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索洛维约夫的爱情理论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作者:杨振宇
发布于:2020-08-24 共4389字

  摘    要: 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认为, 世界万物具有统一性, 人们称他的哲学为万物统一哲学。索洛维约夫在论述两性关系时, 从万物统一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爱情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这不仅使男女之爱有了哲学的维度, 而且还在哲学史上提出了对爱情的一种全新的理解, 这一观点在今天对于我们理解爱情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索洛维约夫; 爱情; 利己主义;

  用哲学的视角解释、说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 这在哲学史并不常见, 这或许是因为崇尚理性的哲学不愿对感性生活过于关注吧。但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在构建他的万物统一理论时, 却用了一定的篇幅论述了男女之间爱情关系的哲学意义, 从而开创了一个阐释两性关系的哲学新维度。索洛维约夫关于男女爱情关系的哲学论述主要体现在《爱的意义》一文中, 在这部着作中索洛维约夫提出爱情能使个体的人获得完整性, 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部意义;由此推之, 索洛维约夫还认为男女爱情关系能使社会获得完整性和全部意义。于是, 在索洛维约夫那里, 男女爱情关系成了他实现自己的万物统一理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索洛维约夫的爱情理论也就成为他的万物统一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别尔嘉耶夫对索洛维约夫评价说:“索洛维约夫的文章《爱的意义》是他所有着作中最出色的, 甚至是基督教思想史上无与伦比的最有独到见解的谈论爱神的文章。……索洛维约夫是按照现代方式承认个人, 并且认为男女之爱没有传宗接代的含义的第一个基督教思想家。”[1]

  一、对传统爱情观的批判

  索洛维约夫首先注意到, 人类男女之间的爱情与人类其他类型的爱相比, 具有更炽烈, 更引人入胜的特点。他说“我把不同性别彼此可以成为夫妻关系的人之间的特别眷恋之情 (双方的和一方的) , 叫做性爱”。[2]25索洛维约夫认为爱情具有自己完全独立的意义。这一观点是他整个爱的哲学的全部基础。为此索洛维约夫首先批判了基督教的观点。众所周知, 基督教具有禁欲主义传统, 他只承认人对神的爱和神对人的爱, 而没有男女爱情的地位。基督教认为, 人类婚姻关系只是为了人类的生育, 为了人类人口的繁衍, 除此之外, 对于个人来说, 爱情婚姻关系毫无意义。奥古斯丁就明确指出:婚姻是上帝为生育的目的而设立的制度, 不仅是指人类个体的繁衍, 而且指为天国填充基督成员。[3]36索洛维约夫用自然事实对基督教上述观点进行了批驳。索洛维约夫指出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 可以进行无性生殖, 比如分裂繁殖, 植物的嫁接和某些昆虫能够单性生殖等。实际上, 生物界中只有高级形态的生物, 才靠性的方式繁殖。而且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最低等的动物有很大的繁殖能力, 却谈不上有强烈的性欲力, 随着机体发达程度的提高, 性欲力越来越强, 而繁殖力却越来越减小, 而在人这里, 爱情具有巨大的力量, 但人可以不要生育。这说明爱情和生育繁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性爱并不是为了繁殖和生育的工具。

