏膜固有层浆细胞的数量[30], 在大强度运动应激前进行中小强度运动预处理可起保护作用。此外, 中小强度运动的方式可能影响干预效果。例如, Cook等通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发现, 使用跑台的强迫性中小强度运动促进炎症反应增加小鼠死亡率, 而使用转轮的随意性 (voluntary) 中小强度运动可缓解疾病症状[31], 提示随意运动对于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效果优于强迫运动。

  五、生物信息学在运动免疫学领域的应用

  随着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领域的快速发展, 生物信息学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在运动免疫学领域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的研究虽然数量不多, 但是均探索了长期以来一直是热点问题的肌肉内分泌机能和大强度运动期间的能量代谢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录组学 (transcriptomics) 是在RNA水平上整体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的情况及转录调控规律的手段, 运用寡核苷酸芯片等方式探索运动与免疫机能的研究逐渐增加。Neubauer等发现大强度运动活化中性粒细胞的机制可能由于肌肉损伤相关的DAMP进入外周循环[32]。此外, Neubauer等还探索了人大强度运动后肌细胞损伤和修复的时间效应, 发现3小时后多达102个基因上调, 其中包括白细胞迁移等通路;48小时后肌细胞骨架相关通路上调;96小时后趋化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重建的通路被活化[33]。

  蛋白质组学较基因组学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更直接准确, 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中分泌蛋白质组/分泌组 (secretome) 的开始应用于研究肌细胞的分泌功能。Henningsen等首先使用这种方法研究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过程[34], 通过对635个分泌型蛋白进行分析, 发现与骨骼肌增殖相关188个分泌型蛋白。2012年, Pedersen等在“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综述了应用分泌组学研究骨骼肌内分泌功能的相关进展[35], 这些分泌产物主要包括肌肉肥大增殖、内皮细胞功能、脂肪氧化以及棕色脂肪形成等方面, 以及探讨骨骼肌与其他器官相互联系的可能机制。近期Catoire等使用急性运动和12周训练两种方式, 通过肌肉活检分析运动后肌源性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并在mRNA和血浆蛋白水平上进行验证[36]。

  代谢组学所得到的信息与生物的表现型最接近, 可以揭示生物系统受遗传和环境影响后的变化规律与相关机制。Nieman等最先将基于液相/气相色谱代谢组学应用于运动免疫学领域。通过观察大强度运动前后血清内超过2800种代谢产物, 发现大强度运动与脂代谢密切相关[37]。最近研究发现75公里跑造成血浆脂代谢产物9-羟十八碳二烯醇 (9-HODE) 和13-羟十八碳二烯醇 (13-HODE) 含量增加[38]。9-HODE和13-HODE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 (peroxy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 γ的天然激动剂, 而PPARγ与脂肪形成、免疫应答以及脂质和糖类代谢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六、展望

  运动免疫学在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 大强度运动期间的免疫机能监控手段已基本确立, 然而营养干预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规律的中小强度运动对老年人群的免疫机能有积极作用;运动具有抗炎机制, 促进骨骼肌内分泌功能, 可缓解例如糖尿病和肌少症等疾病症状;中小强度运动对应激导致炎症和消化道屏障功能障碍起一定保护作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已开始应用于运动免疫学研究。

  纵观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研究, 今后的工作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传统医学方式和营养补充对大强度运动后免疫机能失衡的干预研究,(2) 传统运动项目延缓免疫老化、促进老年人群免疫机能的干预机制,(3) 中小强度运动对慢性疾病的干预研究,(4) 利用宏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等手段研究运动对肠道菌群结构和粘膜防御机能的影响;以及 (5) 在骨骼肌内分泌功能等热点问题方面, 使用系统生物学手段从组学研究中获得信息并进行整合。我们相信, 随着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从多学科多角度来综合研究运动与免疫的关系, 将为运动训练实践和大众健康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Gleeson M, Bishop NC, Stensel DJ, et al.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xercise: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Nat Rev Immunol, 2011, 11:607~615.
  [2] Nieman DC.Exercise, infection, and immunity.Int J Sports Med, 1994, 15:S131~141.
  [3] Krüger K, Agnischock S, Lechtermann A, et al.Intensive resistance exercise induces lymphocyte apoptosis via cortisol and glucocorticoid receptor-dependent pathways.J Appl Physiol, 2011, 110:1226~1232.
  [4] Cox SS, Speaker KJ, Beninson LA, et al.Adrenergic and glucocorticoid modulation of the sterile inflammatory response.Brain Behav Immun, 2014, 6:183~192.
  [5] Nieman DC, Luo B, Dréau D, et al.Immune and inflammation responses to a 3-day period of intensified running versus cycling.Brain Behav Immun, 2014, 39:180~185.
  [6] Rama L, Teixeira AM, Matos A, et al.Changes in natural killer cell subpopulations over a winter training season in elite swimmers.Eur J Appl Physiol, 2013, 113:859~868.

运动免疫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
第一篇:运动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二篇:运动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第三篇:miRNA在运动免疫中的应用研究 第四篇:关于运动与骨免疫的研究思考
第五篇:浅谈运动对机体免疫细胞的影响 第六篇:运动调节机体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第七篇:运动强度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效应探究 第八篇:运动强度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效应探究
作者单位: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原文出处:罗贝贝,陈佩杰.运动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生理科学进展,2014,45(04):271-27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