  索洛维约夫还对叔本华的爱情观点进行了反驳。叔本华认为:热烈的爱情是“宇宙意志用以达到自己隐秘目的而使用的诡计或诱惑”, [2]3就是说, 人类的爱情是宇宙意志为了使人生育而对人的引诱。这一观点与奥古斯丁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只不过是把上帝换成了宇宙意志。叔本华说, “婚姻本来就是维持种族的特别安排, 只要达成生殖的目的, 造化便不再惦念婴儿的双亲是否‘永浴爱河’, 或只有一日之欢了。”[4]209索洛维约夫反驳道, 按照叔本华的观点, “宇宙推动者所使用手段的力量, 必然与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相吻合”, [2]4这样, 就会得出男女的爱情越强烈, 他们的后代就应该越伟大的结论。但我们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 强烈的爱情有时甚至不产生后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可谓强烈, 但是他们没有生育就死去了。而哥伦布对于人类历史进程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 但我们对哥伦布父母的爱情却一无所知。可见, 爱情就是它本身, 它不是宇宙意志为达到自己目的的诱惑, 也不是成为人类种族繁殖的工具, 高度个性化的爱情具有完全的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二、爱情的意义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关于爱情的理解对索洛维约夫影响很大。谢林把爱情定义为“对利己主义的克服”。[5]320索洛维约夫从这一命题出发, 全面阐发了他的爱情哲学。索洛维约夫认为“一般地说, 人类爱的意义就在于牺牲利己主义而证明和拯救个性”。[2]16索洛维约夫对利己主义的实质作了十分精彩的分析, 他说:“利己主义的虚伪和罪过决不在于一个人过高估计自己, 相信自己有绝对重要意义和无限价值, 在这一点上他是对的。因为每一个人的主体, 作为生动力量的独立中心, 作为无限完美的潜能, 作为能在自己意识和生命中容纳绝对真理的受造物, ——每个具有这样品格的人, 都有绝对意义和价值, 都是绝对不可取代的, 也不可能过高估计自己。谁要是不承认自己的这个绝对意义, 就等于否定人的价值;这是一个根本的迷误和一切不信任的始源:他竟然怯懦到连自己都不信任的地步, 怎么能信任其他什么东西呢?利己主义的虚伪和罪过绝不在于主体的这种绝对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 而在于他公正地认为自己有绝对意义, 却不公正地认为他人也有绝对意义;承认自己是存在的核心, 他确也是核心, 但却把他人归入自己存在的范围, 给他人留下一点点外在的相对价值。”[2]17按照索洛维约夫的理解, 现实生活中人们有你我彼此之分, 每个人表现为是“我”而不是“你”, 人只有消除这种生活中和观念中的彼此之分的界限, 才能成为具有绝对意义的完整的个体。利己主义要否定他人而只肯定自己, 这样他就剥夺了自己生命的真正内容, 把自己个人变成一种空洞的形式, 利己主义的这种做法“决不是个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肯定, 相反, 却是自我否定和毁灭”。[2]18
 

索洛维约夫的爱情理论
 

  索洛维约夫认为, “只有一种力量能从内部即从根本上动摇利己主义, 这就是爱, 而且主要是性爱”。[2]18因为性爱“以内心情感和生命意志, 而不是以抽象意识, 迫使我们承认他人的绝对意义。我们通过爱, 不是抽象地而是本质地认识他人的真相, 事实上就把自己, 生活中心移到经验特性界限之外, 从而也就揭示并实现自己的真相、自己的绝对意义。这绝对意义恰恰在于我们有能力超出我们的实际现象存在范围, 能够不只是活在自身之中, 而且活在他人之中”[2]18。因此, 在索洛维约夫那里, 爱情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 它能使我们不断地否定利己主义, 不断超越自我, 实现人的完整性和人的绝对意义。

  索洛维约夫清醒地认识到, 能完成这种使命的爱情, 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 他说“在人的经验现实中, 情况绝非如此——人只是作为一定的片面性和有限性而存在,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但是就其具有完满的理想个性而言的真正的人, 显然不能只是男性或只是女性, 而应当是两性的最高度统一体。实现这个统一体或者说创造真正的人, 作为男性本质和女性本质的自由统一体, 既保留他们原来的个性特征, 又克服他们之间的本质差异和分离, 这也就是爱本来的直接任务。”[2]27索洛维约夫不是从人的现实状况出发的, 而是从人的理想状态, 即人按其精神本性来说, 应当在其生命形式中包含绝对内容, 成为绝对的个性。这样的人还不是一种现实存在, “爱仅仅由于自身意义或思想, 才称其为人类个性统一体或整体的复原、绝对个性的创造”。“爱情本身只是一种动机, 它向我们提示, 我们能够而且应当恢复人本质的完整性”。[2]32

  三、在真正的婚姻关系中实现人类社会的最终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 索洛维约夫对爱情的理解完全超出了伦理学的范围, 他赋予了爱以一种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值得注意的是, 索洛维约夫如此正面高度评价爱情的意义, 这在西方哲学史上确实十分罕见, 现代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十分强调性本能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作用, 但弗洛伊德的观点是, 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性欲的压制的结果。现代法国哲学家福柯从后现代主义立场出发, 反对权力对性的控制, 主张绝对的性自由。其实质是力图用性自由对抗理性, 用性自由消解统一性和普遍必然性。可以说福柯虽然是在肯定性爱, 但他所追求的目的和索洛维约夫所追求的目的正好相反, 索洛维约夫追求的目的是通过性爱确立人和社会的统一性, 实现世界的最终统一。而实际上, 索洛维约夫对爱情的理解与柏拉图的思想却较为相似。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的人和现在的人不一样, 从前的人是一个阴阳合一的圆球形, 这个人的力量很大, 力量近乎于神。后来神将圆团阴阳人分成两半, 成为男人和女人, 于是每个人为了重新获得完整性便开始竭力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我们本来就是完整的, 对于那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谓的爱情。”[6]242“全体人类都只有一条幸福之路, 就是实现爱情, 找到恰好和自己配合的爱人, 总之, 回原到人的本来性格。这种回原既然是最好的事, 那么, 达到这个目标的最捷的路径当然也就是最好的路径, 这就是得到一个恰好符合理想的爱人。”[6]243

  索洛维约夫显然是受了柏拉图思想的启发, 并对柏拉图的思想作了自己的解释和阐发, 确切地说, 索洛维约夫把爱情作为个人自我完善的伟大力量, 同时还把爱情与人类历史的最终目的联系起来, 把性爱看作是从个人开始, 内在地与他人结合而走向人类统一的历史伟业。索洛维约夫指出:只要个人行为只局限于其直接的对象, 即只是两个人之间狭隘的个人关系, 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取得成功。因为, 绝对个体只能是宇宙的绝对整体的生动反应, 个体性必须体现在同宇宙整体的和谐统一之中, “一个完整绝对意义上的个体真正生命, 只有在宇宙生命的相应发展中, 才能实现、才能永久存在”。[2]57在鲁迅小说《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爱情的失败, 就在于他们的行为只局限于对方。鲁迅犀利地指出:人必生活着, 爱才有所附丽。[7]202这和索洛维约夫的爱情观点是一致的。

  索洛维约夫确信, 爱情绝不是仅限于两个人直接的私情, 按照人的本性来说, 个人的生活充满了人类生活的普遍的内容。爱情也充满了人类生活的普遍的内容。正是这种普遍内容才使爱情走出个体以至于完成人类社会的最终统一。“个体生存的整体化, 必然要求社会和宇宙生存领域有同样的整体化”。[2]61

  个人要有效地克服利己倾向, 不断地超越自己, 使自己个体生命在真正的爱中得到完整性, 这只有与所有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办到。人有权力和义务保护他的个性, 保持他的差异性, 但人并没有权力把自己利益同所有其他人的共同利益割裂开来。索洛维约夫说“我们个人的事, 如果是真实的话, 那必定是整个世界的事, 即万物统一观念的现实化和个性化以及使一切物质具有灵性。”[2]57个人事业要想成为真正的事业, 就必然是全世界的共同事业, 这正是索洛维约夫的爱情理论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也是这一理论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家[M].雷永生, 邱守娟, 译.上海:三联书店, 2004.
  [2]索洛维约夫.爱拯救个性[M].方珊, 等, 译.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5.
  [3]薄洁萍.上帝作证: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
  [4]叔本华.叔本华人生哲学[M].李成铭, 等, 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
  [5]徐凤林.索洛维约夫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6]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7] 鲁迅.鲁迅小说全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杨振宇.爱情的一种哲学解说——索洛维约夫爱情理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09):23-2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